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66篇(第3/41页)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92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65分钟。

以青春之我"逐梦"基层"山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同学们回信,勉励他们铸牢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训练,锤炼过硬作风,努力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作为曾经的野寨学子,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我倍感振奋。身为回到家乡的选调生,定当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从回信中汲取前进力量,以青春之我"逐梦"基层"山海"。

汲取"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前进力量,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报国之心争做"对党忠诚"的逐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写在入党誓词里的,是对党员最根本的要求"。面对敌人酷刑,赵一曼用生命诠释了"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铮铮誓言;面对祖国召唤,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潜心为国铸重器";面对人民期盼,黄大发"水过不去,拿命去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怀揣着报国之志,将忠诚书写在了党和人民事业中。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作为基层选调生,我们要常怀"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赤子之心,无论身处何地、身负何职,都要自觉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在基层踏踏实实干、放开胆子干、精益求精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而不懈奋斗。要与党保持"同频",自觉对标对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无悔誓言。

汲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前进力量,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好学之心争做"学以致用"的逐梦人。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事热点,唯有秉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学习态度,保持一刻不停的学习状态,及时快速地掌握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才能让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跟得上时代步伐。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勤学善学是破解"本领恐慌"的特效药。作为还在"驻村"成长的选调生,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既要学懂弄通,也要入心见行,还要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群众的语言去讲,做好基层的理论宣传员。要学好业务知识,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在推进意识形态、综治维稳、产业振兴、农村治理等各项工作中做好学习笔记,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快速成长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

汲取"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前进力量,以"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之心争做"作风过硬"的逐梦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做知青的七年里,挑肥种树、打坝修渠等苦活累活抢着干,修沼气池、开扫盲班等好事实事带头干,他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也完成了梁家河的蜕变,正如他曾说的,"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手握历史接力棒,我们选调生,面对条件艰苦、情况复杂、责任重大的基层工作,要敢于吃苦,自觉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基层治理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培养韧劲、增强耐力、锤炼本领,成为经得住风浪、扛得起考验、担得住重任的"精兵良将"。要直面问题,昂扬"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斗志、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直奔"矛盾窝""荆棘丛""深水区",做好乡村振兴"生力军"。

逐梦前行绘就"中华文明"新画卷

9月1日,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重要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五千年的光阴流淌,洗涤着中华文明,让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滋养着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同时也赋予了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成长属性",给予了中华民族在时代的风起云涌中成就伟业、创造历史的无限力量。

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历史"智慧,人民的需求才是"自我发展"的方向。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始终清醒地把人民"需求"当作发展成长的方向。回头看,无论是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过渡发展到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还是"火耕水耨"原始耕种方式演变至"刀耕火种"农业经营方式,中华民族始终顺应着时代的变化,根据自身的生存、生产、生活需求,在不断总结过去的生产经验中,找到应对艰苦环境、迎接各种困难的方法,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6000年前的仰韶、5000年的良渚、红山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原始工具演变,印证着中华文明具有根据自身需求谋求"自我发展"的"成长属性"。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文明的成长发展必然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服务着新时代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必将散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文化光芒。

从中华文明中领悟"自信"根本,无限的包容才是"回应挑战"的方法。五千年的绵延不绝,迭遭忧患却更加强大,经久不衰而历久弥新,中华文明始终以包容的态度回应着各种风险挑战。春秋战国的刀光剑影,见证着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在争鸣交锋中从相斥走向相融,秦汉以降,国家制度、语言文字的统一加快了民族文化的融合演变,再到盛唐时期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中国文明在交流融通中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之上,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展现着中国文明蓬勃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多样的表现力,给予中华民族在时代浪潮中"中流击水"的无限"自信"。看今朝,立足于中华民族当代实践,"一带一路"的共建,成为"中国梦"与"世界梦"互联互通的联系纽带,为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平台,各国文化水乳交织,砥砺自信,相互间的包容与认同,为共同抵御时代的变幻筑起了牢固的"防御墙",以文化独有的魅力回应了迎面而来的各种挑战。

从中华文明中找准"图强"道路,守正中创新才是"开创新局"的诀窍。中华文明不是一潭死水,是涓涓流淌的大河,平缓时是静水深流,不起涟漪,温润地滋养着中华儿女,激烈时是波澜壮阔,发出滔滔之声,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前。翻开历史的书籍,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栉风沐雨,航海梯山,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今天的中华文明与"昨天"的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却又各有峥嵘,我们从一件件青铜玉器中感悟历史的浩瀚,从一片片竹简木牍中继承先辈的文明创造,也在一代代的传承中用民族的智慧不断续写新的历史华章。在守正中创新、在尊古中开来,迈向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接力棒"传到了新的一代,我们要立足于中华文明根本,发出时代"好声音",讲出中华文明"好故事",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上好"开学第一课"谱写"青春华章"

2023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始,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节目邀请了"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XX大代表等,以奋斗者的第一视角,讲述新时代奋斗故事,呈现伟大奋斗精神。"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青年干部要踔厉奋发、博学笃行,化身新时代的"全能运动员",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赛道"上全力奔跑,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亮眼成绩。

上好"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课",谱写"初心永不改"的"青春华章"。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念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党员干部要认真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明白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绝境重生、世界震撼的人间奇迹,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奋斗中赢得未来,依靠的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要深刻领悟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执着,感悟共产党人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的精神伟力,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上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课",谱写"为民谋幸福"的"青春华章"。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如果干工作违背人民意愿、脱离人民支持,所有的事业便失去了根基与力量,最终只会事事败北、无一可成。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中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上地位,坚持群众实践,常走"农家路",积极做到手勤、腿勤、嘴勤、脑勤,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及环境保护等为民服务的第一线,"面对面"而非"键对键"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会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急难愁盼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谋利民之事、达民之所愿。

上好"踔厉奔腾永不羁"的"拼搏课",谱写"奋斗正当时"的"青春华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今天,像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艰巨考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积极贡献,以十倍付出、万千担当在干事创业的最前沿实干苦干,办好每一件事、服务好每一个服务对象,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在办事速度及效度、思考深度及广度等方面协同努力,真正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找准办不成的症结、挖出办不好的痛处,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让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练就"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在新时代闯难关、创佳绩。

调研要当"主角"莫做"群演"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工作中,有的干部开展调研只求"重在参与""到此一游",对于是否调有所获、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推动发展等漠不关心,宛如影视剧中的"群众演员"。党员干部开展调研,要自觉增强"主角意识",坚持"实"字当头,摸实情、出实招、提实效,在走实走深中提升质效。

认真研读"路线","求实"确定方向,争做勤勉敬业、先学一步的"有心人"。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开展调研,选好主题是前提。坚持问题引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明确调研目的,对标上级要求和岗位职责,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差距,查摆工作推进中的堵点难点,认清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方式等,做到心中有数。坚持点面结合。坚持先进与后进结合,既到推进顺利、成效明显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领域发现问题;坚持整体与个体结合,既要面向社会大众,又要面向个别群体,多角度换位思考、分析比较,全面搜集情况、倾听心声,做到精准掌握。坚持上下同步。既要"向上"发挥"瞭望哨"作用,将制度改革、体制创新、重点矛盾、重大事件等列为重点课题,超前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又要"向下"发挥"潜水艇"作用,深度反映社会治理中集中性、根本性问题,反映群众呼声最高、意见最大的问题,做到随机应变。

全心投入"状态","详实"搜集素材,争做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巧工匠"。调研是一门学问,方式方法很重要。调研的灵魂在于发现问题。要综合采取多种方式,真找问题,找真问题。开展"沉浸式"调研。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开门"听实话、"推门"察实情,既听顺耳话更听逆耳言,既看材料更看实绩,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面貌,认清问题短板是什么、症结原因在哪里,坚决杜绝"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现象。开展"拉呱式"调研。要秉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用土言土语说、多问家长里短事、多听鸡毛蒜皮言,少些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既听顺耳话更听逆耳言,在"闻其言、观其色"中掌握群众需求,汲取群众智慧。开展"研判式"调研。对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梳理、反复论证,通过"拨云见日""抽丝剥茧",既发现面上的规律性,也找出点上的特殊性,把问题症结找足找深找透彻,认清问题短板是什么、症结原因在哪里,坚决杜绝"作秀式""蜻蜓点水式"调研。

全面把握"精髓","扎实"完善提升,争做不断超越、持续精进的"实干家"。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评定调研成效好不好,关键看问题解决怎么样,成果运用怎么样。要从当下着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对于发现的浅表问题,要不回避、不掩盖,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用实际行动推动问题解决,赢得群众认可;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持续用力,并向群众作出说明,争取理解支持。要从实处着力。系统分析调研中的问题、案例、做法、启示,找出理论与实际、特殊与普遍、主观与客观的最佳契合点,提出符合实际、精准有效的思路方法,形成具有针对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转化为扎扎实实的为民服务举措,让群众看到真真切切的变化。要从长远着眼。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把握准本质规律,明确好思路对策,把阶段性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为可借鉴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发展的目的,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