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73/97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410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04分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贯彻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党员干部应当端正态度、下足真功,真正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摒弃"蜻蜓点水"之"浅",研究问题更"深"一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如今少数同志在调查研究中缺乏耐心韧劲,有的为早日"完成任务",把日程安排的十分紧凑,看似跑了很多地方,但每到一处都是"来去匆匆";有的只"调"不研,对收集上来的情况缺乏分析研究,搞出的成果犹如半生不熟的"夹生饭"、没什么错也没什么用的"万金油"。调研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与其大而化之、泛泛而谈,不如抓住一个重点问题"解剖麻雀",用"小切口"做"大文章"。开展调查研究,要发扬"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精神,把平时难以发现的漏洞短板找出来,把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挖出来,努力让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情况清、问题准、对策实。

摈弃"鸭子凫水"之"浮",联系群众更"紧"一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如今少数同志到基层调研,不是带着问题下去,而是带着答案下去,有的自认为对方方面面情况很了解,与群众交流时夸夸其谈,说得多、听得少;有的出发前已经把调研报告写出大半,下基层只为"按图索骥""丰富素材",看到再多问题,也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俯首才接地气,空杯才能装水,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故步自封只会落入"新瓶装旧酒"的窠臼。开展调查研究,应当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找到破解难题的"最优解""金点子"。

摈弃"竹篮打水"之"空",解决问题更"实"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在"基层一线"前面加上"分管领域",体现出调查研究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如今少数同志开展调查研究不能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的研用两张皮,坐在办公室搞起纯理论研究;有的研而不用,将调研成果"束之高阁";还有的害怕调研中发现问题最终要自己解决,故意跑到"责任田"之外挑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要聚焦本单位中心工作和自身岗位职责,聚焦民生"痛点"、政策"堵点"、治理"难点"、工作"重点"开展调查研究。要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抓好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做实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让调查研究走向"良性循环"

日前,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细致要求,在调研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做出了明确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员干部要把增强调查研究能力作为提高工作水平的突破口,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让调查研究走向"良性循环",有效推动各项工作。

修炼理论基本功,以"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钻劲的勤学苦"练",学研结合,让肚中有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要搞好调查研究,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干事创业的能力,更是考验我们的理论功底是否扎实,对事物的了解是否全面。要深入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党员管理等调研中重点课题展开学习,做好工作必须的政策业务知识,以学益智、以学修身,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深入一线摸实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韧劲千锤百"炼",脚底沾泥,让心中有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道:"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只有到泥地田埂去,脚下身上才能有"泥土味",才能在接地气、通民心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调查研究的基础数据有依据、更科学。少数干部带着一颗"漂浮"的心下去调研,以简单的"感觉"代替群众的"感受",脚步虽然"向下",眼睛却"向上",不问群众、不听呼声、不找问题,不深入了解、不换位思考,工作成效永远"想当然",何谈调研的真实性,只有把心真正沉到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群众办事大厅亲身体验,用双眼看、双耳听、双手摸,"炼"出一对善于发现、精通辨析的"火眼金睛","炼"出一双善找问题、善解问题的"灵活巧手",才能把最真实的情况掌握清楚,让调研能力在"炼"中更强,打好调研"民心桥"的根基。

着眼长远提对策,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闯劲串珠成"链",实干担当,让手中有力。调研要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问题找准了就得"开好药方",回归实践,推动工作。针对调研中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追根溯源、举一反三,在问题查找上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做好问题的分析和反馈,针对调研中出现的问题,列好"时间表""路线图",推动问题整改串珠成"链",真正把问题改准改实。要及时总结调研中的成绩、亮点,将调查研究中涌现的"干货"转换为实际工作的"催化剂",有益于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举措要大力推行,被群众点赞的工作方式要及时推广,为我们的群众工作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案例,推动类似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要给足村、社区、乡镇等基层党组织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渠道,坚决破除"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着力提高基层直接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推进垃圾分类要"悟三性""走三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希望他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更要领悟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系统性""为民性",广泛动员身边群众走好绿色、创新、共享之路。

领悟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性",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生活垃圾随之不断增加,垃圾的成分越来越复杂,由此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垃圾的堆放不仅占用耕地,还会污染土壤及农作物,甚至影响中国人的饭碗。环境生态好,土地上就能长出"金疙瘩",环保产业就能变成"金钱树",山水湖草就会成为"聚宝盆"。因此,垃圾分类就成了关系群众生活环境、社会绿色发展这道必答题的破题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家每户的一点点付出、一点点贡献凝聚起来,就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推动国家转型的巨大动能。

领悟垃圾分类工作"系统性",走科技引领、加强创新之路。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更不是刮"一阵风"、下"一场雨"就能取得实效的,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通力合作、协同参与,小步快跑、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深圳作为我国较早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有针对性地打出"组合拳",结合当地特点,对产出量大、产出源相对集中的绿化垃圾实行大类别专项分流处理,市政公园绿化垃圾就地就近粉碎回填利用。我们要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充分整合发挥5G通信、机械自动化、大数据等优势,使垃圾分类箱"会说话""能应门""帮分类",垃圾清运整个过程可追踪、可查询、可反馈,便于推广实施的同时,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意义。

领悟垃圾分类工作"为民性",走造福百姓、共建共享之路。"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从推广垃圾分类到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全面推进碳中和,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引领文明新风尚。"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早在2019年,上海市就实行垃圾分类激励机制,引入"绿色账户"真正调动群众积极性,住户只要定时定点正确分类并投放垃圾就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可用于兑换物品或购物优惠券等;厦门市则通过垃圾分类入教材、进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影响帮助其家庭成员掌握正确的分类知识。只有引导人人参与、人人行动,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才能真正改善生活环境。

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绿色、更加健康的美丽中国!

以"三个镜头"捕捉青年干部的基层画面

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对焦基层镜头,青年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青春力量,要敢于接受时代嘱托、练就担责铁肩、常思群众小事,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进一步磨炼坚定意志、昂扬自立精神、永葆创新进取之心,让基层镜头的画面更清晰,群众大本营的点评更满意。

捕捉"能吃苦"的特写画面,基层需要"咬得菜根、百事可成"的主动作为。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学院学生的回信中鼓励新时代青年要"自找苦吃",这是"国之大者"蕴含的丰富诠释。基层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振兴的目标亦非轻松实现,唯有"吃苦"在前,方能实现美好理想。青年干部在基层,要甘于化"被动吃苦"为"主动找苦",力戒"坐而论道"的行为,发扬"嚼菜根"精神,习惯"弯腰扑身"走进群众生活,通过聚焦群众关心事、烦心事,深挖痛点难点复杂点,备尝艰苦的时光折射青春人生的奋斗光芒;要奔着"百事皆成"的目标,倾听真实民意、尊重百姓意见,开启化解矛盾为民、办事牢靠为民新征程,抛弃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在日复一日的作为中建设村社大家庭,矢志不渝地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