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网评文章-196篇(第38/100页)
之所以要紧盯重点人群、机构和场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地方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这些人员感染风险较高或抵抗力较低。以养老机构为例,全国现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多数是高龄、失能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一旦发生感染,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重症风险也较高。由此,只有充分认识到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在防控工作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才能更好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相关政策,分级分类细化防控举措、做好健康服务,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实施"乙类乙管"后,做好重点人群、机构和场所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特别是要在重点突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准防控、系统防控。从加强健康监测到加快早期干预,从及时发现重症到及时转诊救治,从强化就医用药的优先保障到做到医疗资源的有效供给......针对重点人群、机构和场所,必须围绕"保健康、防重症"这一重心,把各项部署落细落小、把各项措施抓好抓实,做到资源跟得上、响应有效率、机制可联动、防控见实效,确保能打好有准备之仗,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当前,国内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必不可少。无论是重点人群自身,还是相关人员前往重点机构和场所,人人都应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切莫掉以轻心、放任怠慢。大家多一分准备,应对疫情就多一分从容;多一分重视,面对疫情就多一分底气;多一分主动,战胜疫情就多一分优势。
疫情防控越是吃劲,重点人群、机构和场所越是重要,我们就越要再加把劲。切实把防控重心前移、防控工作前置,以更细的举措、更实的作为,提升防控能力和服务能力,必定能尽扫疫情阴霾、赢得最终胜利。
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做手脚
日前,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45起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此次通报反映出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方政府长期政绩观扭曲,对耕地保护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态度不坚决,疲软乏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但是从此次通报情况来看,部分地区仍然"顶风"违法违规侵占耕地挖湖造景、绿化造林;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主导推动违法占地,补充耕地、补划永久基本农田责任不落实......规避问责、弄虚作假,监管不力、执法不严,这些行为严重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忧,性质恶劣。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想要端牢饭碗,就得保护好耕地。虽然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大国粮仓根基稳固,但并非高枕无忧。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产需中长期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在这样不确定的大环境下,耕地保护问题更加不能有任何闪失。只有粮食供给方面保持自主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我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和192万吨菜。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不能再低的底线。事实充分证明,想要端牢饭碗,必须保护好耕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耕地保护就丝毫放松不得。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守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耕地保护,必须"严"字当头,一严到底。对于被通报的地方而言,要加快整改查处,既处理事,又处理人,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典型案例震慑作用。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采取约谈、问责、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等严肃追责问责。对于其他地方而言,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查找自身不足,加以改进。
耕地红线不可逾越,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做手脚。相信各地方能够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守住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开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图景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治理实践""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构建更加紧密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11月7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发布,约2.4万字的内容介绍了新时代中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理念与实践,分享了中国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成果,展望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前景。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向信息时代演进的关键标志。当前,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一个基于网络连接起来的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今时今日,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也是网络空间的一分子。因此,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大家的共同责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人们感受到数字中国的历史变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4.4%。在庞大的网民规模基础上,创新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丰富网络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完善治理规则、推动全球合作......中国的互联网以丰富的发展实践和治理实践,既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服务、支持和保障,也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解决问题是发展的动力。互联网诞生以来,人类在网络空间面临的发展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未曾断绝。尤其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网络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滥用信息技术,从事网络窃密,制造网络空间的分裂与对抗......这些互联网领域的"全球公害",必须要既治标又治本。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是复杂,网络空间治理越是呼唤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面对全球性威胁,惟有进行全球性应对,才能取得胜利。
下一篇:理论文稿-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