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心得-25篇(第7/8页)
以责任担当之笔 续"文心雕龙"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16年11月30日)中指出:"要遵循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正确把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肃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对新时期文艺工作有指导意义。我们给这段话做"星标",把"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加上"着重号",把作品质量及其思想灵魂的"双佳"境界和德艺双馨的价值导向作为不变的追求,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要求,不懈砥砺前行。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专著《文心雕龙》,乃为文之用心如环渊"弹琴"、匠人"雕龙"而命名。以立德树人之心"为文"传道和立世、以责任担当之魂"雕龙",这就是"文心雕龙"的新注解、新使命、新景观。我们要强化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以责任担当之笔全力以赴续写"文心雕龙"新篇,以"雕龙"之志追"文心"之光,以"雕龙"之勇担"文心"之责,以"雕龙"之技塑"文心"之美,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作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以"雕龙"之志向志而出发--追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心"光芒。"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给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和为人处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和宣传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绝不动摇的文化责任,把为人民而创作作为社会担当。要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作为不竭的创作动力,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思想主流,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创作题材,在正确把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中既要坚持追求作品的质量,更要始终注重灵魂的提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以"雕龙"之志闪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心"璀璨光芒,孜孜追求优质作品及其灵魂境界的有机统一、深度融合和相互渗透,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弘扬和传承先进文化的必修课,是实现以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闪耀文艺作品的思想光芒的坚实保障。
以"雕龙"之责因责而行动--挑起"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文心"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关于文艺的创作来源、服务方向和责任担当,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在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艺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方式、引领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等的探讨中,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一切文艺为人民的思想一直成为共识。"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作家路遥,"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下了牺牲的血雨"的诗人和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鲁迅......责任担当的榜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付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一枝一叶总关情"只争朝夕、踔厉奋发、人民至上,"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以"雕龙"之勇挑起责任、奔山赴海,"不辞辛苦出山林"专心致志于"文心雕龙"的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贡献青春才华和力量,这就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以"雕龙"之技长技以精微--保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文心"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这个"精品",信仰是其方向,真实是其生命,淡泊是其灵魂,品德是其导向,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是其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英模故事、时代潮流、人民愿景是其主要内容。献身文艺,"天空未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是我们淡泊超然的榜样。这个"定力",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益求精和更上层楼,就是抓得住时间、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保得住质量,就是能坚守底线、能经受考验、能防范风险、能拒绝诱惑,就是不利欲熏心、不歪曲事实、不回避矛盾、不粉饰太平。以艺术定力出艺术精品,我们要以"雕龙"之技保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文心"职业操守。
强化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以责任担当之笔续写"文心雕龙"新篇,让文艺作品闪耀崇高思想的璀璨光芒,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永葆恒心、笃定耐心,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并以文艺"巨龙"带动百业发展"巨龙",我们责无旁贷、捻须吟诗、携手共进、永续辉煌。
以自我革命力塑基业长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是独特优势。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才能"满眼生机转化钧",只有不断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才能"天工人巧日争新"。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要深刻理解自我革命的"基层答案",在基层工作和干事创业中答好"能力提升卷"。
以"刀刃向内,斩筋破骨"的定力增强"政治自觉"。"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基业长青;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无坚不摧。"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也是反映民生的"第一现场"。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村居干部,都直接面临着"铸魂补钙、拒腐防变"的重要命题。长久以来,我们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定力"打虎拍蝇""扫黑反腐",使基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作为青年党员干部,我们要持续增强政治自觉,涵养政治品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基层干事创业中秉公直事,敢于担当,让青年身影在基层广阔舞台中绽显光彩。
以"人民至上,枝叶关情"的宗旨增强"思想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先进的思想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史记》有言:"郡县治,天下安。"党和国家的事业,关键在于基层,根基在于人民。对于基层群众而言,最好的"幸福剂"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把惠民政策制定好、发挥好,把群众利益维护好、发展好,把为民实事组织好、落实好,让群众满意工作基业长青。
以"刮骨疗毒,施刀用药"的作风增强"行动自觉"。我们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其命维新、基业长青,就是因为我们能够脱离自身而观其身,主动净化革新,随时"施刀用药",常态化保持百年大党的"肌体健康",进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通过长期驻村工作发现,基层群众的最大观点就是"趋时适治",时弊必须通过"自我革命"来主动净化。我们要不断适应基层发展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出台新政策,以高度的行动自觉让基层群众的基本保障、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适时而变,不断夯实社会发展事业的根基。
用好考评"指挥棒"
干部考评反映用人导向和价值取向,事关党和人民的事业和干部积极性创造性。想要形成良好从政环境,选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干部,就必须运用好考评"指挥棒",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使干部全方位"曝光",接受太阳之下的审视。以考评结果让能者"上"庸者"下",推动干部在合适位置更好为党为民服务。
政治素养是考评之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政治素养这条硬杠杠过关,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干部始终在正确道路前进。必须全方位严格考察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既要查政治能力合不合格,也要看政治信仰坚不坚定,保证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政治能力不过硬的干部加强锤炼,对政治思想不合格、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干部敢于一票否决。让那些能自省自管达到"慎独"、勤拂内心做到"无尘"的领导干部可以真正能"上"得去,营造风清气正的干部环境。
担当意识是考评之重。领导干部若只是"清正廉洁",但在工作中却推诿扯皮、不敢担当、不去作为,就无法为党做大事、为民做实事。考评干部要把干部担当意识作为必考项,选出那些能甩起膀子努力去做出成绩、能冲锋在前克服急难险重的担当干部,让他们能在"上"中更好施展身手。对那些关键时候后退一步、推脱三分的"胆小"干部则要及时"黄牌警告",严重者"红牌下场"。通过严格的考评,使不惧难、敢作为成为干部队伍的标配,真正营造出争先担当的干部环境。
实践本领是考评之要。干部身居位置必须与干部才能相匹配,否则就会影响上级政策的落实、让人民满意成为空谈,我们在考评过程中,要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定期分析研判考核考察。从而选出实践能力强、能为民造福的务实型干部,剔除只会耍小心思、只会喊口号的形式主义干部。通过实践能力考评让有为干部有位,吃苦干部吃香,从而激励干部主动提高本领,更多去做实事,真正实现干部群体能力最大化,让干部更好地为国家献力、为人民服务。
执笔绘就"生态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广大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根本大计",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解把握,不断增强"抓好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责任担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执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众多彪炳史册的"绿色发展伟绩"。历史再次印证,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统筹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上出现的全新课题、从容面对美丽中国建设上遭遇的复杂挑战。
上一篇: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