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汇编(12篇)(第2/3页)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到"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擘画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蓝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洛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携手奏响"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最强音,让洛阳这颗璀璨的"黄河明珠"在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绽放绚丽重彩。
专家发言摘要。
一、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
当前,我国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现象,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渗漏、腐蚀等隐患普遍存在,安全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工程基础设施也需要体检,需要养护,病害要及时诊治,险情要尽快排除。
未来,黄河流域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水灾害防治。"工程医院"是面向土木、水利、交通等相关行业开放共享的公益服务平台,旨在打通行业学科界限,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汇聚各类优质资源,探索协同共享机制,为基础设施"疑难急险"病害诊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科学普及提供综合服务,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二、深入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
前不久,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炉,明确提出"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要抓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强化科创合作,培育内陆创新高峰。要联合培育创新产业集群新动能,加快布局建设以金融、律所为核心的创新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与平台
建设,推动产业链深度合作,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创新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洛阳区位承东启西,产业、创新、生态等资源得天独厚,是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的关键一环。洛阳要以创新引领发展,拓宽海外引才渠道,可建设枢纽型节点平台城市与青年友好型城市,抓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驱动力,营造全国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国内飞地"人才港和"离岸"人才港,鼓励实施"一人一桌""异地办公"等灵活人才政策,增强洛阳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要制定领军人才、技能人才、专业人才、特殊人才引进目录,重点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智库、高校、科研院所的对口人才合作。
同时,要以构建宜居幸福的人文走廊为目标,打造高品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创新之举。
2021年9月7日,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
通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成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形成培根铸魂的文化自信标识带,成为古今辉映的中华文明典范区,打造惠泽民生的文化旅游幸福河。
中国八大古都有五大古都位于黄河流域。城市是文化的载体,黄河古都更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的黄河文明密码,就隐藏在这些古都之中。
中华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其中,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和主流文化,黄河流域洛阳地区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洛阳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保护弘扬传承地,加快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树立"华夏之源、最早中国"文化标杆。同时,要实施"感知黄河""数字黄河"等工程,推动地方曲艺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开展黄河文化产品数字化制作和网络推广活动,推出更多契合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打好组合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教
授王富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刚性约束。
面对黄河流域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水沙关系不协调、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复杂水问题,洛阳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水沙、水效等多个维度,打好组合拳,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四、打造科技与产业融合的综合载体,清洛基地执行主任马明星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的区位优势、产业支撑、创新能力、综合实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优势明显。
制造业是洛阳的"当家产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既迫在眉睫,又正当其时。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反哺科技创新,二者相互赋能。清洛基地将发挥创新平台孵化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催生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更好地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统筹起来,瞄准有优势、有技术、符合未来洛阳产业方向的领域深耕细作,助力洛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逐步形成新型研发机构-"智慧岛"-科技产业社区的综合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坚持系统观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张开
(2021年10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最近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的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了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必须站在新发展方法的高度上,深化理解,抓好落实。
一、以系统观念把握新发展阶段
以系统观念明确新发展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这个大系统中的初始阶段,而新发展阶段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子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而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可再细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起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以系统观念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我国具备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更体现出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低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发展。
二、以系统观念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系统观念科学理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创新发展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发展动力转换;协调发展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发展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全盘考虑和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共享发展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五大发展理念虽各有侧重,但却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系统整体,任何一个发展理念缺位都会影响高质量发展整体进程。
以系统观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就必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实现经济自立自强。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就必须健全区域战略统筹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解决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就必须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就必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就必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三、以系统观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系统观念把握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首先,对于国际循环而言,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重要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然而,近年来,逆经济全球化趋势上升,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其次,对于国内大循环而言,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从供求双方看,我国实现内部大循环具有
十分成熟的物质条件。最后,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辩证关系而言,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起主导作用,两个循环有机统一,一方面,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会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会进一步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
以系统观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一方面,我们必须畅通国内大循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在"三去一降一补"上下功夫,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同时,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扩大居民消费和提升消费层次,改善消费环境,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最终使得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另一方面,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四、把坚持系统观念贯穿始终
科学理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自觉把坚持系统观念贯穿在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系统观念。例如,在宣传工作中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安全工作中要构建大安全格局,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医药卫生领域中要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预防为主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构建大扶贫格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在经济工作中,要做好"六稳"与"六保",坚持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其本质就是"大经济观";等等。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处理好全局性谋划和重点规划、整体性推进和抓关键落实的关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论是改革还是发展和稳定,都要从系统观念和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协调推进。坚持系统观念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起系统观念,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答好保护黄河这道"必答题"
唐剑锋
(2021年10月28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沿黄省区,为新时期黄河保护治理、流域省区转型发展指明方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擘画蓝图。
大力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脉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沿岸人民的共识,也应成为全党全体人民的高度自觉。保护黄河,要采取有效举措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切实答好赶考路上的这道"必答题"。
一代代人接续保护黄河,开发利用黄河,才能让黄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们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打好黄河流域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
宋杨
(2021年10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只有保护好黄河、治理好黄河,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保护治理,推进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黄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部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黄河进行全流域、精度最高的一次生态环境体检;公安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沿黄河各地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昆仑2021"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黄河流域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最高法于2020年发布司法保障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法治观,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沿黄各地也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山西近日成立了黄河流域首家由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的生态保护巡回法庭;鲁豫两省签订跨区域执法联动协议、深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执法交流合作;宁夏开展为期1年的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行动,全面摸清污染现状。经过各地区、各部门不懈努力,2020年,黄河流域Ⅰ类-Ⅲ类断面比例达到84.7%,比2016年提高25.6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黄河流域水质总体呈逐年好转趋势。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环境改善态势并不稳固。流域内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地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瓶颈亟待突破;部分支流为重度污染,水质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为整治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沿黄河省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谋划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左右两岸的保护和治理,统筹推进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等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上下齐心,沿黄各省区协力推进黄河保护和治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以汾河、湟水河、涑水河、无定河、延河、乌梁素海、东平湖等河湖为重点,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加强黄河支流及流域腹地生态环境治理,净化黄河"毛细血管",将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成效与水资源配置挂钩。
整治好黄河流域环境问题,是沿黄各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努力使黄河成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使流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确保到203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当好山东发展龙头 努力实现争先进位
青岛日报评论员
(2021年11月1日)
亲切关怀,沁润齐鲁大地;殷殷嘱托,激荡奋斗豪情。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齐鲁大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擘画黄河发展蓝图,并对山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殷切期望,饱含着深切的关怀关爱,体现出深邃的战略思考和浓厚的江河情怀,为全省上下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是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山东"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精准把脉定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总目标。作为山东发展龙头,青岛在全省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今年以来,全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达10310.36亿元,占全省前三季度生产总值的17%。放眼全国,青岛直面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和胜势,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就一举超过长沙和无锡,在23座GDP万亿城市中排名上升至第13位,与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差距也进一步缩小,但与我们曾经的最好排名还有不小的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焕发出的干劲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锚定目标不动摇,扎实做好青岛工作,当好山东发展的龙头,努力实现争先进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多作贡献。
要认真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的学习宣传贯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抓好学习,深刻领
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深情厚望、对黄河安澜的关怀牵挂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重大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狠抓落实。要坚持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习形式,加强宣传引导,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新一轮城市竞争赛道上,比拼的是谁的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和重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要充分发挥青岛作为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在黄河战略中具有"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独特优势,依托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深化与沿黄城市的融合互动和产业合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要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期间深入社区体察民情,强调要"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工作",饱含人民领袖深厚的为民情怀。新的征程上,我们只有怀着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凝聚起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政治能力,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聚焦让城市更加宜居幸福,着力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推动城市品质全方位提升。要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树立崇尚实干、注重实绩、不务虚功的鲜明导向,坚持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
量发展项目论业绩,结合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选出好干部、换出新气象、激发新作为。要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说了当成做了、发文件了当成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当成问题解决了,真正做到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刻领会"走在前"的精髓要义,强化践行"走在前"的使命担当,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让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青岛力量!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尹双红
(2021年11月1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从水资源、污染防治、产业、交通、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