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全年汇编170篇(第25/38页)
实现"新突破""新提升"(人民论坛)
超600亿件,我国的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超17%;2.3万亿元,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5.9%;19672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上半年的数据成绩单,显示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实干担当促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首先看态度,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效果。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检验推动发展成效,要看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有新提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着力点,"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具体目标之一。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一平二坡七分山",先天不足的"巴掌田""鸡爪田",严重制约四川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整治撂荒地、推进丘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四川努力让地块"小变大""短变长""陡变缓""弯变直",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以夏粮的大丰收打赢一年中粮食生产的首场战役。不久前,湖北省首次发布一季度16个市州和31个重点工业县(市、区)工业经济运行综合评价"五色图",围绕工业运行、工业后劲、企业培育等考核评价指标,分绿、蓝、黄、橙、红五色标注,对应不同评价等级,一目了然;创造性实施"赛马制",激发了县域工业潜力,为发展增添动力。实践表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紧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就能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陕西聚焦困难群体需求和社会关注热点,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形成"一本账、一朵云、一张网、一个治理体系"。甘肃全面落实"省内无异地"政策,对于在甘肃省内已接入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人员,无需备案即可直接结算,进一步为参保群众减轻了垫资负担。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一项项政策密集推出,桩桩实事直指急难愁盼,让老百姓看见变化、得到实惠。自觉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就能更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民生建设的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相比还有差距,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着眼未来,我们要满怀信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激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直面一切难题和挑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事虽难,做则必成(人民论坛)
浙江宁波一家电子公司总经理,前一段时间穿梭2万公里,出国拜访了数十家企业、商会。该电子公司曾遭遇多次生存挑战,但都不言放弃,一次次迎难而上,如今不仅成功与老客户重新建立感情,还打开了新市场,结识了新客户,签订了新订单,成功化危为机、迎来新生。谈及这段经历,这名总经理感慨:企业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勤奋努力,才有面向未来的信心与底气。他的话体现出昂扬斗志,也道出了无数人的共同心声: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回顾过去一年,在北京冬奥盛会上,广大志愿者热情奉献,冰雪健儿驰骋赛场;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亿万农民稳面积、战旱涝、防病虫,"过五关斩六将"夺丰收......战胜一个个挑战、取得一项项成就,靠的是辛勤付出和汗水,靠的是"点点星火,汇聚成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奋斗和实干都是筑梦圆梦的底色。应该看到,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梦想,越需要付出艰辛努力,越需要知重负重、砥砺前行。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付诸实施;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逐步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牢牢抓住。只要我们保持定力,鼓足斗志,坚持奋斗,就一定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的成绩。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战略判断。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我们已经挺过最困难时刻,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仍在,强大的生产能力仍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仍在,宏观层面的整体向好,将为每个人的奋斗提供依托。在新的一年,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我们有信心更有条件,有底气更有能力。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一揽子政策,给奋斗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进一步降低,达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低水平;提前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帮助农户有序开展农业生产;发放临时救助金,为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持续加力,微观措施加快落地、精准有力,为每个人的奋斗、每个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亿万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把潜在机遇转化为发展势能,必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正视困难,苦干实干,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生产生活,就一定能在战胜困难中赢得先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用一往无前的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人民论坛)
"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吸引超220万人报名参赛,竞赛访问量逾1.64亿;广泛发动网民进行创作,从网上征集作品再把获奖作品在网上推送展播,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已连续开展18届;目前,全国建立以普法为主要任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已超过3万个......一个个数字,折射网络普法、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的实绩。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网络法治宣传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在《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中,"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是一个重要方面。从拓展"互联网+普法"新模式到普及网络法律法规,从面向重点对象开展网络普法到强化网络法治研究教育,中国借助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不断创新,网民法治观念全面提升,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有效落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日益成为网络空间广泛共识和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网络空间得到全面彰显。
普法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里,普法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普法阵地就要延伸到哪里。中国是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普法工作的主战场,也成为普法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比如,登录智慧普法平台,各种普法知识跃然眼前;普法微综艺、儿童普法话剧寓教于乐,帮助青少年网民提升法治意识和网络安全素养。互联网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成为获取公共信息和服务的新平台,也逐渐成为普法的新渠道、新手段。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这样的要求既适用于"线下",也适用于"线上"。从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网络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到新法正式公布、施行时回应社会关切、同步进行解读,再到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发布网络法治典型案事例、集中开展以案释法......网络法律法规全面普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网络法治观念,为培育健康向上、文明法治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
也应看到,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难以一蹴而就。着眼未来,应全面实施网信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将"谁立法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贯穿于依法治网全过程;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网络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加大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力度;深化网络法治研究与教育,推进网络法治理论创新,建立健全网络法治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推动网络法治智库建设。凝聚众智、集聚众力,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就能汇聚依法治网的强大力量。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培育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新征程上,着力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网络空间蔚然成风,必能以网络法治建设助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推动形成全网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团结的盛会,凝聚奋进力量(人民论坛)
成都大运会赛场上,有这样暖心一幕:在羽毛球男单一场比赛中,乌干达代表团选手穆扬贾·阿莫斯的球拍断线却没有可替换的球拍,中国代表团选手王正行把自己的备用球拍借给了他。赛后,王正行把球拍正式送给了远道而来的阿莫斯,两名年轻人在场边高兴地合影留念。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一支球拍,联结起跨越国界的团结和友谊。
在闭幕不久的成都大运会上,体育健儿既相互切磋,也相互成就,收获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平的庆典""团结的故事",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艾德这样形容成都大运会,"世界青年因体育在这里相聚,进行相互尊重的竞争,拥抱期待已久的精彩"。
奋斗创造奇迹,力量生于团结。成都大运会见证了太多团结友爱、携手共进的动人瞬间。男篮赛场上,中国队与巴西队激战正酣,"中国队雄起"的助威声震耳欲聋,"巴西队加油"的鼓励声同样振奋人心。体操赛场上,斯里兰卡队运动员阿马娅·卡洛克塔吉孤身出战,土耳其队教练厄·居米什吕直接站到高低杠旁,全程保护她完成比赛。跆拳道赛场上,伊朗队选手塔瓦科利与土耳其队选手阿拉布克在比赛中激烈对抗,却在赛后领奖时紧紧抱在一起。尽管来自世界各地,尽管语言、文化、信仰不尽相同,但他们胸怀同样的梦想和追求。事实充分证明,成都大运会是团结的盛会,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凝聚起昂扬奋进的磅礴力量。
体育有一种独特力量。从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再到成都大运会的"以体育促团结",体育,早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语言,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难忘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羽毛球选手林丹在落败后,与马来西亚队选手李宗伟互赠球衣,拥抱告别,英雄相惜之情令人动容;难忘东京奥运会,无缘金牌的美国队体操运动员西蒙·拜尔斯在比赛结束后,特意走过去祝贺中国队选手管晨辰夺得冠军,友谊与风度闪耀赛场;难忘北京冬奥会,当原本领先的法国队滑雪运动员苔丝·勒德出现失误,中国队选手谷爱凌给她送去安慰,寥寥数语传递温暖力量。以体育为媒,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你"和"我",在一次次比拼竞技中成为"我们",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强烈共识,形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弘扬大运会宗旨,以团结的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为国际社会汇聚正能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危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合作开创美好未来"。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启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坚持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人类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由五大洲经典音乐串联而成的代表团入场背景音乐响彻全场,象征着友谊,彰显着团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顺应时代潮流,全世界人民凝心聚力、携手同行,就一定能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外贸"新三样"折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人民论坛)
打开一季度的外贸增速曲线图,1月下降7%、2月增长8%、3月增长15.5%,逐月向好的态势振奋人心。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8%,较去年四季度提速2.6个百分点,外贸大盘稳中向好,成绩殊为不易。
尤值一提的是,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三类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增速远高于平均值;三类产品占我国出口总值比重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达到4.7%。外贸"新三样"增速领跑、比重提升,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外贸"新三样"的可喜变化,是我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的生动缩影。相较于传统外贸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附加值更高。去年"新三样"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长1.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拉动出口整体增长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持续放大,意味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更趋合理,外贸质量进一步提升。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的背后,是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速。无论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还是太阳能电池,都属于高技术、绿色低碳产品。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绿色低碳材料、工艺加速迭代,新产品、新专利竞相涌现。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相关专利量占全球相关专利总量的70%,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加速转型愈发清晰。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的背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足音铿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从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到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创新政策为企业出口增加底气。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造,能源设备、节水设备、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绿色产业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碳转型为企业出口增添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创新创造活力澎湃,为"中国品牌"扬帆出海塑造更多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