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心得体会汇编(20230816-0817)(第5/6页)
调查研究要"实打实",走进群众,不能"蜻蜓点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然而工作中,有的调研"走马观花"坐在车上转,有的"走秀场",在镜头前露露脸,调研前没计划,调研中无目标,调研变"调演",了解不到实情,也发现不了问题。党员干部必须摒弃"空对空"的"虚假调演",把落脚点摆正摆好,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下马看花,下到基层、沉到一线,走近"寻常百姓",过问"柴米油盐",真正深入实际,察看实情,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找到内在规律,"实打实"进行调查研究,为正确决策提供事实依据,最终行稳致远,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成果运用要"实打实",入心见行,不能"挑肥拣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既要防止"调"而不"研",又要防止"研"而不"用"。既要"改进过程"求实效,对调研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也要"转化成果"出实效,对优秀调研成果,及时组织研究,采其精华,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出台政策措施、创新制度机制等方式,将成功做法经验化、分散探索系统化、有效措施制度化,使调研成果及时"落地",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的实际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题教育成效要让群众当"考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第一批主题教育即将结束,做好成效评估对于全面、系统、持续开展主题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对待、强化落实,当让群众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群众才是最终的"考官"。
坚持问题导向,以"群众答不答应"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目的是"以估促改",从工作上的不足、盲区、短板等方面出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持续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挖深,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以问题为靶心开展调查,才能推进基层工作向好向优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问题本质、矛盾根源是什么,以人民群众"知心人"的担当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躬身入户、脱鞋下田,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关心群众,找准"穴位",开出"良方",以人民群众"暖心人"的使命,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真正明白群众急难愁盼的是什么,清楚"症结"所在,让群众强烈的呼声变热烈的掌声。
坚持服务导向,以"群众满不满意"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检验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表了多少态、写了多少材料,而是要主动亮出"真成绩",交由人民群众看解决了多少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实际效果,人民群众如何评价,这就需要充分自我革命、自我斗争精神,以刀刃向内的方式,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契机进行自查自纠。作为党员干部要聚焦检验理论学习成效、检验调查研究成效、检验推动发展成效、检验检视整改成效、检验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成效等,在各个环节给予自评分,既要能让党员干部心中有数,也能让主题教育的各项工作"一目了然"。同时,各级党组织也要悉心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公布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情况,始终把主题教育置于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下,确保主题教育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评估得分能够"透明",才能确保主题教育成效经得起实践检验、真正让群众满意。
坚持成效导向,以"群众支不支持"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成果成效的"试金石"。近年来,我们党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包括此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内的诸多教育,立足点都是紧扣服务人民这个主旨来展开,需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如若不然就成了空转空喊的形式主义、老爷做派的官僚主义。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盯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拿出实招硬招,以时时放不下的奋进姿态按下"快进键",跑出事业发展"加速度",切实把"问题清单"变成"成效清单",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答好主题教育实干担当"高分答卷"。
主题教育当"一辈子"践守
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已接近尾声,第二批主题教育即将拉开序幕。主题教育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钻"理论学习、"俯察"基层民情、"长抓"检视整改,以"气吞山河"之势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理论学习要"钻""一辈子",深钻细研,确保"常学常新、真学真信"。"理论上先进,行动上才能有力。"理不学则不知,学不深则不通,理论学习既是锻造党性的熔炉,也是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不能把学习当成"负担""累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借口工作繁忙、时间零碎就把常态学习调为"挂机"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并重、践悟并举、知行并进,在"学习广度、理解深度、贯彻力度"上下一番功夫,同时,要面向新的思想,面向生动实践,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悟,填补方法上的"空白"和本领上的"赤字",在常学常新中扩展思维"广度"、把握问题"准度"、提升精神"高度",在真学真信中收获"知识之果""智慧之果""力量之果"。
调查研究要"察""一辈子",身入心至,确保"研以致用、用以精研"。"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只有深入基层摸清实情,才能获得新鲜的"一手资料",才能准确"把脉问诊",开出发展"良方"。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掌握好调查的"风向",保证"暖风"能吹到群众心坎,更要把握好"风向"的力度,保证"温风"吹得恰到好处。广大党员干部要扎实"沉下身""下马看花",去田间地头看收成、去村落院坝听民情、去房舍灶头看民生,时时"围绕群众上下求索,躬身服务纾民困",而不是"放言高论谈政治,坐在'闺'中看材料",要在"研以致用"中"见缝插针"提高调研效率,在用以精研中"纵深挖潜"延伸调研深度,真正让调查研究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指路明灯""有效利器"。
检视整改要"抓""一辈子",刀刃向内,确保"靶向发力、有的放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不能听口号喊得响不响,总结材料写的实不实,归根到底要看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整改落实的成效好不好,群众的满意度高不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正视问题,勤做政治"大体检"、思想"大扫除"、"问题""大检修",以闻过则喜的态度立行立改,雷厉风行抓整改、驰而不息抓落实,擅于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把"任务清单"变为"落实清单,把"责任清单"变为"实绩清单",力戒"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将调查研究的"准星"精确瞄准问题的"靶心",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命中十环。
主题教育评估要"言"之有"度"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学得深不深、研得实不实、干得好不好"都是评估主题教育开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学习和工作,以高标准、高站位开展客观、科学的评估,确保从第一批主题教育中总结得失、提炼经验、整改提升,为第二批主题教育打开"新局面"。
"言"对党忠诚"真不真",评理论学习"高度"。主题教育评估要把理论学习的"深度"放在第一位,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8种指定教材,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涵养对党忠诚的党性修养。然而,少数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机械式的把理论学习作为工作任务,简单的"记张纸""签个到""拍张照",以为留痕了就可以说自己学了、做了、改了,却忽视了学习的持续性和交流性,陷入"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的困境,对能力的提升也是事倍功半。因此,评估理论学习的深度,既要从学习记录、擂台比武、交流研讨中看扎实程度"深不深",也要从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为民服务中看转化程度"高不高",只有敢于直"言"对党忠诚,才能把理论学习的"高度"评出来,筑牢党员干部的信仰之基和为民之心。
"言"群众问题"全不全",评调查研究"温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交流,把群众的想法、问题和建议原原本本、一字一句地传递上来,为主题教育拉满"研"值。随着与群众见面机会多了,交流互动频次多了,调研报告的数量也呈现"直线式"增长,但能否从大量的调查研究中提炼"全"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棘手问题,是评估调查研究"实不实"的重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群众问题反馈情况入手,评调查研究的态度"好不好",确保广大党员干部以"小学生"的姿态,端正态度、躬身而入,拜群众为师,切实听取"土专家""田秀才"的经验方法;评调查研究的内容"全不全",是否围绕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深究细查,确保为民排忧解难,真正把群众的"笑脸"作为评估的标准,提升调查研究的"温度"。
"言"检验整改"实不实",评工作落实"深度"。"知行相资以为用",主题教育评估不能止步于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还要看党员干部是否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中不断检验整改、优化自身,能否在推动工作中出实招、见实效。工作落实的"深度"要看检验整改"严不严""实不实",开展工作是否按照"老谱子",存在"点到为止""得过且过"的心态,造成工作既没有优化提升,甚至造成群众不满,严重危害工作的公信力。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工作入手看自身的能力素养、工作方法是否显著提升,能否在干事创业中始终坚定信仰、坚守初心,既落实好上级工作部署,与中央的大政方针保持同频同振,又要查看工作状态是否整改提升,确保用饱满的热情、奋斗的姿态将工作落实抓到实处、推入深处;要从群众"心心念念"的难题中看工作落实,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只有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将工作落实到群众心坎上,为主题教育的评估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主题教育评估要突出"平时""评时""评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提出"五个要看"的检验标准,为确保主题教育实效指明了方向、立下了标尺。主题教育成效如何,最终要靠实效来检验,必须把评估视野放在"平时",力度放在"评时",重点放在"评实",坚决杜绝图形式、"走过场"现象,以精准评估提升主题教育"成色"。
把评估的视野放在"平时",从"细节"看过程严不严。"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主题教育开展的过程扎不扎实,要多看一贯、少看一时,看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的每一个细节,如果理论学习"抄抄笔记"、调查研究"走走过场"、推动发展"装装样子"、检视整改"草草了事",主题教育的效果必然打折。要紧紧围绕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制定切合实际评估标准,确保评有标准、考有依据。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五个要看"标准贯穿主题教育评估全过程,既看成绩,也看问题,重点看学习的深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坚决防止评估中的形式主义,防止简单以开了多少会、报了多少简报、写了多少心得体会等作为评价依据,防止简单以汇报材料代替真实评价,力求使评估"入木三分"。
把评估的力度放在"评时",从"口碑"中看效果好不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几何,不能自吹自擂、自卖自夸,归根结底要看群众满不满意。可以说,开展主题教育,出发点、落脚点是要让群众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主题教育评估,要本着科学、简便、易操作的原则,合理设置群众评估标准和方法,健全"开门搞评估"的机制,邀请群众当"评委",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看看主题教育到底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问题、为群众带来了多少实惠,对于群众不满意的事项要紧盯不放,及时"补课",常抓不懈,做到群众不满意不通过、群众不答应不放过,以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确保评估工作的"含金量"。
把评估的重点放在"评实",从"变化"看作风硬不硬。"作风决定作为,作风关乎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也是这次主题教育要重点检视整改的问题。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在评估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看"四风问题"有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看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没有妥善解决,看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有没有改观,具体来说就是要看调查研究是否深入、推动发展是否有成效、检视整改是否到位,确保主题教育不是"挂着空挡踩油门"。要开好领导班子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来一次深入的检视,找准具体表现,分析症结,靶向施策,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从制度机制上巩固教育成效,以高质量的主题教育营造新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