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汇编11篇(第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7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0分钟。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触动心灵,激发内心深处的感情认同。我们在思想上信赖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最基础的是要在感情上爱戴核心,因为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认同是最深沉最真挚的认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一个个案例、一幕幕场景,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启迪心灵,大家愿意讲、愿意听、也愿意学,充分激发起了师生们的情感认同和真心爱戴。

追寻思想源头,有助于青年师生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七年知青岁月,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渊源"和"初心"。追寻总书记成长经历,寻找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源头和治国理政的实践开端,这有助于青年学子更加深刻直观地理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要义,从而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三、持续推动"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

下一阶段,校内,我们将通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舆论引导三大途径,系统推进、全面深化学习教育;校外,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的长期作用,不断提升学习教育成效。

我们希望能够和中央党校以及《学习时报》进一步加强联系,借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出版的东风,把这次学习教育打造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品,逐步在全国高校中推开,真正把学习教育有机融合到高校的育人、党建、文化、实践、创新创业等各方面工作中去。

做知行合一的人民服务员

张坤

一口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潮澎湃。正好不久前去延安学习时也在梁家河村进行了体验、采访,如本书的记者们一样:在村史馆和知青窑前,在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前,在至今仍发挥效用的淤地坝前,在赵家河知青林前,在总书记当年留下足迹的那些地方流连忘返,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

读完这本书后,更加深切感受到身为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那份真挚情感;更加深刻体会到如今身为总书记的习近平那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不变情怀;更加深刻理解了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重大意义。

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7·26"重要讲话精神、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这本书对于每一位共产党人,对于每一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对于每一位正在成长成才的青年,都有着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指导意义。

读这本书有很多收获、启迪和体会,这里简要汇报三点。

一、时代是思想之母,敏而好学无止境。

正如当年一起下乡的知青艾平回忆说:"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在那艰苦的劳动、生活环境中,年轻的习近平从未放弃学习和思考,积极入团、入党,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雷平生在回忆习近平为什么能够从一名普通知青成为梁家河大队的领头人时,总结了四个方面特点:强烈的使命感,辩证思维方式,遇事有定力,肯读书善学习。习近平自己后来也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在当年知青们的回忆中,习近平读过的书,古今中外都有。梁玉明回忆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反复地看,反复地读,爱不释手,还与大家一起研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中,有三个"牢牢把握"尤其令人感受深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重要精辟的论断,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学习与思考分不开,细读本书可以寻找到一些思想脉络。

比如书中雷平生回忆习近平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曾就《国家与革命》里阐述的一些问题与他认识的朋友探讨,其中一个问题是,共产主义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那个时候国家将逐渐消亡。

二、实践是理论之源,践而行之出真知。

在梁家河村倾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使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实践是理论之源"的阐述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进一步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把"知行合一"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重大意义。

梁玉明在书中谈到习近平作为一名外来知青为何大家推举他当大队党支书时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近平处事非常公正。社员们都信服他,认为他公正,没有私心--关键是当了大队党支书后在梁家河做了许多实事:带头办沼气,带领村民打井,给村里办了一个铁业社,带领村民打坝地,引进种植烤烟技术,还办了一个代销店、一个缝纫社,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直到今天,村里人还在受益。

雷平生也回忆了习近平过"四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的故事。2002年,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对此也有详细记载。

石春阳也回忆说,当年的习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有主意,头脑灵活,劳动非常下力气,和农村的壮劳力能干一样的活。他和村里人相处得非常好,感情非常融洽,群众基础非常好,大家都喜欢他。

石春阳还回忆当年习近平对村支部全体成员说:"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

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始终在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在知行合一当中。

三、坚定理想和信念,青春书写华彩章。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黄土地上的人民,黄土地上的人民也回报和成就了一名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民的服务员"。

在书中,可以看到习近平年轻时因工作业绩突出受到的各种表扬和表彰。比如1975年共青团延川县委一份文件中提出,号召团员们在大办沼气中以习近平为学习的榜样。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非常关注关心青年,关注关心共青团事业,对此有过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对他们帮助延安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感到十分高兴,他勉励青年一代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在广大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努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当前各级团组织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服务青年,服务大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中国青年报》负责人,我们正在"一面从严治报抓管理,一面全媒体融合抓转型",认真落实好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方针",坚持"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宗旨。

报社近些年高度重视和开展新闻队伍"走转改"活动,对新入职的年轻大学生实行"轮岗制",鼓励多下基层,多深入到青年当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绩;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我们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人做事原则",努力做知行合一的人民服务员--这就是我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最重要体会。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起点

罗平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民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及的词汇,也是他十分关心的话题。他一再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由此可见,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分量。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近日读刚刚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这些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他在陕北七年的知青经历有着深切的关联,正如他自己曾说过的,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七年知青岁月,正值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初步形成的时期。他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上与普通农民同甘共苦七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有着深切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将自己当作了普通农民,他当年曾说过"我现在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正如书中一位受访者所说的,他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反映出对农民思想感情的变化,他没有自称知青而是自称农民,说明他不是把下乡插队看成是一种临时的过渡,而是将自己完全融入农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与他这七年的知青岁月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自己讲过,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陕北老乡收留了他,养育了他,教育了他。当年,大批的北京知青下放陕北农村。陕北本来就十分贫穷,一下子接纳这么多北京知青,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当地的负担,但陕北群众如同当年迎接中央红军一样对待来自北京的知青。书中一位受访的北京知青说:"陕北老百姓对北京知青那种关怀爱护,是其他不少地方不能比拟的,因为他们把对中央红军那份感情、对毛主席那份感情拿来对待北京知青。他们认为,你们是北京的知青,就等于是毛主席身边的孩子,甚至把你看成是毛主席的孩子,是用这么一种心态来接待你的。"当时,年仅15岁的习近平作为一名"黑帮子女"下乡到延川梁家河,但梁家河的群众没有歧视他,还在这里入了团,入了党,还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年后被推荐上了清华大学。陕北群众对他的这种关心、帮助与爱护,使他对陕北群众有着深深的情感,他曾说过:"咱梁家河人对我好,我永远都记得"。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深情地对当地群众说,我迈出人生第一步就来到梁家河,7年时间里,梁家河父老乡亲给了我无数关爱,使我受益终生。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和当年众多北京知青一样,从大城市来到偏僻落后的农村,正如其中有的受访知青所说的,必须与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处理好关系,必须依靠当地群众教他们怎么劳动,帮助他们生活,所以,他们"如果和老乡建立不好关系,就会生活困难","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种这样的意识:要依靠老乡,要与老乡好好相处,要尽心尽力为父老乡亲做事。否则,在农村插队就没有价值,我们的未来也就没有出路"。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走向社会的第一站,他也在这里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七年的知青生活,使他不但懂得了什么叫群众,更懂得了什么叫联系群众,什么叫群众路线。正因为如此,他担任总书记后中央政治局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随之开展了全党性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梁家河的七年。

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