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著作选读》心得体会汇编(主题教育)(第12/17页)
《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篇目,呈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体内容,从中能够深切感悟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又如,《牢牢把握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强大人民军队》《推进强军事业,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确保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等篇目,反映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中带标志性、引领性、原创性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科学指南。
体悟其中增智强能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包含世界观、历史观,也包含认识论、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内蕴着党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选读》中有直接体现科学方法的篇目,如《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 更多的是把科学方法隐含其中的篇目,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入学习、反复研读《选读》, 我们就会在深化理解领悟中受到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熏陶,继而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能力和素养。
三
深入学习《选读》,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要结合党中央对主题教育的全面部署,学好用好《选读》,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的强大力量。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从《选读》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强调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我们要在学《选读》、悟思想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凝心铸魂, 把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植入灵魂、嵌入岗位、融入实践,以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崇高理想的坚守、对如磐信念的践行。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我们学习《选读》,要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员干部的各项要求检视自身,一刻不停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锤炼。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做到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习主席指挥、对习主席负责、让习主席放心。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学习的成果,要靠实际成效来检验。我们学习《选读》,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主动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军队党员干部要提高运用习近平强军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觉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谋划和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思路举措,转化为聚焦备战打仗、推进强军事业的生动实践。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我们要把学习《选读》的成效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真抓实干、紧抓快干,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军队党员干部要扣牢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高理论武装质效,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埋头苦干,确保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经济网
(2023年6月6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把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贯穿始终,许多篇目集中反映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价值取向、重要要求、重点任务、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建设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和规律性认识,彰显了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理论勇气、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为全党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力量源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民生建设行稳致远
党的领导,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时代主题,紧贴群众需要,及时科学决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长期保持就业稳定,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对西方现代化和福利社会的一种超越,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意义和影响也前所未有。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把民生建设得更加扎实、更加牢靠、更加有效。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民生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解决群众现实利益问题、同推进民生领域政策制度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转化为推动民生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学习、深刻领会,全面、准确、创造性地落到实处。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对民生工作的决策部署, 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对标对表重点任务,一项一项推动落地见效。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我们党鲜明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鲜明表达,深刻回答了"为了谁"这个发展的目的、"依靠谁"这个发展的动力、"由谁享有"这个发展的价值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既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一切工作都为了实现人民利益而展开,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广泛集聚发展力量,使发展成为造福人民的发展。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积极回应人民现实需求,找准做好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美好生活期盼。要广泛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守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走好群众路线,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努力使各项政策举措体现民意、增进民利、赢得民心。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民生工作经得起群众检验, 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
三、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要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着眼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主题,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引领,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而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就业是沟通社会需求和供给的桥梁,是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纽带,支撑着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盘。有效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要求。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社会保障能够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拉动有效需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这些都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内驱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把就业作为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加快建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让更多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稳定社会预期,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要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好激发活力、体现效率、促进公平。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统筹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要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尽力而为,强调的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和
主动作为。量力而行,强调的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特定发展阶段的现实条件。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论,要求从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推进民生建设持续发展。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大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绝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就是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健全社会保障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要把经济发展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支撑,着眼于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形成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要把握民生工作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的特点,从保障群众基本权益出发,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扎实推进,锲而不舍、持续发力,不断形成阶段性成果,积小胜为大胜。要紧密结合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切实增强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五、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民群众是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主体, 更是推动民生改善的主体。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推动群众广泛参与, 引导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信念,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奋斗精神和创造潜能,从而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需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影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