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员教育经验案例-41篇(第6/25页)
利用"闲暇小时段",便捷更高效。在我国农村有一种传统风俗"赶大集",就是每月在固定的日子固定的地点举办集市进行物品买卖,"赶大集"是农村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每到"赶大集"时村民们都会结伴而行集中购物。生活在农村的党员普遍年龄较大、家务繁忙、杂事缠身,集中开展党员教育困难重重。基层农村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赶大集"等各类集会时机,在"赶大集"闲暇"小时段"开展"小党课",宣讲党的历史、惠民政策、乡村文明等知识,上好农村党员教育的"流动课堂",让农村党员在繁忙之余接受思想洗礼、锤炼党性修养。
讲好"红色小故事",赓续爱国情。农村生活安逸和谐,没有大都市的"快节奏",也没有琳琅满目的购物商场,更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环境。在农村的茶余饭后,村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唠唠家常,谈谈村里的大事小情,以此来打发时间。基层农村党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在茶余饭后邀请"模范党员""老战士"开展"板凳课堂",通过亲切朴实和带着泥土味儿的"大白话",讲党史故事、讲身边典型、讲革命历史等"红色小故事",用真情实感拉近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距离,让党员群众听起来有兴趣、议起来有内容、学起来有动力,充分激发农村党员群众的爱国热情。
吹响"广播小喇叭",宣讲求实效。在过去农村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农村传达通知、宣传政策都是利用"广播小喇叭"来传递信息,在农村的村委会、小广场、田间地头等地方,油炸杆上悬挂的小喇叭随处可见,成为了农村一道亮丽风景线。随着网络的兴起,小喇叭里的声音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耳边,基层农村党组织应赓续过往重新激活"广播小喇叭"的功能返璞归真,吹响农村党员教育的"宣教课堂",通过小喇叭讲百年党史故事,道革命英雄事迹,既讲出了高度,又讲出了温度,让基层党员、农民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让农村党员感悟榜样力量,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多元赋能"党建+"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近年来,甘肃省天祝县深化探索创新党员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全面深化涉藏地区党员教育工作,围绕"三个努力创建",深入开展"五大行动"、全力抓好"八件大事"、努力建设"八个天祝",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天祝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筑牢党性教育"红色阵地",赓续传承红色基因,把工作抓得更实。天祝县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周恩来总理命名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在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中,充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建成天祝县第一座少数民族地区党性教育基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基地,以党的光辉历程和天祝县党的事业发展纪实为主线,"解锁"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不断推动全县党员干部在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推进中砥砺初心、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担当使命,激发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建设高质量发展和谐天祝的信心和热情。挖掘盘活党员教育资源,依托县职教中心、康丰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和各乡村"八大产业""五小产业"等34个产业链党组织中建设党员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教学、实习、观摩、动手实践为一体的实践实训基地,切实打造出集党性教育、实践教育、观摩教育等集一体的"沉浸式"教学新"路标"。打造天祝县民族团结进步石榴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打造民族团结广场(公园)及"和谐天祝""流香岁月"主题雕塑,沿400公里风情线,63个美丽乡村,建成民族团结进步长廊,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强大合力。
凝练团结进步"民族底蕴",同心共结幸福花,把能力练得更强。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与民族团结进步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天祝县部分乡镇、村组地处偏远山区,牧民居住分散,为实现党的声音"无障碍"传递、致富信息"无缝隙"对接、服务群众"无距离"阻隔,组建了一支支活跃在牧区的"马背宣讲队",用土语方言,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形象生动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大白话",用"小故事"来讲"大道理",推动党的精神下基层、到田间、入农户、进头脑。抓住少数民族同志能歌善舞的特点,创意编写《闪烁的光芒》快板、开设藏语《跟我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专栏、编辑出版《华锐民歌》等图书、创作《民族团结迎宾曲》"天祝民族一家亲表情包",切实用群众喜欢的歌曲、排群众喜欢的舞蹈、编群众喜欢的快板、绘群众喜欢的作品等形式,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唱出来、演出来、画出来、展出来"。部分传统的少数民族牧业村村民汉语基础比较薄弱,天祝县充分利用双语宣讲、"你点我讲"等微宣讲形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明白、透彻。
多元创新实用"培训模式",有力提升培训实效,把责任扛得更稳。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内容、方式,不断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根据不同单位(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学习需求等特点,采取党员大轮训与分期分班培训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指导相结合、巡回送学与现场观摩相结合、印发资料与在线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本地办班与异地培训办班相结合、定点教学与流动课堂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直观、形象、易学的教学办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采取"党员提要求、组织有回应"、"一班一策"和"自主选题,定课下村"等方式,按照"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增强参训人员理论思维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紧围绕党员能力素质提升实际需求,大力开发"授课师资+党组织书记"模式的"案例1+1"特色教学课程,多形式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我来讲基层故事""如何当好一名村书记"等互动沙龙,让党员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身边,将培训课堂由"一言堂"变为"大讨论",有效调动党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在探讨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