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高质量网评文章-196篇(第34/10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37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80分钟。

安全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单一安全,我们要坚决维护的安全是总体安全。这就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也要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更要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各项工作都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守住守牢安全底线,为改革发展营造更加有力的安全环境,真正做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也必将面临新风险新挑战。面向未来,要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继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切实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各地区各部门来说,必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强大合力。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稳定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不断织密安全网,持续拧紧安全阀,从制度、机制、政策、工作上积极强化安全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安全保障。

建好医保信息"高速公路"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授权用户已达12.3亿,日均展码量近1亿次,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支持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居民医保卡,由卡变码,全国通用,"码上办"让群众少跑腿。"互联网+医保服务"不断取得新突破,群众医保服务体验与获得感日益提升。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突破性进展,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医保电子凭证的应运而生,全国医保统一平台的新建,是破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保障问题的信息化路径。数据不跑路,老百姓就得多跑路。曾有一段时间,看病就医就卡在医保卡上。未带卡就医不能享受医保报销;异地医保难题长期困扰就医群众。特别是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前,医疗保障领域相关信息系统由人社、卫健、民政、发改委等部门各自建设,信息系统缺乏顶层设计,造成数据鸿沟、信息孤岛等问题。比如之前全国各医保统筹区业务编码标准不一致,疾病分类、手术操作、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等代码都不统一。聚焦医保实践遇到的新问题,医保电子凭证的推出,医疗保障信息国家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让医疗保障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实现"不见面办""及时办""便民办""延期办""放心办",可谓是医保系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于医保而言,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同样是人口众多的广覆盖平台。为此,医保信息平台要架起覆盖全国的医保结算"高速公路",提升结算效率,有效减少窗口排队等候时间,降低医疗机构运行压力和管理成本。在我国医疗保障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当下,信息化建设对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政策提出更高要求。在医保信息化的建设上,更要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数据共享,做好医疗保障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保障范围和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适应,公共服务更加可及,制度间、人群间、区域间差距逐步缩小,医疗保障再分配功能持续强化。在医保信息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地区落伍。

无论是数字医保,还是智慧医保,重要的是形成比较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医保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评价体系,让老百姓口袋里的医保放心用。为数字医保上好安全锁,需要加强对医疗保障基础信息数据、结算数据、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清洗、使用,落实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制定医疗保障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规范数据管理和应用,依法保护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和数据安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设好医保信息"高速公路",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就医保障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定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铸什么魂,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一重要要求,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擘画了方向,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遵循。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极大满足,而且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