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0两会材料合集29篇,含精神传达讲话、心得体会、理论文章(第4/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01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8分钟。

制和监管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三是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有

企业办社会机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人员管理、运营费用负担沉重,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公平参与竞争,集中资源做强主业。

四是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主业就是做强做优做大主要产业,对于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和非优势业务进行剥离,对于无效资产和低效资产要进行处置。

五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一方面是落实市场化薪酬改革。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政策。另一方面是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执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商业竞争类企业要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

不设定GDP增速的具体目标不等于没有目标

新浪

报告解读 全国"两会"

这两天大家都围绕着政府工作报告展开讨论和解读,报告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今年不设GDP增速目标。按照建国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的传统,报告中要明确说明GDP增速的目标。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做了非常清楚的说明,不设定GDP增速目标的核心的原因就是由于疫情和经贸形势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为了聚焦"六保"工作的落实,而不让各级单位在简单的实现GDP增速目标的传统做法中妨碍"六保"政策的落实,故今年暂时不设GDP增速目标。

同时,总理反复强调,不设定GDP增速目标并不等于对经济增长没有要求,相反保居民就业,保民生、保经济主体等等一系列的经济目标都要求经济要有很高的增长。所以,我们解读这一做法时,要认识到今年遇见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冲击,而这个冲击力不仅仅导致整个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更为重要的是疫情本身以及应对疫情的各种政策带来了超级不确定性。如我们所看到疫情在今天展现出"超级黑天鹅"属性,谁都没有预测到,疫情会给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从1月份到现在全世界已经发生

了四个史诗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超过了常规的想法和常规的

操作模式。下一步疫情会怎样,以及各个国家的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调整,以及随之而来外部环境、内部运行发生的一些变化,依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目前世界银行、IMF、WTO、以及联合国贸发会议、OECD等国际机构都在不断的调整他们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的预测,于此同时,在目前结构调整、大冲击、大改革的时期GDP这种总量指标很难精准反映经济面临的风险、问题和矛盾。目前我们以"六保"作为着力点,是因为"六保"体现了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体现了中央统筹的思想。我们一定要理解,在这种超级冲击下,我们的超常规的应对举措是加强底线管理,而底线管理要以"六保"作为应对核心。

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不设定GDP增速的具体目标不等于没有目标,相反以下几个方面设定了目标,即在就业、国际收支、通胀、民生、风险、小康方面都设定了目标。同时要认识到不设定GDP目标不等于我们不完成全面小康目标,不设定GDP目标不等于对经济增长没有要求。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对于就业目标设定的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以上,调查失业率6%,登记失业率5.5%,按照我们团队的测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今年的GDP增速依然要达到4%左右。如果GDP增速要达到4%的水平,仅仅按照常规性的"六稳"政策就很难达到,所以,政府工作报告很明确要进一步加大"六稳"的力度,同时要将"六稳"

的工作着力点以"六保"为核心。这意味着要完成"六保"就

要采取超常规的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增长速度方面就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所以,千万不要认为不设定GDP增长速度就是不设定目标,恰恰相反,这里面要求的更多,要求要更加凝心聚力,将各种宏观政策形成一揽子的统筹力量。

我们要从这几年整个宏观形势和宏观目标的发展来理解"六稳"与"六保"之间的关系。前年我们提出的目标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去年三季度,我们提出了"六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中央判断我们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地抬头。因此,"六稳"在本质上是一种稳增长的分解,是在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抬头的进一步反映。今年4月份在"六稳"的基础上的提出"六保",是应对疫情冲击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停摆的产物。"六保"本身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着眼于增长本身,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世界疫情蔓延和全球经济同步深度下滑所带来的各种冲击、风险和超级问题而进行的布局:

第一,我国面临大规模失业,大规模民生问题,大规模市场主体破产,供应链、产业链断链,粮食和能源超级波动,还有基层运转不畅等问题。每一个问题相互联系,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所面临的超级挑战。"六保"是我们在超级状况下所采取的精准应对的政策举措和政策目标。因此,要想达到"六稳",必须以"六保"作为前提和着眼点。我们在政策目标和

政策转换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

第二,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危机救助和危机复苏过程中,第一核心就是保生存,保生存体现在:1、保证民生的基本运转。2、要保证经济主体的基本运行。疫情救助很重要的落脚点就体现在这两点。

我们今年把稳企业、保就业作为优先选项,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我们在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们开展的行政性复工复产,也取得阶段性胜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把就业问题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就业优先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政策都要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就业的政策是应出尽出,增加岗位的办法是能用尽用。这就更加明显地凸显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家看到,我们的目标里,城镇新增就业9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

6%,登记失业率5.5%。这里面大家没有真正地涵盖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没有涵盖874万大学生就业的一系列问题。如果按照这种测算,就业压力是超级大的。

就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一次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往往会演化成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我们要想阻断公共危机向经济危机,向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进行蔓延,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和保证民生。因此,我们在保就业上面,第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必须要使复工复产加速进行;第二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必须加大稳企业、扩需求的力度,使经济循

环常态化。

因此,第一,我们需要一揽子宏观政策举措,来扩大我们的有效需求,来使我们的供需循环常态化,从而稳定各个市场主体,稳定就业。

第二,我们要通过一些就业政策来缓解目前就业供需之间的缺口,所以我们采取了比如大学生招生、中职和研究生扩招等方式来解决200万就业问题,通过给予很多企业贴息贷款,各种保岗就业的补贴,使很多没有效益的企业能够稳产保岗。

第三,可以通过社会安全网来缓冲失业率上升所产生的冲击。如果我们没有把以上三个方面的轻重缓急以及工作重点把握住,我们在就业落实上面的工作就会做得不踏实。所以,我们要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我们目前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时强调就业优先的战略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定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几个特点:一是规模适度,二是风险可控,三是非常规操作,四是中期可持续。

第一,规模适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曾提出今年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方案的规模应该在5.5到6.5万亿。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一揽子方案中财政资金新增规模是5.6万亿:第一,通过减税降费减负2.5万亿;第二,地方专项债新增长1.6万亿;第三,财政赤字提升1万亿;第四,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一共6.1万亿,与我们提的5.5-6.5万亿的区间基本吻合。根据前期的测算,这一揽子的财政刺激计划能够保证经济增长

速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今年整个政府可支配的资金有多少?今年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可能会达到18万亿。去年我国政府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是19.1万亿,根据财政部刘昆部长的预测,今年财政收入可能会降低

8000到9000亿,所以,我们估计在18万亿左右。政府性基金收入去年是8.5万亿,今年由于我们进一步减税降费,部分基金收入会相应减少,但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核心主体是土地出让金,从目前四五月份的运转来看,土地出让金的增长已经很快,所以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能够保证。此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方面,去年对于国企利润进行了一次性上缴,增加了一万亿,我们希望国家进一步增加一万亿。28万多亿再加上6.1万亿的新扩张规模,政府可支配的资金规模接近35万亿。这个规模应对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充分的,也是适度的。

第二,风险可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可能会导致宏观杠杆率出现急速的提升。目前,全世界的财政刺激规模达到9万亿美金,初步测算,导致债务水平已经上涨了百分之十几。目前来看中国的可控性比较大,债务上升的幅度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高。

第三,非常规操作。财政政策是非常规操作,即特别国债的发行,疫情转移支付的特别机制的安排,同时货币政策实际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非常规操作,要研究和创新可以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当然目前很多市场人士也在猜测,这种

工具到底是什么?中央银行是不是会直接向我们的一些企业进

行直接贷款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央银行法第30条规定不允许这样,但是可以向国务院批准,向特定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由特定金融机构来进行发放。前段时期,这个专项款项已经发放了3000亿,它是直接向相关企业进行发放的,未来,这一政策的力度可能会加大。当然还有一个是目前欧洲中央银行采取的模式,由财政出钱,货币进行配套,再以疫情基金的这种模式直接发放给相关的主体,可能下一步会借鉴各国的一些最新的创新,对我们货币政策来进行一些操作。

第四,中期可持续。总书记在4月17日讲到,我们必须要在更长时间范围内做好疫情应对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一揽子方案目前是疫情救助和经济复苏,但下一步要面临的问题很多,不确定性很强。因此,我们要为下一步经济复苏和应对下一步的超级不确定性留足空间,从而使我们的市场保持良好的信心。

改革扩内需,改革提信心,只有改革特别是市场化、开放化,提振综合治理能力的这种改革,才能化危为机,才能使我们的"六保"能够做得扎扎实实,能够把短期的稳定和中期的发展结合起来。

2千字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澎湃新闻

报告解读 全国"两会"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抗击疫情:

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今年目标:

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未提全年GDP增速目标:

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财政政策: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

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减税降费:

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

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扩大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说,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推动消费:

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扩大投资: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两新一重":

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

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

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

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房地产: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支持湖北:

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农业生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利用外资:

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公共卫生:

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民生保障:

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

今年不设GDP增长目标不等于不要经济增长

网易

报告解读 全国"两会"

不设GDP增长目标不等于经济增长不重要,但保就业和保增长又不能划等号

2月份以来,经济学界其实已经基本达成一个普遍的共识,即今年中国经济的形势存在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海外疫情在3月份爆发后,使得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显著加大了。尽管目前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也在有序推进,但是外部环境变化得特别快,无法预料,导致目前我们的经济形势也不完全为自己的政策所控制,所以中国今年继续设立增长目标的难度的确非常大。

此外,我认为,今年没必要设定一个具体的GDP增长目标还有别的考虑。因为疫情冲击会造成严重的失业压力,所以中国今年首先要考虑就业保障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保就业在短期比保GDP肯定更重要。

进一步说,中国政府过去设定本年度的GDP增长目标是要参考上一年经济增长完成的情况,并且要评估面临的各种约束,算是对增长潜力的一个估计值。比如去年的目标有可能定在了

6.5%左右,实际完成了6.3,今年自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会把

今年的目标往下调一点。实际上,中国这些年每年的GDP增长

目标都大概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左右,特别是这两年的目标基本设定在6-6.5%之间。如果没有疫情的出现,今年的目标很可能也就是6%左右,但是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全球蔓延的疫情,很多事情都已经超出中国可以控制的范围,也扰乱了这几年经济增长的趋势,让经济增长变得十分困难,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提这个目标是有道理的,这在经济学界是有共识的。

但是我不认为从此以往中国会放弃设定增长目标。考虑到中国已制定非常明确的长远发展目标,也考虑到中国的体制和治理特征,不可能放弃年度增长目标。不过,年度增长目标的意义跟过去不一样了,它不再是一个硬性指标,而是代表中央对增长潜力的一个粗略的估计,对地方而言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另外,我想说,今年不提目标也并不等于经济增长一点不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优先考虑保就业。因此,即便现在提出首先确保完成"六保"目标:保就业、保民生、保中小企业等,这些目标的实现还是需要依靠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所以我认为不提目标不等于经济增长不重要,只不过没有必要设定一个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的目标。

既然还是需要一定的增长率才能有助于保住就业,那么保就业优先于保增长这个提法是否合理?由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会存在差异,保增长与保就业

的确不完全是一回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大量的就业机

会是通过中小微企业来创造的,中国城镇新增就业机会当中接近90%都是靠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但是在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中,中小微企业的份额其实不到一半,两方面并不完全对等。换句话说,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像中国有将近6000万的个体户也是解决就业的很重要的出路,但是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不设GDP增长目标可能对这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反而更好。中国当下首先优先考虑的问题是确保在疫情期间不发生大面积的失业问题,所以政策的重心肯定要转移到中小微企业上。总之,GDP增长与就业创造之间的关系虽是正相关的关系,但两个并不能划等号。

突破3%的赤字警戒线是中国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政策

今年的赤字率拟安排3.6%以上,去年是2.8%,我认为这项措施,可能最重要的是中国突破了3%的所谓安全线。一般国际上认为赤字率3%是一个赤字率警戒线,当然这是经验上的。因为中国长期以来没有突破3%,而这两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经济学家呼吁中国应该要突破3%的警戒线。而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赤字率的安排我认为可能最重要的信号是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政策。赤字可以超过3%的警戒线,而且提到了3.6%以上,这当然给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放出了一个巨大的政策施展空间,根据现实需要,中国可以及时地扩大赤字。

现在说赤字可以增加一万亿,但是一万亿也不过是一个保

底的数字,也可以提到1.5万亿,这要根据需要来决定。当然

中国现在完成"六保"目标,除了可以增加财政赤字以外,政府债务融资规模也在扩大。中央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的融资都明确要求要放到地方去,特别是支持那些财政比较困难的地方政府,直接用于"六保"。

如何用好地方专项债券是关键

今年政府拟安排地方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

1.6万亿元,我认为这毫无疑问会增加地方政府生产性和投资性支出的能力。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太多的收入,特别是房地产不景气的影响很大。不过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地方政府本来的隐性债规模本来就不少,存在这一定的债务兑现风险。所以,如何用好地方专项债,能够通过补短板来拉动地方投资需求变得至关重要。而这些新增的债务融资要能用来为经济复苏和就业保障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关键不能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地方政府要避免盲目上马不切实际的大项目,要更多对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即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投资项目),也依然在执行中要坚持因地制宜,更多让企业和社会资本主导投资项目的原则。

抗疫特别国债是结构性的支出安排

这次发行一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我认为这扩大了政府的支出,而政府的支出会产生乘数效应,这对中国经济的复苏

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要精准发力,

这些钱要用到什么地方是很重要的。所以报告中特别强调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必须要压缩一般性支出,这也间接说明这些钱不是用于一般性的政府开支,相反的一般性支出要呈现负增长,过紧日子,由中央政府带头。这些钱应该会用到与经济复苏直接相关的领域,比如民生方面的开支、防疫方面的开支、医疗方面的开支,以及有效的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投资等等,同时压缩政府的一般性支出,所以我认为这一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是定向的或者结构性的支出安排。

当然对中国而言,从中央到地方的支出的方向是需要中央政府加大巡查力度的,这些钱是否用到该用的方面了?我估计中央防止一般性支出的增长或者挪用资金的决心是很坚决的。

提出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应是约束性政策

去年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目标是1100万,今年是900万人,这个目标有所下调,因为增长率因疫情冲击不可能回到趋势的水平。而失业率去年是5.5%,今年上调到6%。我认为这充分考虑了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以及经济复苏的难度。在不设定GDP增长目标的情况下,中国反而提出了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具体目标,说明了保就业要优先于保增长。平均来讲,中国这些年

1000万的就业岗位基本是有保障的,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带来的冲击,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目标的数字减少到了900万,但我认为这政策是有约束力的,必须做到,甚至如有条件可能还

要超额一些。能兜住900万的新增岗位,今年的经济情况就可

以基本稳住。失业率当然应该会比去年高一些,但保就业的目的就是避免今年出现大规模失业,同时也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基建多是为了增长转型

我个人认为,今年对新基建的投入更多的不是为了保增长。我认为新基建虽然有一定拉动需求的能力,相对而言,因为今年投入到新基建项目中的资金不会多到哪里去,能带动的其它投资也有限。我认为投资新基建更多的是为了日后经济增长的转型。因为未来更多的经济活动可能都与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关,有大量的服务业、制造业都面临转型,所以我认为未来对5G的需求会更大,中国5G的覆盖面需要有更大的扩张,因此为了日后5G的发展,中国目前要有更多的基站建设。

消费恐难推动经济复苏

总体上,今年消费增长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肯定也会明显下降。今年全球经济形势一塌糊涂,大量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肯定会影响消费的增长。影响消费动力的主要因素是居民预期收入的增长,它很大程度上决定当下的消费支出,也就是说,居民不仅仅考虑自己现在手上有多少钱,还要考虑明年、后年的收入是否能够保障稳定增长。所以,在出现经济危机时,完全依赖家庭的消费来拉动经济复苏,这其实是不现实的。当然政府可以加大对一些家庭进行现金补贴或发放消费券,鼓励消费,但是对消费的刺激效应是短期的,难以持续。只有

经济复苏了,我们实现了从"六保"到"六稳",中国的消费

才能加速增长起来。不要把消费看成是一个孤立的力量,它往往是很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保住了就业和民生,中小微企业日子好了,消费就会好起来。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民小康的关键之年,其实道理上,实现脱贫的问题与鼓励消费一样,政府要给这些贫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能够有持续的收入增长才行。如果仅仅是为贫困人口提供现金补贴,那只能维持一时,难以真正脱贫。所以今年的政策重心放到就业上,是有道理的。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把它纳入今年我们的"六保"目标中去,尤其要在保就业上发力,通过组合拳的政策稳住中小微企业和工商个体户,不大规模减少就业机会,哪怕GDP增速不理想也没有太大关系。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