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合集50篇(第6/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7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3分钟。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光明未来,让祖国的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

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

以不竭"绿色水库"灌溉"发展之田"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播出。其中,第八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绿色发展"的典故展开,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堂意味深长的绿色"必修课"。

转变发展思想,为发展的巨轮开辟"新航道"。经过数十

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粗放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我们要及时、积极地转变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意识到转变发展模式、坚持新发展理念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求变,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能走思想僵化的老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导思想,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努力实现绿色发

展。

宣传绿色理念,为发展的高楼奠定"新基础"。实现绿色

发展,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在社会上营造保护环境的氛围,

达成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共识。宣传部门要做好绿色发展理

念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物业宣传、主题党日、主题团课、公益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为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共识和思想基础,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广大基层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做绿色生活的先锋,为群众带好头、做好示范。

健全保护制度,为发展的地图划清"新界线"。发展地图

的边界线就是生态保护的红线,也是环境保护的底线,发展不能漫无边际,要筑牢制度的刚性约束,保证发展朝着正确、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各级领导干部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坚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要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实施细则,加强日常监督巡视,坚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要进行追责问责。

随着国家的政策推进和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已被人们广泛认可,绿色发展的成果举世瞩目,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保发展之泉永不干涸,为后世留山水,为未来赢光明。

以绿色发展"颜料" 绘乡村振兴"画卷"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八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在央视播出。本集节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绿色发展"的典故展开,从什么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绿色发展、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三个层面进行了解读,阐释了只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只有敬畏自然、保护生态,才能更好地走上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以绿色发展促生态宜居,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建设

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的美好愿景。如果老百姓生活在污染的环境里,没有了干净的水,看不到了蓝天白云,即使经济发展了,也没有幸福感可言。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也最有发言权。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

不但破坏生态,而且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伤害,与振兴的

本意背道而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本身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党员干部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向往,才能更好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绿色发展促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以绿

色发展引领乡村产业革命,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走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发展方向,以绿色经济为本地发展养元气、固根基。要深入研究本地特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科技含量等方式,以提供生态产品、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建设特色小镇等方式,蹚出一条生态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要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以带领群众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乡村提供持久动力。

以绿色发展促农民富裕,为乡村振兴拓宽发展路径。乡村

振兴的重要一环就是农民富裕。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农民绿色发展意识,提升农民绿色发展技能,激发农民投身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员干部要挖掘和培植本土特色,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子,带领群众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

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要充分发挥

党员干部的"领头羊"和"主心骨"作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的大前提下,谋长远、布大局、开新篇,让老百姓充分享受绿色发展的生态红利,为乡村振兴开辟更为宽广的发展路径。

共享发展中的"民"与"情"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用以阐释人民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宣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至上观念的深刻解读,正如近期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百花齐放春满园》,寒冬已过,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满园的国家发展与治理"春色"当由人民来共享。

发展共享为人民,是"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的攻坚意志。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的实现就要从摆脱贫困开始,一场为了人民、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浩浩荡荡铺展开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奋斗在基层脱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苦干实干,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始终将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以"造血式"扶贫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为贫苦地区因地制宜打通持续性致富路;贯彻"精准扶贫"理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扶贫、

扶真贫、脱真贫,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慎终如始,则

无败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人民共享脱贫成果,共赏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时代图景。

为政共享顺人民,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

毫末必去"的为官准则。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要想做好答卷人,就要敢于应变、主动求变,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敏锐性捕捉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年轻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中找寻个人价值;坚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在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感悟治理之道。"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唯有将责任扛在肩上、将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在为官一任时造福一方,才能顺应民心凝聚共识,才能切实将改革发展的红利与人民共享,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拼搏共享携人民,是"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奋斗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回望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征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

尽磨难而淬火成钢,正是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与人民同舟共济,不屈不挠的意志汇聚成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而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人民靠双手奋斗出来的,在苦难中成长、在磨砺中锻造,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没有什么可以击垮伟大的中国人民。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眺望前路,必定还会面临更多的大风大浪,但是只要携手人民,踏踏实实苦干实干,就能创造出更大的中国奇迹,持之以恒共谋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定能汇集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以自信之"信" 踏复兴之"路"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集《不畏浮云遮望眼》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自信"的典故展开,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和解读,阐释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支撑我们砥砺前行的四块基石,解析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成功密码。

自信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民族繁荣复兴的精神支撑。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要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充分自信,我们就能够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坚定对道路自信的"信任",夯实人间正道"路基"。方

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实现强大和振兴的。旗帜鲜明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一条康庄大道、人间正道。沿着这条正确的、光明的道路上行进,必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

民幸福。有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充分信任,坚定道路自信,就能

回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路基"问题,我们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定对理论自信的"信仰",立稳砥砺前行的"路标"。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伟大成就,缘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理论自信来自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定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稳了砥砺前行的"路标",正迎来灿烂辉煌的光明前景。

坚定对制度自信的"信念",指引科学发展的"路径"。

制度是发展进步的保障,是安邦定国的根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有效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充分保障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制度自信的必胜信念。事实证明,只有以制度自信指引科学发展的"路径",才能更好地领导时代发展潮流,向着更高

目标迈进。

坚定对文化自信的"信心",点亮风雨兼程的"路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坚信不疑和积极践行。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积淀和软实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树立必胜信心,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点亮风雨兼程的"路灯",照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平"语"近人之晒出"自信"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集《不畏浮云遮望眼》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自信"的典故展开,从三个层面进行了生动阐释和解读,既深刻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不畏前路艰险,造福百姓的信心和决心,又激励着广大年轻干部以"典"映初心,在为民路上晒出"自信",永葆激情。

人为什么要自信?自信是方向标;自信是发动机;自信是能量槽。无论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还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抑或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都传达出了一种不畏艰险、直面困难的顽强意志。年轻干部要果敢地晒出自信,在攻坚克难时,在奋发图强时,在一心为民时都要以"自信"为伴,在自信中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自信是攻坚克难、披荆斩棘时的无所畏惧,用汗水浇灌青

春之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年轻干部要主动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去经风雨、见世面。年轻干部的自信就体现在一个"敢"字,敢于突破自己,敢于迎接挑战,敢于面

对疾风骤雨,敢于接"烫手的山芋",涉险滩、攀高峰,在困

难面前,不避难;在关键时刻,不掉线;在危难时刻,不后退。始终冲在前,干在先,带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特有标签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用害怕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交道,不用畏惧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不用担心前方道路上的坡坡坎坎、曲曲折折,只需要晒出自信,勇敢面对,主动迎难而上、向险而生。

自信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时的锲而不舍,用奋斗擦亮青

春底色。自信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关键,奋斗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奋斗。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自信让奋斗充满力量。年轻干部要在不懈奋斗中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勇气,也要在自信中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事劲头去奋斗,因为自信,才越发奋斗;因为奋斗,才更显自信。在工作中,年轻干部要以"干"字打头阵,注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到亲力亲为、躬亲实践,坚实"干"的作风,永葆"闯"的精神,拿出"拼"的劲头,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把群众的事儿一件件做好,一项项展开,一年年接着干,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用真行动出实业绩。

自信是勤恳工作、一心为民时的初心不改,用奉献书写青春华章。初心不改矢志坚,砥砺前行正当年。自信就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把牢"定盘星",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承载着

未来的希望,肩负着时代使命,当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跟党使

命,葆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事为己事,主动联系群众,走近群众,访民情、察民意、汇民智、暖民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里,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称心人,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为人民解忧,用奉献书写无悔华章、用奉献装点奋斗征程、用奉献彰显为民本色。

答好奋斗"三问"争做时代新人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一集《敢教日月换新天》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奋斗"的典故,为我们解读了为谁而奋斗,奋斗精神来源于哪里,怎样去奋斗?

奋斗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源泉,"奋斗"一词也成为过去一年中国攻坚克难、决战全面小康的主旋律。奋斗是幸福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没有轻轻松松的胜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成功,每一段险滩、每一个激流都需要我们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明确奋斗的方向,回答好"奋斗是为谁",一步一个脚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为民服务的"先行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伟大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见证者和开创者,必须要清醒地认识

到我们奋斗的方向,明确为什么而奋斗。在"半条被子"的故事里,我们记住了徐解秀老人的话,"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中国共

产党自从成立后,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将实现

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为民、心系群众,做新时代为民服务的"先行者"。

探寻奋斗的源泉,回答好"奋斗从哪来",一年一级台阶,

脚踏实地、不畏牺牲,做艰苦奋斗的"领头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峥嵘岁月,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经历风雨洗礼,仍屹立不倒,更显初心使命。从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舟,到如今的巍巍巨轮,靠的是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和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无论是革命年代翻雪山、过草地的伟大长征之行,还是经济建设时期谱写共和国工业发展辉煌的大庆油田,艰苦奋斗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也是党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传家宝。"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怀揣着人民的重托,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坚毅勇敢、披荆斩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这就是9000多万共产党人奋斗的初心和前进的力量。"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敲锣打鼓、轻轻

松松就能实现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

奋斗者的姿态阔步向前,以钉钉子的劲头奋勇出发,做新时代艰苦奋斗的"领头羊"。

擦亮奋斗的底色,回答好"怎么去奋斗",一锤接着一锤

敲,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做伟大梦想的"实践者"。"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梦想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奋斗才能实现。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面对更加艰巨的奋斗目标、更加曲折的前行道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饱满的热情,不忘来时的路,守护为民初心,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棒接着一棒传、一锤接着一锤敲,以理想为光,奋斗为桨,凝聚斗志、勇往直前,做伟大梦想的"实践者"。

保持三"敢"三"气"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一集播出,"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主题,一个"敢"字寓意颇多,给我们很多启示,从"平"语近人中感悟干事创业的三"敢"三"气"。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气。"何惧征程多艰险,敢教日月换

新天。"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这本质上与"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干事创业的豪气所在。只要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和毅力,就一定能在新时代开辟新天地、展现新作为。

敢在危机中育新机的灵气。"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

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国家、民族、个人在前进征途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曲折甚至危机变局。如何应对危机变局,最能体现人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能力,最能彰显定力和智慧,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灵气所在。只要坚定信心、保持定

力、积极探索,不畏惧、不退缩、不懈怠,就一定能够在危机

中育新机,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敢有刀刃向内治病的勇气。"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过错和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查找问题并进行修正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刀刃向内,既是精神,又是一种品质。刀刃向内,需要的是痛痛快快、干净利落、手到病除。刀刃向内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勇气所在。只要勇于从内心深处喊出"向我看齐,为我刮骨疗伤",就一定能清扫污秽瘴气,去除沉疴诟病,增强自身"免疫力"。

请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热播,节目以创新手法,全面深刻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领路人、人民勤务员的领袖风范和为民情怀。观看过后,"梦想""奋斗""创新"三个关键词触动内心,令我记忆深刻。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中的"关键少数",应当重温经典,对照经典完成"判断自己是否欠缺某些精神品质"的课后作业,不断汲取精神养分。始终做到怀揣梦想、接力奋斗、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做到怀揣梦想。2012

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是火焰,燃烧懒惰思维;梦想是灯塔,指引前行方向;梦想是城墙,隔绝腐败滋长。作为党员干部,当怀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信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生境界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真正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做到接力奋斗。"追

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过去的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立再次让我们见证了中国速度,"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千千万万个奋斗在一线的英雄密切相关,是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用奋斗不息的精神书写伟大壮举。党员干部当学习榜样奋斗精神,主动作为,接力奋斗。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笃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以"愚公移山""闻鸡起舞""精卫填海"的奋斗精神建设祖国,为把我国全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

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做到守正创新。"新

时代,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逐梦路上接力奋斗必不可少,守正创新也尤为重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创新引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事半功倍之效。党员干部,身处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办事,而是要深刻领会"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深刻哲理,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勇气面对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挑战。工作中强化守正创新思维,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党中央的政策转化为群众能听明白的"大白话",切实将工作干

好干漂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这重要的历史交汇点,党员干部当做好《平"语"近人》"课后作业",对标对标查摆自身思想觉悟上的欠缺,不断从《平"语"近人》等类似的"思政课"中汲取精神养分,始终做到怀揣梦想、接力奋斗、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从《平"语"近人》感悟"昨天 今天 明天"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品读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经典诗句,一同走进《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二集《直挂云帆济沧海》。节目围绕"梦想"主题,解释新时代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昭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的哲理,让人民对国家和自己的未来有更强的信心,更深的期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雄关漫道真如铁"见证中华民族

厚重沧桑的昨天,积蓄古老灿烂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回首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历程,艰险如泥,雄关如铁,无数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最终走出了一条人间正道。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人间正道是沧桑",诠释中华民族大气磅礴的今天,扣动向史而新的时代脉搏。在当代中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蛟

龙""北斗""天宫""天眼""墨子""悟空"等一大批科研成果相继问世,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活力,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创造了伟大奇迹。从经济建设的成就来看,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化,实现了"强国梦",这个变化正如沧海桑田。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