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材料: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应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这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寓意深远,导向清晰。近年来,县域经济在显著成效中稳步发展,整体实力日益增强,县域产业持续壮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然而,我们仍面临"县域不经济"的问题,部分县域在资源、产业基础和创新动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秉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接下来,我将结合全市经济工作实际,分享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一是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新生产要素的组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其自身的发展条件和认知水平紧密相关。一些县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经济"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过度追求大城市化的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过于追求"大而全"、增长动力过度依赖政府投资以及创新驱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为了破解这一困境,我们必须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培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指那些能够引领新兴技术、创造新价值并形成新兴产业的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新兴技术、人力资本以及数据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和进步的关键。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激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活力。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要关注"县"的问题,还要深入研究"域"的问题。在发展县域经济时,我们需要跳出县域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和规划。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要素从"土地"向"产业链""要素链""价值链"的转变,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从"竞争"向"合作"转变。例如,我市位于湘鄂交界处的某县与某县共同建设的"飞地经济"产业园,以及某区与兄弟市某县共建的产业园区等,都是新型生产要素在县域内的有效组合,也是新的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这些合作模式实现了县域经济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协同发展,为走出"县域不经济"的困境探索出了一种产业、项目、资源、人才、资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回顾人类发展的历程,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同时也是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对于县域经济而言,加强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推进核心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根本路径。观察近几十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脉络,无论是在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还是在不同县域经济之间发达程度的比较中,科技创新的应用程度均成为显著标志。
在江浙地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十多年前,得益于农业科技的普及,江浙部分县域的农田实现了高投入高产出,显著领先于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县域,至今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近年来,杭州市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建立了完善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有效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快速成长。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杭州市已累计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x万家、高新技术企业x万家、科技领军企业x家。此外,我市正积极培育网红直播等新业态创业人员,鼓励"新农人"以"数商兴农"为抓手,利用视频作为新型农业工具,将直播转化为新型农业活动,打造"电商+网红+农户"的新模式。互联网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正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深入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通过科技创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第三,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关重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长远前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而产业则是其得以实现的载体。若无产业的支撑,创新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县域经济的发展,并非依赖单一产业,而是需要多元产业的协同并进、共同繁荣。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持续优化迭代,是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市委关于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推进现代化产业建设,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县域经济必须加快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推动产业跨界发展,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目标是构建一个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同时满足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升县域各级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通过建立干部跨界交流、跨区交流机制,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干部。同时,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为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知识产权支撑。二是针对重点领域制定并实施具体的政策措施。通过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改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塑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从而增强其整体竞争力。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与县域龙头企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浏阳为例,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培育了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县域经济实现了从传统花炮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