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理论文章、心得体会-33篇(第15/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08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7分钟。

三是全面分析战略机遇期内涵条件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和发展格局,对发展战略机遇期如何判断,是谋划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等,带来巨大的发展新机遇。另一方面,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仍然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有效需求不足、供给冲击加剧、市场预期不稳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从国际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交织,乌克兰危机严重冲击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全球安全、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显著增多。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条件变化,从危机中育新机,从变局中开新局,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和基本经济制度、以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二、科学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课题,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成功破解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面对的一系列难题,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实践导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是以党的领导确保现代化的正确方向。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复杂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以及波谲云诡的风险挑战,党的坚强领导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不断完善,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充分发挥。例如,党中央全会通过五年规划建议、国务院组织编制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已成为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通过这一程序,转化成为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各级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依据。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例如,我们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特别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向新征程。

二是以高质量发展夯实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因应我国历史方位、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战略机遇期内涵等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作出50多项战略部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已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的综合国力迈上一个新的大台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三是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现代化的持久动力。面对传统发展动力后劲不足、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目前,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57亿户。我们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全面塑造现代化新优势。2021年,我国的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提高到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前30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2020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突破17%,增速比同期GDP高出1.5个百分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大步迈向现代化。

四是以更高水平开放展现现代化的中国贡献。近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新形势,我们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已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这些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世界经济源源不断注入了正能量。

三、科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形成一系列创新成果

习近平经济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党的百年奋斗主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深化对中国实际、中国国情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分阶段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新征程上推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等作出创新性贡献,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

一是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阶段战略安排。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提出"四个现代化",并谋划了按"两步走"来实现的设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进入21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党又提出"全面小康"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阶段性目标和战略任务。

二是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借鉴。

三是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形成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五个必由之路"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坚持党对现代化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性质,坚定道路自信,一以贯之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依靠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现代化新的历史伟业,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社会各方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大势,加强前瞻性思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促进我国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走好现代化的新征程,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位、落实到位,为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驾护航。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逻辑体系

四川广播电视台杨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从政实践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功实践的有机结合,反映了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论结晶,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怎么看和经济工作怎么干等重大问题,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模式、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开拓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最鲜明的政治特色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国集中一切优势力量办大事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成功带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轮又一轮的突破。十九届五中全会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1]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方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汇聚起全社会的磅礴力量,万众一心,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方能在复杂变化的发展局势中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引领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在资源储备相对薄弱的环节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2]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而未知的挑战意味着风险,风险往往伴随着机遇。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根本遵循。

二、遵循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根本要求

做好我国现阶段经济工作,必须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阶段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习近平提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三个规律,这一概括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经济规律的充分尊重。[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在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研判。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4]习近平指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坚持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经济保持几十年高速增长的"非常态"已逐步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发展,人口红利、后发优势等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因素已逐步减弱。

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仅仅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历史,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生产方式已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讲求质量效率的集约型生产方式。从要素投入量扩张为主拉动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调结构发展。

从经济结构来看,过去一味追求扩大生产力,以增量扩能为主,逐步转向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逐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

从经济发展动能来看,过去主要通过要素驱动经济发展,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资源消耗来促进经济发展。现在,经济发展动能逐步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低投入、高效率为导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标识"

建党100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5]新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区别于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单独来看,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每一个理念侧重方面各不相同,但系统地看,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是相互孤立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每个部分都代表了我国新时代发展必须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解决新时代高效发展动力的问题,必须坚持创新发展;要解决新时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着眼于协调发展;要解决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必须注重绿色发展;要解决新时代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推进开放发展;要解决新时代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提倡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引领,更是新时代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6]以创新为动力、以协调为要求、以绿色为方向、以开放为路径、以共享为目的,内在统一、浑然一体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最重要的理论内涵,也将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突出强调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任何一个理念的践行都需要落实其他理念以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践行任何一个理念所引发、所伴生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且只能在践行其他理念的过程中加以化解。没有创新发展,脱离制度创新根本不可能实现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脱离技术创新的绿色发展实则是无源之水。

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演进发展的实践和理论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习近平提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7]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和根本途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演进发展的实践和理论路径。

习近平在2015年11月初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论之一是教会我们在事物的演进进程中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曾几何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演进来说,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破解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瓶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三大失衡",即实体经济结构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刺激需求难以解决结构性矛盾,必须更多地从供给侧发力。

党中央深刻洞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脉络,依据主要矛盾的转变,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工作。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发展。"十三五"时期的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8]当前应继续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发展中的主线作用,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9]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既能激发国有经济活力,又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充分满足我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中央及时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性思路,按照"三去一降一补"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改善了供求关系。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基于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党中央准确研判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这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也是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战略方向,推动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的关键作用;要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新困境提供新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指明新方向,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六、坚持底线思维、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底线思维、系统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坚持底线思维,"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各种形势,以十倍的精神面对各种挑战。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10]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各行各业、各个方面所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无法回避的,既包括经济方面的风险,也包括社会方面的风险;既面临来自国内的风险,也面临来自国外的风险。过去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历程,其间的辉煌是不言而喻的,但给我国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小觑。社会转型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都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解决,如若不能坚持底线思维,任由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守住底线、在底线环节上着力,以此作为解决全局性问题的关键。习近平强调的"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就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底线思维的战略重点。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胜利,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就将全盘皆活,可以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水平,并拓展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我们必须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持底线思维,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当中谋求发展,才能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指出:"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扎实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应时代之变迁、领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头,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