组织部部长2022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党课讲稿、经验材料-251篇(第18/54页)
聚焦社会治理,打造坚强堡垒。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严格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确保件件决策有程序。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落实网格员工作补贴,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真正做到织密网格、建强网格、保障网格。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要求每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每10天对所联户至少上门走访1次,变"群众找上门"为"党员上门找"。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农村无职党员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1000余件。强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组织开展"司法调解走基层"等活动,加快基层法治进程。白塔镇栾卸村、赞善街道下郑村两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枣庄市山亭区委组织部部长张铁译: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这既对广大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标准,也对组织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搞清楚"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通过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为民宗旨、突出实干实绩、强化考核引领等措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要围绕涵养干部为政情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抓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通过集中培训、宣讲辅导、研讨交流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让新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部署开展"我为什么入党""初心使命大家谈"等系列访谈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弄清楚我是谁、为什么入党、为了谁等根本性问题,进一步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增强建功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在践行为民宗旨中树立正确政绩观。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创政绩,最根本的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强化服务意识,持续深化"模范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党支部星级管理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引导广大党员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平时、为民服务意识体现在日常。聚焦推动强村富民,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行动,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强村计划,发挥中央引导资金扶持村项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村集体经济实现整体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聚焦社区群众需求,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城市网格化治理和"红色物业"建设,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制度,推动服务资源向一线下沉,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努力营造"有事好商量、有事大家办"的和谐氛围。创新开展"机关接地气,干部走基层"活动,广泛发动机关单位联村居、办实事、接地气,干部走基层、转作风、积底气,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突出实干实绩中树立正确政绩观。倡树正确政绩观,核心是正确的用人观。选什么样的人,就是倡导什么样的政绩观。要坚持事业为上,围绕"六有"干部标准,探索完善"该用谁"的机制办法,注重选拔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干部,形成"有为才有位、有位必有为、无为要让位"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方式,通过云督考平台、干部实绩公示、蹲点调研、专项调研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识别干部,既了解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显绩,也考察党的建设、社会民生等潜绩,真正把那些善做潜功、甘于奉献的干部发现、使用起来,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畅通"能上能下"通道,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问题,树立"无为也是过、无为要问责"的政绩观。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落实好强化正向激励引导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两个实施办法",加大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力度,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在强化考核引领中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标准不科学,干部政绩考不准、考不实,就会使倡树正确政绩观的"指挥棒"失灵。以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为牵引,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加大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引进服务等重点工作赋分比重,增设创新创优指标,落实末位淘汰机制,引导各级各部门聚焦中心、全力而为、做出实绩。加强对镇街的差异化考核,根据各镇街地域发展特色,科学设置个性化指标,考准考实工作实绩,引导镇街放眼长远、特色发展。完善部门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实行重点部门履职亮屏机制,由承担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事项的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向人大代表述职,年初亮承诺、年中亮进展、年末亮结果,并将述职结果作为衡量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参考,使部门工作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立重点工作奖惩机制,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设立"红旗奖""蜗牛奖",实行"月亮灯、季通报、年表彰",通过比进度、比投资、比服务、比质量,评选一批"红旗"项目、"红旗"干部褒扬激励,确定一批"蜗牛"项目、"蜗牛"干部鞭策督促。
招远市委组织部部长刘杰:抓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理论创新向前一步,理论武装跟进一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坚持不懈抓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关键是有创新理论的指引,基础是有源源不断的用创新理论武装的干部。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头等大事,系统抓、创新抓、常态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到干部、融入实践、体现实效。
突出系统思维,深化整体规划。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放眼全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在措施上相互连贯,在对象上分层分批,提高理论武装效能。坚持统一规划。组织部门每年年初制定培训主体班次和专题班次,逐个班次明确培训时间、方式和参训人员;在抓好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培训规划的基础上,将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等作为培训重点,加大培训力度。突出重点内容。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武装主线,将其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第一议题"、党校授课的固定课程、主题党日的必学内容,突出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努力学习掌握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做实重点保障。实行阵地、师资、课程一体保障,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党校覆盖全市的优势,优化市镇两级党校阵地建设,完善培训、研讨、档案、图书、活动"五位一体"功能布局,推进"一校一精品"建设。建好培训师资库、教学资源库,联系和选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干部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组织力量到项目建设、生产生活一线挖掘发现理论指导实践的鲜活案例、生动故事,纳入教学资源库,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聚焦入脑入心,优化载体设计。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要讲究方式方法,找准过河的"船"或"桥"。简单沿用传统的"填鸭灌输""你讲我听"的单向度、静态式教学模式,必然难以调动干部学习积极主动性,效果自然就会打折扣。要着力优化理论武装的载体,搭建立体多维、点面结合的学习教育体系,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开设"干部讲堂",围绕提升参与度,建立"金都周末讲坛",领导干部带头上台讲解理论知识、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实践体会;扩大党校各类班次研讨式、互动式、体验式和现场教学的比重,在集体讨论中相互启发、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共鸣。坚持"双向提升",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广泛邀请专家学者、上级党校教师授课;有计划、分批次地从各级干部中选派人员到外市、外省学习,在相互比较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查找不足、打开思路。搭建"实战平台",聚焦创新理论的具体实践,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第一线,应急处突、安全生产最前沿,分步骤、系统性地安排干部"演武实战",在学习运用再学习再运用的循环往复中将党的创新理论融会贯通。
围绕常态长效,强化制度保障。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武装,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保障。要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制度执行作为关键一招,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注入制度力量,保障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规范起来、落实下去。压实主体责任,坚持抓领导、领导抓,明确党组织书记这个理论学习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一把手"带学制度;完善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分工,形成理论学习以上带下、层层负责、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完善供需对接,实行理论培训前置调研,党校在举办培训班次前,向参训学员发放问卷,列出培训"菜单",征集学习需求,根据学员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课程;实行理论培训追踪问效,坚持凡培训必测试,抓好培训中和培训后两个节点,阶段性组织学习测试,让理论学习的压力贯穿培训全过程。强化制度执行,抓好理论学习制度落实,重点抓好"一把手"对理论学习的执行和组织情况,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述职的必述内容,日常调研考察的必察项目,让理论学习从"软约束"变为"硬要求"。
昌乐县委组织部部长于勇浡:书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基层党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近年来,昌乐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积极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路径,强化系统观念,整合资源力量,书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画卷。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级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担好重任、唱好主角。突出规范提升。开展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规范化建设行动,抓基本强基础、抓示范强带动、抓创新强品牌,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村级组织创新发展能力。引领发挥作用。实行头雁领航。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全流程建设,定期举办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书记论坛",整体优化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构建政治素质评价、工作实绩考核、履职风险约束三项指标体系,推行"红黑榜"制度,激励村党组织书记担当尽责。开展"村村都有志愿服务队"行动,坚持支部领建、党员参与、社会支持,壮大"火山红韵"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党员带头帮扶救困、纠纷调处等,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培育文明乡风。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广袤乡村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引领带动,也需要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的精耕细作;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开展"雏雁培育"行动,回引在外优秀人才到村任职,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实施"高智助农"计划,依托火山农业峰会、西甜瓜科技博览会等平台载体,吸引农技专家、技能人才和创业精英投身乡村振兴;依托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资源,定制式、沉浸式、拉练式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着力提升推动乡村振兴本领。用好乡村人才优惠政策,在创业贷款、项目落地、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让创业之花绽放田野。
产业是振兴之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和长久之策。实施乡村发展提质提效工程,挖掘产业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坚持党委统筹、支部引领、村社一体,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抱团发展、连片振兴。探索"党支部+合作社+N"模式,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合作社,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一村一品、村村开花,推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同频共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盐城市亭湖区委组织部部长徐莉:锻造乡村振兴头雁队伍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书记是完善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羊,选优配强至关重要。要把"建强头雁"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持续铆紧"选育管励"全链条,着力锻造坚强有力、勇于担当、带民致富的基层头雁队伍。
选准领头雁,打造先锋梯队。支书虽小,关系千家。如何为一线发展配强头雁,考验用人格局。要勇于解放思想,拓宽选人渠道,强化后备力量,真正实现"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精心选用"主心骨"。基层是国家大政方针落实的"神经末梢",惠民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这个"主心骨"强不强、行不行。要坚持"区镇共管"制度,全面推进专职化管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把政治素质高、领飞作用好、带富能力强的基层头雁推上去、用起来。诚意邀请生力军。不少乡贤有"不忘初心,情系家乡"的一腔热情,苦于没有一个好的机会。要勇于探索合适机制,鼓励引导从致富能手、民营企业家、退役士兵等各类优秀人才中选拔村(社区)书记,以大胸襟搭建宽平台、拓深"活水池"。大胆提拔"新雏雁"。打造基层"雁阵型"梯队,既需头雁领飞,也需雏雁紧跟,才能保证事业薪火相传。要加大选拔年轻书记的力度,重点储备一批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实事求是评估村(社区)书记后备人选,成熟一个、使用一个。
锤炼真本领,练就过硬筋骨。当前,推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一些干部还存在能力缺口。组织部门要有大视野,能高站位、全方位培育人,使头雁的本领与基层长远发展相匹配,让党的执政根基越扎越深。登高望远励初心。乘势而上干事业,首先要姓党。要强化政治教育,把政治过硬作为能力提升的第一目标,把"国之大者"牢记在心,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寻策问道,始终做到红心向党、丹心报国。海纳百川铸匠心。基层事务包罗万象,只有放宽视野、秉承匠心,才能拿好"绣花针"、绣出治理新画卷。要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管理等工作,对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既烹饪有营养的"大锅饭",也定制能选择的"自助餐",凡是能帮助开展工作的,都应当纳入课程清单。勇立潮头培"创心"。培育既要科学,更要生动形象、切合需求,能够激发头雁争强攀高的斗志。要丰富培育形式,重点打造"头雁讲坛"品牌,在会场上碰撞思维、在谈论中交锋观点,推动在基层实践中拿出创新举措、解决疑难问题。
激发源动力,提振干事热情。关心关爱是最好的激励,组织部门既要善用人,更要会疼人。要涵养"当好头雁娘家人"的大情怀,把头雁之急、支书所忧放在心头,筑实"只管干好工作、其他交给组织"的信任,确保身苦心不苦、汗流泪不流。拓宽空间干有所盼。建立村(社区)书记政治激励机制,拓宽"能上"渠道、拓展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头雁中选拔镇街领导干部的力度,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积极推荐素质好、威信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头雁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切实增强荣誉感、获得感。提高待遇劳有所得。要强化多样化待遇激励力度,健全薪酬增长机制,探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确保村(社区)书记队伍的收入稳步提升。出台实绩奖励政策,对强村富民、疫情防控等工作表现突出的书记,年终进行一次性评优奖励。诚心关爱难有所助。对基层支书特别是"退职"的村(社区)书记,要健全关怀帮扶机制和荣誉金制度,关心思想所忧,关注工作所难,关切生活所急,化解心理负担,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织牢约束网,强化履职尽责。严管方能有畏,真考方能有为。基层头雁的强大有力、领飞有劲,源自于担当的"硬腰杆",得益于作风的"硬杠杠",必须进一步强化考核监督,把队伍的"底盘"铸得更稳。明晰方向答考卷。考核有导向,干事有方向。要建立科学考核体系,明确基层头雁强组织、办实事、促民富等方面的具体职责。结合"开门七件事"行动,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制定任期承诺、年度目标、实绩清单,找准干的方向、明晰奔的跑道。严实作风常照镜。头雁离群众最近,只有多照群众这面镜,才能以最接地气的作风,干好最有底气的事。要加强村(社区)书记作风建设,多向先进典型学习,多与群众打成一片,和百姓交真朋友,领群众团结实干,锻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品格。划定红线多预警。完善"区镇两级"联查联审制度,会同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对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全覆盖联审;严格实行任期审计,结合村级巡察、述职评议等工作,对存在作风不实、群众反映强烈等情形的人员,及时约谈提醒或组织调整,织密小微权力监督网。
泸州市龙马潭区委组织部部长李正梁: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高度,在集聚人才、激发活力、释放红利上持续用力,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集聚人才悦来动力。体制机制是人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构建创新人才集聚比较优势,破除人才体制机制障碍是当务之急。要健全人才管理体制,赋予重大创新平台、重点用人单位"引育用留"自主权和人才计划配额,落实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试点等改革政策,激发用人单位主责意识和主体作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自主评价+业内评价+市场评价"的考核评估体系,授权行业协(学)会和新型科研机构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改进人才激励方式,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鼓励科技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期权奖励、技术有偿转让等方式参与收益分配,支持高校、公立医院和科研院所等进行薪酬改革,推动实现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贡献一流地位。
促进产城研学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发展活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是实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拓宽创新发展空间,最迫切的是要在更广区域、更高层次、更全链条上促进产城研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面向全国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拓展与上海等人力资源强市的沟通,推动与企业在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人才智慧和科研实力集聚地。着眼省域强化协同联动,加快与周边城市共建人才融合发展试验区,提升人力资源共享水平。聚焦市情构建人才格局,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壮大人力资源市场,以市场为主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打造业态完整、配套完善、功能完备的人力资源产业链,着力集聚用好各类人才。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释放创新创业能量。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聚才留人、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强化人才服务,领导干部带头联系人才,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打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健全人才参与创新决策、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支持企业建立"首席专家负责制",在重大科技攻关中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搭建人才与项目、金融资本对接平台,完善成果项目奖励、特殊津贴相结合的人才待遇体系,激励人才创新创造、拼搏奉献。
沛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毅:厚植乡村振兴人才沃土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共同书写,要以最大诚意为人才递上"橄榄枝"、栽下"梧桐树"、筑好"温馨巢",激活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以求才之渴拥抱人才。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拿出"千金市马骨"的诚意,吸引更多"千里马"近悦远来、纷至沓来。要健全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影响人才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探索创新,从顶层设计入手,科学编制人才发展规划,以政策优势吸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技术的人才队伍。要挖掘本土人才,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把乡村现有的尤其是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商运营、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挖出来。要吸引人才返乡,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唤醒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复员退伍军人、新乡贤等人才的"乡愁",引导和鼓励他们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返乡创业。
以用才之道成就人才。只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勇于压担子。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聚焦农业产业、农村实际,精准对接人才专业特长和农村发展需求,根据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将乡村人才用到实处,让他们发挥实效。敢于给位子。充分发挥好人才考核"指挥棒"的正向激励作用,对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打头阵、挑大梁和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大胆使用、优先提拔,真正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善于搭台子。着力推动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向乡村建设,用项目"引"人、以发展"吸"人,打造"人才+项目+产业"合作模式,打通人才与产业、技术、资本链接"经脉",让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以爱才之心留住人才。定期开展乡土人才培训需求调研,坚持个性化、差异性、订单式培训,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各施其长,把政治素养提升、业务知识培训与实践能力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按需施教、因人而教,让人才感受到真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经济补助政策,妥善解决人才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健康医疗保障等问题。推荐优秀乡土人才参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在经济和政治待遇上充分体现人才价值,让人才感受到真情。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增加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干事机会,对人才充分信任、允许试错,切实为人才松绑,使人才产生"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让人才感受到真诚。良禽择木而栖,贤才看中舞台。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聚力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一流环境,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策马奔腾,大显身手。
泉阳市委组织部部长金所军:党建引领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以街道社区为轴心,推行组织联建、阵地联营、活动联搞、人才联培和共同协商、共同服务、共同治理、共同发展的工作模式。
建立街道社区两级干部岗位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和社区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对标对表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建工作是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城市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基层治理才能风正帆满、行稳致远。山西省阳泉市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坚持系统谋划、项目推进,不断完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机制,建强骨干队伍,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治理效能,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突出机制牵引,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把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作为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将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与阳泉实际紧密结合,出台抓党建促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若干措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考核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积极搭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其他市委常委任副组长的基层治理领导机制,定期研究重要事项,部署重点工作,督办重大任务。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常委包联项目机制、市级领导干部督导推进机制,对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考核。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干部"摸实情、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大调研,带头破解制约基层发展的瓶颈。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创新开展"微网格"建设,以30-50户为单元,选聘素质过硬的在职党员、"五老人员"、群众志愿者等担任网格管理员,全市共建立微网格1.05万个、网格党小组3469个。构建街道社区吸纳、培育、管理社会组织的工作闭环,大力支持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打造出阳泉市蓝天救援队、义家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一批作用发挥突出的社会组织。
推动多元互动,汇聚"全领域"治理合力。适应城市改革发展和城市基层治理的需要,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以街道社区为轴心,推行组织联建、阵地联营、活动联搞、人才联培和共同协商、共同服务、共同治理、共同发展的"四联四共"工作模式,与驻地单位、行业系统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供需清单、实行双向考核,推动融合发展。将派驻机构负责人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综合管理权等5项权力全部下放街道,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精简各类会议和台账,推动街道社区扩权赋能增效。常态化开展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双报到",采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方式,让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认领"微心愿",为群众办实事。出台加强快递物流行业党建工作措施,指导快递物流、外卖配送企业与社区党建联建,参与社区治理。高标准打造市级"两新组织党建中心",引导两新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担责任、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