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高校思政教育心得体会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8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高校思政教育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当前,人类社会迎来了"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结合新特征新变化,深刻审视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变"与"不变",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现守正创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提供了契机,促使其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场域等方面发生了新的转变。

1.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观念之"变"。随着智能时代的纵深发展,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观念也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第一,树立信息化劳动教育观念。在"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奋进的新征程上,职业院校应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导向,运用信息化手段变革传统劳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智能思维和独特智慧的新型劳动者。第二,确立"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的教育观念。新时代职业院校要充分体现智能化特色,坚定与普通高校劳动教育同等重要的信心和决心,摒弃劳动教育的形式化、简单化、模式化,真正发挥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第三,培育谋生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相统一的新劳动观。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渴求获得幸福、智慧的体验,职业院校的劳动观也转变为劳动者满足自身谋生需求与追求创造价值、娱乐价值、审美价值等利于自我价值实现相统一的观念。

2.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内容之"变"。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提出新要求,即"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自觉把握好内容变化的分寸,提高劳动教育内容的精细化和科学性。第一,增加劳动智能理论教育内容。以智能信息为核心要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赋予劳动理论知识以更强的智慧性和专业性。对此,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既要包含智能劳动基本原理、数字技术原理、大数据和机器语言、算法技术等基础理论,还要使学生能够认识人类创造劳动和依托机器人从事智能劳动之间的本质区别。第二,增加劳动智能技能教育内容。智能技能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为此,职业院校要重点加强学生的编程能力、人机协作技能、数据劳动等新型劳动技能教育。第三,增加劳动智能伦理与情感教育内容。职业院校要通过增加劳动智能伦理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劳动核心素养等教育内容,明确智能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界限和底线;增加劳动情感沟通能力、劳动情绪调节能力等教育内容,共筑共享劳动公共伦理。

3.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场域之"变"。智能时代,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场域的选择提供全新思路。第一,对网络场域的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将传统课堂场域中的教学内容以新的形式"平移"至网络学习平台中,不断提供满足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弥补了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第二,对虚拟仿真实践场域的创新体验。职业院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设置各类虚拟仿真劳动场景,通过场所的模拟和视听一体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室内就可以参与劳动实践,获得全方位、立体式的劳动体验。例如,在虚拟劳动工厂中,学生可以"深入"各类车间、"参观"车床机床、"实施"技能动作,实现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

二、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不变"

无论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如何变化,其在理论基础、价值导向和教师育人使命等方面应始终保持不变。

1.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理论基础"不变"。第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马克思强调,"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地位,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要大力开展劳动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重要性的阐述为职业院校在智能时代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二,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引领。习近平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就将"劳动"正式纳入"五育并举"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战略中,旨在充分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价值。可以说,坚持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引领,是保证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不褪色、不变质的关键。

2.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价值导向"不变"。职业院校必须牢牢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第一,坚持弘扬劳动精神。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要将劳动精神贯穿始终,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认知导向,从行为上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实践导向。第二,坚持弘扬劳模精神。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专门场所,应引导学生尊重劳模、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学生以劳模为标杆,努力塑造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坚持弘扬工匠精神。从本质上看,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劳动者的一种长期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智能时代,职业院校要始终把弘扬工匠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重点导向,向学生讲述能工巧匠、劳动模范的生动事迹,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3.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师主要职责"不变"。劳动教育教师作为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调控者,其主要职责在智能时代也是不能改变的。第一,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不变。立德树人是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教育任务,要将其贯穿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始终。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师必须直面智能时代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深的"言教"和人格正的"身教"对学生施以正向影响,逐渐将其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技并修的专门人才。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核心职责不变。教师要从择业、立业、创业等环节引导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从而实现学生对于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可以说,这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路人"始终不改的核心责任。第三,教师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责不变。无论现代技术多发达、机器运作多智能,都离不开教育的精心组织和有效管理。教师的有效组织管理,能够规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三、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实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新发展

事实上,"变"与"不变"并不是绝对的、割裂的,两者体现出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它们相互蕴含又互相转化,共同促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新飞跃。

1.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不变"是"变"的基本前提。第一,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不变"为"变"指明政治方向。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等指引下,突出对劳动教育观念、内容以及场域的新变化。只有遵循劳动教育理论基础、劳动教育价值导向的"不变",才能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才能保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时代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潮流中守住教育底线。第二,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不变"为"变"提供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贯穿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始终,强调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价值的源泉,提倡通过诚实劳动实现人生梦想,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之"变"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

2.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变"是"不变"的重大革新。第一,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不变"的前提下因事而"变"。"因事"就是突出具体,强调事理相通。针对学生在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疑惑,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要积极回应他们的思想关切,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通过树立信息化劳动教育观念、丰富劳动智能相关内容以及利用好新旧劳动教育场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新劳动观。第二,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不变"的前提下应时而"变"。"应时"就是抓住时机,锐意进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要及时关注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活和新的劳动素养的需求变化,在坚持"不变"的前提下对劳动教育观念、内容和场域适时优化,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第三,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不变"的前提下顺势而"变"。"顺势"就是抓住大势,与时俱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需要从观念到内容再到场域等方面不断走向智能化,建立符合智能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3.在"变"与"不变"二者的辩证统一中探索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进路。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要在坚持辩证统一中寻找到平衡点,在"不变"中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在"变"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一,系统规划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根据智能时代技术发展的方向,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实习实训课中突出"智能元素+劳动理论"的教学内容;从科学化、时代化的劳动教育内容中重塑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培养其适应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第二,积极打造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共同体。一方面,要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依靠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教育场域的拓展更需要动员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以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智能背景下的劳动新变化。另一方面,要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体。职业院校通过设备共享、技术推广、"校企共训"等不同模式,使劳动教育课程能够紧跟企业要求和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生产与教学双赢。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