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76/97页)
"我在行动"让城乡颜值"更悦动"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讲道,"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从志愿者的"率先行动"到你我他的"主动加入",每家每户的点滴付出、贡献凝聚,就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能、是扮靓城乡颜值的灵魂画笔,做实"垃圾分类"工作是引领新时代文明新风的重要一环,让"我在行动"之风舞活城市风景"更悦动"。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垃圾分类不是小事、更非易事,既涉及生活习惯的调整、更关乎思想认识提高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见街角放了分类回收垃圾筒、小区贴着宣传标语、农村放着大喇叭,好似处处都在提醒着"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到了执行层面,却"参差不齐",有人漠视、有人茫然、有人觉得无伤大雅、有人认为多此一举,说到底还是观念未变、习惯难改,自然就行动迟缓、收效甚微。以"我在行动"的主动性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必须要从思想层面入手,宣传引导不能局限于垃圾分类"如何做"这一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讲清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的重大意义、关切个人生活品质的利害关系,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社区积极分子等带动作用,推出"评比表彰"等正向激励单元,不断形成辐射效应,促使广大居民担起共同的责任。
正所谓"种花栽树,每个人是绿色发展的推动者、也是美好环境的受益者。"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既要借"宣传窗口"讲解重要性,更要以"现实题材"讲透利益相关性。有句土话说得好"火炭不掉在脚背上,人是不知道痛的",垃圾分类为何推进频频受阻,说到底总有人觉得"与我无关"所以"高高挂起"。近年来,随着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从"地方试点"到"全域覆盖"、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悄然转变,我们不断感受"重锤响鼓"的力量。各地区要想广泛发动居民参与、让分类理念深入人心,还得加入制度的约束力、奖惩的刺激性、曝光的压力感,既要用"刚性条款"约束底线,更要以社区为单位加快资源循环和兑现,让居民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现实回报"和集体荣誉,同时更要有效利用网络媒介培养"荣辱观",真正把垃圾分类意识转化为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为城乡颜值"加把力"。
普及垃圾分类观念、建起制度"篱笆"、畅通绿色循环,必然是一场"持久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布好"棋局"、用好"实招",方能攻克难题、无往而不胜,聚焦每一个社区单元、每一个农村院落,我们要继续探索基层自治新模式,既要用心形成党建牵头、居委会或街道办议事、业主和居民参与的联动格局,更要加入科技赋能、打造多功能平台,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AI巡航、高清录像、精准投放等技术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同时更要做好后端工作,将垃圾回收、资源循环、经济收益等问题解决落地,让广大群众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成果,从而更为主动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一起为改善环境、绿色发展作贡献,真正让"向往的生活"多一抹悦动的成色、多一些幸福的温度。
把握"三式"提升调查研究"高研值"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把握问题实质、把握矛盾规律的能力,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以科学调研助力工作落实和事业发展,把握"以沉克浮""兼听则明""实之又实"三式,提升调查研究"高研值",推动调查研究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调查研究要"以沉克浮",做到"沉到底"。调查研究最怕"浮"字,如果心浮于功,而非心系于民,只是想通过调研"摆个样子",那调研就是"无用功";如果行浮于表,而非脚踏实地地深入到基层当中,那调研就是"摆盆景"。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沉"字打底,党员干部要多到基层一线去,用双脚去丈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去听取群众的"急事""难事",做到知民所急、知民之难,把他们的急和难作为自己的"心头急"和"心中愁",能够与群众感同身受,把群众的所思所想"置顶",做到和群众"零距离"。党员干部要及时发现问题,以"沉下去"的姿态把问题找准,把问题放在心尖上,强化"时时放不下""刻刻在心头"的责任感,让身子"沉下去",让脚步"沉到底"。
调查研究要"兼听则明",做到"听全面"。正所谓"兼听则明",在调查研究中"兼听"很重要,不能只听"一方之言",而要"耳听八方",把基层的声音都听仔细,把最真实的情况了解清楚,才能达到"知"和"明"的效果。党员干部如果只是听取汇报,总会有一些情况不了解,总会有一些细节不清楚,总会有一些"声音"会遗漏,只有深入到一线去,才能获得"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研究要主动听,而不是"坐等汇报",要坐板凳、到田间,听群众的说法;要善于听,既要听干部所言了解基层的发展实情,也要听群众评价、群众呼声,辩证地看待问题,科学地分析问题,把耳朵"打开",让"声声入耳",才能"心中有数",才能调得准、研得深,把群众的声音转化为调研报告上的一字一句。
调查研究要"实之又实",做到"有实效"。调查研究有没有成效体现的是党员干部是否有担当,调查结果"实之又实"代表党员干部的作风"实之又实"。无论是下结论还是定举措,无论是看问题还是解难题,党员干部都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于去解决问题,勤于去为民解忧,做到"心诚腿勤",以马上就办、一刻不停的姿态倾情倾力为群众解决问题。调查研究不需要"漂亮的数据",更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要把这些"修饰"和"装饰"通通去掉,要让数据从实践中来,让事例从群众的身边来,让得到的问题从实践中来,而不是"空想"和"空谈"出来的。党员干部要远离浮夸之风,要坚持从实际着手,从问题的本身入手,从而谋得良方、力求实效,让方法务实管用。
把握"是、非、度"涵养自找苦吃"大学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自找苦吃"在笔者看来,是一种不甘于平庸,不一得自矜,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状态。青年干部肩负复兴重任,更应当把握"是""非""度",涵养自找苦吃"大学问"。
"自找苦吃"是不投机取巧而非盲目"找虐",要提高吃苦"精准度",涵养"吃真苦"的大学问。青年干部多是才出学门便入公门,对于事物的认知一开始存在一些"学生气""理想化"亦是在所难免。青年干部对此要有清醒认知,强化"蹲苗"意识,做几回"热锅蚂蚁",接几波"烫手山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吃真苦最能锻炼人,青年干部不能不假思索、人云亦云,搞方向不明、目标不清,"一个猛子扎下去"的所谓吃苦,要树立远大目标,激扬青春志气,怀揣理想信念,在"自找苦吃"中坚定人生航向、不断历练成长。不到16岁的习近平同志从大都市北京去偏僻落后的梁家河,于"过五关"中,从一个"城里娃"成长为老百姓口中的"好把式""好后生",从一个"学生娃"成长为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在不安逸、自找苦吃之中,涵育了"为人民做实事"的青春志向。"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青年要提升吃真苦的准度和效能,正确对待生活之苦、学习之苦、工作之苦,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前行方向,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始终志不移、道不改、心不变,在"自找苦吃"中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自找苦吃"是推己及人而非不晓得享福,要提高吃苦"共情度",涵养"真吃苦"的大学问。离苦求乐、趋利避害,实乃人之本性也。青年干部要摆脱"小我"牵绊,不能对群众急难愁盼事"避之唯恐不及",要迎难而上,体现"大我"担当。初心不会自然保鲜,"自找苦吃"不是不懂得享福,也不是一阵子的事,必须端正态度、放大格局,摆脱思维的惯性,克服惫懒的心理,增强为民意识,投身为民实践,方能百炼成钢。一方面,青年要多一分换位思考的智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个人享受生活、追求幸福的同时,能够常怀律己之心、为民之意,加一分推己及人的大格局,扛起青年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另一方面,青年要从初心出发,苦在要紧处。不能搞"运动式""一阵风式"吃苦。"鞋子合不合脚,自己最清楚",要切实把个人初心、使命职责、标准要求摆进去,切不可打着"吃苦"的旗号削足适履,要能够结合个人实际、党和人民需要,明确"吃苦"方向,规划好"吃苦"的路径,在"吃苦"中不断提升助推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如此,吃苦"发乎心、动乎情""起于内、行于外"才具有"可持续"性,才更符合党和人民期待,才能收获更多共情,当然,也才更符合"自找苦吃"精神的实践要义。
"自找苦吃"是战胜自我而非做表面功夫,要提高吃苦"纯正度",涵养"下苦功"的大学问。"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不断归零自我、超越自我。当前,青年干部要结合主题教育推进,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在调研中增长才干、历练本领。一方面,要勇于"归零"过往。要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勇于投身基层一线,对群众"甘做小学生",勇于"归零"学历、职称等带来的莫名优越感,沉下心、稳住身,以虔诚之心、求索心态向群众学习。学会群众语言,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念所盼,如此,才能在有的放矢中展现担当作为,做出更大成绩和贡献。另一方面,要于自我加压、自找苦吃中超越自我。青年干部在做具体调研中,要用好新思想这个"指路明灯",常思之、用之、信之、行之,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苦功,以此锤炼坚强党性,练就一双"慧眼",决不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淖,要在基层的熔炉中修好唯物论、矛盾论、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者的看家本领,在苦学、苦练、苦干中实现以苦为乐、苦中作乐。青年干部勇于负重担当,敢于自我加压,一件事有一件事的收获,一日有一日的追求,如此,集腋成裘、积土成山,才能在不断超越自我的点点滴滴中,实现自我格局、境界,能力、水平的大踏步提升。
上一篇: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