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一)-100篇(第12/31页)
开展群众评价要念好"实"字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对科学、客观评估主题教育实效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强调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
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根本评判标准。开展好群众评价,应当念好"实"字诀,做到评价对象要实在,评价方式要实用,对待评价结果保持"平实之心",让群众评价评出主题教育真成效,激发党员干部接续干事创业新动能。
评价对象要"实在",挤掉水分,晒出干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是主题教育实效的最好评判者,他们会结合所听、所看、所感,评判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程度,评判急难愁盼的解决质量,评判民生大事的改善效果,评判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实惠多少。开展群众评价,党员干部要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亮出来,挤水分、晒干货。要坚持实事求是,用原汁原味的事实说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搞包装、不加渲染、不搞夸大;对于尚在进行之中的工作,要讲清进度与预期,切莫为了评估而赶进度、搞突击,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党员干部要把反映个人成效的实绩亮出来,不能将其与单位工作成效混为一谈,不能拿单位绩效、同事业绩为自己贴金。评价对象实在,这是做好群众评价的重要前提。
评价方式要"实用",真心实意,广开言路。开诚相见,方得民心。让群众评价,就当真心实意、广开言路,做到真开门、开大门,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评价才能不虚不空不偏。要面向与重点工作关联度高、具有代表性的群众,通过上门面对面征询、召开恳谈会、做问卷调查,诚心诚意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聆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摈弃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要针对关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牵动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组织实地体验式、沉浸式考察评价,提升群众知情度,增强评价透明度;要充分发挥网络、大数据优势,扩大群众参与度,增强群众独立话语权,提高信息反馈效率,让群众评价覆盖面更宽,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领导干部应当放下身段、转换角色,以普通百姓身份亲临现场,真切体验主题教育的成色。评价方式实用,这是做好群众评价的关键环节。
要保持"平实之心",正视结果,务实担当。古语云,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接受群众评价,一些党员干部难免会有心理压力,担心意见提得多、埋没了努力,担心问题讲得多、淹没了成绩......然而,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明白,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在学查改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要求,面对群众评价必须摆正心态、正视结果。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用平常心接纳群众的肯定与鼓励、挑剔与批评,把群众评价结果作为自省检视、改进工作的宝贵财富;要秉持务实担当之风,对群众认可、满意度高的工作,要戒骄戒躁、总结经验、接续发展,对群众意见大、怨声多的工作,要深挖根源、再研再改、笃行不怠。以平实之心直面评价结果,激发接续干事创业新动能,这是做好群众评价的意蕴所在。
用好主题教育"评估"这个"质检仪"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对第一批单位开展主题教育评估,是总结分析经验、检验做法成效、查找自身不足的关键一环,也是指导下阶段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要用好主题教育评估这个"质检仪",明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如何用,不断查不足、补短板、明方向、促提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踔厉奋进新征程。
围绕中心主线,明白"评什么"。开展主题教育评估,是贯彻"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的具体举措,评估工作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聚焦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进行。理论学习要看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入心见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善思善用,调查研究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发展要看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有新提升,检视整改要看问题症结是否找准、整改整治是否到位,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要看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现象是否纠正、政治隐患是否消除。同时,重点要看各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来一次检视,分析根源、对症下药,看看是否真正改出实效。
坚持群众参与,清楚"谁来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做好评估工作,不仅要自查自评、上级按规定评,关键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要坚持让群众参与、由群众监督、受群众评判,建立工作成果公开公示机制,强化社会大众评、网络监督评等,把评价权交给群众,好评、差评大家评,引导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为民分忧解难。群众评价高,是对工作的肯定;群众评价差,说明工作还没做好。各级主题教育办要善于联合会商"组团评",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等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环保等单位联合评,邀请专家学者从专业角度评,多方征求、核查、印证,全面掌握主题教育开展状况,确保评估准确权威、真实可信。
把握方式方法,知道"怎么评"。开展主题教育不能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要把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作为落脚点。坚持以破解问题成效作为衡量工作实效的标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完成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相结合,多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增强。坚持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估相结合、短期效益和长远效应相统筹,既总结评估有效做法、先进经验、潜在功绩,又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差距不足、明晰改进方向,也提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建议。要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群众问题解决、专项整治突出问题、基层满意度等方面,采取述学、问卷调查、实地查看、随机走访等方式,综合具体实际、各方声音进行评估。要通过列席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近距离聆听、探察是否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深度评估学查改实效。
强化结果运用,懂得"如何用"。评估工作不能"一评了之",必须注重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只有把评估结果与责任人紧密挂钩,才能发挥评估的最大效用。要把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评估结果等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发现识别培养新时代好干部的"赛马场""试金石",通过近距离评估及时把那些敢于攻坚克难、破解重大难题、取得实际成效、推动工作发展的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对那些推诿扯皮、懒政怠政的干部严肃查摆、及时调整,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同时,要把评估出来的优秀案例、先进做法等及时宣传推广出去,为第二批单位提供参考借鉴,及时通报负面案例、反面典型等,警惕重蹈覆辙、误入雷区。
检视整改:服好这剂"良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
检验检视整改成效,是科学、客观评估主题教育实效的重要一环。广大党员干部要像开药治病一般,找准病症,分析病例,抓好治疗,将检视整改贯彻主题教育始终。
检视整改不能"讳疾忌医",要"找准病症",让"症状体征"看得清楚。做好检视整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病症"出在何处。查摆问题不能"文过饰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应当全面客观地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党纪要求,逐步"查漏补缺",用"抽丝剥茧"的工作方法,从源头上查补差距和不足。对工作的关键环节与薄弱部分重点关注,确保"旧疾新病""大难小症"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同时,也要做到"看山不是山",在对发现的各类情况做到分类整理的基础上,更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保有"大局观",能够跳出事件本身进一步扩散延伸,形成系统性的归纳总结,才能练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金睛火眼",理清产生"病症"的根源性问题。
检视整改不能"除疾遗类",要"析透病例",让"病因病机"查得明白。找准"病症"以后想要"对症下药",就亟需做好"病例分析"。剖析病源机理应当鞭辟入里,不能陷入"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工作中。抓好检视整改要由外而内全面分析,于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倡导求真务实精神。想要把"病例"分析透彻,就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在群众的诉求中"望闻问切",让群众的声音成为增加信息来源、拓宽认知渠道的重要途径。杜绝"一刀切""一锅炖"类型的"敷衍式"调研,要真正把危害群众利益、阻碍工作推进、动摇发展根基的各类问题找准挖深。于内,不能只把分析停在表面,当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卸下"包袱",把握"内因",挖掘根本。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清形成问题的前因后果,追根究底找出问题根源,确保检视整改"由表及里",才能为各项问题"开好药方"。
检视整改不能"不遵医嘱",要"抓严治疗",让"疑难杂症"好得彻底。"病例"分析得再精准,"药方"撰写得再有效,没能遵照"医嘱"严格治疗,最终也难免"疗效甚微"。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整改落实的成效是检验主题教育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要让抓深抓实问题整改贯彻检视整改全过程,拿出"真本事""硬功夫"解决问题,避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把检视整改当做长久性工作看待,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主题教育一过,立刻"旧疾复发"。要坚持跟踪问责,面对经常反弹的"疑难杂症",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应当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检查力度,及时督导整改,从而杜绝问题整改"搞形式""走过场",打破"次次查、次次有、次次改"的恶性循环。同时,牢记"当局者迷",整改问题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要敢于邀请群众对已整改的问题进行定期"体检",面对群众不满意的部分要及时"送检治疗",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在认真检视问题和切实改正问题中,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三方法"评出主题教育"实效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