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39/82页)
挑热闹,跟风调研,急"赶场"却无"绸缪"。合理规划调研时间,科学规划调研路线,有的放矢上下求索,才能为问题"精准画像"。随着各地区对调查研究"法宝"的深入应用,一批批成果不断浮现,切实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为人民群众出实招、解难题、得实效,赢得了大量的"点赞""喝彩"。然而,也催生部分党员干部"跟风"调研,便出现了上午"脑门一热"拍板决定,下午"说走就走"奔赴基层,忘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前期筹备不足,弄不清楚调研是"为什么""去哪里",盲目奔赴一线,哪里"热闹"去哪里,既没坚持问题导向,也毫无问题意识,忙于"赶场",只能"东跑一趟""西逛一圈",得到的问题"表面化",采集的信息"碎片化",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关键,注定只能徒劳无功。
挑问题,拈轻怕重,解"近忧"却忘"初衷"。"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随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除了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亦会发现新的问题。一场明确项目课题、方式方法和工作要求的调查研究,除了能发现解决当前研究课题的办法外,其他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成为新征程路上的另一群"拦路虎"。在解决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选择发扬斗争精神,敢于"亮剑",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而有的党员干部却选择"绕道而行"或者"专挑软柿子捏",缺乏直面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的勇气,畏惧发现的问题难解决、难推进,暴露出工作短板和能力不足,对发现的新问题"绕道而行",虽然暂时的"视而不见",了却了近忧,但却忘了调查研究的"初衷",丢了本义。
调查研究无论是在地点、时间的选择,还在对发现问题的直视,都必须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挑地点、凑热闹、躲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调研初衷,才能发挥"传家宝"的真正实效。
从"人才九条"中探寻"三大锦囊"
1983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时强调,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各地要用好引才、育才、留才"三大锦囊",重视人才的"引擎"作用,形成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浓厚氛围,共同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
锦囊一:开放"引"才,筑牢人才"蓄水池"。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当今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各地要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形成以宏观政策文件为统领、多项配套政策为补充的引才体系,完善人才工作方案,积极打造人才沃土和创新高地。要搭建丰富多样、渠道畅通的引才平台,通过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企业进校园"等大型招聘活动,面向"五湖四海"广纳贤才,吸引人才"回巢"。要从"需"处着手,明确人才缺口,精准引进紧缺人才,按需配置人才资源,最大程度激发人才效能,更好满足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锦囊二:强化"育"才,打造人才"孵化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各地要在人才培训、技能提升、实践研究等方面下功夫,深化人才发展培养体制机制,打造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人才能力提升,反哺地方发展。要结合当地发展需求,创新开展"政府+企业+高校"订单式合作模式,培养一批接地气、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为有潜力的人才插上"翅膀",提供研究、创新、应用的"练兵场""孵化器",提供出国交流、岗位交流等宝贵的学习机会,持续鼓励在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科研创新和协同攻关,有效实现"人才倍增",助力打造"人才洼地",有力锻造"人才大军",充分为本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锦囊三:服务"留"才,营造人才"暖心家"。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各地要通过设立"人才驿站""人才之家"等方式,明确服务专员,以"店小二"式优质服务,紧盯人才在住房、医疗、生活、交通等各方面难题,建立健全"留"才全过程服务机制,让引进人才享受便利政策,消除其安家落户的后顾之忧。要树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导向,破除论资排辈倾向,杜绝"用人看年头,进步数年头"的情况出现,让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经历经验的人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作用,展现出最大优势,真正实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探索人才容错纠错机制,帮助人才克服"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大胆创新,让人才放下"包袱"大胆干,创设"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空间。要通过树立实干实绩导向,突出能力和业绩,大力推动人才潜心科研、建功立业,激励人才担当作为,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内驱动力。
调查研究不可"舍本逐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
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课题有多高端,也不是看调研报告写得多有文采,而是看取得的实效怎么样。如果把调查研究当成政治任务,急切完成规定动作,开展调研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通知早早下发、地方层层准备,最终使调查研究落于"俗套",成效化为"泡影"。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病症",俯下身子察实情、听真话、见实效,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调研成果服务于民、助力发展。
练就过硬脚力,拒走"预设路线",在身心俱入中还调研"本味"。提前设定好调研路线,看似是调研人员与被调研对象之间的尊重与信任,实际上是一方的心中无"谱",只图省时省力,另一方想展现功绩、遮蔽问题,进而选出发展建设好的优质点位、"明星"村落,规划出一条"经典"路线,待调研人员来调研时,边界迎送、前车开路、层层陪同,"隔着玻璃看,坐着轮子转",使调查研究成为"精品游""盆景展""报喜会",最后带着"白纸"来,又带着"白纸"回。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研时,要提前锁定"靶向标"、谋划"提纲表",心中打好"腹稿",揣着课题下基层,拿出"不走寻常路"的自觉和勇气,既看"前庭花园",也看"后院角落",真正把调查研究的着力点弄清楚,才能为取得好的成效开好局、起好步。
练就如炬眼力,拒看"演练桥段",在实事求是中寻调研"本质"。调研的初衷是在真实的一线中,与群众的面对面中,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工作推进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有的干部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过度追求调研全程"无差错",事前踩点"搞演练"、开会部署"打招呼"、联系群众"打掩护",将调研变成了"调演",不仅掩盖了现场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切呼声,更可能影响群众眼中的干部形象与党和政府公信力,得到了"面子",却失了"里子"。开展调查研究需要的是下深水、钻深井,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迈开调研的步子,更要擦亮调研的眼睛,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不单在会议室听汇报,也要叩农家门、到田坎上,在板凳炕头、田间地头了解实情,善于从表象中抽丝剥茧、切片透析,进而发现问题,确保取得反映真切、准确真实的调研信息。
练就苍劲笔力,拒作"经典汇报",在条分缕析中写调研"本色"。调研报告本质上是一份科学研究的结果汇报,反映的是调研过程走心用力的程度,指出的是下一步工作方向。一份详实、可靠、有深度的调研报告不仅是直击问题的利器,更是"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妙手。然而,少数干部为图应付省事,把调研报告这道"简答题"变为"填空题",上级发出模板,下级照"框"填写,让提供的资料成为调研报告的主内容,一手资料变为"注释标",造成旧问题"年年翻新",新问题"不见天日",最终导致调研报告"失语"。想要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做得出彩,将调研成果充分转化运用,必须要做一手资料的分析员、"研究生",用好"梳理手法",把通过调研得到的零散、孤立资料进行缕缕细分,在披沙拣金中总结归纳,在去粗取精中提炼升华,为调研报告挤水分、去泡沫。要下足"绣花功夫",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思考、分析,抓出问题本质、探出事物规律、解出破解密码,让调研报告道得出实情、献得出实策。
调查研究要有"脱鞋上炕"之"姿"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同大同市西坪镇坊城新村搬迁户白高山一家坐在炕沿儿上拉家常。这一亲切举动,折射出人民领袖的真挚情怀和务实的作风,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标杆。"脱鞋上炕"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工作追求,经常坐到群众"炕头",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头"。
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脱鞋上炕"的务实作风,做到语言"接地气"、行动"沾土气"、结果"树正气",最大限度保障调研成果服务于民、助力发展。
语言要"接地气",以"嘴里是乡言俚语"之姿问民需。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对于开展调研,聊天说话恰恰是十分有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只有用群众语言做好群众工作,才能让调研"入乡随俗",听取最真实的声音。但当下,部分党员干部在调研过程中,喜欢"端着官架子",和群众讲话"颐指气使""官腔官调",不但失去了调研真意,还会疏离干群关系。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摆正自身位置,主动切换到群众视角,熟悉群众"话语体系",巧用说话技巧,善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摆脱沉闷气氛,将亲切称呼常挂嘴边,在倾心交谈、推心置腹中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
行动要"沾土气",以"芒鞋问俗入林深"之姿察民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广大党员干部要迈开步子、扑下身子,走出"高楼大厦",下沉到基层一线,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走进群众家里坐一坐,走到田间地头看一看,用脚步丈量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取真实情况,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难点痛点堵点,直奔问题,直面难题,往矛盾大、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既要到先进的地方总结经验,也要到落后的地区发现问题,搞清楚问题所在、症结所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