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论文稿-11篇(第2/12页)
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性和区域性特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发展空间分布,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错位发展。超前谋划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强化前沿领域跟踪突破,谋篇布局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未来新兴产业。健全重点项目管理体系,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分类指导,建立动态管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储备库。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强链控链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依托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加快建设一批空间规划合理、发展特色明显、产业链完整的专业化园区,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园。
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先导性,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要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开展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对行业发展有战略地位和支撑作用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等。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形成各类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创新文化,促进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瞄准高端环节,打造一批科技创新产品,以科技创新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一些未来优势产业,超前培育和扶植相关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龙头企业的系统集成与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开拓新兴产业市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科技外溢效应,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等的有机结合和效益最大化。推动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集群间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共同构成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重点产业簇群,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品牌。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及区域集中度,形成区域增长新格局,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保障。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整合技术、资金、场地等要素资源,健全法规、信用和标准体系,协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相结合的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支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促进科技成果的专利产出和利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出台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奖励、补贴等政策。注重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团队),促进高端人才要素集聚。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机制。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控制机制、考评机制等。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高效协作的平台生态圈,促进各类要素资源有效集聚,实现技术、信息、知识及数据等要素的交流互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创新资源共享。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加快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态势。强化资源、技术、人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深度参与产业集群全球分工,重构全球产业合作格局。促进企业参与国际产业标准化活动,在一批领域形成具备引领能力的产业标准与认证体系,强化国际市场话语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配套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顺应科技与产业发展变革的时代要求,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把握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培养高水平研发团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利用好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创新。要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全面融合,并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更好地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要重视思维方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清晰地阐明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遵循。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因此,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对于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运用比较思维分析世界形势与中国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泛滥的信息冲刷,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既能敏锐捕捉世界形势和中国发展的各种信息,也有自身惯性的信息偏好。因此,科学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从信息"迷雾"中抽身出来,客观理性地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思维透彻分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危"与"机",科学阐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态势下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前进方向,正确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志向与坚定信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洞悉世界大势,具有世界眼光,运用比较思维客观阐释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世界意义、分析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的理论总结和现实解答;同时要善于运用比较思维客观剖析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境遇和重要责任,积极阐明新的时代场域之下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和历史责任,以此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