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在第二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7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在湖南省第二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上的讲话

同志们: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门举办湖南省第二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主要任务是总结展示遗产保护管理成果,交流先进保护管理经验,提升社会遗产保护意识,探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此,我谨代表湖南省林业局,向长期关心支持湖南遗产事业的各位专家、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在遗产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

今年活动的主题为"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刚才,韩锋教授作了关于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旨演讲,观看了武陵源遗产保护历程的视频短片,现场访谈了遗产申报建设的老领导、基层代表和相关专家,黄河清教授作了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与管理的报告,崀山等7个遗产地交流了保护管理工作经验,一上午时间很短、但安排用心、内容丰富,这些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展示了遗产保护管理成果,交流了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大家都感觉深受教益和启发,为今后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下面,结合活动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遗产保护管理成效显著

我省目前拥有武陵源、崀山2处世界自然遗产,老司城遗址1处世界文化遗产,万佛山-侗寨1处国家自然遗产,南岳衡山、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里耶-乌龙山、炎帝陵-桃源洞等4处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全省共计8处世界和国家遗产。其中,武陵源是我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老司城是我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世界文化遗产。我省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我们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大力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成绩。

一是制度建设逐步健全。近年来,各遗产地大力推进保护立法工作,武陵源、崀山、南岳衡山、老司城、紫鹊界梯田-龙宫、万佛山-侗寨等6地均由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专门保护管理条例;里耶-乌龙山、炎帝陵-桃源洞等2地由县政府制定了相关保护管理办法,赋予了管理机构保护、管理、执法等行政职能,有效加强了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同时,各遗产地还制定了资源保护、规划管理、信息监测、建设管理等各项制度,联系乡村共同制定了村民建房管控、旅游服务、环境卫生等乡规民约。南岳区每年对风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实行单独考核,严格奖惩,形成了"政府统筹主抓、乡镇和部门各负其责、综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省级层面有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保护研究中心,负责全省世界遗产的保护监管工作。市县层面由各级林业局自然保护地机构负责保护管理遗产地。我省3处世界遗产地均建立了正处级的政府委托型管理机构,国家遗产地除里耶-乌龙山为正科级外,其余4处都是副处级管理机构,这种高级别管理机构,有效落实了各遗产地的行政管理、资源保护、人力支持、财政经费保障等措施。同时,各遗产地积极主动加强保护队伍和机制建设,如炎帝陵-桃源洞管理机构与林业、环保、国土等职能部门建立了有效联动协调执法机制,崀山管理机构健全了常态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执法监管机制等,全省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齐抓共管的保护体系。

三是科研监测有效开展。通过开展系列科研监测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遗产地的保护价值、丰富了保护手段,为深化遗产地保护奠定了基础。武陵源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发现了湖南新纪录种白线树蛙,及特有种张家界金腰和张家界山黑豆。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试点项目,于2018年在世界遗产大会边会作经验分享,提升了国际形象。崀山发现了大黄花虾脊兰、唇柱苣苔、崀山毛莨、罗氏楼梯草等特有物种。其中,大黄花虾脊兰不仅为珍稀濒危种(国家Ⅱ级),其分布格局对植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老司城通过建立监测体系,实现对遗址、古建筑24小时全天候监测;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土司文化研究,共建"世界文化遗产文化保护与传承"基地;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全国土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万佛山通过卫星监测、航空监测和地面巡回监测等手段,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植被状况、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质、空气、自然灾害、人文景观等进行了全面监测预报,建立了监测档案。

四是可持续发展取得实效。采取系列可持续发展措施,推进遗产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级党委政府整合扶持政策,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地质遗迹保护、生态公益林补助、水资源保护、村村通公路、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重点支持,优先实施,有效改善了遗产地基础设施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各遗产地结合实际开展旅游展示活动,带动了旅游服务、土特产加工、手工艺制作、文创展示与售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地方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如紫鹊界梯田面向全球开启精准扶贫和保护梯田新模式-"梯田全球认租"活动,由企业认租113.5亩,30户贫困家庭被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

二、准确把握当前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开始申报世界遗产,迄今已有35年。35年来,中国世界遗产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贡献了很多"中国经验"。目前,我国有55项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作为30多年来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地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同时,成为世界遗产大国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从世界遗产管理的趋势和现状来看,我们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1.世界遗产的国际要求越来越高。《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要为保证、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包括规划、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等措施,切实履行国家责任。2015年,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社会和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地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要进一步努力保护和捍卫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018年起,世界遗产项目申报规则作出调整,对每年申报的数量进行限制,由以往每年同时申报1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自然遗产,调整为每年只限1个申报名额。遗产申报竞争激烈的现状体现了国际上世界遗产工作的战略重心,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变为以质量为主的保护监督,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越来越受到相关国际组织、技术咨询机构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武陵源由于区内项目建设和游客容量等问题,被国际组织列入"高度担忧"类型,尽管近年持续整改获得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但还是需要经常向世界遗产大会报告保护状况。面对形势变化,我们应当主动担当,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努力实现自然文化遗产从"量多"到"质优"的提升。

2.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世界遗产是我国自然地理结构、自然生态系统及历史文物、建筑遗址的精华和杰出代表,也可以说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世界遗产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对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担当,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壮美自然景观和悠久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高度重视。在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世界遗产及其所依托的风景名胜区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国家林草原局李春良副局长在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政府向世界遗产承诺的边界范围和管理要求应保持稳定,在处理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时,遗产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强度不能降低,管理要求不能改变。同时,我们要通过这次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工作,有效解决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的交叉重叠和历史遗留问题,为今后的保护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遗产管理突出问题不容忽视。我省遗产地大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国家财政对遗产保护资金投入十分有限,遗产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开发过度等重重挑战。尽管我省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地方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特别是法规制度、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明显短板。

三、全面推动遗产保护管理迈上新台阶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10多项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申请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支持,呈现了中国精彩。"要保护和管理好这些精彩的世界遗产,是中国政府作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庄严承诺。我们作为遗产保护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决策部署,义不容辞地扛起保护遗产的时代重任,推动我省自然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一要深刻认识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世界和国家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荣誉,又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责任。设立世界和国家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全人类共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促进遗产的永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精神,深刻领会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始终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首位。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从大局和长远出发,不断提高对遗产的认识,端正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世界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

二要切实加强遗产保护管理。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世界遗产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住建部《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各项保护管理制度,创新保护管理体制,加强保护管理措施,严格保护遗产地的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文化景观,有效展示遗产地的突出价值,有序发展遗产经济。要加大对世界遗产保护监管的力度,增强履约意识,提高履约能力,切实维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世界遗产资源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要注意保护遗产地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各世界和国家遗产地要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初向省林业局报告工作,包括遗产地资源保护、规划实施和展示利用等情况。遗产地依托于自然保护地设立,在本轮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各地要统筹解决好交叉重叠和多头管理问题,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确保自然保护地体系与遗产管理体系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共同发展。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研究做好人才储备。

三要扎实推进科研监测工作。要充分发挥遗产专家和科研团队的作用,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学术组织开展科研科普合作,切实加大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力度,尤其是加大对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地质地貌的科学研究,不断改进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要运用互联网、智能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强化遗产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游览活动的监测,全面掌握遗产地生态系统构成和资源动态变化,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为实现科学保护提供技术依据。按照规定,2020年-2021年,世界遗产中心第三轮定期监测报告编制工作即将在亚太地区展开。定期监测报告是评价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届时,我局将组织武陵源、崀山做好相关工作。请两地高度关注、积极配合,并做好前期资料准备。

四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世界遗产地要认真学习有关世界遗产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在世界遗产法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参与有关世界遗产的国际交流活动,形成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各国家遗产地要加强对自然和文化遗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主动加强与国内组织和机构的专业性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管理经验和先进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水平能力,共同为提升我国良好遗产形象努力。

五要大力加强宣传。要大力普及自然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积极宣传遗产保护管理成果,营造有利于自然文化遗产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提升全社会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自然文化遗产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寓教于景、寓教于游,积极推出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文化遗产系列科普活动,让公众在遗产地健康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时,了解遗产资源的价值、性质和功能,并自觉主动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共同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社会。

今年的"遗产日"活动,除了今天上午的主题论坛外,我局还组织了世界遗产知识科普展,分别在省林业局、武陵源核心景区和江永县设置了主题活动现场。同时,还编制了世界遗产知识宣教PPT,组织了"世界遗产进校园"科普课堂活动,得到各地的热烈欢迎和响应。按照大会安排,明年的"遗产日"活动将由南岳衡山承办,届时除了规定活动外,希望大家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宣传活动,把遗产保护的理念传承好、传播好。

同志们,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重要事业。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的契机,不断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推动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让遗产地展现更多的"中国精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