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经济主题文稿-65篇(第11/43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77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26分钟。

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虽然三年行动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迈向新征程,深化国企改革要着力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已有改革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制度化,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更高质量效益和更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夯实数字经济安全发展基石

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产业,不仅能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数字社会建设,也有助于做强做优我国数字经济。应推动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打造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产业生态,为数字经济筑牢安全屏障。

随着数据跃升为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安全成为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内涵和保护对象不断延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共筑数字经济发展的"护城河",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产业是数字产业化的重要业态。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产业,不仅能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数字社会建设,也有助于做强做优我国数字经济。

组建国家数据局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速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强化数据安全作为数字中国建设核心底座的地位。在顶层政策规划和旺盛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之下,我国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产业正迎来发展黄金时期。

从需求方来看,我国的网络和数据安全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政府和企业对于网络安全建设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当前,我国政企客户网络安全建设预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比如,2023年美国非国防联邦机构的网络安全预算占IT预算比例达16.57%,而我国政企机构的网络安全投资占比仅3%左右。痛点就是商机所在。当前,政企客户的需求处在从买产品向买体系化服务的过渡期,这对安全产业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

从供给方来看,我国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处于蓄势待发的起跑阶段。目前,该产业形成了设备、软件和服务三大细分市场和参与者众多的竞争格局。未来,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布局有两大领域将充满商机:一是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医疗、智能家居、元宇宙等新赛道,安全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迅速成长。二是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安全防护边界不断扩大,"零信任"、云安全、检测与响应等热点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安全方案成为企业研发重点,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网络安全服务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大型设备和软件厂商将快速崛起。

从政策方来看,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和数据安全,出台了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颁布了促进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我国主要将在4个方面发力:一是国家对产业规模设定了预期性指标,地方政府提出了相应的规划。二是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产业体系和能力,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深度分析工业、电信、交通、金融、卫生健康、知识产权等领域数据安全需求,着力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攻关一批数据安全重点技术和重点产品。四是促进产业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标准化。

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需要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更多依靠市场化手段来解决。那么,如何推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应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引导投资瞄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针对金融、电力、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不同场景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打造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产业生态。支持建立传统生产制造企业与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机制,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壮大数据安全服务、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和推广技术产品应用。企业要将内生安全理念融入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之中,把安全能力内置到业务系统中。

为数字经济筑牢数据安全屏障。大幅提高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投入比重,加快数据交易所、数据集成商、数据经纪商、数据合规认证商、数据资产评估商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领域的经营主体和应用场景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数据安全产业供给能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

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总之,只有经济总量继续增长和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会事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生态环境美好、国际地位提升、安全能力增强等各方面建设的物质条件才能不断得到充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有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执行党中央战略决策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坚持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顺利推进。

习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从根本上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国门,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对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必须进一步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近年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思想共识不断凝聚、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还任重道远。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我们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牢牢把握工作着力点。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发挥科技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作用;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稳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带动能力;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保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