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在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汇编-8篇(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029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1分钟。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金融系统党的领导不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展明显,金融市场成熟度日益提高。推动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坚持"政治强业务精"、"银行家办银行",金融人才库启动运行。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体制持续完善,地方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逐步落实。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建设不断推进,金融稳定法立法进程持续提速。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首批xx亿元资金已经筹集到位,存款保险制度得到加强,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完善。同时,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xx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都较xx年前显著提高。保险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xx%。

金融反腐和处置风险一体推进。坚决查处风险乱象背后的腐败问题,严厉惩治各类监管失守和违法犯罪行为。在监管工作中严格实行公私分开、履职回避、政务公开等一系列防止"靠监管、吃监管"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零物质往来"铁律。随着金融反腐治乱力度显著加大,金融领域"强监督强监管"严的氛围正在形成。一批市场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被果断查处,一批官商勾结、利益输送、违法侵占的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

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金融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领导下,部门间、央地间监管协同合作明显增强,监管盲区、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显著减少,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更趋理性。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框架,持续健全资本管理、公司治理、监管评级等审慎监管规则。积极参与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加强国际金融治理协调,积极推动多边和双边监管合作。同时,不断增强监管队伍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从严整治监管队伍,制定并实施非公务交往、个人投融资行为规定,构建与监管对象"亲"、"清"关系,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大成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和良性循环,赢得了先机主动和政策空间。xx年,面对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及时推出数十项金融支持政策,较好地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成为当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xx年以来,在疫情反弹和国际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出现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金融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同时要看到,我国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经济金融具备良好基础。我国主权信用坚如磐石,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经济界和金融界始终看好中国的增长潜力。

三、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自我革命精神处理风险隐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力应对金融领域重大挑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宏观政策与法律的外溢性影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美欧经济进入高通胀、弱增长时期,衰退风险明显增加。随着美联储政策加快转向,国际货币金融环境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西方国家极限宽松政策的严重"后遗症"加快显现。要前瞻性做好应对外部冲击的充分准备,未雨绸缪走在市场曲线和大国货币政策转向的前面,努力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金融环境。要强化底线思维,妥善应对外部冲击风险,切实执行反外国制裁法,以系统的经济金融法律工具应对制裁,坚决反对"长臂管辖",境内实体不得执行外国的法律限制措施。

稳妥防控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近年来,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保障了城乡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总体风险可防可控。但也存在实际风险高于账面水平、存量风险处置难度较大、区域风险相对集中等问题。要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推动落实属地维稳和风险化解责任。坚持"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继续做好重点区域高风险机构处置工作。推动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用好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政策。压实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主体责任,依法让股东和债权人承担风险损失,严防道德风险。支持市场化兼并重组,推动中小银行区域整合,减少不当干预。进一步建设好商业银行高管人才库,支持以公开透明和市场化方式选聘中小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

努力防范杠杆率反弹带来的风险。受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政策靠前发力等因素影响,目前宏观杠杆率上升压力有所增加。必须加强宏观杠杆率上升相关风险应对,特别是严防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债务过快增长带来的风险。做好大型企业债务违约监测预警,提前制定接续融资和债务重组预案,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配合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依法依规支持城投公司合理融资。

着力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经济平稳运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石。要着眼于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支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满足新市民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金融需求。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支持交通物流循环畅通,强化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着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支持能源资源保供稳价,防范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金融风险。

持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防风险的重点和难点,是以改革手段破除风险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持续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防止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作,坚决纠正各类违规关联交易,对违规行为坚决做到零容忍。"一省一策"推进农信社改革,推动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推动信托公司加快转型发展。强化保险保障功能,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健康保险服务,深化车险综合改革。促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有序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继续引入资质优良、具备专业特色的外资机构,优化中资金融机构全球布局。

积极引导金融领域资本健康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维护公平竞争,坚决反对垄断,充分发挥资本在金融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把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与推动资本有序发展结合起来,在金融领域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筑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防火墙",加强对股东的穿透式监管,严防银行保险资金被用于盲目"加杠杆"。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规则,严厉打击"无照驾驶"行为,坚决防止监管套利。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金融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用好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积极作用,织密金融安全网。丰富执法手段,强化与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部门协作,探索"纪法衔接"、"联合审计"等新模式。提升执法效能,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非现场监管威慑力,更好发挥现场检查尖刀利剑作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保持行政处罚高压态势,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努力做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并重。

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坚决扛起中央巡视整改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使巡视整改真正成为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秉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加强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各种金融风险、乱象背后的腐败问题。持续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引领带动行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结合今天"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主题,我围绕宏观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两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关于宏观经济去杠杆

xx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中国经济去杠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去杠杆、防风险的工作作为今年三大关键性的重点任务之一,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目前,我国的宏观杠杆率确实比较高,具体有四个指标可以衡量:

一是M2。xx年,中国M2已经达到xx万亿元,我国GDP是xx万亿,占比已经达到xx:xx。相比而言,美国的M2跟GDP比是xx:xx,现在M2大约是xx万亿美元。所以,我们这个指标显然是非常非常地高。

二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x年,我国金融GDP比重只有xx%,之后迅速上升,xx年年底是xx%,去年底是xx%,今年xx-xx月份还是在xx%左右。从全球看,全球金融增加值占GDP的xx%左右。我国这一比重,已超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在西方,金融业比重过高往往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到来。比如,日本xx年达到高点xx%,随后经济危机爆发,资产负债表衰退,步入"失去的二十年"。美国xx年达到高点xx%,之后互联网泡沫破灭,xx年达到xx%,之后次贷危机发生。

三是宏观经济杠杆率。去年,包括政府的债务,居民的债务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加在一起差不多是GDP的xx%,在世界上处在较高的位置。在这三大部分的债务杠杆之中,去年底政府的总债务是xx万亿人民币左右,占GDP的xx%左右。居民的债务,过去几年增长的比较快,目前占GDP比重是xx%左右。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这个债务占GDP的xx%左右,这个量是非常大的。目前,美国也是xx%,日本有xx%,英国也比较高,意大利等欧盟国家中财政比较差的国家也异常的高。即使这样,我国也排在世界前列。

四是全社会新增融资中的债务率。每年的全社会新增融资量,在十年前是五六万亿元,五年前是xx-xx万亿元,去年全社会新增的融资xx万亿元。在新增融资中,股权性质只占总的融资量的xx%,xx%是债权。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每年新增的融资总是xx%是债权,xx%是股权的话,xx年后我国的债务肯定不是缩小,只会越来越高。

二、纵观过去全球xx年各西方主要国家去杠杆的经验和教训,去杠杆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过度紧缩型的去杠杆。这是非常糟糕的去杠杆,去杠杆当然会带来金融紧缩,但措施不当,金融过度紧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箫条、企业倒闭、金融坏账、经济崩盘等局面。

二是严重通胀型去杠杆。通货膨胀也能去杠杆。通过加货币去杠杆,坏账通过发货币稀释掉了,这种通货膨胀把坏账转嫁给居民,如果过于严重,会带来剧烈的经济危机、社会振荡。

三是良性的去杠杆。虽然经济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还是健康地向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调整趋好,既降低了宏观经济的高杠杆,又避免了经济萧条,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良性的宏观经济去杠杆,要从宏观上形成去杠杆的目标体系和结构。假如,我国国民经济宏观杠杆目标下降xx个点,杠杆率维持在xx%左右比较合理。那么,财政、居民和企业三方面是平均降,还是突出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这一块?要害是把企业xx%的负债率降三五十个点到xx%-xx%。

这是一个定量定性的宏观目标,操作上既不能一刀切地想两三年解决,这容易造成糟糕型的通缩去杠杆,也不能用一种办法孤注一掷,应该多元化去杠杆。

三、五种着力办法

一是核销破产。如果现在xx万亿企业债务中有xx%是必须破产关闭的企业造成的,那就该有xx万多亿的坏账核销。这对企业来说是破产关闭,对银行来说是坏账核销,宏观上说是债务减免。

二是收购重组。这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没有破产,但是会有一些债务豁免。比如,xx年前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实施了xx万亿元的债转股、债务剥离,当时的债转股重组中,对活下来的企业约减免了五千多亿的债务。如果现在我国xx万亿企业债务有xx%需要通过债转股收购兼并等资产管理手段重组的,那也会有xx万多亿元债务减免。

三是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如果全社会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提高到xx%,那么一年就增加xx万亿、xx万亿的股权,这样企业债务三五年相当于会减少三四十万亿,一年十万亿的话,五年就有五十万亿,三年里面就是三十万亿。

四是调整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是客观存在的,就算每年保持xx%-xx%的增长,五年也有xx个点的债务会被稀释掉。如果完全变成紧缩,那么资金链会出问题的。

五是平稳调控M2增长率。每年M2增长率应该约等于当年GDP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如果GDP是xx%,通货膨胀率xx%,加在一起是xx%,再加一个平减系数。在通胀时期平减系数逆周期调控减xx个点,通缩时期加xx个点。总之,这一方面要平稳,既不能像前几年xx%、xx%的增长率,也不能为去杠杆骤然把增长率降到xx%、xx%。

四、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和去杠杆

一般来说,金融企业的创新可分为三类,

一是因经济发展需要、围绕实体经济的问题导向而出现的业务模式创新,比如近几年因互联网发展而出现并纳入监管部门牌照管理的第三方支付、网信银行、消费金融等业务模式;

二是因技术进步、金融科技发展而形成的服务方式创新,比如手机上大量使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创新;

三是为追求利润、提高杠杆而进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在金融监管中,最需要防范的就是金融产品创新这一方面,因为金融产品创新往往是通过多种金融产品和工具叠加,抬高杠杆,以获取丰厚利润的代名词。

银行、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企业按牌照功能各管各的与企业做业务是一种常规,但是如果一个金融企业将多种牌照的通道业务叠加、嵌套成一个出口与企业形成融资、投资的接口关系,往往就是产品创新。通常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影子银行的资管业务包含着大量的这类产品创新。影子银行的基本运行方式就是从短期的资金市场获得融资,然后投资到期限较长、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中。商业银行的资金通过表外理财业务或同业拆借市场转移到影子银行,成为这些金融产品的基础资产。在这个过程中,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性放大了金融风险、不透明性产生了金融风险、与商业银行的关联性传递了金融风险。因此,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业特别是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影子银行、资管业务是相伴相生的关系,但任何金融工具的使用都需要把握一个"度"。

从横向看,我国形成了银行、债券、保险、小贷、保理、担保以及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基金等十七八个金融品种、业务、牌照。

从纵向看,一般来说,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设计的任何金融产品在吸收资金和投放资金时往往采用高息揽储、刚性兑付、资金池、期限错配、多通道叠加、多抽屉协议嵌套"六种组合器",比如为了吸引资金而大量使用高息理财和高息揽储的高回报诱惑、为了增加信用给与投资者刚性兑付的印象、为了沉淀资金建立资金池等、为了提高资金投放效益则大量使用期限错配、多抽屉嵌套、多通道叠加等手段,这六种手段事实上会使金融系统杠杆累积、透明度降低,在顺周期时产品效益大幅叠加增长,在逆周期时产品亏损也是大幅叠加增长。总之,在影子银行的理财业务、资管业务开展过程中,横坐标上武器库中有"十八般武器",纵坐标上连接工具有"六种组合器"。当"十八般武器"与"六种组合器"以不同的组合形式结合在一起,就是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如果组合得好,信用、杠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边界内,既表现为合理的杠杆比,又表现为有信用,那就是成功的创新。如果组合的不好,就是伪创新、乱创新。在金融实践中,主要有几类情况要防范:

第一种,高息理财、揽储和刚性兑付。比如万能险是一种理财性质的保险品种,利息一般比同期存款利息高xx%左右,高息理财是它的基本逻辑。因为有较高的利息、较高的回报率,大家才会来投。但没有刚性兑付的高利息、高收益是无法吸引人的,如果资金给了你,到时候你连本都还不了,怎么办?所以,刚性兑付是一切吸引社会人群集资、融资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力,没有刚性兑付的信用,高息揽储对人群的吸引力也会丧失。为什么我们敢把钱放到银行?因为它刚兑,不会坏账。为什么万能险有风险,老百姓还是敢买?因为万能险都是通过银行理财系统卖出来的,大家误认为这是银行出来的不会坏账。如果哪一天真要打破了这种刚兑概念,那投资者就要考虑风险了。

第二种,多通道叠加、多层次嵌套。比如,高现价万能险,本来杠杆就很高,为了进一步扩大杠杆,再向银行借贷,往往将自己的理财险转化为私募基金,形式上成了股权资本,遮蔽了这部分资金的杠杆特性、短期特性,与银行资金嵌套并采用"优先、劣后"的抽屉协议,让银行很放心。因此,部分保险公司就利用保费收入,形成银行理财嵌套私募基金的组合,积极配置股票甚至举牌上市公司。这些年,屡现国内中小保险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蛇吞象",基本上都是通过万能险加杠杆实现的。几个环节叠加起来,杠杆比被大比例放大,风险也成倍增加。

第三种,资金池错配。当资金池里有多种渠道来的钱,有的是一年期要还,有的是两年期要还,而贷款出去往往要三五年、十年才有效益,才有分红,才有现金流,这时候用后面筹来的钱还前面的,这个资金池是很有用的。但如果资金池使用过度,全都变成期限错配的资金池,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比如高现价万能险,保单期限往往xx-xx年不等,但如果过度用于举牌上市公司而不能实现资金从股市的自由退出,当迎来满期给付及退保高峰时,如果后续保费跟不上,期限错配就会引发大的流动性风险。

第四种,创新中的底线监管。作为金融监管,就需要设立禁区,避免各类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明确规定不可逾越的"底线"。比如,影子银行当然可以建资金池,但资金池投放资金时的期限错配比例,一般不超过xx%,绝对不能超过xx%。如果超过了甚至达到xx%,那就会演变成"庞氏骗局"。又如,理财业务、资管业务金融产品利息当然会比基准利率高,但不能超过利率上限,通道业务一般会收取xx%-xx%左右的通道费,看似不高,但如果四五个通道叠加,就会演变成高利息的金融产品,所以应该明确规定通道叠加不能超过两个以上。还如,抽屉嵌套业务也当然可以做,但只能是一两层的嵌套,决不允许三层以上的嵌套行为。这样做,至少底数是清晰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事,就是防止高杠杆叠加造成的高风险积聚。在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配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每个环节杠杆比虽然合规,但多嵌套、多通道、多环节叠加成高杠杆的畸形状况。这就应实行表内表外穿透监管。只要是一个企业、一个项目融资,就应把各环节各通道的杠杆比打通算账。比如,如果小贷公司的资本融资比是xx:xx,形成的贷款做ABS如果可以反复循环xx次、xx次,就会形成几十倍的杠杆比,证券交易所就应对此设立循环次数,比方说不得超过三或四次,两项叠加,整体融资总量的资本充足率应约束在xx:xx以内,从而实现风险大体可控、市场也能搞活的局面。

总之,只要按照中央要求,切实把握好金融去杠杆的政策节奏和力度,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办法,就一定能够打赢金融去杠杆的攻坚战。

在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领袖,对金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题,不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国际政治实践中也极为罕见。

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就有金融风险。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会发生不平衡、不协调。但是迄今为止,多数国家仍然通过危机来强制调整,付出沉重代价后,恢复经济金融平衡。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够做到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各级政府主动作为,集中动员全社会力量,及早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防止生成系统性金融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理论和政策论述,深刻把握现阶段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形成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中国方略,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其核心要义就是,从国情现实出发,以自我革命的理念和方法,主动消除经济金融隐患,成功跨越重大关口,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自我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处理新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方式,因而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问题具有极大的特殊性。总的历史背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兴市场经济、"三期叠加",同时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特定时期。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面对的矛盾更为复杂,有些风险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处置各类隐患,以经常的"小震"释放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大震",总体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后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整体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矫正各种偏离,及早恢复经济金融平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接领导和指挥下,我们展开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系列战役。在工作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较深。

一是底线思维防患未然。总书记指出,要把各种困难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可能的风险和挑战想得更深入一些,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中国自古就有"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近年来,针对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债务和互联网金融等系统性风险隐患较大的领域,我们设定审慎监控指标,开展压力测试,加强清理规范,及早介入干预,有效遏制了风险累积。同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在经济上行期,加大拨备和准备金计提力度,多渠道补充资本,不断提升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

二是稳定大局逐步加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治理金融业内部层层嵌套、自我循环,必须充分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在保持国民经济列车平稳运行中拆除"炸弹",防止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在化解"类信贷"业务风险过程中,我们没有全线出击、四面作战,而是合理安排过渡期,先由机构自查再由监管部门检查,有计划、分步骤,渐次达成目标。在整治同业业务时,先从规范同业投资和同业理财入手,使特殊目的载体投资放慢增幅,继而出现负增长。同业理财余额逐月下降,至今已压减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同业存放和同业存单则只有较小变化。直至去年底今年初,才开始启动规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同样没有采取"一刀切"和急刹车的办法。

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优先处理最可能影响全局、威胁整体的问题。在推动去杠杆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坚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优先推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降低杠杆率。针对交叉金融野蛮生长、影子银行急剧膨胀等突出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整治,有力遏制了银行业和保险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一年多来,银行业在保持xx%以上信贷增速的同时,总资产规模少扩张xx多万亿元。在发展方式转变和总保费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险业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今年前xx个月,人身险中纯保障类产品占比上升xx个百分点。

四是区别对待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的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办法。工作实践中,对于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团等"恶性肿瘤",毫不手软,及时实施"外科手术"。对于情况复杂、牵涉面广的案例,采取徐缓调理的办法,通过"慢撒气"逐步缓释,条件具备时再果断出手。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感谢上海市的支持和配合。对于"金融科技",英国等国家提出了"监管沙盒子"的概念,而我们采取的实际上类似"监管沙房子"的框架,可能需要逐步调整优化。

五是抓住时机攻坚克难。总书记指出,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必然要付出代价、经历痛苦,我们必须勇于直面问题,敢于碰硬、善于碰硬,把握时机,主动出手,及时消除隐患。去年以来,我们督促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做实贷款分类,真实反映信用风险。目前逾期xx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xx%降至xx%以内。同时鼓励银行综合运用坏账核销、现金清收和批量转让等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xx年以来共处置不良贷款xx万亿元。有的观察家将这些行动解读为银行的负面讯息,恐怕不太合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