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七年知青岁月》《在厦门》《在宁德》《在正定》心得体会合集12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厦门》
《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正定》
《梁家河》等书体会
感悟领袖情怀践行初心使命...........................................2绿叶对根的情意....................................................................6感悟一以贯之的改革精神..................................................10亲近传统文化......................................................................14走好作为人民公仆的第一步..............................................16"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生动诠释..................................19追寻领袖足迹感悟使命情怀...........................................23人民至上实干为本..........................................................27心中有话向您说..................................................................32善政者,勇为、能为、善为..............................................35树牢四种思维践行初心使命.........................................40心在哪里安放,人生就会在哪里出彩.............................45
感悟领袖情怀 践行初心使命
--读《习近平在厦门》
三年岁月,在历史长河中不过须臾一瞬;然而对于一个有志向的人来说,却足以挥洒豪情、施展才华,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从1985年6月开始,直至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厦门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近平在厦门》一书正是以实录的形式,向我们娓娓讲述了这三年不平凡的时光,令人读后为之振奋,深受教育。
掩卷遐想,我的思绪随着那翻飞的白鹭,飞越千里层云,来到东海之滨的鹭岛厦门,仿佛亲历了那段潮涨风起的峥嵘岁月。
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同志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观察时代、洞悉国情,为厦门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厦门工作期间,他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胸怀全局,推动成立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围绕对台问题、实施自由港政策、建设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三大基本问题,进行了21个专题的研究,制定出《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该战略是中国地方政府第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极具远见卓识。
正是在这样兼具科学性、长远性、全局性的战略指导下,厦
门以创造性的地域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典型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思维,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身在兵位"的普通干部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正如古语所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万世"谋划"一时",善于从长远来把握当下。现在的一些做法或许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会不会在未来产生"副作用"?会不会"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会不会"治标不治本"?会不会被后人指责诟病?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案?......凡事多从长远想一想,从而可以尽最大努力避免急功近利带来的不良后果。
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全局"谋划"一域",善于从全局来把握局部。要充分认识"小零件"在整台"大机器"运转中的作用,把局部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去谋划,从而找准坐标、认准方向;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考量,从而破除狭隘的本位主义,做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习近平同志既是
有实干精神的战略家,也是一位有战略思维的实干家。他非常注重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甚至骑着自行车载着秘书,
深入社区街道、生产一线开展调研,从而对厦门的市情民意熟稔于心。经过充分调研认准的事情,习近平同志大胆去干,如力促成立厦门经济信息中心、兴建银城啤酒厂、大力治理筼筜湖等,都是他为厦门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厦门三年,习近平同志脚踏实地、勤勉工作,与广大特区建设者并肩奋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古往今来,空谈误国、纸上谈兵的教训比比皆是,脚踏实地、勤勉工作才是成就事业应有的奋斗姿态。
作为青年党员,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一往无前地实干、久久为功地力行。要坚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真话、
报真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做到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服务让人满意。
我们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好每一班岗、严把每一个环节,始终严格要求、不断提升
标杆,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不断追求优质、力臻卓越。
三、"邻家兄弟"的平民本色
在《习近平在厦门》一书中,有位同志说习近平同志"有点儿像邻家兄弟,很温和,没有一点架子"。事实也正如此。在下基层调研过程中,习近平同志与群众一起坐小板凳,促膝谈心,毫无隔阂。一次,村支书要拿新茶杯给他用,可他二话不说,端起有茶渍的黑茶杯就喝。他会拿出自己的工资,给梁家河的老支书垫付路费;他也会在中秋节前带着月饼,和负箧异乡的学子共度佳节;他还会在泥泞的道路上,和村民一起把汽车从泥坑中推出来......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一个个暖心的故事,处处流露出习近平同志真挚随和的平民本色,传递着发自心底的浓浓的爱民情怀。
从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到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同志无论身处何职,始终保持朴素亲和的平民情怀,为全党上下作出了表率。我们要以总书记为榜样,始终保持宗旨意识的纯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容不得半点虚假,掺不得半点杂质。
我们也要始终保持待人接物的温度。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杯温热的茶水,都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群众有困难主动解决,群众有怨气主动回应,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通、意相投,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绿叶对根的情意
--感悟《习近平在正定》中的人民情怀
一口气读完《习近平在正定》,感觉如饮醇醴,酣畅淋漓。该书事例生动具体,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悟习近平同志青年时代为民奋斗的心路历程。就像盛夏时节的绿叶一般,他时刻心系人民之根,低调无华,以自身努力为根基垂下一片绿荫。
从政为民:一以贯之的人民情
正定是习近平同志从政起步的地方。面对当时脏乱差的县城,习近平同志组建"五讲四美三热爱"办公室,既改造环境,在县城修建37个垃圾池和11个公共厕所,又为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在全县建立了13个乡镇文化站和45个村俱乐部;同时,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给71个村安装了自来水。这与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重要决策所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一以贯之的。
从政为民,是信念、是责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从习仲勋同志"要老老实实地做人民的勤务员"的家风家教,到在正定县城大街上摆桌子听取群众心声,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一次次对脱贫攻坚作出部署、推动落实--习近平同志的群众观念早已成为一以贯之的信念,血脉中流淌的人民情怀早已转化为坚定不移的行动,从政为民的实践正在一步步改善着人民群众
的生活。
勤政为民:孜孜不倦的人民情
习近平同志甘入"苦海"、以身许国、夙夜在公,从正定到中
南海,一路走来,变化的是地域和肩负的职责,不变的是为人民的事业勤奋耕耘的身影。
勤政为民,勤在日常。回忆起正定的习书记,与习近平共事过的同事说,他有好多废寝忘食的故事:住在他隔壁的同事一觉醒来,习书记房间的灯还亮着;熬一个通宵,天亮再继续工作是常事;错过饭点,就吃几口凉馒头,喝一碗白水中兑了几滴酱油的热"汤"。在为人民事业不停的忙碌中,他已没有多少个人的时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坚毅决心和为之付诸的切实行动,在正定期间就已清晰可见。
勤政为民,勤在脚下。"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为了把县情搞清楚,他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县委当时有一辆吉普车,但他更喜欢骑自行车下乡调研。第一次去西兆通公社时,他不认识路,碰到人就打听道儿,遇到大沙窝就扛起自行车走,早上8点多一点儿就到了,开始了解生产生活情况。2019年,他到重庆华溪村调研,先后用了三种交通工具,专程看望乡亲们,看到"两不愁、三保障"得以落实,他"心里感到很托底"。在"看真贫、访真贫,不打招呼、不预先安排"的基础上,脱贫攻坚的要求更明确、部署更有针对性,成效也更显著。
善政为民:讲求方法的人民情
对人民的深情是潜入身心的,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却不能仅凭同情心甚至一腔热血,而是要以清醒的头脑去想办法、做工作。
虚实之间,务实也务虚。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时,既切切实实解决人民群众眼下最关切的问题,又努力改变人们的观念。当时的一篇通讯中写道:"(他)讲的都是'虚'的,什么'第三次浪潮',什么'新的技术革命'。初听起来和'庄稼经'简直挨不上边,犹如
'天书',但听多了就渐渐开窍了。"这种"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和"实际"相对,即与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却能突破日常生活的藩篱,让人们见识到未曾谋面的、更广阔的世界;二是和"具体"相对,即和具体行动不直接相关,却能成风化人,让人们打破思想的禁锢,更易于接受新方法,逐步实现新变化。正是在虚实结合中,正定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走上了定位明确的"半城郊型"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之路。
远近之间,择远也顾近。书中,多位受访者提到正定"高产穷县",正是因为习书记把准了人民生活的痛点,及时向上级反映粮食征购负担过重,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一年就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远"的问题,需要系统思维、战略眼光;做好"近"的工作,需要把握时机、运转协调;处理远近之间的关系更不容易,既需全局意识,又需统筹能力。
新旧之间,创新也"念旧"。"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
月花",在正定时,习近平同志将这副对联作为座右铭,也将这
份创新精神融入实际工作。借助《红楼梦》电视剧在正定取景的机会,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县委班子主动筹资,建造了一个"真实"的荣国府,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也给百姓带来了真实可见的实惠。同样是经济与文化方面,保护正定古建筑则体现了"念旧"的一面。正定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的说法,文物古迹甚多,却缺乏科学的保护与利用。在习书记的关注下,大佛寺得以修缮,石碑得以保护,古文化的遗迹得以完好保存。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立足现在的,是面向未来的,也是尊重历史的。
人民是根,党员是叶。细读《习近平在正定》,能从三方面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从政为民是发自心底的信念,难得的是一以贯之的坚守;勤政为民是脚踏实地的行动,难得的是孜孜不倦的奋斗;善政为民是长期历练的能力,难得的是讲求方法的理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能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满怀绿叶对根的情意,勤勉不息、砥砺奋进、接续奋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去迎接实现共同理想之后的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感悟一以贯之的改革精神
--品读《知之深爱之切》
《知之深爱之切》一书收录的是习近平同志1982年3月至
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间的37篇讲话、文章和书信等。
20世纪80年代初的正定,对于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怎样看待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等,还远不像今天这样坚定和明确,基层干部群众对改革举措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奋斗在改革一线的习近平同志着眼长远,突破当时思想和体制的束缚,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对改革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知之深爱之切》这部著作,篇篇闪烁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其中有若干篇是专门阐述改革工作的。品读这些篇章能深刻体会到,习近平同志的改革勇气、改革韬略、改革艺术,是在他长期而又丰富的改革实践中锻造而成的。
改革要矢志如钢、义无反顾
习近平同志对改革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他在《让姜世谭们"弃盾舞双剑"》一文中写道:"纵观古来成大事业者,既要顺乎民心,又要矢志如钢。而今时逢改革,上有党中央政策、下有亿万群众意愿,只要看得准,于国于民有益,即便冒'不民主'之嫌,也应义无反顾,开拓前进。"四十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改革中经
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和问题,倘若惧怕风险,知难而退,对改革失
去信心,那么,我们的改革大业势必半途而废,也就没有今天改革的辉煌成就。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形成的坚韧不拔的改革精神,在他主政其他地方期间,也始终如一地体现了出来。他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改革既要积极主动,又要稳妥慎重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改革既要积极主动,又要稳妥慎重。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清醒的改革者,明确改革的目的和目标,多做调研,多加学习。同时指出:"讲稳妥,绝不是要大家消极坐等,上级说一句动一下,而是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积极、稳妥是改革工作的两个方面,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如果盲目蛮干、一味冒进,其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如果只讲稳妥、忽略目标就可能失去改革的良机。
习近平同志以哲学家的智慧指明了改革的路径,指出了改革的办法。他认为搞试点是个好办法,试点成功的经验要迅速推开,偏差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并多次强调"改革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而起"。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能深刻体察到他当年对推进改革工作的这一
认识。2014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
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改革观,从这些讲话中可见一斑。
改革要协调联动,系统推进
习近平同志在分析正定县1984年的改革工作时敏锐地发现:"改革存在着不系统、不配套的问题,突出表现是'中间梗阻',各部门之间动作不协调,步调不一致。"他举例说,县里搞了一些简政放权的规定,有些应当放给企业和基层的权力,少数中间部门仍然揽着不放,"大婆婆"开明了,"二婆婆"又管紧了。"还有的部门简政放权后没有及时转轨变型,感到无所适从,不该管的事放了,该管的事也不管了,造成服务工作跟不上,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要系统推进的观点体现着辩证的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孤军深入势必引发诸多矛盾,只有全面推进才能和谐发展。这一观点我们在习近平同志近些年的讲话中仍然可以看到,他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改革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
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新事业,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缺乏经验,难免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对此,习近平同志认为不必大惊小怪,而应当采取积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分析。他在
《改革戏必须大家唱》一文中讲道:"一定要区分清楚,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和偏差,与借改革之名搞不正之风,是性质不同的两码事,决不能混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支持改革,坚决保护积极改革的同志。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无疑给广大改革者打了气、鼓了劲,去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30多年后,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可以说,这里的"三个区分"是当年"一个区分"的延伸和细化,体现的都是改革家的睿智和胸怀。
亲近传统文化
--品读《习近平用典》
深谙中华传统文化的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在讲话或文章中引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习近平用典
(第一辑)》《习近平用典(第二辑)》选录的典故,包含敬民、为政、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任贤、廉政、法治、辩证、历史、文学等诸多方面。这其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智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宽阔胸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成为历史乐谱中最活跃的音符。他们或埋头苦干,或拼命硬干,或为民请命,或舍身求法......既是因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如此,也是赓续文化命脉的责任与使命使然。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纷繁的国际风云中"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沉着应对、积极进取,既是敬民爱国传统的生动反映,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智慧的现代运用。
《习近平用典》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教科书。品读
《习近平用典》,徜徉在古籍典故之中,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徜徉在传统文化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体会古人的家国情怀,品味历史的沧桑与一路走来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勇敢前行;另一方面,能够知古鉴今,在感受中华精神、中华风采的同时,也能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大智慧,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积蓄发展的勃勃力量,引领时代创新。
《中庸》说:"致广大而尽精微"。《习近平用典》可谓是传统文化方面广大与精微结合的典范。只有以治学的严谨、好学的热情、广泛的实践,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用典》中的精髓。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让我们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践行者、弘扬者,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努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添瓦。
走好作为人民公仆的第一步
--读《习近平在正定》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习近平在正定》一书,用一篇篇采访实录钩沉历史,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动人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习近平在人生"紧要处"的抉择与坚守。
行胜于言,选择唯真之路
习近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说过,当县委书记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要跑遍所有的县区市。在正定,他做到了。从当年的"骑自行车下乡"到今天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当年的"不吃小灶"到今天的"简化接待工作";从当年的"真刀真枪干一场""拆掉围墙,八面来风"到今天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从当年的"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到今天驰而不息推进反腐败斗争......身影是最好的引领,行动是最好的表率。
习近平同志主政正定期间的施政方略和理念与党的十八大后他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以贯之,并且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他做人为政之真--他提倡的就是自己践行的,他践行的是自己坚信的,他是真说真做、真抓真干。"真者,精诚之至也。"作为青年干部,我们何尝不需要这种
"真"的精神呢?誓言要真,行动要真,不仅众目睽睽下要真,四
下无人处也要真。在政治上要坚决不做两面派,不做两面人,不做"骑墙派",不做"看风派"。在工作中不兴伪事,堂堂正正,踏踏实实,规规矩矩,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扑下身子,选择实干之路
只有找到合适的路子,发展的步伐才会快起来。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后,没有坐在办公室,而是走访座谈,走村入户,虚心向老百姓们请教。"一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就成了他使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下村里调研,和群众聊天谈话,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进行,没有那种繁文缛节和刻意安排。"他不仅注重调查研究,而且善于调查研究,接触广,方法多,而且能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
看到正定虽然顶着全省高产县的帽子,有的村还是"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但农民负担过重,习近平同志不想在逐年加码的征购任务上出"政绩",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百姓减少粮食征购任务。这是不务空名、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生动见证。
来到正定后,习近平同志"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在他的带领下,正定走上"既为城市服务,又'掏城市腰包'"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新路子;顶住压力多方筹资建起荣国府,正定旅游蓬勃发展;较早试行"大包干",制定"人才九条"广召天下英才,正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以说,青年习近平就已经形成了这
种思想。"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苗小树,要发扬实干精神,不怕吃苦,善于钻研,在担当负责中砥砺自我、成长进步。
甘入苦海,选择报国之路
《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习近平同志谈到自己从北京来到正定工作的原因时说:"只想着过舒服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那时的他,已经做好了把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思想准备。既然如此,"他无时无刻不把人民装在心里,人民在他心里重于泰山",所以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天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他愿意牺牲"小我",追求"大我",甚至"无我"。
青年干部须走出狭隘自我,学习习近平同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走好作为人民公仆真抓实干、担当负责、忠诚报国的第一步,我们的人生也能走出一条宽阔的光明正道。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在正定》带给我们的启示
读《习近平在正定》,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为习近平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赤子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所感染和鼓舞。
"习书记三十多年前就做好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了"
这是受访者当年得悉习近平同志主动申请从中央机关到基层工作时的真切感受。有受访者还清晰地记得,习近平同志曾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当年从政的初心,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他有着非常强烈的使命感,始终有自己清晰的奋斗目标。"
从昔日的"甘入苦海"到今日的"我将无我",习近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也更加深切感受到他长期奉献、持续奉献、无私奉献的领袖风范。
"近平同志把人民看得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
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赵德润曾写过一篇通讯《正定翻身记》,发表在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报》上。其中,习近平同志为正定老百姓"减负"一事,让赵德润印象深刻。
当时,正定是河北第一个粮食亩产"过黄河""跨长江"的县,
粮食产量很高,老百姓却很贫困。经过深入调研,习近平同志发现这与国家粮食征购任务过高有关。他冒着政治风险给上级领导写信反映情况后,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习近平同志谈到此事时曾说:"我们正定宁可不要'全国高产县'这个桂冠,也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可见,他对忽视群众利益、单纯追求政绩是坚决反对的。
他还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与各部门约法三章:除了县委、县政府、公安局外,其他部门一律不许发定期简报;各行政单位每周必须保证两到三天的"无会日";必要的工作考核和检查,必须轻装简从、对口接待,通过各种方式为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精力去抓生产、谋发展。
30多年过去了,习近平同志已由县委书记成为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不渝。"他从正定到福建,再到浙江,到上海,一直到中央工作......人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始终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