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人民时评汇编-6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3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分钟。

目录

1.促进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2

2.加强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人民时评) 5

3.建设好农村"生活服务圈"(人民时评) 8

4.把工业互联网做大做强(人民时评) 11

5.聚焦国家需要释放高校科研潜力(人民时评) 14

6.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人民时评) 18

促进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屈信明

2022年08月15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审慎稳健的信用卡发展战略""加强对信用卡客户的资信审核""严格规范信用卡分期业务管理"......前不久,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强化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严格规范发卡营销行为、严格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规范信用卡业务经营行为,提升信用卡服务质效,促进信用卡业务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支持科学理性消费。

从方便消费支付,到可以用积分兑换"节日礼包";从凭卡购物可享打折,到持卡可以享受道路救援、机场接机等服务......近年来,信用卡附加功能不断拓展,应用价值日益提升,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推动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已达8亿张。信用卡的普及发展,在方便群众支付和日常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应当看到,随着信用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粗放,服务意识不强,风险管控不到位,存在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等行为。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近半涉信用卡业务。就此而言,规范信用卡业务经营行为既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符合百姓期待,也是促进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势在必行。

此次《通知》具体内容,可谓有的放矢。比如,要求长期睡眠卡率超过2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以刚性要求对部分机构以发卡量为导向的业务发展模式形成约束;明确"向客户展示分期业务收取的资金使用成本时,应当统一采用利息形式,并明确相应的计息规则,不得采用手续费等形式",有利于让消费者"明白用卡、安心消费"。好政策重在落实。下一步,监管部门需持续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识别处置,强化对信用卡业务相关活动的延伸监测。对金融机构而言,也应充分履行主体责任,对照有关要求认真自查自纠。

《通知》既是对信用卡业务的全面规范,也为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比如,适应消费者金融需求升级变化,《通知》提出探索开展线上信用卡业务等创新模式,相关机构可以以此为契机,探索提升远程面签能力,优化业务流程管理,并在数字化场景应用等方面积极匹配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这也将成为银行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质效的重要尝试。可以预见,随着信用卡行业创新工作的持续推进,银行业将应用新技术、新渠道、新模式不断优化信用卡服务功能,丰富产品供给,信用卡业务发展模式将更趋向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进一步实现惠民便民。

对消费者来说,要更好享受信用卡带来的便利,还需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珍惜个人信用,涵养金融素养。一方面,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做好财务规划,理性消费,避免过度透支。另一方面,应认识到,"以卡养卡"、违规套现等行为不可取,这种方式或可图一时小利,但会给个人信用和财务状况埋下隐患,甚至触犯法律。《通知》提出银行金融机构对所获知单一客户在其他机构的所有信用卡授信额度实施合并管理等要求,也将进一步防范此类情况的出现。

规范信用卡业务,事关生活,事关你我。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转变信用卡业务发展方式、强化审慎合规经营、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合理使用信用卡,必能让信用卡成为贴心的生活助手。

加强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人民时评)

周珊珊

2022年08月12日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气温升至40摄氏度以上。电力、建筑、环卫、钢铁等传统行业的露天或高温作业人员,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社区防疫志愿者等防疫一线人员,都面临着高温"烤"验。加强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是需要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我国十分重视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出台了一些明确规定。2012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了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做好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各省区市也出台了一些条例法规,对劳动者高温下劳动、高温津贴、休息等方面做出规定。前不久,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合理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的户外工作时间;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并及时向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这些措施,为保障高温天气下的劳动者权益,树立了鲜明的政策导向。

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高温下劳动者的关心爱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用人单位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在高温天气下保护劳动者权益,用人单位主要需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劳动安全保护,比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二是发放高温津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的劳动者尤其是年轻人,更讲究自我保护、适度劳动。用人单位越是用心改善劳动条件、注重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就越会受到劳动者欢迎,越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赢得未来。

现实中,高温劳动保护、高温补贴的落实情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不同地区、行业、企业间并不平衡,有些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灵活用工单位,认为这是个"小问题",对它重视不足甚至暗打折扣。做好高温劳动保护,不能留死角。要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各级人社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促进相关保障落实落细。一些地方开始把灵活就业群体纳入劳动保护范畴,比如上海、天津、辽宁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对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做出规定并进行试点。这是有益尝试,也是务实之举。

高温天气只有较短一段时间,但对劳动者的关怀应该是长久的。一个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要把减少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保障其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这方面的社会共识越来越强,不约而同的行动也越来越多。开设爱心凉茶驿站,开展"夏日送清凉"公益活动,捐赠防暑物资......来自各个方向不同方式的关怀,提升了社会文明的水位。

切实做好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给劳动者更多尊重、理解和关爱,关乎我们的共同利益。关爱高温天气下劳动者身心健康的社会善意,不仅是在呼应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怀,也能让每一个人感受到身为劳动者的尊严。

建设好农村"生活服务圈"(人民时评)

李昌禹

2022年08月10日

推进邮政、电信等公共事业服务进村入户,加快推进入户道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开设便民服务点......不久前,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并从10个方面梳理了村级综合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保障水平和供给方式,为有序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路线图"。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综合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服务标准和水平也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达40.4万个,覆盖率达79.5%。从快递进村、光纤入户,到厕所革命、垃圾集中清运处理......越来越舒适便捷的农村"生活服务圈",已成为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农民群众是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对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服务怎样布局、文化活动怎样开展、健身设施怎样建设等,感受最直接,期待也很清晰,应把他们的参与度高不高、满不满意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近年来,一些地区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在改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让农民满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应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衔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当前,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首先要补齐农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城乡联动,加快城乡融合。比如,一些地区推动县城师资、管理、投入向农村延伸,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一些地方统筹城乡供水资源,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网、同价。类似举措,不仅有助于让农村居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有利于吸引农村人口回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还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工具,也为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其系统性提供了助力。在一些农村地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在乡村公共服务中得到有效运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政策支持和村级组织的能力,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功能升级并向乡村延伸。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紧扣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把村为民服务阵地建设好,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事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定能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让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遍布中华大地。

把工业互联网做大做强(人民时评)

韩鑫

2022年08月09日

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由大变强,建成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体系化发展位居全球前列。从进企业、入园区到联通更多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在创新发展之路上迈出铿锵步伐,汇聚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势能。

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工业互联网正在以看得见的方式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横向看,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已从龙头企业内部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日益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不少大企业完成自身数字化转型后,转身成为平台服务商,通过为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协同降本增效,释放更大发展活力。纵向看,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从个别行业加速延伸向千行百业,已形成20个典型场景和上万个应用案例。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刚需",既是其自身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不断壮大的强大动力。

从更深层次看,工业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同频共振,拓展出融合创新的广阔前景,赋能更多行业焕发出高质量发展蓬勃生机。在钢铁行业,数字车间引入5G网络,一举实现天车作业的远程操控,综合效率大幅提升;在家电行业,工业互联网联手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缺陷检出率,还有效减少了人力成本......一个个新场景竞相落地、一次次新突破加速实现,如今,我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优秀应用案例数量持续攀升。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携手前行,使新技术加速迸发新动能,释放出产业转型发展的乘数效应。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这就决定了推进数字化转型必须稳扎稳打,既慢不得,也等不得。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仍面临工业软硬件自主创新水平有待提升、设备互联互通难度较大、深层次应用不够丰富等问题。工业互联网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成长期,要让数字化转型的引擎转得更稳更持久,必须保持创新发展的战略定力,推动融合创新、产业再造再上新台阶。

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要解决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问题,把产业基础夯得更实。聚焦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创新应用和设备平台安全等关键领域,通过树立标杆、制定标准、推广成果,逐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让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舞台更广阔,为新业态新模式更好落地开花提供肥沃土壤。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也要在行业应用上多做文章。当前,我国不同企业数字化水平差异较大。研究显示,约40%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加强供需对接,加速规模化应用推广,促进工业互联网不断向国民经济"毛细血管"延伸,推动更多企业转型升级。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既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夯实产业基础、推动融合应用,奋力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道路上跑出加速度,我们一定能赢得先机、扩大优势、掌握主动,助力中国制造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多更大的成就。

聚焦国家需要释放高校科研潜力(人民时评)

赵婀娜

2022年08月08日

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6.9万项增加到2021年的30.8万项,增幅达到346.4%;年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10倍......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教育部组织高校布局建设各类重大科研平台超过2000个,初步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效的科研平台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并作出"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重要指示。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

回顾10年来的发展历程,高校科技创新呈现更加突出"国家使命"、更加突出"主动服务"、更加突出"质量提升"等特点。注重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注重从行业产业实际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推动科技评价改革、成果转化改革,实现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众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坚持自主创新、前沿引领,坚持科教融合、科研育人,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解放和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潜能,推动重大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10年来我国高校在量子通信、新冠肺炎防治、飞船材料技术、天空地遥感等许许多多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面向未来,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高地与创新高地,必须激流勇进、敢挑重担,进一步释放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加快科技攻关。高校科研工作者应时刻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发扬科学家精神,勇闯自主创新"无人区",敢啃关键核心技术的"硬骨头",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自主创新惟靠矢志不渝,攻坚克难惟靠厚积薄发。只有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大任务,根据任务需要建设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才能不断取得科技攻关新成果。具体到创新实践,要把项目组织从被动的"接单式"转变为主动谋划、主动服务,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把平台建设从"自由生长"转变为按需培育、主动布局,围绕需求和攻关任务加强培育布局;把团队建设从"戴帽子"转变为"压担子",在实战中发现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把支撑服务从资源引导转变为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政策、资源、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国之大学,当有其对于一国之任务;一代之大学,当有其处于一代之特点。"力争实现基础研究不断有重大原创突破,使技术创新真正能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必能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同时,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人民时评)

亓玉昆

2022年08月05日

人民的英雄,社会的榜样,国家的财富。听到有人呼救后,人民教师王红旭百米冲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先后救回两名落水儿童;为保护同学,95后女孩崔译文阻挡歹徒身中8刀,在ICU抢救了3天才转危为安,醒来后首先关心的是同学的抢救结果怎么样;特大暴雨来袭,网约车司机杨俊魁在汹涌洪水中成功救起5人,并先后提醒150多辆车内的数百名群众平安撤离隧道......不久前,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召开,英雄模范的见义勇为善举,感动了无数人。

"德不孤,必有邻。"为他人安全挺身而出,为家国安宁赴汤蹈火,从来都是中华儿女看重和敬仰的崇高品质。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挺身而出、慷慨赴险,以平凡之躯行英雄之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精神篇章,树立起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他们是道德的践行者、精神的引领者,他们以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高规格表彰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为的就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英勇无畏、匡扶正义的鲜明品格,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努力使见义勇为成为人民群众的道德准则、行为原则、自发选择。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全面加强宣传引导、评选表彰、权益保障等工作,见义勇为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尚正义,社会有正气,民族才会生生不息,国家才会兴旺发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充分利用多平台、多途径、多方式褒奖、宣传见义勇为英雄事迹,让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更加坚定对见义勇为者的认同,从而积极主动加入见义勇为的行列之中。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弘扬见义勇为英雄事迹集中体现出的中华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激发全社会明德惟馨、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让凡人善举成为时代风景,让美德浸润社会每个角落。

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离不开持续有效筑牢法治基石、增强制度保障。在突发紧急条件下,特别是救助者自身都面临危险的情况下,见义勇为往往意味着要承担高风险。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只有健全见义勇为权益保障制度机制,加强政策支持、优待帮扶和执法司法保障,才能消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推动形成崇尚、支持、敢于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梦想呼唤崇高的品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榜样的力量、榜样的激励。充分发挥见义勇为表彰奖励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以英雄模范影响人、感召人、带动人,必将推动形成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汇聚强大正能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