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庚杰: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孙庚杰
(2018年3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7年的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的工作。
刚才,金柱同志传达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几个单位做了大会发言,从不同角度汇报了当地教育成果,措施得力,实效突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全面分析,认真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
2017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大报告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一系列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强力推进教育公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
(一)教育发展质量取得新提升。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努力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各类教育发展之中,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质量。一是学前教育规模持续扩充。围绕学前教育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制定实施全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幼儿园提档升级,完工项目13个,创建市级一类以上幼儿园3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6.5%。通过专项督查,强力治理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鼓励民办园申报普惠园,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学前教育。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化、标准化持续进步。我们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全面部署,重点督导,加强调度,务求实效。协调召开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动,5个县(市)顺利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认定,4个县通过省政府评估。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全年创建标准化学校30所,标准化率达到84%。三是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提高。抓住高中阶段普及和高中教育质量两个关键环节,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制度保障。经过反复沟通,多方协调,制定出台了我市《关于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意见》,召开了高中质量提升专题工作会议。年度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超过1万人,上线率及学科平均分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沧一中、市二中继续领先进步,县域省级示范性高中一本率也大幅增长。四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持续增强。我们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努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双扩大"推进工作现场会,全年中职学生注册备案2万余人,增长明显。在省级绩效评价中,黄骅市职教中心、中捷职业技术学校和泊头市职教中心排位持续进步。五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持续推进。我市高等教育选准突破口,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沧州师院重点建设专业达到10个,本科招生专业达到38个,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专业达到22个,本科考研和专接本考试连续四年成绩骄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得到专家组充分肯定。泊头职院通过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回头看",赢得了专家组高度评价。沧州医专注重学科专业水平建设,实现了首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突破。沧州职院认真探索学研模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模式,效果明显,被徐建培副省长总结为"沧州模式"。沧州电大办学能力不断增强,开放课程和在校学员持续增加。六是素质教育成果丰硕。一年来,我们积极唱响立德树人主旋律,既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更关心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我们助力文明城市建设,推进校园文明建设,由市教育局牵头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测评成绩居于全省前列。足球进校园见成效,在京津冀等7省市青少年"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大会荣获两项冠军。沧一中代表队在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总决赛活动中荣获全国冠军1项,沧州市八中在京津冀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上获得冠军,沧州市二中在京津冀辩论赛中荣获季军。
(二)教育基础条件取得新进展。我们一直坚持软硬件一起抓、主客观一起上工作理念,持续改善设施设备客观条件,不断提升人员队伍主观能力。一是"全面改薄"成效显著。因地制宜,一县一策,不断督导,强力推进。累计投入资金26.2亿元,全市校舍类项目开工面积109.1万平方米,开工率107.8%;竣工面积83.4万平方米,竣工率82.2%;设备购置完成采购资金6.5亿元,占五年规划采购资金的113.4%。开工率、竣工率、设备采购完成率等三项主要指标,均处于全省前三位。去年4月份,全省全面改薄等三项重点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徐建培副省长出席会议,我市做了典型发言。其后7月4日,《中国教育报》对我市全面改薄经验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二是主城区教育资源扩容增量。接续发力,久久为功,主城区办学条件年年有变化。市直学校十三中扩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师院附中新建项目已经启动,二幼分园建设项目前期规划方案基本完成,工贸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已经收工。运河区、新华区12所学校建设项目取得预期进展。三是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重视教师队伍这一教育"第一资源",不断增强其活力能力。市直学校全年招聘教师182人,退一补一的补充机制不断完善。加强校长教师业务培训,共培训校长300多人,培训教师5万余人。建成名师工作室10个,评选教坛新秀486人,形成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骨干教师多层次引领队伍。提高了市直高校、中等专业学校、示范性高中绩效工资标准,调动了广大教师积极性。四是教科研引领作用更加彰显。逐步转变微观评课视角,宏观上参与教育发展能力水平不断跃升。深入县乡40余所学校,组织学科研讨80余场次,惠及教师2000余人。参加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评省级优课159节。承办了全省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培训和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各兄弟市570人次到场观摩。五是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与时俱进,以我为主,借力发展,信息化与教育更加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宽带入校数量近1800所,占比达94%以上;建设校园网600余所,多媒体交互功能教室13000多个,占比达62%以上;近40万名学生开通了学习空间,采用学习空间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数达到6000余名。
(三)教育保障能力取得新突破。几年来,我们抓根本,强基础,一直着力解决保障不足的问题。一是大力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过调研测算,首次制定出台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年生均1200元,使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水平取得历史性突破,居于全省前列,建立起了稳定的长效机制。二是强力落实市属高校生均拨款标准。在2014年差额改全额、2015年落实6000元生均拨款的基础上,2017年,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落实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达到12000元的要求,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使高职院校发展经费保障更为充分。
(四)教育公平取得新成绩。我们不断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回应百姓群众关切。一是把教育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成效不断提升。共筹措资金2.34亿元,为106万人次的各学段学生提供了各类扶助。为3000余名建档立卡的贫困生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发放国家助学金1300余万元,实现了应助尽助、精准扶贫。二是稳步落实我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开展"三区"支教工作,选派50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受援县农村学校支教。新招聘特岗教师727名,充实了农村教师队伍。三是做好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免费、免试、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五)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效。在承接落实上级改革任务的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拓展思维,努力用新办法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与桎梏。一是不断简政放权,推进人事招聘制度改革。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协调相关部门,向市属高校和沧一中进一步下放教师自主招聘权,让学校在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申报计划,自主组织笔试、面试工作,及时补齐教学学科短板,学校办学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二是不断加强项目合作,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沧一中北大班、圆梦班招生效果良好,北师大任丘附属学校、北京忠德学校肃宁分校项目发展形势喜人。与京津冀企业、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学校交流30余次。三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党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贯彻落实国家、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依托沧州师院齐越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系列活动,实效突出。四是不断扩大范围,深入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发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意见》,并在全市全面推开,交流达5000余人次。
(六)教育发展环境取得新进步。我们努力营造教育发展好的环境、好的氛围,不断提醒,不停警示,树牢红线意识,坚定底线思维。一是安全稳定保障能力更为坚实。多措并举,保持学校安全稳定大局持续向好。强力开展全市学校安全大检查,整改隐患1600余处。推进学校等级评定工作,评定A级学校404所,B级学校666所,累计建成标准化警卫室1585个。扎实做好消防、校车管理、卫生健康教育等重点工作。网上处理信访事项规范及时,被评为省先进单位。扎实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建成省依法治校示范校8所。二是管党治党和作风建设更趋强化。坚持经常性教育,认真做好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工作,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建好局机关理论自习室的同时,指导教育系统建立了6个处级单位干部理论自习室。借力巡察强党建,认真做好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共梳理问题16个,逐项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措施44项。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和热点问题,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共查处案件9起,处理责任人33名,教育系统党风政风行风校风持续好转。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有很多感想体会。一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这几年,我们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系列专件,有效推动了相关工作。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二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种好的工作氛围。一直以来,教育系统弛而不息抓作风,大张旗鼓树正气,正能量得到弘扬,为人心思上、干事创业搭建了平台和舞台。三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好机制。这几年,我们基本形成了决策制定、目标分解、全程跟踪、过程督导、个别调度、结果激励的完整干事体制机制,发挥了有效作用。四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支好团队。教育事业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家庭作用都不可或缺,但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干部、教职员工作用更加举足轻重,大家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成就了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教育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完成教育"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建设教育强市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如投入不足、保障滞后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学段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县域教师队伍随缺随补的长效机制尚待健全完善;学生课业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还不尽人意;城乡教育很不均衡,农村办学条件还存在很多短板,城镇大班额问题突出;高中毛入学率底,职普比例差距很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家教、乱收费、乱办班等教育乱象还禁而未绝等等。这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二、审慎研判,认清方位,准确把握教育面临的大局大势
当今时代,社会飞速发展,世情、国情、省情、市情都发生着深刻变化。教育事业社会关联性强,与整体大环境和区域小环境密不可分。做教育工作,必须跟进时代、对接社会,努力实现同频共振。要主动适应当前教育面临的大局大势,把握当地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与时俱进。一直以来,我总在思考,如何实现沧州教育持续发展?今后沧州教育向何处去?这次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感觉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我觉着必须立足高站位,做好研判,明晰规划,努力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一是要落实习近平系列教育新思想,打造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一致的沧州教育。最近,看到一个在教育圈被无数人转发的帖子《无法回头的教育末路: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霸道的名校..."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有没有未来》,我想,帖子中点到的现象和分析的原因大家都有同感。教育改革确实在深入推进,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远未完成。在转轨期,各种教育理念、模式、样板林林总总,让人良莠难分,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如何拨云见日,规划一地的教育发展?我想,我们应该从习近平系列教育新思想中找寻答案。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注教育,他对教育有着系列论述,谈到立德树人,他讲到了"要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谈到职业教育,他讲到"要让每一个人享有人生出彩机会";谈到好老师,他讲到了"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统一";谈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他讲到"马克思主义是高校鲜亮底色";谈到办学方向,他讲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过程"。习总书记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为我们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五花八门的教育现象中,沧州教育发展必须保持定力,不唯当下,不被裹挟,全体沧州教育人都要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研究弄懂习近平教育系列论述,学思践悟,指导教育实践。
二是要回应百姓群众新期盼,打造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沧州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在实现小康后,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这其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尤为强烈。百姓群众深深感受到,教育关系到家庭幸福、子女成长,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要途径。老百姓为了子女上好学,可以东奔西走、举家搬迁,可以省吃俭用、负债买房。
但从我市现实来看,优质教育资源还不充分,百姓群众上好学难的情况还十分普遍。不少农村学校在满足基本办学条件上都有短板,欠账还很多。学前教育方面,主要是公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比如主城区每年有万余孩子入园,但公办优质园仅能提供不足千人学位,供需矛盾极为突出。义务教育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不少学校未达标。普通高中办学跟一些先进地区还有不小差距,每年都有一定的优秀生源流失。职业教育容量不足,还缺乏足够吸引力。习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继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教育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推进教育发展质量和公平,更好满足人民需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是要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打造与上级党委政府要求相协调的沧州教育。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科技,核心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这是社会共识。省九次党代会把教育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市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沧州教育品牌的要求。省市两级党政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化水平、精准扶贫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多次调研指导。
但我市教育发展还未能深入跟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步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贡献率还不高,跟党委政府期盼和要求还有距离。同志们要认真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做好对接。教育是一个完整链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要不断提升水平质量,为当地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蓄足后劲。普通高中要提升办学水平,改变优质生源外流状况,这些学生将来很可能就是支撑沧州本土发展的科学家、企业家、行业领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直接,更要主动调整学科设置、专业方向,更好服务当地主导行业和支柱产业。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和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系列论述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重大机遇,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坚持"学前教育抓规范、义务教育促均衡、普通高中创优质、职业教育建体系、高等教育重内涵、特殊教育扩外延"发展思路,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要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具体说就是"五个抓":一抓质量,二抓保障,三抓公平,四抓治理,五抓改革。
(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持续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化水平提升。十九大报告中又一次提出了"幼有所育"。王东峰书记在全省双创双扶工作会议上,也特别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我们要全面落实我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提高覆盖程度。加快公办园建设,规划新建改扩建及改善办园条件公办园80所,争取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72%。去年红黄蓝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强化规范管理,深化科学育儿改革,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对所有无证幼儿园进行集中整治,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我们比原定计划要提前两年,完成各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评估目标,任务还很艰巨。有关县市要克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超常举措,确保如期通过。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确保落地见效。要大力推动我市义务教育"一细五领"内涵建设,继续实施标准化创建工作,年内创建标准化中小学20所。要坚持不懈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妥善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
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杨慧书记十分关注普通高中发展,在去年教师节座谈会上还专门讲了意见。我们要落实市领导要求,落实《关于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意见》,推动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大力推进高中教育普及攻坚工作。要提前谋划,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中职教育办学能力不足问题,是我们的现实短板。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双扩大"工作专题会议精神要求,改善办学条件,满足学位需求,努力实现教育部职普45:55的规定要求。要加强市直属职业院校建设,补齐短板,逐步完善主城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办好职业院校师生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促教,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沿海发展战略需求,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深化办学模式改革,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水平。沧州师院要按照教育部评估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提高本科办学水平。沧州职院、沧州医专要重点抓好优质校建设,迎接省三年创新行动计划验收。泊头职院要继续推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学前教育省级骨干专业建设。沧州电大要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积极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优化素质教育机制模式。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深入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要以"书画进校园"工作为抓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强化学校艺术教学和实践。要继续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要以足球特色学校为重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注重发挥教育合力,实施中小学家长学校提升行动计划。
(二)提升教育保障能力,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最近我们做了一个主城区教育发展规划,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经过仔细算账,形成与主城区城市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规模布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的任务量很大。教育发展一定要先期规划、未雨绸缪,不能总是形势倒逼、临渴掘井。我们要大力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启动十三中扩建二期工程,加快师院附中建设进度,力争完成二幼分园主体工程,推进工贸学校学生公寓建设。以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硬件条件为标准,争取在西部新城区启动1所新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推动市民族中学迁建,年内争取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强指导调度,继续推动运河区8所小学、新华区3所学校、高新区1所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实施。积极推动我市《中心城区居民住宅项目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缓解因城市增容造成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继续提升教育装备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水平能力,跟进大智移云形势发展。努力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目标,全面启动实施智慧教育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做好资源整合和使用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库。积极开展全市创新、创客活动,举办沧州市机器人培训及第一届机器人大赛,承办全省机器人大赛,建设机器人教育实验室学校40所。
继续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了教师作为国家特定公职人员的法定地位,这是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我们要全力落实好。近日,我参加的教育部集中学习,还专门组织到山东潍坊实地学习考察了当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典型做法,他们实行的"县管校聘、市管校聘"做法很值得学习推广。要提升校长队伍专业素质,落实培养培训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深入开展"三区"支教活动。实施名师工程,积极推进我市"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五·三·一工程",启动实施市本级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培养计划。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教师职称聘用机制。加强师德建设,抓好师德考核,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落实特岗教师的保障措施,稳定特岗教师队伍。
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开展百所教育科研先导基地学校建设。加强我市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丰富和提升我市教科研"惠农工程"。深化课堂教学"微创新",推广教育"微创新"成果,启动"融合课程"实践研究。研究新形势下的高考改革,加强高中教研与培训工作力度。
(三)狠抓教育民生,推进教育公平和谐。抓教育民生,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抬高底部,补齐短板,要从扶弱开始。要巩固精准扶贫成果。一定要把教育扶贫置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提起高度重视,严格落实目标任务,确保不出偏差,不出问题。对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就读的、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识别,应助尽助。在海兴、盐山、南皮三个贫困县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三县农村义务教育全覆盖,为在全市推开打下坚实基础。要深入开展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要对问题逐条梳理,查找原因,立即整改,确保取得扎实成效,打赢专项治理攻坚战。
要扎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一会我要专门强调)。
(四)追求科学高效,加强教育治理。教育部、省教育厅年度工作目标已经强调了要开展规范校外辅导机构、强力治理公办教师有偿家教、大力解决招生乱象等几个专项活动,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当前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宣扬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制造"过度教育服务",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问题突出,甚至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县级教育部门要落实牵头责任,联合相关部门全面摸底排查,严格培训机构办学资质审查,纠正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要认真落实《开展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积极作为、明确规范、严厉打击,坚决遏制在职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培训机构讲、甚至诱导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行为,确保组织实施不变形、不走样。招生工作,要严格落实上级要求,严肃处理乱挖生源、提前招生等违规行为。
加强教育治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要继续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落实,做好"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要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力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和执纪问责,严厉查处顶风违纪案件。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压态势,抓好专项督查和重点督查,切实纠正教育系统存在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加快现代学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