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二)-39篇(第12/13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54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9分钟。

掌握理论学习的"流量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理论学习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要在理论武装上下一番真功夫、细功夫,掌握理论学习的"流量密码",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更多党员的"心头好",让以学促干成为广大党员的"新风尚"。

坚持全员参学、精准施策,解决好"谁来学"的问题。理论学习的"流量"首先是"人流量",如果只有那么几个"积极分子"在学习,就不会有理论学习的"大流量"。理论学习是每个党员的义务,不存在可以逃避学习的特殊党员。主题教育虽然以县处级干部为重点,但是不意味着其他党员可以仅仅当看客。抓实主题教育的理论学习,首先就要回答好"谁来学"的问题,让更多党员参与学习、热爱学习、痴迷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硬杠杠"。要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载体,引领理论学习的"大流量"。要培育更多学习积极分子,深入研究不同党员群体的心理心态心情,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开展读书会、朗诵会等帮学促学活动,营造人人参学、人人爱学的浓厚氛围。

坚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理论学习的"流量"也是"信息流量",也要坚持"内容为王",理论套餐营养均衡、可口对路才能让广大党员"大快朵颐"。要精心备好"理论正餐",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主线,深入掌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内化、深化、转化上下功夫,锲而不舍改造主观世界,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同时也要防止"一锅煮""大乱炖"的问题,要把全面系统学和突出重点学、精准精细学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学习主体、不同学习节点、不同工作任务、不同思想困惑,差异化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学习套餐从"大锅饭"向"特色餐"过渡。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学习党中央关于本领域工作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拓展学习视野,增强理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坚持全情投入、以干验学,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学习流量"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关键在于转化为"实践留量""发展留量",转化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大学习更要有大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既从实践中来,也要到实践中去,扎扎实实帮老百姓解难题、促发展是理论学习的最终"归宿"。只学习不实践等于没学,只有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才能检验学习成色、找出学习漏洞、加深学习印象,督促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完善学习方式、补齐学习短板,防止出现"眼睛会了,手还没会"的问题。另外,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化学反应",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彰显理论学习的巨大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培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良好学习习惯。

主题教育的"求同存异"学习之法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主题教育是淬炼理想信念、促进担当作为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务必筑牢主题教育"主阵地",拧紧思想"总开关",在内容、形式、成效上狠下功夫,掌握"求同存异"学习之法,让主题教育底色更浓、成色更亮。

突出"必学+自学"强党性。主题教育,增智为先。从党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进程来看,党各个时期的党性教育、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均把学习摆在首位,注重理论武装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历史证明,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不断夯实党的政治根基。要突出学习的必要性、紧迫性,有所侧重、有所针对,坚持"必学课程+自学课程""必选动作+自选动作"的原则,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政治生日等,在主题教育中锤炼党性,淬炼如磐信仰,感悟"国之大者",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突出机关党员的理论性、基层党员的一线性、农村党员的"泥土性",按照党员工作类型、工作性质、地域地区等异同,遵循需求导向,在保持政治基调不动摇的基础上,把"必学课"学深学实、悟懂悟透的同时,让党员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选择学习内容,让学习内容兼具合理性、适用性和特定性,确保必选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模样。

突出"共性+个性"拓形式。从主题教育的顶层设计来看,学习要求、学习环节、学习时限、基本举措等"硬杠杠"已经明确,"施工图""路线图"已经绘好指明,各级党员干部需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多元性和立体化,让学习形式主题不偏、方向不变,更具灵活性和多样化。从严从实树牢主题教育"风向标",遵循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这一行为指南,聚焦主题教育的"共性指标",为党员干部"量身定制"个性化、专属性学习形式,创新开展情景教育、体验教育、模拟教育等,打卡红色地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实现理论与实践互动互通、共建共享,增强学习的体验感、沉浸感和互动感,让教育教学鲜活生动、有声有色。根据机关党员和基层党员、年轻党员和年老党员、有职党员和无职党员的特征、属性、个性等异同,差异化、差别性抓好主题教育,使线上学和线下论成为日常,送学上门和送教上门更趋经常,关键少数和普遍多数都深入具体,让主题教育覆盖面更广、辐射圈更宽。

突出"时效+长效"抓落实。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实践证明,学用结合,以学促干,以干验学,方显教育成效。提升主题教育质效,抓检视抓整改是关键。要把调查研究贯穿抓检视问题、抓整改落实的全过程,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在主题教育全环节检验、全链条落实。坚持边学习、边检视、边整改的导向,采取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解剖麻雀式"分析研判自身存在的瓶颈、短板、弱项,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前沿、人民群众中间,查摆制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痛难堵点,靶向中心任务和具体工作,发扬刀刃向内的决心、刮骨疗伤的胆气、久久为功的恒心,紧盯整改落实的时效性和长效性,以"绣花功"明确整改目标、时限、责任人,绘好施工图和路线图,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常规问题立行立改、及时纾解,非常规问题长效化解、长期整改,做好跟踪评估问效,较真碰硬、举一反三解决突出矛盾和尖锐问题,让"学思用"于实处、"知信行"向纵深,实现学思想、悟原理、办实事的有机统一。

准确把握调查研究"先"与"后"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时,要准确把握"先""后"顺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力争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确保调查研究成果落实落地,从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先思后行"的工作理念,直奔"问题"去调查。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如果调查研究"仓促应战",事先对调研领域不熟悉、准备不充分,必然会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先思后行、先谋后动,才能找准调研侧重点,明确调研切入点,避免调查研究过程"乱射飞镖"。通过阅读报刊、收集信息、查阅文件等形式,紧紧围绕环境提升、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加强政策理论学习,"靶向发力"制定调研提纲,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群众呼声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紧盯群众在政务热线、人民网留言板、投诉信箱等渠道反映的问题,确保对群众的诉求、期望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下基层,做到有的放矢,牢牢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

坚持"先沉后浮"的工作态度,聚焦"问题"找症结。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下沉到基层一线,走到人民群众身边,才能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浮上来"。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扑",脚步向下"扎",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提出的意见反映上来,让调查研究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发声筒"。坚决杜绝"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走访调研,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把群众的需求弄清楚,把群众的想法弄明白,确保把情况摸清摸透,把原因找准找实,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坚持"先调后研"的工作作风,瞄准"问题"提对策。调查是前提,研究是提升。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化对策研究,及时梳理调研材料,精确分析调研信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态度做到立即整改、逐一销号。各级党组织要做好督查回访工作,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调研对象进行电话回访,确保让调研工作由"纸上谈兵"变"躬身力行",真正实现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目标。

走好"后半程"莫让调查研究"功亏一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作为党员干部,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根本遵循。完成"调查"不是"句号",更要在此基础上加以"研究",继续走好"后半程",确保调查研究行之有效、落地生花。

调查过程要"足履实地",不再让材料成为"满纸空言"。能不能写好调研材料是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情况摸得清不清楚,症结找得准不准确,想出来的点子切不切合实际,可能会直接导致调查研究"前功尽弃"。如果在调查过程中粗枝大叶、走马观花,剖析问题外强中干、空有其表,不去研究背后真正的原因,这样的调查研究怎能出实招、办实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一线才是调查研究的源头,因此,调查研究要尽可能多听一听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要坚持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积极听取群众的宝贵意见,汲取群众智慧的结晶,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调查研究沾满"土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