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理论文章-16篇(第16/25页)
评价方法单一造成的"晕轮效应"。人们经常说,绩效评价是"天下第一难",比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理"还复杂,因为这涉及集体行动的逻辑、难以量化的因子以及可能存在的极力掩饰的成分。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指出"知人之性,莫难察焉",因为"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怎么办?他给的方法是"七道":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醉之以酒"自然不可取,但"七道"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要多途径考察一个人。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政绩评价,即要用多种方法多方勘验,并且把功夫做在平时和细微处。避免因利害、亲疏、好恶而无法作出恰当评价,避免因过分聚焦单一因素而以偏概全以至成为偏见和成见。
评价结果运用不当造成的"两张皮"。评价的目的在于运用,然而评价结果与干部、领导班子激励脱钩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一是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有时还出现评优表彰采用不同标准的情况。二是职位激励运用有偏差。不能把职务职级作为激励干部的唯一手段,干部更不能居功自傲、向组织伸手要职位,但职务职级是激励干部的重要手段,因为在考评科学的前提下,职务职级意味着对干部德能勤绩廉长期表现的肯定,它所带来的还有干部的价值实现和社会荣誉。近些年来,随着党内政治生态的好转、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贯彻,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用人不正之风得到纠正,不过"找靠山""通门路"现象并未根除,少数干部不把心思用在琢磨事上,而用在琢磨人上,认为只要有"关系"、有人"赏识",业绩是次要问题。
三、进一步提高政绩评价质量的思考
搞清楚政绩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解决问题的答案也大致出来了。笔者从政绩评价中的四个关系角度,谈一些思考和建议。
政治标准与政绩标准。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和方法本身就是政治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精神制定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办法,产生了良好效果。但还应进一步打通政治考察与政绩评价,换言之,政治上是否合格很重要的是看政绩是否突出,是否推动各行业各地区各单位的高质量发展,是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邓小平曾说:"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 就谈不上是红。"邓小平的"红一定要专"看法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讲政治"不是简单讲讲、留于口头表态,而要重行动和实效。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好、社会治理不佳,一个单位矛盾丛生且得不到化解,我们就不能说这个地方、这个单位的领导政治素质过硬。
党委领导与群众参与。二者关系的实质是在干部政绩评价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方面,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全面准确评价干部表现,防止"以票取人""以分取人";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群众意见。当然这里指的是绝大多数群众的意见。无数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干部如何、一个地方政绩怎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如果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出现距离甚至很大的距离,处理不好会使组织威信和群众路线受到伤害。
共性要求与差别对待。忠诚、干净、担当是共性要求,政绩评价要兼顾当下和长远、显绩和潜绩、数量和质量等。不过,对于不同地方和系统来说,实际情况则有差异。比如,影响"干净"的具体环境和因素是不同的,党政机关不同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内部差异也很大。显绩和潜绩、数量和质量等也是如此。所以,在坚持共性要求前提下,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分层分类的差异化评价标准和办法,不能"用一张卷子"来考所有的人。这就给我们负责政绩评价的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为了贯彻经济发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和各地出台了多种举措,逐步从政策优惠转向社会活力激发、发展动力开发。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激发全社会活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严厉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干部的同时,要进一步给干部"松绑",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是群众的主心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头羊,是治国理政的宝贵资源。干部政绩评价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关系能否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奋发有为、善作善成,也要借助精准考评、科学选任,引导干部真正成为实干家。干部心无旁骛做事,组织客观公正评价,二者同向发力,一定能造就一支堪当时代重任的干部队伍。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2022年1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治理好我们这个拥有9500万党员的大党、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动摇。党中央每年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也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一、深入理解"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说,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来说,确立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这一点,我们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有丰富的实践,不仅形成思想共识,而且在党的全会决议和党代会报告中形成政治共识。1945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