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基层视野学习心得-49篇(第2/7页)
从"第四卷"中感悟"坚持人民至上"
发布时间:2022-9-11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正式出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研读第四卷要紧紧抓住的立场。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勇于担当作为,积极为民办实事,奋力书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厚值"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在知民情、察民心上下功夫。"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唯有深深扎根群众的土壤之上,才能枝繁叶茂,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党员干部要多说"群众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各项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脚沾"泥土香",多到田间地头走走,走进群众的门槛,更走进群众的心坎,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他们,筑成红军时期的"铜墙铁壁",汇成抗日战争中的"汪洋大海",筑起同心抗疫的"钢铁长城"。因此,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谋划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问题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
涵养"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为民精神,在顺民意、惠民生上下功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要想得到群众的认可,就要真为民办事、为民办实事。无论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或是"艰苦奋斗,做亲民爱民好公仆"的孔繁森,还是"勤政为民,甘做人民樵夫"的廖俊波,都以为民造福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实际问题;要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作为自己的"操心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在解民忧、暖民心上下功夫。"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王兰花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林丹始终为民爱民,当好党的"传声筒"、群众的"服务员",脚踏实地做好社区每一项工作;张桂梅坚持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这些榜样都启示我们,干部要从群众身边小事实事做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员干部要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做雪中送炭、救急解困的工作,把好事实事办出效果、办出温度;要坚守为民初心,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学好"开学第一课"读懂"种子这一生"
发布时间:2022-9-11
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如期而约,在整个课堂中,提得最多最响的就是"中国种子"的无穷魅力,在南繁基地让我们看到了"水稻种子"的使命,在太空让我们领略了"生菜种子"的魅力,在塞罕坝林场让我们感受到"森林种子"的梦想,无论种子在哪里,它都会深扎根基、滋养生息、成就梦想。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开学第一课"中深悟"中国种子"背后的奋进力量,坚定信仰、甘于奉献、勇担使命,让"红色种子"扎根于党,"金色种子"服务于民,"绿色种子"为梦助航,用心用情用力成就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伟大梦想。
一颗"生菜种子"追梦太空,扎根于党,为祖国忠诚一辈子。在课堂中,我们看到三名太空人为了追求和探索梦想,将生菜种子带入太空种植已经生根发芽,让"中国红"种子在宇宙间播种希望,让对党忠诚的信仰深深扎根在浩瀚宇宙。心中有梦,敢于追梦,只要我们能够找准前行方向,坚定理想信仰,心有"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不平凡的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和超越。党员干部要学习"中国种子"的忠诚信仰,抓住点滴学习时间,努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用结合,在学中干,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响应党的号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牢记党的宗旨,把对党的忠诚融入血液、浸入骨髓,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颗"水稻种子"改变生活,扎根于民,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在课堂上,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南繁之旅",让我们明白了中国种子养活了中国14亿人民。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能够落地、落到群众心坎上的工作,敢于将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头,拼劲化为奋进,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要学习"中国种子"的为民情怀,甘当"小学生",俯下身子向人民学习,甘当"店小二",迈开步子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兢兢业业,敢担当善作为,把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一张张人民满意的成绩单,狠抓整改落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让服务人民群众持之以恒,厚植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一颗"森林种子"创造奇迹,扎根于地,为使命奉献一辈子。在课堂里,我们看到了一代一代的塞罕坝人,通过艰辛的努力和奋斗,让"森林种子"在林场茁壮成长,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肩负起保护党和人民的历史使命。在前行赶考路上,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要始终保持滴水穿石、愚公移山、蚂蚁啃骨和燕子衔泥垒窝的恒心,永葆"一颗螺丝钉"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闯劲,在实践中磨砺锻炼自我,增强本领建设,总结工作经验、敢于开拓创新,奋勇前行。党员干部要学习"中国种子"的担当使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让青春的味道在接力奋斗中飞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担当为魂,脚踏实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办实事,以贡献青年力量继续创造一次又一次伟大奇迹,用力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勇立潮头的开拓者。
深悟"人民满意"不负"人民期望"
发布时间:2022-9-11
近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这次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是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代表,党员干部当以他们为榜样,坚持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公务员。
秉持"理想信念高于天"的"忠心",以"我将无我"的使命感不负人民期望。受表彰的397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来自全国不同地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却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他们立足本职、真抓实干,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始终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作为新时代公务员,我们要向榜样看齐、向优秀学习,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初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争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公务员;要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终身必修课,筑牢信念之基,牢记初心使命,朝着目标不断矢志拼搏奋斗,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
常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负人民期望。397名个人和198个集体,承载着荣誉的名单背后,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一颗颗竭诚为民的真心。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农业农村办公室的钱义荣同志,帮助村民找到致富新路,农民们亲切地把他称为"钱博士";情系乡土、心在田园的"带货网红"宋楠楠带领"三无村"脱贫致富,让村民的生活指数一路上升。他们真情奉献,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服务人民过程中展现出了崇高的公仆情怀。作为新时代公务员,我们必须要树牢群众至上的理念,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要沉得下身、静得下心,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成一片。
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负人民期望。公务员,一心为公,甘做公仆。细读"人民满意公务员"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工作岗位上,用实干苦干的精神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始终把服务人民作为第一标准。90后消防救援站站长巴特勒,参与4500多次救援行动,解救疏散被困群众8000余名;"云岭楷模"张子权连续奋战缉毒一线,用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铿锵誓言。作为新时代公务员,我们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锤炼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实干作风,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拉满弓、铆足劲、当主力、争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我们当细品397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背后的精神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阔步前行、勇当先锋,以"我将无我"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负人民、不负党。
读懂"袁"话背后的"精神密码"
发布时间:2022-9-11
稻香说丰年,饮水当思"袁",在纪念袁老诞辰92周年之时,风吹稻穗层层浪里翻涌着思念。袁隆平院士长期以来对青年寄予厚望,盼望广大青年主动担当,为人民多做贡献。在"穗"月静好之时,青年干部缅怀"稻田守望者",既要感激他的"养育之恩",更要接过他手中的"稻谷",争做新时代的"追光者"。
从"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中品悟绝对忠诚,追随那"理想信念高于天"信仰之光。"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他口中的"好种子",是一种愿意扎根祖国大地、矢志许党报国的情怀。缅怀这位"心怀国之大者"的"国士",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颗爱党爱国、热爱人民的种子,学习传承袁隆平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个人的梦想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将对党和国家、对民族和人民的热爱转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身为"种子"干部,还应该常补"精神之钙",永葆不忘初心的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做到对党忠诚、对群众尽职、对事业负责。
从"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中品悟实干担当,追随那"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进之光。袁隆平是教授,他招研究生是有条件的:"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是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我就不接收你。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来。""托之空言,莫如见之实行。"一切事业,均成于担当实干,毁于空谈。当前,无论是在疫情防控一线,还是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抑或是在经济发展前沿,广大青年干部都要自觉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实干意识,花大力气吃透政策精神、搞清基层状况、摸清群众需求,以水滴石穿的恒心韧劲和持之以恒的拼搏付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沉淀积累、坚定作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人生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把党的百年荣耀继续传承下去。
从"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中品悟淡泊名利,追随那"名利于我如浮云"的奉献之光。2004年,袁隆平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大会给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正是袁隆平一生的写照,他用他的人生诠释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广大青年干部要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默默耕耘,在各自岗位上忘我付出、倾情投入,把名利看得淡一些,把工作看得重一点,主动到最接近群众的地方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为实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倾情投入、奉献到底。
立身为旗"领风骚"
发布时间:2022-9-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中央党校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不畏风高浪急,唯有砥柱中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立身之本,立身为旗"领风骚",绘好团结奋进最大"同心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立身为旗,领理论武装之风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首要忠诚信仰和坚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信仰不是挂在嘴上的高尚,而是深植于灵魂的理想。党员干部要发扬"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下足"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领会其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感悟伟大领袖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崇高精神风范,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牢"定盘星"、认定"主心骨"。理论的魅力在于实践。要坚持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以现实为课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学思践悟、学用结合中"拨云见日""明目醒心",用党的创新理论思想"灯塔",照亮前行的征途。"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要立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白话",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讲活,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核心就是灵魂、就是力量,理论就是旗帜、就是方向。"立身为旗,领理论武装之风骚,党员干部要沉下心来、钻进去、持续跟进学习宣贯党的创新理论,在坚强领导核心领航下、科学理论旗帜引领下,汇聚起全党全国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
立身为旗,领忠贞不渝之风骚。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是我们党的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就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党员干部要坚持政治立身,烧旺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筑牢纪律规矩"防火墙",把"政治体检"严在日常、抓在常长,把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铭之于心、践之于行,严之于微、习之于常,培好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抗体"。把政治责任扛在肩,锤炼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坚决纠治"四风"问题,坚决同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作斗争,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做勇于斗争的"战士",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啃"硬骨头"、接"烫手芋",沉着应对各种接踵而至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在斗争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练就"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慧眼"。"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立身为旗,领忠贞不渝之风骚,党员干部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规矩,用以"探照"自身,勤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把坚决"两个维护"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
立身为旗,领干事创业之风骚。"担当是天职,作为是本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在贯彻实践要求中彰显居其位、担其责、尽其忠、竭其诚,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的使命担当。党员干部要视事业如泰山,视干事为生命,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校正"温差""落差""偏差",把"国之大者"牢记于心,在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在大趋势中勇闯新路,在大棋局中担当作为,知重负重、攻坚破难,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开创事业发展新天地。党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之中,最深厚的力量在中国人民心中。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步一步往前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创美好新生活。"精神的财富穿越时空,伟大的事业薪火相传。"立身为旗,领干事创业之风骚,党员干部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砥砺担当之勇,锐意进取、奋楫笃行,凝聚起新时代勇毅奋进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人民和历史的崭新业绩。
@党员干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发布时间:2022-9-13
近日,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一声"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言简意深、极具力量、直指人心,饱含着总书记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殷切嘱托。
党员干部想不想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考的是党性,验的是担当,检的是能力;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能不能吃苦、愿不愿付出,不在于他说得有多好、调门有多高,而在于他是不是为了党和人民的需要舍生忘死,是不是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不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利益诱惑面前经受考验、在危难险重时刻挺身而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既是行动的"宣言书",更是前行的"军令状",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念兹在兹、践之行之,努力用双手托举梦想、用汗水赢得掌声,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赶考答卷"。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就要有召必回、有令必行,根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诚之魂。"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岁月无声,见证着无上信仰;时间无痕,镌刻下初心力量。1956年,几千名交大师生响应党的号召,满怀报国热情奔赴西北建功立业,孕育了可歌可泣的"西迁精神";全国劳动模范"雪域信使"益西卓嘎时时放心不下草原牧民的"需要",默默坚守高原15载;"第一书记"沈浩甘愿舍弃省厅职位俯身基层,全心全意为小岗,誓要干出真业绩......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向,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爱,哪里就是家"。党员干部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主动躬身大局大势、自觉挺膺大事大责、坚决明辨大是大非,时刻对标对表、紧跟紧随党中央关心的、强调的,做到心中有数、眼里有光、手上有方、脚下有路。要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历史成就振奋精神、用党的实践经验指引方向,坚持勤学勤悟、真学真懂,不断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更为厚重、更显底气、更加持久,不断擦亮"国之所需,我之所向"鲜明底色。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就要不介路远、不避事难,鼓足"业无高卑志当坚"的克难韧劲。"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热播剧《山海情》真实记录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闽宁情谊,一代代福建扶贫干部不惧路远、无畏事难,用点滴韧劲、蓬勃闯劲迅速打开了局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也让我们坚信,只要强国为民的志向弥坚,可为时代必能大有作为,所在之地皆可闯出天地,所做之事也必将万事有成。但是,干事创业不该分远近、不应计难易、不能念大小,古语云:"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难小,不为不成"。有的干部奋战在他乡,但他乡虽在远方,远方也是故乡,应沉得下心、稳得住神、屏得了气;难事虽是困难,但困难也是成长,要经得起折腾、受得了考验、扛得住摔打;小事虽然繁琐,繁琐不是"枷锁",要耐得住性子、迈得开步子、找得出路子,努力在"第二故乡"干出"第一业绩",把群众小事当成自己大事,把工作的绊脚石变成前进的垫脚石,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努力让青春之花、奉献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就要勤洒汗水、苦练本领,肩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干事之责。"心有所向善作为,勤于耕耘自成辉。"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理应干事担事、为民造福,而不能为官不为、做官享福。无论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还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心系群众的廖俊波,他们都能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实干苦干,成为了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公仆、好榜样。事实证明,苦干实干才是最朴素的"成功学",也是成就灿烂人生的"通行证"。党员干部凡事要动起来、干在前,多务善政功,多做利民举。一方面,要心怀"想干事"的自觉性、紧迫感,拒绝"眼高手低""眼黑手摊",克服"决而不行、说而不做"倾向,涵养"时不我与、只争朝夕"自觉,保持"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紧迫感,立足于干、着眼于实,把发展的大事办好,把改革的难事办成,把为民的实事办实,坚决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另一方面,要锤炼"干成事"的真功夫、硬本领,不当"温室里的花朵",甘做"风雨中的大树",努力在多岗锻炼、调查研究中壮筋骨,在担当作为、解决问题中长才干,在倾听民声、纾解民忧中提升群众工作本领。
@党员干部,步履坚实、步伐坚定、步步为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吧!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于无声的奉献中收获掌声,努力创造出不负新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真业绩、好业绩。
"预防"为主为"全民国防"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2-9-13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塑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考量。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忧患危机意识、传承红色基因血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预防"为主为"全民国防"保驾护航。
坚定理想信念,严"防"思想滑坡。全民国防教育是面向全民、面向终身的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就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时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严"防"思想滑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奋斗路上面对诱惑时防腐拒变的"防火墙",是承担重任时挺身而出的"引擎仓",只有随时保持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不偏航、不掉队。要时刻保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思想自觉,保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意识,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政治定力,时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要时常把纪律和规矩意识挺在前,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慎始慎终。
践行为民宗旨,严"防"初心蒙尘。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首先就是要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要自觉摆正自己位置,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不断增进同群众之间的感情,克服一切疏远群众、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私心杂念,时常叩问初心、擦拭初心,严"防"初心蒙尘。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走一走、瞧一瞧,多看看群众的生活,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想想群众的感受,切实帮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从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增强忧患意识,严"防"本领脱节。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练就的生存智慧,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增强忧患意识,一是要切实增强创新能力,确保在思想上不断有新思路、在行动上不断有新举措、在创新上不断有新突破。二是要多当"研究员",不当"观察员",多当"实干家",不当"梦想家",从而减少本领恐慌的恐惧感,增加能力过硬的成就感。三是要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扎根,到环境复杂的地方墩苗,学会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壮筋骨、磨意志、练胆魄,从而不断炼就"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硬功实功,严"防"本领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