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合集30篇,含工作方案、领导讲话、经验信息、心得体会等(第10/11页)
要强化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导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有序做好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
记。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加强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坚决惩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切实减轻基层组织负担,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到谋发展促振兴、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上来。
要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
兴干部队伍。落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要求,加强
党委农村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切实解决一些地
方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缺兵少将、运转起来疙疙瘩瘩问题。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三农"战线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大学习大轮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武装,增强服务"三农"本领。
用"三牛精神"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体会文章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点举措和工作思路。充分领会和把握党中央的战略精神,巩固脱贫成果,用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乡村振兴必须发扬孺子牛精神,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
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各种利益冲突和难题。乡村振兴是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势必引发乡村各种关系的调整和利益变化。理顺这些关系和利益,就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无怨无悔的孺子牛精神和奉献意识,以为民造福不怕麻烦的服务精神和慢工出细活的扎实作风,勇于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和谐的人地关系,盘活用好直接资源要素。保护和发展好农民根本利益,考验着干部的觉悟与品格。
乡村振兴必须发扬拓荒牛精神,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
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创新发展与因循守旧的矛盾和难题。改革
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乡村振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要保持其连续性。乡村振兴又是创新发展的过程,这种创新离不开一往无前的拓荒牛精神。
乡村振兴必须发扬老黄牛精神,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
系,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隐功"与"显绩"的矛盾和难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处于相对滞后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历史的要求、时代地呼唤、形势的需要。乡村振兴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历史进程,必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克服一切消极等待和急躁冒进情绪,丢弃"骐骥一跃"式幻想,用老黄牛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要用改革的精神破除一切阻碍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因素,建立一个稳定、完善、系统、开放、活力的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更加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需要树立全局性战略思维和宏观视野,以改革精神建立一套衔接前后、连接城乡、和谐工农、创新发展的政策框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实践创新,尤其需要弘扬优良传统,
培育发现更多乡村振兴创新主体,带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创新、
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生动局面。
三方面着力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体会文章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对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顺利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产业发展要适应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换的要求,逐步实
现升级换代
目前,我们虽然整体上摆脱了贫困,但脱贫基础还不牢固,脱贫成果还有待巩固,脱贫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很多扶贫产业处于低端低效状态。大多数地区的扶贫产业还是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为主,现代农业还没有成为脱贫地区的经济主导产业,扶贫产业抗风险能力还很脆弱。二是扶贫市场的低端低效。主要表现为扶贫经营模式以传统的简单农产品生产、经营为主,现代农业产业的商品供应链还不健全,脱贫主体对外依赖度很高,自主经营的能力不足。三是扶贫产
品品种单一。农产品深加工不足,低水平循环、同质化竞争的
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脱贫成果的价值实现。要改变扶贫产业
的上述"传统、低端、单一"的被动局面,就要着力推动脱贫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推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实现扶贫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价值循环。
政策供给要适应政策规模优势到政策撬动效应的要求,实
现由"扶"到"送"的有效转变
一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制度性衔接。继续发挥政策存量优势,保持政策连续性,做到摘帽不摘政策、脱贫不脱制度,完成从脱贫到振兴的制度性过渡和交接,这是确保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二是实现从政策推动到政策撬动的精准转变。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靠政策盘活用好乡村资源、拉动社会资源、厚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政策土壤,是实现有效衔接、提高乡村社会精细化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三是完善从脱贫到振兴的政策配套。夯实有效衔接的制度基础。政策在精不在多,在于配套措施的完善和整体效应的发挥。有效的政策供给应顺势而为,在脱贫攻坚阶段,政策
供给在于更多地发挥群体效应,形成规模优势;在转换过渡期,应该在制度的配套、配置、协同上下功夫。
发展方式要遵循农村发展基本规律,实现由外到内的有机
转换
一是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等措施,激活乡村闲置资源,推
进乡村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推动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
和平等交换,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出发,以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为目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二是更加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农民主力军作用,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坚持农民的事农民来办,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增强农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要善
于发现和总结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发明和创造,及时加以推广,让农民群众的经验智慧变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自豪感。三是探索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机制。要激发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农民群众、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形式,探索建立一套适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现、评价、奖励、推广机制,从制度的层面确保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须做好"三篇文章"
体会文章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2021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重点聚焦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今年和未来的工作重点,并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措施。
做好有效衔接大文章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看到,尽管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一些地方的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内生动力、脱贫能力不足、收入水平仍然不高,有的稍遇到点风险变故马上就可能致贫、返贫。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压倒性的位置,抓好政策衔接、规划衔接、产业帮扶衔接等重点任务。要加快建立"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产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培训就业四个全覆盖,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做好规划引领大文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复杂
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搭好四梁八柱,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以村庄建设为例,由于无规划、规划层次低等问题的存在,以致村庄建设无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格格不入。这就提醒我们,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必须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统筹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增强规划引领的全局性、科学性、协调性、长远性,如此方能确保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不少贫困山区贯彻"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部署,大力培育和发展乡村产业,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收益。事实证明,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必须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决不能拔苗助长、不切实际。要按照地方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着力破解农产品同质竞争和增产不增收困境,推动形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农民更好地分享产业增值的收益。
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体会文章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暨市县乡换届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打造组织振兴的"样板"。我市坚持党建引领,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鲜明大抓基层的导向,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年"为契机,以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筑基、注能、助力、铸魂"。
建强农村组织体系为乡村振兴筑基。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乡村振兴才能蹄疾步稳。配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乡镇领导班子配备、增强整体功能,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突出抓好换届后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能力培训,深入实施党组织书记"双带头人"培养计划,健全完善"双库储备、双育培育、双班锻炼、双创考评"机制,确保今年"双带头人"村党组织书记达到90%以上。建强乡村振兴的"桥头堡"。持续深化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效能,从严从实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发挥农村党员带头作用,争创"乡村振兴模范党
组织",力争村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派强乡村振兴
"生力军"。抓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大力培育乡土人才,组建市级党务干部人才库和基层党建"红旗讲师团",切实把农村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筑基。
发展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是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找准路子谋发展。充分激发村级致富带头人作用,立足各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好路子,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努力打造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迈开步子求实效。全面推行"强村带弱村"模式,精心筛选打造一批产业强村,形成示范引领效应,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带动全市所有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赚到票子惠民生。管理好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为农村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建立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村干部报酬待遇挂钩、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激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推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为乡村振兴注能。
创新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助力。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实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以
百姓心为心,持续推行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岗
等评选活动,推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全覆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大调研、广纳谏""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化"三带三评"机制引领乡村治理、"民情气象站""红色治理法"等经验做法,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引领乡村治理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健全自治载体。拓展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完善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等自治载体,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评选新乡贤、传承家规家训等方式,提升乡村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农村文明和谐,为乡村振兴助力。
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铸魂。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也是共产党人的信念之基。深入开展党史教育。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激励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打造红色名村。充分挖掘"红色富矿"资源,发挥"百个红色名村"示范引领作用,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资政育人润心,围绕其中的党史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人物等,努力提升红色名村开发利用水平,让昨天光
荣的今天更光荣,让过去先进的现在更先进。争创"三最"示
范区。深入推进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培训,加强党性教育基地规范管理,办好红色课堂,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创红土圣地"三最"示范区,为乡村振兴铸魂。
聚焦乡村振兴抓实党建工作
体会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快把农牧区党建工作重心聚焦到促进乡村振兴上来,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采取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把准政治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行动上来。筑牢责任链条,完善省负总责、市(州)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体制,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建立乡村振兴联系
点制度和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责任清单制度,切
实发挥好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鲜明用人导向,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对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推动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汲取脱贫攻坚经验,构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工作格局。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围绕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提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乡村振兴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有力有序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接力推行"一联双帮"工作机制,大力总结推广玉树州"村寺并联治理"、农商银行与各村"双基联动"等特色做法,延续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固定结对"一联"关系,继续抓好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双帮"工作机制。优化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全面总结推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常态化精准化选派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真正发挥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在落实乡村振兴政策、组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激发农牧区群众内生动力、提升村级治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行城乡支部"互联共建"机制,总结汲取玛沁县"双联共建"经验做法,促使机关党支部与农牧区村党组织紧密联系、双向融合,形成"组织共建、活动联办,党员互动、帮扶联心,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乡村振兴
共建模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共谋共推乡村振兴。
着力提升政治功能,锚定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定位。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组织的坚强领导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突出村级班子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跟进抓好新一届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帮助新任村"两委"班子理清思路、定好规划,找准找实乡村振兴抓手载体。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注重面向乡村振兴成绩突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或招聘事业编制人员,不断拓宽村党组织书记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激发村级班子活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乡村振兴推动力。坚持将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好基层党委和县级组织部门把关作用,真正将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之中,组织到乡村振兴一线。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使党员管理和党组织生活真正严起来、实起来,使党员在学习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践行初心使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支撑力。坚持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劳务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产业向广度深
度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村试点示范作用,积极推行"党建+产业
振兴""党建+生态振兴""产业+项目建设"等特色做法,使组织优势逐步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筑牢乡村振兴向心力。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大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力度,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努力营造安定祥和的乡村振兴发展环境。
砥砺担当作为品质,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
干部队伍。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进一步优化干部育选管用工作,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要紧扣党中央重大部署和中央组织部要求,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堪当乡村振兴大任的干部队伍。精准选人,为乡村振兴锻造政治过硬干部。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干部政治表现,将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中的"实干家"选派到乡村振兴重要岗位上去,建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创新育人,为乡村振兴锻造本领过硬干部。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干部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在乡村振兴一线长才干、壮筋骨,在解决困难问题中练本领、增见识,在急难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加快成长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用心管人,为乡村振兴锻造作风过硬干部。坚持好干部是管出来的理
念,做到从严治吏、严管厚爱,从思想、工作、纪律上完善从
严管理干部制度,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予以提醒、函询和诫勉,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汇聚懂农牧业、爱农牧业、爱农牧民
的各类人才。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汇聚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人才合力。畅通引才渠道,让人才"引得进"。将"组团式"引才帮扶拓展到艰苦地区和更多领域,研究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抓好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的落实,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企业家、医生、教师、退伍军人等投身乡村振兴之中,发挥人才"增量"作用。营造良好环境,让人才"留得住"。落实完善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加大乡村人才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力度,不断提高乡村人才荣誉感和社会地位,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施展才华、一展抱负。健全培养机制,让人才"育得出"。进一步优化乡村人才评价体系,适当放宽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加速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基层、发展乡村。建立"农创客""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挖掘和培育政策,以最具活力的制度机制培育最有潜力的乡村振兴人才。强化激励约束,让人才"干得好"。
为乡村人才干事创业提供系统性政策支持,在资金投入、要素
配置、制度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加大乡村人才管理力度,细化乡村人才管理清单,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大舞台上施展才华、释放能量。
做好"后半篇"文章 筑强乡村振兴"堡垒"
体会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全市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稳妥推进"一肩挑",实现"两个优化"目标。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抓细抓实村级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十四五"规划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新老交接,传好换届"接力棒"
新老班子能否顺利交接、平稳过渡,是检验村级换届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乡镇党委要采取"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方式,分别与换届新当选和落选的人员进行谈心谈话。对新当选的村干部,与他们谈思路、谈发展、谈今后工作;对落选的村干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去留,化解思想疑虑疙瘩,做到卸任不卸责、落选不落志。同时,在乡村两级纪检组织监督下,督促指导村"两委"新老班子交接工作,重点做好"两委"公章、档案资料、办公场所、设施设备及其他遗留问题移交,稳
妥保持村级工作连续性和实效性。
加强培训赋能,接好素质"充电器"
换届后,村"两委"班子中"新人"较多,对基层事务管理的内容、流程、方法还不够熟悉,迫切需要加强业务辅导和能力培训。要正确认识、客观对待村干部成长成才时间规律,抓紧抓牢换届后"黄金时期",落实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等定点帮扶制度,聚焦村干部"最紧缺"和"最管用"的业务能力,分期分批举办全县村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集中开展辅导培训,帮助村干部尽快进入角色。邀请退下来的原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老支部书记传授经验,新老结对教一教、带一带,全面提高新班子的履职能力、带富能力和攻坚能力。
完善运行机制,织好为民"服务网"
村"两委"作为巩固基层政权、加强基层党建、推动基层治理的"关键少数",要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好新班子建设。认真研究应对"一肩挑"政策带来的组织体系、权力架构、运行方式等系列变革,调整完善议事规则、决策机制、考核评价等规章制度,合理设置班子成员岗位、优化职责分工等,构建权责明晰、担子共挑、合力干事的履职尽责工作格局,并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同时,建立健全"红色代办"、农村共产党员户挂牌、村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促进新班子成员更好地服务群众,以工作实绩回应党员
群众期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体会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开拓奋进,接续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