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经济主题文稿-65篇(第7/43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77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26分钟。

我们要解决新征程上面临的经济发展难题,在实践操作领域不能仅强调供给端或仅强调需求端,在政策举措上也必须超越传统的需求管理或供给调整,要求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端与制度端同步发力。首先,既要通过扩大内需持续对冲外需下滑带来的宏观经济不稳定问题,更要通过全面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面加速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以全面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这就需要需求侧与供给侧、短期波动管理和中期增长战略相互配合。其次,新征程面临的大量复杂问题,都超越了传统的供给与需求、短期与中期的二分体系,需要综合施策,从深层次改革的角度为提高扩大内需的效率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好的制度基础,需要寻找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共同基点。例如,国内大市场的形成和深化是国内循环高效运行的基础,而国内大市场的建设既需要改革的持续推进,也需要宏观经济的稳定,在进一步做大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发挥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再比如,要实现内需的扩大,宏观调控不仅要在策略上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更需要在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宏观治理体系,改善宏观调控与微观监管主体的激励机制。

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牢牢把握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和原则

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但二者各自实施的环节、落实的工具以及实施的主体都存在很多差异,统筹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基本手段和基本动力,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方向,以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为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我们进行扩大内需战略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指向。扩大内需的核心落脚点是宏观经济稳定,是通过内需的扩大对冲外部需求的下滑,通过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来强化国内循环的实力,进而提高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和核心内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端进行深层次调整以提升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通过改革,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着力提高微观主体的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金融和实体经济、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等深层次关系的进一步优化,其落脚点依然要归结到高质量发展上,归结到有利于新发展格局的顺利构建上。

其次,以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稳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基本准绳,才能很好把握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关系。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是从供需两端同步发力解决国内大循环存在的各种断点和堵点,在供需平衡和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中实现国内循环的动态高效运转;另一方面必须在不断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在制度型开放与结构性改革、外需与内需等领域寻找到新的平衡,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科学兼顾发展和安全。

第三,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风险,确保供应链产业链在极端状况仍然能够高效自主运转,其次是必须把握"进"的技巧,在把握好时度效的基础上,坚定推进结构性调整和深层次改革,在优化环境、打破垄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进展。在坚持稳中求进方法论的同时,统筹好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和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等工作策略。

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实践中有序推进各项战略任务的实施和落地,抓住主要任务和任务的核心关键

如何统筹好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和主动权"这个主题时,对如何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科学部署。必须抓住主要任务和任务的核心关键,在实践中有序推进各项战略任务的实施和落地。

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规划了"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等三大重点任务,部署了27个方面扩大内需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如果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来看,集中体现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落脚点和核心目标。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补齐短板,特别是补齐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基础原材料等突出短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全面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加大科技、人才以及创新的一体化建设。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

着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产业政策全面协调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通过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通过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更好发挥政策"乘数效应"

当前,经济运行边际改善趋势明显,供需主要指标呈现加速恢复态势,有利于经济企稳向好的条件不断增加。要抓住经济加速恢复的宝贵窗口期,科学精准施策,形成政策合力,加力巩固经济企稳向上良好势头。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对于提振预期、凝聚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经济运行边际改善趋势明显,供需主要指标呈现加速恢复态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继续成长,有利于经济企稳向好的条件不断增加。要抓住经济加速恢复的宝贵窗口期,科学精准施策,形成政策合力,加力巩固经济企稳向上良好势头。

政策之要,在于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连续性好、针对性强的政策组合,有助于经营主体保持经营决策的稳定,从而有效避免波动性。前期为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出台的政策,尤其是税费优惠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完善,统筹处理好延续与优化的关系。同时,需持之以恒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发展方方面面,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政策的稳,还应更加注重政策协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等,既要聚焦重点,也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更好发挥政策的"乘数效应"。

以政策之稳,助力经济企稳向好,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一些制约发展的堵点难点,在解决难题中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当前,外部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多目标前提下的最优方案。从消费看,在稳定大宗消费的同时,要多措并举、细化举措,加快恢复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生活服务消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扩大县乡消费创造良好条件。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把扩大消费同改善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引导各地优化、简化消费券使用流程,进一步提升政策效果。从投资看,关键是在"有效"两个字上下功夫。要厘清扩大有效投资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各类资金投入产出效率,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带动相关产业上下游投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