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节后收心讲话汇编(9篇)(第9/21页)
(二)破难补短抓落实。
经过"十问",我们已经破解了不少难题、破除了不少瓶颈,但对标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和共同富裕,还有不少制约发展的短板,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地方,必须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扬长补短、整体提升。
重点要做到"六破六增":
一要破数字转型之难,增创产业蝶变新优势。
诸暨产业转型的难题,难就难在"慢",传统产业改造进度慢、产出慢,新兴产业孵化慢、见效慢。党代会提出的"四大战略"之一就是工业强市,就要率先把这块短板补起来。怎么补?办法就是数字化,就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大家不要以为数字仅仅是产业转型的工具,有一本书《从链接到激活,数字化与中国产业新循环》,讲到数字是"继土地、机器、劳动力之外的第四大生产资料"。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就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换句话说,数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无所不及,现在已经没有离开数字能生存的产业了。
要坚定不移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克服片面化、碎片化、表面化、滞后化等问题,牢牢聚焦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这一重点,提速推进袜业、珍珠、铜加工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智慧车间""未来工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要破开放包容之难,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
20XX年底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市榜单出炉,诸暨位列第21。这也反映了,诸暨的营商环境不算好。虽然去年创设了"政企亲清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营商环境有了改观,但和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和发达县市的地位也不相称。关键症结就在于心态和格局,就在于开放包容不够。
具体表现为:
一是"今天播种就想明天收成"的行为短视,有看不广的小视野、看不远的偏视角,比如人才招引,有的同志"心急想吃热豆腐",引进来之后马上就想见效果,一年两年没效益就不理不睬。
二是"嘴上喊开放、心里大诸暨"的过度自信,看不到别人的政策比我们好、服务比我们优,还是认为我们有资本"守株待兔"。
三是"只有解释没有解决"的虚假服务,面对企业反映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跟踪解决、彻底解决不够,服务质量还不够高。
四是"大行不顾细谨"的粗放做法,有时候对企业家、对人才的态度不够热情。
以上四种现象,有的是习惯手势,有的是作风问题。必须从心态上改起、从细节上抓起,进一步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进一步提升市场的透明度、服务的优质度和社会的包容度,特别是对一些创新项目和创新人才,允许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真正让诸暨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要素集聚的"磁场"、投资兴业的"宝地"。
三要破科技创新之难,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
敢创新不一定能赢,但不创新迟早会输。
20XX年,我们在人才强市、创新强市建设上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新突破。但看看周边高手、看看企业需求,科技创新仍是制约我们的薄弱环节,有平台缺效益、有科研难产出、有高企没带动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一"牛鼻子",拿出"视创新如生命、抓创新像拼命"的精神,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产业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对一切制约创新的藩篱,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全力推倒;对一切有利创新的事情,想尽千方百计也要全力做到;对一切勇于创新的人才,踏遍千山万水也要全力请到。
总之一句话,对于创新的事,我们并不紧盯着"挣钱",也不图一味"省钱",只要是"值钱"的,我们都舍得"花钱"。只要有这样的决心,通过5年努力,R&D超过绍兴平均水平,真正让创新成为诸暨最大标识、最强动能。
四要破要素制约之难,增创未来空间新优势。
现在大家都普遍反映,有两个问题最头疼:一是"钱从哪里来",二是"地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中最迫切的还是土地问题。没有土地就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项目,没有项目也就意味着没有发展。根据前段时间用地需求调查显示,今后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必须进一步转变土地管理理念,加快从"增量开发"转向"减量盘存",在继续向上争取土地指标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存量挖潜上,进一步强化"节约集约、绩效优先"的理念,全域整治工业低效用地,大力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低效用地,滚动实施土地征收,千方百计腾出诸暨未来发展的空间。
五要破精细管理之难,增创城市品质新优势。
城市是一个"巨系统",但城市建设却是一项"绣花活"。这些年我们在推进城市系统治理上做了许多工作,诸暨的整体形象有了新提升。但"重建设轻内涵""重面子轻里子""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够":
一是气质不够彰显,城市的硬功能在更新,但软实力不足;
二是特色不够鲜明,城市建筑、城市标识、城市形象缺乏辨识度;
三是治理不够精细,城市的框架变大了,但是管理的效能没有完全跟上。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精细化程度不高。我们要大力喊响"向精细要品质"的口号,始终把"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重抓规划引领、重点更新调理、重视品牌塑造,精心设计城市地标、城市天际、城市形象,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安全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
六要破矛盾化解之难,增创社会治理新优势。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一直是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遇到了最怕面对,介入了最耗精力,处置了最怕反复。明年就是"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大会,能否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补齐这块短板,直接关系到"枫桥经验"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