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市委军民融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下午,我们召开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审议通过了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办公室有关制度,对全市军民融合发展2021年工作进行了总结、2022年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市委军民融合办要根据会议研究的意见,对相关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并牵头抓好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战略地位、总体目标、时代要求、重点领域和方法途径,为我们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使之贯穿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
下面,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具体到XX,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首先,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XX历来有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已连续七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军民融合发展氛围浓厚。近年来,我们围绕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特别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军地协同创新等工作,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迈出了重要步伐。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保持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二,这是我们增强发展后劲的独特优势。XX是驻军大市、经济大市,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军转民""民参军"的"富矿"很多,在军民融合发展上优势和潜力很大。中央、省委赋予XX的发展定位中,都明确支持XX军民融合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用好优势,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第三,这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军地各方都面临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既有利于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和拉动效应,推动军用技术、人才、设施等向国民经济领域开放、溢出、转化,也有利于发挥地方经济对国防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好地助推驻洛部队现代化建设。我们要通过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凝聚军地优势力量,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以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2021年,全市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实现总产值超过560亿元、占全省近一半;20个技术与产品入选省"军转民""民参军"技术与产品目录,7个项目列入省国防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攻关项目,均居全省第一;军民融合产业园等正在规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已经落地;省委、省军区都在支持和推动XX申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但也要看到,问题依然不少。从思想认识看,有的片面认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的事、高层的事,主动作为劲头不足。有的存在本位主义,局限于部门利益、眼前利益,不愿融。有的对融什么、怎么融把握不准,不会融、不敢融。从工作推进看,存在起步早但推进慢的问题,比如,市委军民融合办已经组建一段时间了,但至今我们军民融合发展的底数、优势、短板还没有摸清,基础性工作没有做到位。产业融合规模小,全市军工单位数量仅为西安的1/8、绵阳的1/6,国防科技工业产值仅为西安的1/4、绵阳的1/3,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尚未实质性运作。军地科技协同创新水平不高,"军转民"技术转化不充分。平台支撑作用不强,军民融合产业园已经规划了两年,但建设进度比较慢,缺乏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项目和企业作支撑。一些干部责任担当不强,"有共识、难落实"问题突出。从瓶颈制约看,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尚未破除,"军转民"动力不足,"民参军"存在"玻璃门""弹簧门",先进技术倾向于内部转化、好的产业项目倾向于封闭运行,很多"军转民"的好东西长期躺在柜子里"睡大觉"。一些单位体制机制固化,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手段,存在人才流失问题。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着力破解。
总体上看,在军民融合发展上,我们有传统有共识、有基础有优势,但也有问题有挑战。要在认清意义中提升站位,在肯定成绩中坚定信心,在看到问题中增强干劲,按照"在全国有位置、在河南靠前列"的要求,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扎实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持续打造军民融合的"XX样板"。
二、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既说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又赋予军民融合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必须弄清楚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
一要弄清楚什么是军民融合。军民融合中的"军"是指国防与军队建设,既包括军队,也包括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等;"民"是指经济建设,可以拓展到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范畴。军民融合,就是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军民融合既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方式,又是一个发展过程和状态,最高目标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表现形式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大体系的融合,本质要求是军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本目的是实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要弄清楚军民融合"融什么"。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关键是要突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全要素,就是要加快技术、人才、信息、资本、管理、设备设施等要素资源的军民互动共享,统筹增量和存量资源,实现相互支撑、有效转化、优化配置。过去仅仅将其看作是产业融合,或者理解为双拥工作中军地相互支持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多领域,就是以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资源共享、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统筹发展、国防动员现代化建设等重点领域融合为主体支撑,以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融合为突破重点,实现军地大联合、立体大融合。高效益,就是运用多样化手段,激励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防建设,推进先进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转化、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做到"一份投入、多重产出",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要弄清楚军民融合"怎么融"。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正处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统、融、新、深"重要要求,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由浅层次、物理板块式融合向深层次、化学反应式融合转变,由简单粗放型融合向注重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提高效益的集约型融合转变。"统",就是要着眼统筹富国与强军两大目标、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从组织管理和工作运行上统"合力",从政策规划上统"关系",从资源要素上统"配置",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融",就是要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在目标导向上"融",在组织运行上"融",在要素资源上"融",在法规制度上"融",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凝聚发展合力。"新",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在重塑体系上求突破,在培育载体上求突破,在拓展空间上求突破,激发军民融合发展新活力新动能。"深",就是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深化资源共享、强化贯彻执行,不断提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效。
我们要在把握军民融合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把XX军民融合发展的底数摸清楚,把目标、方向和路径搞明白,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三、牢牢扭住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
军地各级各单位要结合XX实际,以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按照"弄清底子、建好园区、用活基金、落地项目"的要求,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一要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打造军民融合"XX样板",必须把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好,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领域再拓展、规模再壮大、质效再提升。要抓产业集群。紧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加快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培育壮大技术先进、特色鲜明、成长性好、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要抓重点企业。加大力度培育军民融合示范企业,着力推动大型军工企业扩能和配套产品本地社会化协作,着力推动有实力有意向的民企取得军工资质,着力推动军企民企双向交叉持股,加快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的军民融合龙头企业、产值超十亿的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要抓精准对接。聚焦军民融合重点领域,筛选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产业项目,大力推进精准对接。
二要加快推进军地科技协同创新。XX军地各方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厚实的技术储备。要加快建立完善、统一、高效、开放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实现产学研军深度融合。要加强联合攻关。集中军地资源和力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联合攻关力度,突出军民科技协同原始创新,注重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承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助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推进双向转化。统筹军地两个市场,既抓好军工先进技术向民用领域就地转化,也抓好民用高新技术在国防军事领域的应用,着力打通"军转民""民参军"通道。一些不涉密的军民融合项目,可以在地企合作联席会上进行推介。要完善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统筹推进军民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创新要素全面融合,抓好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中心、产品中试基地、转化服务机构建设,培育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引领型机构、载体和平台。科技部门要将其纳入我市"双倍增"计划。要抓好人才工作。统筹用好军地教育资源,畅通军地人才流通渠道,推动高端军地人才共享,实现人才资源高效使用。
三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基础设施具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双重属性。要统筹军地需求,按照突出重点、经济有效原则,推动共建共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要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增强综合交通国防保障实力。信息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强军地共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有序可控的军地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更好满足军队在高速数据、移动通信等方面的需求。能源基础设施方面,要依托XX石化行业产能,建立燃料成品油冶炼、供应动态调节机制,推动军地通用油料联储联供,确保油料资源供给有力。地下空间利用方面,要做好《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修编工作,落实平战结合要求,协调推进人防工程、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断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能。
四要加快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XX驻军多、军兵种全,军事后勤保障需求大。要围绕构建现代化的军事后勤军民融合体系,用好地方资源,创新保障模式,不断提高军队保障社会化水平。特别是要紧盯饮食供应、油料供应、医疗、住房等领域,分领域推进军队社会化保障,探索建立军地有机衔接的公共服务体系;要积极运用现代物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推进物资储备与流通方式创新,提升军事后勤保障质量和效率。
五要加快推进军民应急协同保障。军地各方都承担着保安全护稳定的重要职责。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军民兼容、平战结合,推动国防动员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有机衔接。要推动组织协调融合。在抢险救灾、应急处突、重大活动安保和实战演练等方面,强化国防动员机构、公共安全部门、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协同联动,建立统一指挥体系,不断提高综合应对危机能力。要推动专业队伍融合。整合各类动员保障力量、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创新后备力量编组运用模式,形成与遂行多样化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军地统建统管的应战应急综合保障力量。要推动物资储备与装备保障融合。统筹军民需求,形成应急应战一体化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统分结合、平战结合、精干高效的资源管理模式。
四、着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
军民融合发展贵在持续推进、务求实效。军地各级各有关单位要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做、善作善成,将军民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引向深入。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成立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专设市委军民融合办,目的就是加强党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领导。要加强市委对全市军民融合发展的领导,加强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发挥市委军民融合办的综合协调和督导落实职能作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军地各方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接联动,形成整体合力。
二要健全工作机制。军民融合发展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必须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坚持和完善军地高层联席会议、重大问题会商、情况通报、定期走访、联合办公等工作制度,及时研究上级政策、协调重大事项、解决难点问题。要建立健全军地需求对接机制。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军地双方需求信息对接上做深做细,确保基础性信息准确可靠。市委军民融合办、XX军分区要以需求为导向,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推动军地之间紧密衔接和合作,努力实现军地、产学研、供需主体之间的无缝对接。要建立健全跟踪督导机制。对军民融合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项目、重大活动落实情况,要及时督促检查、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三要扭住项目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今年,我们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13.8亿元的119个军民融合发展项目,贵在求实,贵在落地。要落实分包责任、强化节点管理、搞好要素保障,确保谋划的69个新开工项目如期开工,已开工的31个项目如期建成投用。
四要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要全面梳理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等瓶颈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破除"军转民""民参军"的壁垒。比如,针对军工先进技术向民用领域就地转化,要引导和支持军工企业、科研院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同志们,军民融合发展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希望军地各级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聚力加力、久久为功,努力打造军民融合"XX样板",为XX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贡献"XX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