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就业工作材料29篇合集,含方案、意见、政策措施、会议讲话、典型发言、经验信息、评论等(第7/8页)
二、突出重点群体保障体系
突出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就业起航计划、就业见习计划、基层成长计划和就业服务行动、技能提升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深入实施"六个一批"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就业扶贫专项和
百日攻坚行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应培训尽培训,应就
业尽就业。三、健全创业扶持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
位一体"扶持体系。启动实施"互联网+"创业培训,完成创业培训40万人次。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认定创业孵化基地312家,在孵企业超过2万家,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万个。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开展大众创业导师"走基层"等专项服务活动。
四、创新就业服务体系
全面上线运行"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就业业务网上办理全覆盖。创建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模型,运用大数据掌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信息。联合三大通信运营商加强就业失业跟踪监测,为就业形势分析和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创新"掌上就业""智慧就业"新模式,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打造了"工作啦""打工直通车"等在线招聘服务平台。
稳岗扩就业 兜底显担当
就业优先政策组合拳全面发力
网络
典型发言 就业
我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落实国家和省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为主线,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疫情影响,推动就业形势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就业态势。
减负稳岗扩就业,做实就业优先政策
促进就业政策与产业、投资、消费政策协同发力,保持养老、失业保险费率水平不变,医疗、工伤保险费率比有所降低,阶段性调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大数据锚定符合条件对象,精准落实援企稳岗政策,返还失业保险费29.59亿元、惠及企业35万家。发展新业态新经济,打造拉动就业新引擎。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大赛挖掘、平台孵化、金融支撑"扶持链条,连续举办全省性创业赛事,扶持创业13.48万人。
围绕重点兜底线,稳住就业基本盘
健全多层次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完善风险研判处置机制,及时做好焦点个案失业人员再就业,妥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对
就业影响。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创新推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补贴、见习留用补贴等政策,完成失业人员、困难人员就业帮扶任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
推进三大就业工程,小切口推动大变局
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专业集群,推进技工院校战略性布局调整。创新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组织开发广府、客家、潮式风味菜等10个专项能力考核标准,在全省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设粤菜相关专业,吸引3.7万人次参与。深入实施"南粤家政"工程,通过社保补贴、培训补贴、企业奖补等举措,重点打造母婴、居家、养老、医护等服务项目。
落实属地责任,稳定农民工就业
坚持"一省一策""扶贫扶智"相结合,健全省际劳务协作对接机制。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不分省内外均等化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保障农民工居住、随迁子女入学、医疗等权益,扎实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奋发有为 实干担当
应对疫情影响实现更充分就业
网络
典型发言 就业
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工作部署,把稳就业作为头等大事,落实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对冲疫情影响,推动实现更充分就业。
一、加大政策扶持,夯实稳就业基础
落实稳增长等针对性措施,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稳就业文件,切实加大扶持开发新就业岗位和减负稳岗力度,主动对接企业和劳动者,积极送政策上门。
二、坚持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就业扶贫
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奖补鼓励各种方式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发挥全区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二个平台作用,夯实精准帮扶基础;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创业扶持三种模式,对有意愿转移就业、有创业意愿和能力、难以外出就业三类人员分类精准施策;拓宽扶贫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返乡创业带动、专项活动帮扶四渠道就
业;突出劳务协作、就业信息共享、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岗位
供求对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五个加强。三、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到企业、基层就业政策激励,优化服务加强就业创业
扶持,加强部门协同信息对接变"人等数据"为"数据等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实施农民工创业一次性奖补、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奖补以及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吸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3类奖补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四、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各项举措落实落细
巩固提升14268个行政村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就业业务"秒办"、符合条件者免申请"直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工作,实现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速。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在大型集中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站,为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五、强化就业导向,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千村万企"职业技能培训大行动列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千村万企"大行动和"双千结对"岗位培训为抓手,并进一步推行"培训券""项目制"培训等工作,组织实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9.82万人次。
以就业培训为抓手
全力做好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网络
典型发言 就业
我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顶压前行、攻坚克难,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建立健全就业扶贫工作体系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相应省领导分别定点联系14个深度贫困县,"政策、资金、项目、人员"打包向贫困一线倾斜。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明确了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补贴标准和补助项目。
创新实施农民全员培训行动计划
全面整合培训资源,实施农民全员培训行动计划,开农民全员培训电视点播频道系统,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感恩培训、政策培训、方法培训、示范培训。累计开展综合素质提升培训1235.49万人次、技能培训100.13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48.75万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6.78万人次。
借力对口帮扶资源稳定跨省就业
主动联系对口帮扶城市和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签订了劳务
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省级劳务协作工作站,市(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劳务协作工作站(点),形成对口帮扶城市为重点,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劳务协作工作网络。
聚焦产业扶贫做大省内就业总量
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农村产业革命,引导他们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工程等领域就近就业。发放援助补贴1.63亿元,促进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
10.41万人。加大就业扶贫载体建设支持力度,累计吸纳就业
21.2万人。大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站、窗口)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服务能力,累计促进就业21.54万人(次),确保了搬迁家庭至少"一户一人"实现稳定就业。积极搭建劳务公司与贫困劳动力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启了"就业扶贫劳务公司+省内劳务合作社+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农民工创业示范园
(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42.74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54亿元,新增扶持创业3.09万人。
优化"互联网+就业"模式
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
网络
经验信息 就业
我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甘肃省委、教育部党组相关工作要求,把"稳就业"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优化"互联网+就业"工作模式,最大程度降低疫情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信息发布广覆盖,让学生安心。
多途径多方式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调研,做好形势研判,掌握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状态,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帮助毕业生做到"规划心中有数,求职脚下有路"。发布致全体学生的一封信、致全体学工人员的一封信,及时通报学校就业、资助等工作安排,公布就业工作联系人、联系电话和邮箱。发布做好2020届毕业生近期就业工作通知、疫情防控期间为往届毕业生办理改派手续通知、2020年春季校园招聘会公告等,及时向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告知招聘、签约、派遣等工作安排。组建"联络社"群,涵盖求职就业、公考咨
询、信息分享、企业答疑等多个方面;畅通"媒体在线"联动
机制,做到宣传平台同步调,就业信息广覆盖。线上招聘不断线,让学生放心。主动与地方人社部门、重点企业、校友企业等联系,拓展
学生就业渠道,丰富岗位信息。升级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开发线上宣讲会功能,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在线实时互动,目前共开展40余场线上宣讲活动。实行就业网、就业公众号联动,实时更新用人单位网上招聘活动,拓展线上"双选"渠道,已发布各类就业信息600余条,举办线上大型双选会2场,参会单位1000余家,参与学生近5000人,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岗位资源。
就业指导提能力,让学生宽心。
开通"就业创业直播平台",聚合优秀校友、企业导师、HR互助社群等资源,融合直播、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线为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上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课程,开放1000余个职业数据库、64个素质词典库、5000余道面试题及线上测评,帮助毕业生掌握各类求职知识,提升求职能力。开设"一'简'倾心简历门诊",帮助学生做好简历设计。启动"生涯咨询"在线服务,16位专业咨询师全天候在线答疑。开通就业答疑留言信箱,解答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手续、生涯发展、求职能力提升等问题。
就业帮扶求精准,让学生暖心。
制定帮扶计划,建立工作台账,指定帮扶责任人,精准实
施"一生一策"动态管理。简化就业相关工作流程和手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线上服务,采取预约办、错时办、邮寄办等方式,切实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开通学生资助服务热线,启动专项临时困难补助线上服务系统,为部分受疫情影响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专项资助,已累计发放近10万元。开通疫情期间心理援助热线,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针对残疾毕业生以及零就业家庭、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实行就业情况"周报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努力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
多措并举保用工稳就业
网络
经验信息 就业
我省综合施策,打出"稳就业"组合拳,搭建求职者和招聘企业沟通"桥梁",为重点群体送上就业"礼包"。
聚焦重点"云平台"开掘就业潜力
及时将"线下"招聘转变为"线上"服务,让劳动者用"指尖"选岗,让企业在网上面试。将"春风行动"现场招聘改为"公共招聘网"线上招聘,打造线上招聘主阵地,通过搭建"云招聘"平台,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全天候在线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已举办"返乡贫困劳动者专场线上招聘会""2020年全省春季网络招聘大会""长三角地区企业复产复工复市网络招聘活动"等多项线上招聘活动。
为让毕业生能够快速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联合15所高校,共同推出了"2020届春季校园网络双选会"公益招聘活动。通过校方院系推广、平台双选等方式,为企业和大学生求职者提供在线约聊、自主投递、视频面试等平台功能,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全程零接触的精准化求职服务。
疫情期间,累计发送公益短信8000多万条,播放"2+N"招聘活动公益广告,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线上求职招聘。
协同聚力"点对点"畅通返岗渠道
建立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协调机制,组成七个工作专班,加强农民工返岗复工督导。
通过开展"送您上岗"活动,有效实现了从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的无缝衔接。开展"走百镇联千村"促就业活动,组织企业到劳务输出重点乡镇村进行"面对面""点对点"岗位对接;采取政府统一组织"就业直通车""应聘直通车"等专车送人到岗形式,"点对点"帮扶重点企业招工,助农民工返岗复工。
截至目前,我省组织专列、专车等7624车(次),"点对点"输送21.41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累计返岗复工879.75万人,返岗率达94.93%。
精准服务综合施策体现就业温度
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援企稳岗工作的通知》《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落实失业保险政策的通知》,将企业裁员率放宽至5.5%,其中30人(含)以下小微企业裁员率放宽至20%,政策覆盖面扩大20%。
为了将政策精准推送,通过12333短信平台,向9.2万户注册企业,点对点发送援企稳岗政策宣传短信。通过大数据比对筛选裁员率达标企业,企业登录阳光就业网时系统主动提醒申报。同时,简化企业申报程序,确保全网通办,实现"一次不用跑"。
截至目前,我省已审核通过2.8万户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
申请,涉及资金6.55亿元,惠及职工274.27万人。
"【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圈子里有全面的公文材料,各种紧扣热点的公文合集。材料众多,每天更新的材料都会专门压缩打包标明日期,并编辑出材料目录索引,方便查找的同时也方便下载。加入后,开号以来的所有材料都可以下载
全力稳就业保就业
网络
经验信息 就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提到了"就业"这一高频关键词。我局把优先稳就业最为"最要紧的责任"。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保就业"任务。
强化对口输送。
深入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走访调查,按照行业类别、需求层次等标准,建立企业用工数据库。依托城乡劳动力实名制系统,推动劳动力信息和企业岗位需求大数据精准匹配。针对低保、贫困户等就业困难人员,因地制宜开发护林绿化、乡村保洁等村级公益性岗位367个,并按每人1650元/月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针对急需用工企业,采取"点对点、直达式"服务方式,精准输送城乡劳动力1091人。
减轻企业负担。
制定《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八条政策》的40项具体操作实施细则,从金融、税费、土地、创业奖补等方面进行明确和支持。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程,发放普惠性稳岗补贴
151.33万元,优先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等稳定岗位支出。实施企业社会保险费阶段性
"免、减、缓"三项政策,免征或减半征收社会保险费1663.38
万元、惠及企业640户。落实长效招聘。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特色专场招聘活
动,大力推广"数字化就业"服务模式,系统整合就业创业信息管理V2.0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就业通APP等平台资源,搭建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截至目前,累计举办4场网络招聘,线上发布61家企业7514个就业岗位,线上达成就业意向421人。
交出"稳就业保就业"合格答卷
网络
经验信息 就业
作为"六稳""六保"的第一项,就业工作是缓解疫情冲击必须做好的答卷。今年以来,面对各种就业挑战,市劳动就业服务部门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挖潜力,同心同德除障碍,展开了一场"稳就业、保就业"的顽强保卫战,交出了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
高位统筹推就业
面对疫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应对疫情稳就业指挥部,出台《应对疫情期间贫困家庭及边沿户稳就业保收入十条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等相关文件,就正确应对疫情稳定就业、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加强农民工返城务工服务等工作作出指导,发出引导劳动者线上求职返岗、加强农民工就业帮扶两封公开信,启动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企业开工复工情况三项调查,多方拓展就业渠道,力促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开发岗位促就业
不断完善智慧就业招聘系统功能,整合发改、公安、工信、
国土、国资、环境、住建、交运、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行业
主管部门就业岗位,形成多部门合作、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使全市就业岗位应录尽录。加大对求职者就业岗位信息推送力度,努力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年内计划通过该系统发布就业岗位20万个,吸引求职群众100万人次。继续实施"主城区"精准帮扶"一区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创业创新带就业
5月18日,市第五届创业创新大赛正式启动报名。这个连续5年举办的双创品牌赛事,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下步将积极统筹推进创业工作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实施好"百万青年就业见习行动计划""全民创业引领计划"和"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第九期项目,落实好《鼓励省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试行)》。年内力争创建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区5个,扶持大学生及小微企业创业项目200个,扶持8000人以上实现自主创业,完成就业见习人数
4000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以上,惠及创业者8000人以上,开展创业培训2000人以上。
援企稳岗稳就业
实施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政策是中央、省、市为应对疫情稳定就业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市就业部门认真落实好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失业保险费政策,采取"降、延、返、稳、
补、减"等措施,按照应免尽免、应减尽减、方便企业的原则,
第一时间推动减免政策落实落地,纾解企业困难。2-6月,全市失业保险免征1.03亿元。
针对疫情现状,对原来的稳岗返还条件作了适当调整,下放了审核权限,简化了办理流程,利用26天的时间,降门槛、提标准、减证明、优服务、快发放,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援手解难。截至目前,已为2.24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35亿元,为60户暂时性生产困难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1亿元。
技能提升助就业
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通过掌握技能、提升技能实现及时就业。对复工复产企业急需的岗位和劳动者培训意愿较为集中的工种,将组织培训机构进乡入村,将技能培训班办到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年内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其中技能培训3万人以上。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技能培训,特别是对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一对一"联系,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社会培训资源优势作用、职业院校基础作用,推动实现政、企、社、校"四赢",让每一分补助资金都发挥作用、产生效益。
兜底安置保就业
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与就业扶贫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截至目前,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共转移就业1.6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1.04万人。针对因客观原因
暂时未外出的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通过扶贫车间、乡村公益
性岗位等实施就业援助安置,目前,全市79个就业扶贫车间已全部复工,共安置农村劳动力1.0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0.29万人。通过开发公路养护、乡村保洁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对0.96万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帮扶。
提升服务快就业
加强"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建设,为每户企业明确1名"人社服务专员",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协调机制和企业用工缺口调度清零机制,充分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继续加强与省外原有合作地区的对接联系,积极开展跨区域转移就业。对省外企业招工具有一定规模的,指派专人将返岗转移人员集中运送到目的地,实现家门-车门-厂门无缝转移。派出2个"稳就业工作组"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走访当地企业和我市务工人员。截至目前,共走访企业及人力资源公司45户。组建11个"副县级领导包保县市区就业联络小组",分别到县(市)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城区精准帮扶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40余次,有力助推就业扶贫各项工作落实。
大战尚未结束,大考仍在继续。接下来,市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将持续发挥部门职能,加大就业创业群体援助力度,履职尽责,开拓前行,为"六稳""六保"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个维度全面发力稳就业保就业
网络
经验信息 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1亿元复工复产奖励政策,组织省外员工返岗61.93万人,较好缓解了招工用工难题,为当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打下了良好基础。1-4月,该市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100场次,为2.47万家企业返还社保费2.21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22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31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899人,登记失业率1.76%,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该市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主要做法是:
一、多方联动强化监测分析
健全企业就业失业监测信息体系,先后上线企业复工招募平台、开复工企业用工调查系统、"复工码",调整就业失业监测样本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受疫情影响企业占比,深入分析企业用工、岗位流失等情况,科学研判就业失业形势。人力社保部门通过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联合区县人力社保局、人力资源经理协会组成工作组,全面调查重点企业的基本情况、用工计划、工资待遇等方面情况,对重点企业用工及面临困难解决落实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协调解决员工返岗招聘等复工复
产问题159个。
二、多策协同减轻企业负担
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补助、社保返还、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招聘补贴等各项惠企政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缩短办理时限,充分发挥政策红包效应,多为企业"雪中送炭"。截至目前,预计兑现复工复产包车补助、交通补贴等5700多万元;受理社保缓缴申报企业1301家,缓缴金额9352万元;积极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首批落实社保费返还8700万元,惠及企业11868家,预计全市将返还失业保险费和社会保险费约4.35亿元,惠及企业约3.5万家。全市三险种共减征23亿元,预计受惠企业约5.8万家。
三、多管齐下保障企业用工
组建48个专班赴劳务输出集中的10个省22个市县开展驻点招聘,开行专车5826辆、专机1架、专列6列10节,接回员工15.67万人。实施"百个团队千名硕博十万大学生招引计划",开展百所高校大学生云选会,举办机械制造类、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类线上专场招聘100余场,发布岗位12万个,招引大学生和各类人才2.98万名。成立"员工共享"服务专班,通过产能不足企业员工输出、急需企业用工输入的"共享"用工方式,实现人力资源再分配。全市累计组织线上线下余缺调剂招聘会72场,4465家企业参加招聘,2.2万人达成初步意向,目前已有4700余名员工共享到新岗位工作。
四、多措并举提供就业服务
不断深化就业困难援助,对失业人员及各类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实名制登记、援助、就业服务等,做到就业援助对象基本情况清、就业愿望清、就业技能清、培训意向清、帮扶成效清。今年以来,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223人次
871.99万元;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292人次84.61万元,有效缓解经营困难企业减员分流职工带来的社会失业率提升风险。加强转岗培训和兜底安置,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目前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共193人62.58万元。全面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已发动41家企业开展线上培训,惠及职工3345人,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88万元,努力实现技能提升和稳定用工的双赢。
实事求是对待失业问题彰显责任担当
北青报
评论文章 就业
5月2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我国确定新增城镇劳动力是900万人以上,的确比去年低,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做支撑。李克强总理说,我们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定为6%左右,今年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是6%了,所以我们这样做也是实事求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确定为900万人以上,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确定为6%左右。相比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3%之间,今年明显调低了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调高了调查失业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