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推进“四抓两整治”筑牢堡垒促脱贫
礼县:推进"四抓两整治"筑牢堡垒促脱贫
去年以来,礼县把"四抓两整治"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举措和重点任务,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全力保障脱贫,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互动双赢"。
加强队伍建设,建强脱贫攻坚主力军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树起"在脱贫攻坚一线识别干部、选用干部"的"风向标",研究制定《礼县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识别、培养、使用干部,先后推荐5名脱贫攻坚重点乡镇的优秀党委书记到县级领导岗位任职,提拔重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44名。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落实村干部《管理》《选用》两个意见,实施"两强两化"工程,2019年以来,清理村组干部124人,推行"一肩挑"行政村295个,选派专职村党组织书记41名,全县统一公开选聘行政村文书44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754人,推荐181名村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管好用好驻村帮扶工作队。从严把关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到村工作,2018年以来,动态调整144人,召回撤换9人,将兰州市安宁区选派的50名帮扶干部充实到重点乡镇。严格审核发放驻村帮扶队员补助和经费。全覆盖培训帮扶队成员,出台《进一步严肃驻村帮扶干部工作纪律实施细则》,组建5个常年明察暗访组,督查40次,通报45人。
实施先锋引领,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落实"四个一"措施,采取"五项举措"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主题教育中35名党员县级领导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68次,现场示范会5场,访谈群众3万多群众,形成《调研报告》29份。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整治48次,清除涉刑村干部8名,化解矛盾纠纷15件,撤换村支书3人。举办"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培训班"2期,培训村党组织书记133人次。经全面评估验收,12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已全部完成转化,满意度测评在98.2%以上。抓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先后投入734万元,维修81个、新建17个村级阵地。全县投入使用标准化阵地达到327个。用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实体阵地和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网络阵地,搭建了教育党员、服务群众和联结社会的重要平台,党组织和党员活跃度达到99%。抓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依托"甘肃党建"APP平台,建立定期统计分析、调度指导制度,督促全县各级党组织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党员党性锻炼。调阅了14个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记录和220个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记录,为1000多个支部统一印制《党支部工作手册》和标准化档案盒,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政治建设标准和组织生活频次。抓基础保障工作,建立村级办公经费和村组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今年将村干部报酬提高到每人每年3万元,组干部和村监委会主任报酬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0.9万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标准由4.1万元提高到5万元。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实施乡镇"五小"工程,改善乡镇干部居住生活环境。抓党建示范点(带)创建,先后开展了"红旗支部""双十佳支部""最美村官""自强脱贫模范"等党组织和党员创评活动,利用礼县组工"红黑榜"开展正反双向奖惩激励。创建了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比服务、做贡献"和党员"党性体检"、村干部"政治体检""村级组织权力规范运行"等党建品牌。今年计划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实施"十百千"基层党建典型培育计划,积极创建"基层党建示范县"。抓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大力推进"三链"建设和"党支部+"模式,创办县级示范社245个、市级示范社66个、省级示范社25个、国家示范社7个。在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18个,建成扶贫车间16家,带动1万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
强化制度设计。礼县连续三年实施"脱壳"工程,制定印发《礼县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创建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选取14个乡镇的57个村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因地制宜发展。因村施策发展特色产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带贫模式,大力发展"麻、辣、甜、苦"产业,提高产品质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其中礼县苹果已通过电商远销海外。统筹整合资金1.05亿元用于发展产业,建设示范点750个,新发展苹果5721亩、花椒1.56万亩,新增矮砧密植苹果园8处546亩,种植各类中药材11.5万亩。坚持项目带动。积极协调引进龙头企业"德青源"公司,持续加强东西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消费扶贫77万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实施消费扶贫4.6万元。依托春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村和1345户贫困户创收,增加了村级积累和群众收入。争取资金2000多万扶持57个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底,全县568村村集体收益均在1.3万元以上,确保党组织有能力为老百姓服务。
强化教育引导,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办好"扶贫夜校"。由第一书记创办"扶贫夜校",向贫困群众开展"十讲"培训,开展培训2200期,打通了宣传、教育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扶贫夜校"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坚持移风易俗。下发了《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制定完善工作助推精神扶贫的通知》,制定"村规民约",传承家风家训,利用"村民议事""乡贤参政"等活动,引导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开展正向激励。结合党员冬训,号召"精神扶贫助推精准脱贫"文化文艺宣传小分队常态化在贫困乡村巡回演出,覆盖29乡镇120余个行政村,巡回演出170场次,培训群众达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