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156/16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18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95分钟。

执"问需于民之笔",于"民之所忧,我必念之"处起笔,铺就"不休不止,为民纾困"的底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人民向往"往往就蕴藏在群众的"呼声"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思路,坚持把关系群众的"枝叶小事"当作改革实践的"头等大事",从"民声"中找准改革切入点和着力点。要"身"入基层,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农家小院"坐一坐、多到"街头巷尾"逛一逛,与人民"面对面""身挨身""心贴心",在"促膝长谈"中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与问题,找到改革真正的"症结"所在,精准施策,做到"应民所呼"。

执"问计于民之笔",于"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处行笔,勾勒"鱼水相依,以民为师"的轮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革命年代,到"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建设热潮;从"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征途,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新时代......一路走来,党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改革有难题,群众有答案。"广大党员干部要恪守"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用好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让人民群众担当改革的"主力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秉持"俯身倾耳以请"的"学生姿态"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善在"湾子夜话"中集民智,采撷"土经验""妙方子",提炼"金点子""锦囊计"。

执"问效于民之笔",于"民之所愿,义不容辞"处收笔,晕染"实干担当,为民造福"的色彩。"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褒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改革的效果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满意度"作为考核的"硬指标",以"人民幸福感"作为评判改革成色的"第一标尺",以"造福人民"作为改革的"终极追求"。要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具"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改革举措,一件一件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改革"硕果"由人民共享共用,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用实干实绩赢得"群众满意"。

"擎旗稳舵吹号"让全面深化改革落在"点"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擎"信仰旗帜",把稳"为民舵盘",吹响"创新号角",让全面深化改革落在"点"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高擎"一颗红心永向党"的"信仰旗帜",聚焦"与党同心、听党指挥"基础点,满怀壮志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坚如磐石的决心意志、无坚不摧的强大领导力,为改革"巨轮"指明了前行方向。只有坚定不移在党的领导下,改革才能更好地统筹整合各方利益,深层次处理和解决经济、政治、文生态文明等矛盾和问题,实现各领域协调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深化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改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地各项决策部署。

把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舵盘",锚定"念兹在兹、人民至上"落脚点,善作善成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急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归根到底深化改革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制定改革政策,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实践,把群众同不同意、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凝聚起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改革向前。要将调查研究贯穿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一线工作法",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从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问题"和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入手,聚焦医疗、养老、教育、环境治理等领域,努力寻找改革突破口和发力点,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吹响"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号角",紧扣"勇立潮头、奋楫笃行"发力点,锐意进取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以实际行动参与和支持改革。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拿出"中流击水"的劲头,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多到"吃劲"岗位"蹲苗""淬火",在攻坚克难中锤炼过硬本领,扛起时代"重任"、挑起复兴"大梁",全心全力奔赴全面深化改革征程。

"引凤""育材""聚流"同频共振赋能振兴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同时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就要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建设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人才发展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保驾护航。

植"梧"筑"巢",引"凤"高鸣,同心同力激活创新创业热土。"栽下梧桐树,时待凤来仪",通过设置优惠政策、提供晋升通道、规划发展路径等方式,吸引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外来人才投资乡村、投身乡村,是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一招。这些引进的外来人才不仅能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更能促进产业发展和企业建立,从而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更能为乡村创造就业岗位。需要注意的是,引来"凤凰"更要留下"凤凰",必须在"硬实力"与"软环境"上双管齐下,既要设置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更要以一颗"爱才之心"和一手"育才之道"留住人才,让人才的发展与乡村的发展齐头并进,共赴天地广阔。

育"树"成"材",披沙拣"金",选优培强赋能本乡本土优才。"墙里开花不能只在墙外香",发掘人才不能只局限于引进外来,更要练就一双发现本土人才的"慧眼"。要重视和善于挖掘本乡本土人才、注重培育后备力量,建立起一支觉悟高、本领强、思路活的"田秀才""土专家"队伍,充分提升本土农民素质,培养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新农人。让这一批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情系桑梓的本土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量,补齐乡土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优的短板。特别是长在田间地头的青年农民,他们对新兴事物嗅觉敏锐、接受良好,同时又深刻了解本乡本土的真实情况,能够成为新技术、新政策、新产业与农村的桥梁。无论是发展各类产业还是村庄的日常管理工作,他们都能展现出"生于斯、长于斯"的独特优势,在推动乡村各项工作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活水开"源",筑堤聚"流",同频共振激荡时代风云辽阔。形成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能量池",既要"开源",又要"聚流"。既要让人才看到大地辽阔,看到这片热土的创业良机,又要让人才看到天空高远,尽力托举他们展翅翱翔。只有用实实在在的支持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留住人才,为其创造锤炼本领、展现风采的条件,搭建好泼墨挥洒的舞台,营造适宜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真正做到地尽其利、人尽其才。现代乡村已经大别于传统乡村,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机遇,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需要用新思路、新办法去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这既有赖于扎根乡村的本土人才,也需要外来人才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寄希望于这两股力量的碰撞和交织,在引入"活水"的同时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真正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谋篇布局,让人才与大地的命运交织共进,交响共赢。

从"心"出发续写党纪学习教育"新篇章"

当前,党纪学习教育临近"尾声",但"收官"不代表"收场",总结也不等于"终结"。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党纪学习教育当做永不结业的"终身课",不断"温故而知新",从"心"出发,续写党纪学习教育"新篇章"。

以"一片丹心永向阳"之心,推动"深学细悟、真懂真信"更深一层,续写"思想浸润"新篇章。理论学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因此,在《条例》学习上绝非"毕其功于一役"的易事,而是应将其作为终身课题,秉持"常学常新、常思常悟"的态度,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再下功夫、再花时间,静下心来"细嚼慢咽",将《条例》学深、学真、学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学好党纪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毕生课",坚决在日常工作中用纪律武装思想、用理论强化党性,切实做到学习党纪"不过时、不散场、不收心"。

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心,推动"自警自省、严以律己"更进一步,续写"刀刃向内"新篇章。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面对新时代的各种考验和挑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时刻绷紧"纪律弦"、磨利"向内刃",不能在党纪学习教育"收官"后淡化规矩、放松要求,更不能钻纪律"空子"、耍政策"滑头"、打制度"擦边球"。要始终保持"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自省自警之心,时刻警醒自己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把"纪律之剑"悬在"最高处",既要通过工作中的一举一动检验纪律规矩守得好不好、工作作风抓得牢不牢,更要"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始终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之心,推动"真抓实干、笃行致远"更实一分,续写"为民担当"新篇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务实重行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是为民解忧、破解难题的重要抓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从党纪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干劲热情,转化为推动具体工作的实际行动,牢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工作理念,鼓足"奋斗劲头"做到风雨无阻往前冲,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心系群众喜乐,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一鼓作气"的干劲、"抓铁有痕"的狠劲,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把群众的事一件件办好、一茬茬推进、一步步落实,让群众信得过、靠得住、放下心,让党纪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答好"三问"书写"人民至上"改革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书写全面深化改革的为民篇章。

立足"问需于民"出发点,听民声、察民情,写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方向篇章。为民执政、为民用权,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为了人民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决定》中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充分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厚植为民情怀,端正为民态度,做到真正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让改革更深入、更广泛地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推动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接续奋斗、脚踏实地,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积极作为、久久为功,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锚定"问计于民"着力点,顺民意、聚民智,写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路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依靠人民改革,改革才有力量。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遇到的阻力也日益剧增,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中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在人民群众身边汲取智慧和力量,提振干事的信心、开阔施政的视野、理清工作的思路,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合民心、顺民意。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带头把百姓家里、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当成调查研究的主战场,广泛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自觉问计于民,不断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接地气、聚民智。

站稳"问效于民"落脚点,惠民生、暖民心,写实"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实践篇章。改革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改革的成果也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发展成果如果不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那改革也就失去了意义,也更难以持续推进下去。作为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可感可及检验标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改革,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领域上持续精准发力,把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造福于民。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务实改革,坚持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情,结合当下实际系统谋划各项改革举措,既不好高骛远而脱离基层实际,给人民做兑现不了的承诺,也不妄自菲薄,存在"再等一等、再看一看"的观望心理。看准了就抓紧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人民群众的拥护度、赞成度、满意度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不断收获人民的"好口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