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学习《著作选读》心得体会汇编(主题教育)(第13/17页)

转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59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0分钟。

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平等享有,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

能、各得其所。要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强化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推动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要努力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完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畅通向上流动渠道,突破利益固化藩篱,防止社会阶层固化。要坚持多劳多得,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致富带富本领,优化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拓宽职业发展空间,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要健全社会保障缴费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保,正确把握社会救助、最低工资和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合理比例关系,相关政策和制度不能鼓励养懒汉。要完善基本劳动标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面落实劳动者劳动报酬、社会保障、休息休假等基本权利。

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是民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民生工作千头万绪,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这就需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要把分配制度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把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把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

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把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各类困难群众,强化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功能,健全兜底保障机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一"国之大者",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3年6月2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奋进新征程、再创新伟业,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和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新的使命任务和新的发展环境都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果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如果没有量的合理增长, 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改善都将是无本之木。新征程上,必须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通过质的有效提升,持续增强发展后劲,通过量的合理增长,为经济稳定运行和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

破。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发展环境,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只有坚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突出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征程上,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好经济工作、研究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才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近年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已经成为常态,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

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只有坚定不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能牢牢把握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新征程上,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二、新时代十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稳居首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特别是抗疫三年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年均增长4.5%,高于世界经济约2.2%的年均增速。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6301美元增加到12741美元,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安全基础不断夯实,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万亿元增加到3.1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1.91%提高到2.55%,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末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位居世界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45.5%提高到52.8%,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程加速。

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1个百分点、达到6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88降至2.45。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1.3%、19.6%提高到22%、21.2%。

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山水

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稳妥推进,"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碳达峰十大行动"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14.5%提升至25.9%,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以上。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持续提升,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 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截至2022年末, 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共享发展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近1.3亿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6万元,年均实际增长6.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形成超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3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展望新征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我们有强大体制机制优势, 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凝聚了奋进力量,"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我们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市场。我们有完备供给体系,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和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我们有强劲发展动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效应逐步显现,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进一步激发,踔厉奋发、迎难而上的劲头进一步增强,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三、奋进新征程再创新伟业要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和目标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