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16024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制定实施一系列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引导青年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为广大青年指明了正确成长道路,创造了良好成长环境。X委、X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青年发展工作的重要部署,推动XX青年发展事业取得明显成效。青年思想面貌总体健康向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青年基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青年发展权益得到更好维护;青年创新能力、创业活力不断增强,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实现着自身的成长发展。
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XX青年发展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青年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用共产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尤为紧迫;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部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青年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要加强,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影响就业公平的障碍有待进一步破除;青年创业创新的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鼓励青年创业创新的政策和社会环境需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在婚恋、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关心和帮助;统筹协调青年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各方面共同推进青年发展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高度,把青年发展摆在全X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整体思考、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XX篇章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中发〔2017〕12号)和《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X发〔2018〕23号),结合XX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规划中涉及婚姻、就业、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时,年龄界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一、指导思想、根本遵循、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管青年原则,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XX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充分照顾青年的特点和利益,关心和爱护青年,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服务青年迫切需求,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引导全X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自觉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更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加有力地推动XX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二)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策部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以青年为本,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把服务与成才紧密结合起来,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全局视野,从战略高度看待青年发展事业,党委加强领导,政府、群团组织、社会等各方面协同施策,在全X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总体目标。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到2020年,初步形成符合XX实际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全X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25年,XX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广大青年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二、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发展措施
(一)青年思想道德
发展目标: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
发展措施: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青年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青年衷心拥护的发展道路,使共产主义成为青年矢志追求的远大理想。广泛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注重加强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引导广大青年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落实新时代中职中学、大中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打造一批广大学生关心关注、切实受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坚定信念,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导青年学习了解党史国史、近现代史和改革开放史,继承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自觉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引导青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青年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个人品德,积极倡导和培育诚信品格,争当"向上向善好青年",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推动各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筑牢各族青年"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繁荣发展。开展青年国防教育,推动军地青年共建共育,教育适龄青年自觉履行兵役义务。
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面向中职中学及大中专院校学生,广泛开展"中国梦""与人生对话""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担当时代责任。面向机关青年,开展成长观教育,引导他们严谨做事、诚实做人、廉洁奉公,树立红线意识,打造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新时代XX青年干部队伍。面向企业青年,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活动,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关系,以积极、务实、理性的态度面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面向进城务工青年,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排忧解难、传递关怀中引导他们心向党和政府、矢志拼搏奋斗。面向农村青年,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导他们树立"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的思想认识,强化农村青年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强化网上思想引领。把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互联网+"工作模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旗帜鲜明地在网上发出正面声音。实施"青年好声音"系列网络文化行动,增强网络正能量,消解网络负能量。提升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能力,疏导青年情绪,澄清误解谣言,引导青年形成正确认知。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年科学、依法、文明、理性用网。广泛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注册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参与监督并遏止网上各种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作贡献。
(二)青年教育
发展目标: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青年整体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发展措施:
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广泛开展"德育微课堂",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学校教育全过程。改善课堂教学,调动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丰富创新实践平台,支持培育学生科技创新社团,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探索提供必要条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准入制度,突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深化教师评价管理体系改革。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督导,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发展。深入开展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创建,创造和谐优美校园环境。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X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探索优质均衡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优先保障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提高寄宿制民族学校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加快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普及率和教育质量。在民族地区加强"双语"教学,创建民族文化示范学校。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完善扶持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青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有组织的青年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在青年中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广泛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并逐步应用到青年入学、就业、创业等领域,引导青年践行诚信理念。
促进青年全面学习。加强青年政治教育,按照XXX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依托XXX干部教育学院,扎实开展青年红色环线教育。强化家庭教育基础作用,全面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知识和方法。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大青年社会教育投入,创造社会教育良好环境,实现对青年教育空间的全覆盖,为青年提供灵活多样、规范有效的培训服务。
培育青年人才队伍。围绕XX"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XXX引进人才办法(试行)》,统筹推进各类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青年人才,推动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继续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创优系列活动。改革完善青年人才管理体制,加强对青年企业家、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及优秀青年公务员、大学生、农民工的培育,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造。
(三)青年健康
发展目标:持续提升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持续加大适应青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力度,青年普遍掌握1项以上体育技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控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青年心理健康辅导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发展措施:
提高青年体质健康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深化青少年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学校实施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将体育考核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保证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完备体育教学、科研、课余训练和竞赛体系,探索不同学段分层教学、同一学段多样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青年体育运动爱好,经常性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操(舞)、健步走、传统武术等健身活动,力争使每个青年有1项以上体育运动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加大体育器材配备力度,建设更多适应青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开展青年体质监测,加强对青年运动健身的科学指导。鼓励和支持青年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带动更多青年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
加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注重加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青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促进青年身心和谐发展。构建和完善青年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及干预机制,加强对不同青年群体社会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研究、管控和疏导,引导青年形成合理预期,降低青年群体心理疾病发生率,主动防范和化解群体性社会风险。加强青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支持各级各类青年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青年心理辅导专业人才。重点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学和职业学校普遍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室,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或引进社会专业人才进行定期心理健康辅导。将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人员培训成为心理健康辅导志愿者,在企业、社区和农村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并在X级人民医院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
提高各类青年群体健康水平。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高度关注"近视眼"高发、低龄化、重度化现象,制定综合防治方案。解决农村地区、贫困地区青年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做好青年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重点开展职业病监测,大幅度降低在职青年职业病发生率。关注进城务工青年健康状况,开展健康监测。重视服务残疾青年的专业康复训练,落实器材、场所等配套保障。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形式为青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加强青年健康促进工作。普及有关生命教育的读物,引导青年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定期组织青年参与公共场所安全演练,开展灾害逃生、伤害自护、防恐自救、互助互救等体验教育,增强青年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广泛开展控烟宣传,让青年成为支持控烟、自觉控烟的主体人群。完善艾滋病和性病的防治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青年群体加强性健康和性道德教育,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减少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和蔓延。做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青年群体尤其是青年学生群体对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广泛宣传动员青年开展扫黑除恶,向有关机关积极提供线索,主动向黑恶势力作斗争。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青年婚恋
发展目标: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相关法定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发展措施:
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力,广泛传播正面的婚恋观念,鲜明抵制负面的婚恋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落实结婚登记颁证,倡导集体婚礼等文明节俭的婚庆礼仪。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传承优良家教家风,培育家庭文明。加强青年敬老、养老、助老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青年婚恋交友活动,为有需要的青年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婚恋交友平台,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等群体的婚姻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依法整顿婚介服务X场,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婚介行为。
开展青年性健康教育和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在青年中加强对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大对性知识的普及力度,探索在中小学校推广性健康课程,加强专兼职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预防和减少不当性行为对青年造成的伤害,大幅度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大力弘扬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核心的婚育文化,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加大对适龄青年的婚育辅导力度,加大适龄青年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和产前检查的普及力度。
保障青年在特殊时期享有的法定权益。全面落实国家、X关于产假及生育护理假相关规定,保障女性青年在怀孕、生育、哺乳期间及男性青年配偶生育护理假期间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
(五)青年就业创业
发展目标:青年就业比较充分,待业青年就业保持在较高水平;青年就业权利保障更加完善,青年的薪资待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创业活力明显提升。
发展措施:
推动完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根据就业形势和就业工作重点变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缓解就业压力。发挥公共财政促进青年就业作用,完善落实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青年就业。促进青年自主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大面向基层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适当放宽艰苦边远地区XX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条件。继续开展大学生村官、农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适龄青年应征入伍,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服务政策。深入实施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推荐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进入村"两委"班子。加强青年就业统计工作,健全青年就业统计指标体系。
加强青年就业服务。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青年提供就业援助,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方式,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适合青年特点的就业服务模式。发挥XX学院、XX中医专、XX技师学院等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用,实施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以定向培训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并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开展青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定向和定岗式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开展青年重点群体职业培训,加大贫困家庭子女、青年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青年军人和残疾青年等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按规定提供培训补贴,对农村贫困家庭学员和城X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员给予生活补贴。
推动青年投身创业实践。优化X场准入环境,持续推进青年"双创"工作。加大青年创业金融服务力度,持续实施好"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拓宽创业融资渠道,灵活高效满足创业融资需求。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建设青年创业项目展示和资源对接平台,搭建青年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办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鼓励有影响力品牌积极参加国家、X级展交会、博览会。着力培育服务青年创业的社会组织,建设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和服务实体。加大X级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发挥资源集聚和辐射引领作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着力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政策,实施青年电子商务培育工程。大力支持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优先提供必要保障。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更好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
加强青年就业权益保障。完善青年就业、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诉讼、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力度。加强人力资源X场监管,规范招人用人制度,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完善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
(六)青年文化
发展目标:更好引导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青年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文化精品不断增多,传播能力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服务设施、机构和体制更加健全。青年对提升XX文化软实力、建成"历史文化名城"贡献率显著提高。
发展措施:
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发挥文艺精品项目引导带动作用,鼓励文化机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文化人才,创作生产激励当代青年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传承中华文明、体现XX特色的文化精品。引领网络文化,保护网络文化知识产权,扶持高质量网络文化产品生产,加强微电影、动漫、游戏等内容创作创新,提升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传播能力。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青年题材优秀图书、影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生产、发行和推广。
丰富青年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本土特色文化艺术展示交流,引导青年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民间文艺传承。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加强"哀牢文化""滇西抗战文化""侨乡文化""永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发掘、整理、展示和研究工作,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和艺术精品。加强边境X(X)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工程。加强XX青年对外人文交流,讲好XX故事、传播好XX声音,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培育青年文化人才。实施青年文化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支持具备文化创新能力、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熟悉国际人文交流的青年文化人才参与本地文化项目建设。加强后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文化研究、创作表演、经营管理、志愿服务等领域,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的青年文化队伍。
优化青年文化环境。加强文化理论研究,及时掌握青年文化需求、文化观念、文化潮流的动态变化,引领和指导青年文化实践。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报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设立青年栏目、节目,制作和传播有益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内容,增加青年题材报道内容和播出时间。积极选树XX青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秀典型,引领带动青年树立高尚精神追求、文明生活方式和正确消费观念。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鼓励和支持全X各类文化单位在五四青年节面向青年免费或低收费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
(七)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
发展目标:青年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青年社会参与的渠道和方式进一步丰富和畅通,实现积极有序、理性合法参与。发挥共青团、青联在促进青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各类青年组织在促进青年有序社会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青年志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同青年群体相互理解尊重。青年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
发展措施:
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推进共青团改革,履行好共青团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三项职责使命,使共青团始终成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忠诚后备军。遵循新时代青年发展特点,不断加强共青团、青联组织建设,强化共青团对青联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健全"三联系三深入三服务"的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制度。加强青年党支部建设,探索建立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更多更广地覆盖新兴领域青年和流动青年。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促进青年有序社会参与,支持共青团、青联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更好参与青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支持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立足自身优势,以合适方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促进青年更好实现社会融入。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年社会融入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年正确认识社会、开展社会交往提供有效指导。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年社会融入中的指导作用,支持青年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促进青年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充分发挥社区在青年社会融入中的吸纳作用,鼓励和支持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帮助少数民族青年、移民安置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及其子女更快更好融入所在社区。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独特作用,吸引和带动青年广泛参与各类社会服务,不断培养和提升社会化技能。
上一篇:关于值班值守情况的督查通报-5篇
下一篇: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