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60篇(第10/1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14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2分钟。

二、强化金融支持

2.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及时履行代偿责任。对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融资,免收保证金,适当降低担保费,原则上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的担保费率不超过0.5%/年,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年,各级财政部门对本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按规定降低担保费用给予适当补助。鼓励金融机构向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发放30万元以下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鼓励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为中小微企业担保融资中减少或取消抵押、质押反担保要求。

3.加大个人住房消费性贷款支持。

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夫妻双方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由4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一方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35万元;

对符合"百优计划""双千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人才资格认定后3年内购买家庭首套住房使用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分类别提高到80万元、60万元。

引导符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的金融机构加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下调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4.强化科技金融支持。

成立1亿元创新基金和5000万元科技贷风险补偿金,扩大"科技贷"规模,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实物资产评估值抵押比例不超过贷款额的30%,利率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1.3倍,受益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科技贷准备金对合作银行开展的科技贷业务发生的实际损失给予不超过60%损失补偿。

三、支持工业企业增产增效

5.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企业及公共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类项目,按照有关规定,除享受省级补助外,凡支持金额按比例计算的项目,市本级和区级企业(项目)由市级财政和受益财政分别按照省到位资金的15%给予支持,两县企业(项目)由县级财政给予30%支持;凡属于一次性奖励的项目,受益财政按照省奖励资金的50%给予补助。

6.加强梯度培育。

对首次"小升规"且有科技研发投入的工业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以上奖励由受益财政承担。

7.支持科技创新。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龙头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

对首次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库且当年研发投入达到1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对首次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连续三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省级"瞪羚"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省级"雏鹰"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且年度技术交易总额在2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按年度实际发生技术合同交易额的10%进行奖补,最高不超过30万元。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8.鼓励企业满负荷生产。

在我市存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期间持续保持满负荷生产且连续1个月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对受疫情因素影响停产停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我市全部调整为疫情低风险地区之前,复工复产实现满负荷生产且连续1个月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性给予8万元奖励;在我市全部调整为疫情低风险地区之后,7日内复工复产实现满负荷生产且持续1个月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承担。

9.加大企业上市挂牌奖励。

对在境内主板上市的企业奖励1000万;对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和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奖励800万元;对在全国股转系统和中原股交中心交易板挂牌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30万元。对市外上市公司将注册地迁至我市和借壳上市成功并将其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我市的企业奖励600万元。

10.补贴企业防疫消杀支出。

对在疫情期间达产达效、按时复工复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防疫物资、消杀服务等支出,按照实际发生额的50%进行财政补贴。补贴资金由受益财政承担。

四、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

11.全力提振消费需求。

筹措财政资金,依托有支付牌照的平台发放政府消费券,对消费者在零售类(百货、餐饮、住宿、加油、电器和家装建材)、汽车类和住房类消费时给予补贴。

零售类,对达到一定金额时在线立减抵扣补贴,每满100元、200元、2000元、5000元,分别减10元、20元、200元、500元,单笔消费不可叠加使用。

汽车类,在全款购车完成本地上牌后发放电子红包,在后续消费时抵扣现金使用,分三档发放电子红包:车价5万元以下的,发放1000元;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发放3000元;15万元以上的,发放5000元。

住房类,对在市中心城区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含住宅类公寓)并办理合同网签手续的购房者,每套发放5000元消费券,活动期为2个月。

12.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

推出各层级促消费活动,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充分利用节假日,通过让利打折、品牌特卖、满减返券、积分兑换等方式开展促消费活动。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采取小程序、微信群、公众号、网络直播等新模式,拓展销售领域。支持餐饮协会和家政协会等商贸行业协会举办比赛、组织活动等大力促消费。鼓励引导大型知名汽车销售企业、房地产企业及其他企业举办展销会、现场体验等促销活动,对市本级新闻媒体宣传推广费用予以30%的减免,对租赁政府或国有公司所属场地租赁费给予50%的减免。组织开展汽车下乡和家电下乡等活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13.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

对首次进入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受益财政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14.加大住房消费支持力度。

来漯就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各类人才给予购房补贴支持;来漯大专以上毕业生、各类持有技能证书人员在我市稳定就业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含住宅类公寓)时,一次性给予购房家庭1万元购房补贴。

15.实行购房契税补贴。

凡在漯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含住宅类公寓),市财政给予所缴契税等额的购房货币补贴,购房户缴纳的契税先由开发企业负责代缴,市财政凭相关审核手续与开发企业进行结算。享受购房补贴的购房人,同时也享受购房契税补贴。

16.加强房地产行业纾困扶持。

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对2022年4月1日前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的项目,按照"控新治旧、风险可控"以及"保交房、保民生、保稳定"原则,根据项目楼盘形象进度、可售房源、销售回款、监管账户余额、企业信用等情况,推行分类差别化监管,适时满足项目后续建设资金需求。

对2022年4月1日后新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的项目,将商品房预售重点监管资金比例由40%调整为30%,开发企业使用资金时随时申请随时审批。开发企业也可凭担保公司保函、银行保函的方式等额替代预售监管资金。

17.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将部分富余安置房、市场房源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满足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拔尖人才在漯就业创业的过渡性住房需求。支持国有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政府闲置房屋、富余安置房和市场房源转化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18.支持文化旅游业加快恢复。

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对符合条件旅行社的暂退比例提高到100%,补足保证金期限延长至2023年3月31日。

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旅行社拓展业务,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可按政策规定委托旅行社开展工会、会展、培训、乡村旅游、采摘等活动,旅行社按规定开具普通发票并提供与合同内容一致的费用清单可作为费用报销依据;教育系统的研学旅行,可委托包含旅行社和研学旅行基地在内的符合研学条件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承接。

鼓励文旅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支持联合开展"吃、住、行、游、购、娱"营销活动。

鼓励职工市内旅游,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鼓励基层工会利用会员会费购买符合规定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农特产品和扶贫产品,组织会员观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清理政府采购中对星级酒店、所有制的限制门槛,保障相关企业公平参与。

19.支持农产品供应链建设。

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地流通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点等领域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支持,支持比例不超过实际核准投资额的30%。对签订本土1000亩以上农特产品生产基地作为供应链的企业,受益财政奖励企业10万元。

五、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20.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

围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新型城镇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水利、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工程,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铁路、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公共卫生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创新创业创造,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公共实训基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等12个方面,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110亿元以上。

21.加大专项债券资金争取力度。

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9大领域和新拓展的"城市管网建设和水利,具有公益性且有一定收益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等农业农村领域项目"3个方面,加强项目谋划,完善前期工作,力争全年新发行专项债资金150亿元以上。

22.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5个重点领域,谋划项目450个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

23.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按照"签约漯河信用、开工漯河速度、投产漯河质量"要求,推动项目建设压茬进行、滚动实施。加强项目谋划,按照"五个围绕""十个依托"要求,坚持季度常态化谋划项目,动态完善总投资2.2万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万亿元以上的"十四五"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快推进平漯周高铁、许信高速、周漯平高速、国道107漯河境新建工程、双汇第三工业园、河南省食品实验室、金大地绿色转型、中大恒源等创新引领型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重大项目白名单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24.优化投资审批流程。

发挥"容缺办理""区域评估""联合审验"等改革创新举措叠加效应,将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实行承诺制的备案类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

优化特定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对县级以上政府相关规划已经明确的政府投资项目,可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对改扩建项目和建设内容单一、投资规模小、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可合并编制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实施分步施工许可。对开发区备案类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拿地即可开工"。

25.加大招商项目服务力度。

健全市县两级"签约一批"等重大招商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对招商项目实行领导分包、手续代办、专班服务、适时联络、落地回访、后期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协助解决企业手续办理、资金需求、材料运输、用工及水、电、气、暖等问题,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及时兑现各级招商引资承诺政策和惠企纾困政策。成立产业基金,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六、加强外贸企业帮扶

26.加大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贷支持力度。

扩大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帮助企业抵御风险,对我市外贸企业自行缴费投保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保险,获批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后的差额部分,由受益财政给予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将信贷资源向有进出口订单和有潜力的外贸企业倾斜。

27.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对我市外贸企业开展的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商标注册、企业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产生的项目费用,获批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后的差额部分,由受益财政给予补贴。

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展会,开拓国际市场,对我市外贸企业参加省级推荐名录的国内外展会的展位费和参展人员机票费,获批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后的差额部分,由受益财政给予补贴。

28.帮助外贸企业应对贸易纠纷。

帮助企业申办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最大化减轻因疫情造成不能按时履行合同的责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减少损失。对企业因疫情影响造成的贸易纠纷产生的律师费、诉讼代理费、咨询费等,获批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后的差额部分,由受益财政给予补贴。

29.鼓励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扩大出口规模。

对在我市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外贸业务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受益财政按照平台建设基础年费的7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最高补贴不超过3万元。

30.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

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助力小微企业开展报关、物流、退税、金融等综合服务,对在漯注册、取得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认定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七、提高服务企业水平

31.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

充分发挥首席服务官作用,对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助企政策,协调兑现政策奖励。指导企业做好疫情精准防控,解决企业用工、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尽快达产达效。

河南省鹤壁市供需两端发力着力破解"就业难"、"用工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抓手,举全市之力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在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年居全省第3名,人才流动便利度指标提升至全省第3名。鹤壁市委组织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人才流动便利度指标的牵头部门,坚持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优化营商环境倒逼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服务,把服务作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和抓手,把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核和载体,"双轮驱动"为人才发展赋能。

破除藩篱,让机制"活起来"

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人才引进与产业需求脱节是中小城市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共同问题,鹤壁市破除人才流动藩篱,刚柔并举,建立了更加灵活开放包容的人才集聚机制。

职权下放激"活力"。出台《鹤壁市人才编制使用管理办法》,设立市级人才驿站,以事业单位编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开展创新创业,解除人才后顾之忧。研究出台《鹤壁市事业单位自主公开招聘后置备案办法》,进一步下放事业单位用人主体自主权,实现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自主公开招聘,招聘指标全年可用,招聘方案、招聘时间、招聘形式完全由事业单位自主决定。关于编制,人社部门实行后置备案,不再进行前置备案和审批,一些医院和高校抢抓毕业季等时间节点,实现"一年多招",对于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及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简化招聘程序,实行"绿色通道",免笔试直接面试、考核招聘。近年来,抢抓硕士研究生及"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以上高层次人才419人。

柔性引才借"外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挂职博士"引进计划,柔性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士、教授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合作,带动产业发展。专门出台《鹤壁市挂职博士管理办法》,对挂职博士从补贴、食宿、交通、体检、保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近三年来,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挂职博士86人,更可喜的是其中有10人正式留任鹤壁,成为不走的"博士服务团"。推广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办研究院柔性引才模式,多家企业在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人才飞地",打造"创新在飞地、孵化在鹤壁""研发在飞地、生产在鹤壁""前台在飞地、后台在鹤壁"的协同创新模式,开辟了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的新主场。

市场激励强"动力"。为了激发企业引才积极性,鹤壁市专门出台《鹤壁市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的若干意见》《鹤壁市支持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支持企业采取猎头等市场化方式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建立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鹤壁基地,对在鹤注册设立区域性总部的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奖励,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能力和引进水平大大提高。

完善政策,让待遇"实起来"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提升人才综合待遇,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鹤壁市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政策体系,保障激励人才发展。

健全"精细化"政策保障体系。针对企事业单位人才,出台"1+6"人才政策体系,从奖励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落户居留、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全方位的服务和最优惠的保障。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用于保障人才居住的各类人才公寓达到7030套,安置各类人才4229人;高层次人才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缴存年限限制,享受最高贷款额度;人才租住房屋也可享受子女就近入学,2020年8月,从武汉某研究院引进到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周天红松了一口气,户籍不在鹤壁的孩子顺利安排到了市直重点中学就读,三年来像周天红一样安心的高层次人才家长还有40余人,子女全部安排到市直、区直重点中小学。

建立"精英化"人才激励体系。鹤壁市坚持高端引领带动整体开发的思路,对市级人才计划进行整合,推出"兴鹤聚才计划",包含"兴鹤英才""鹤壁工匠""优秀企业经理人"等十个百人计划,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两年来遴选支持了320名各类人才和11个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共发放支持奖励资金1480.8万元。

完善"精确化"成果激励体系。为全面保障和落实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指导市农科院、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3个单位制定出台6项政策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成果转化收入也得到了保障,更加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提质增速,让服务"跑起来"

政策有了,如何落实好、落实快?聚焦企业人才"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鹤壁市打造了"一个平台"加"一个体系"的"1+1"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加速度。

"一个平台"就是党政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借助党员教育网络直达基层优势,将党务、政务、便民服务整合到"一张网",开通养老保险、违章查询、高考直通车等28项政务服务应用和生活缴费、手机充值、预约挂号等12个便民场景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掌上可办",基层党组织成为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的"代办点",基层党员成为群众身边的"代办员",人才工作者174名党员联系369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送政策、送服务。平台已注册党组织1077个、党员2.88万名,访问量超160万人次,为群众代办高频事项3300余件。

"一个体系"就是人才服务专员体系,建立了18家市直单位参与的"鹤壁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印发《鹤壁市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在市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在27家市直单位、14家双创孵化器、40家重点企业设立"人才服务专员",打造以"管家式""保姆式"为标志的高层次人才服务新优势,逐步构建覆盖全市、上下贯通、职责明确、精准高效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获得了各类人才的广泛认可。

引领吸纳,让环境"亲起来"

在营造爱才敬才亲才的良好环境方面,鹤壁市注重以政治引领吸纳为支撑,集聚广大人才爱国奉献力量。

强化党委联系。持续贯彻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委常委带头联系专家22人,县区及人才集聚的单位党委联系专家130余人。每年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由市委主要领导向人才代表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吸收党委重点联系专家进入市级各类智库,在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作出重要决策、起草政策文件时,积极咨询专家意见,注重借鉴吸收。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疗养研修班,组织专家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开展国情教育。依托市高端人才联合会,积极开展高端人才供需对接、论坛沙龙、咨询服务,为高端人才搭建联谊交流、建言献策的平台。

充分信任吸纳。吸引专家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计划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专家人才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市级党代会代表中专家人才代表占比21%;全市出席省党代会代表中专家人才代表占比17.4%;市人大代表中,有56名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20.14%,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3名代表中,有2名都是专家人才代表,政治上的充分信任和吸纳,极大增强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注重舆论宣传。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树立新时代专家人才爱国奉献典型,2人入选河南省首批"最美科技工作者",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研究员入选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在全省首个设立企业家节,将每年11月1日确定为"鹤壁市企业家节",大大增强了企业家的荣誉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重视、理解、尊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激励专家人才担当作为,抗击疫情期间宣传专家人才典型事迹20余篇,全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愈加浓厚。

湖北省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机械臂在流水线上灵活地挥舞翻转,运输机器人在车间里井然有序地穿梭往来,少数生产工人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计算机系统......大年初七的苏州,春寒料峭,瑞雪纷飞,在明亮整洁的苏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铸造二部智能车间里,却是一派繁忙火热的工作场景。"因订单充足,春节期间公司部分生产车间一直维持生产,与去年春节期间相比,今年春节期间产值同比增长37.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7%。公司智能化改造投入的300多万元铸造车间新的MES系统1月开始正式运营,为春节后快速复产、实现'开门红'提供了信息管理基础。"苏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勤芳告诉记者。

"湖北容百锂电正极材料五期项目是湖北省重点项目,春节期间,正处于项目生产繁忙的阶段,公司570名员工坚守岗位,投入项目建设和生产一线,全力冲刺,第一季度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5倍。"湖北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哲向记者介绍,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湖北容百锂电产能将达到10万吨/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春节刚过,全国各地加大力度促进制造业投资优存量扩增量的好消息就频频传来。各地纷纷锚定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坚持以促进制造业投资优存量、扩增量来提振工业经济发展,为今年开新局注入了强劲动力。

"提振制造业投资是实现2022年工业稳定增长的核心支撑,要激发企业主体投资活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确保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更好地发挥制造业投资对稳定工业增长的关键带动作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告诉记者:"从当前各地投资迹象和国家导向来看,优化存量和培育增量两手一起抓,双轮驱动。在优化存量方面,系统推进优势产业'锻长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培育增量方面,围绕'补短板'进行投资建设,通过抓项目扩大有效投资,进而扩大工业经济的增量。"

优存量:技术改造点燃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企业在技改投资优化存量上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高端化,推动技术创新,建设更高端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二是数字化,促进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提质增效;三是低碳化,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付保宗告诉记者。

当前,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全面普及、向纵深拓展的新阶段,"智改数转"成为江苏工业领域的热词。

为推动"智改数转"各项任务加快落地落实,江苏持续在政策上加码,去年年底印发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聚焦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制定实施"十大工程",计划每年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有效投入补助等方式,加快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智改数转",全面推进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