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市政协关于“以城带乡,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督性调研情况的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9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市政协关于"以城带乡,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督性调研情况的报告

按照《市政协2024年协商调研视察活动计划》安排,3月上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以城带乡,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了监督性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国省《意见》),立足县情学情,不断优化教育布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路径,有效提升了县域义务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统筹谋划,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省《意见》要求,科学研判我市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紧扣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提档升级的关键节点,出台了《X市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及建设规划》《X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通过统筹优质资源、调整片区校点、合理撤转合并等举措,不断优化教育布局,为全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中心城区和人口大县X、X义务教育情况为例,较"十二五"末,中心城区学校增加11所、学生增加14682人,X县学校减少71所、学生减少5861人,X县学校减少158所、学生减少8081人。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99所、学生22.1万人,较"十二五"末,城镇学校增加76所、乡村学校减少445所,学生减少14953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上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二是保障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市县财政全力保障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2023年,全市教育支出达50.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5%。2019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8.4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1298个,新建、改扩建校舍47.5万平方米,增补学位23377个;其中,2019-2020年,投资2.01亿元,改善324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定标准;投资3.48亿元,新建、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校舍19万平方米,配建食堂、澡堂、厕所等设施,182所寄宿制学校达到国家标准。2021至今,投资5.4亿元,在中心城区新建X小学、X小学,改扩建市实验小学、X实验中学、X中,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945个。建成X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推动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零距离"共建共享;通过网上"专递课堂",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崆峒区在全省率先实施营养早餐向营养午餐转变,全区176所农村学校全部实现自主供餐。

三是以城带乡,缩小城乡教学差距。始终把城乡教师交流和一体化教研作为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2021年以来,全市共选派175名城区教师、59名骨干教师下乡支教,637名教师参与城乡学校交流轮岗;全市共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32个,推行学区化治理乡镇102个,覆盖乡村学校535所,由城区学校牵头、乡镇学区协同、乡村学校参与,开展联校走教、送教下乡、赛课磨课、同课异构等交流活动,推动乡村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初步构建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是落实改革举措,启动集团化办学。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文件精神,2022年6月出台了《X市中心城区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探索实行"强校带弱校""主校办分校"两种模式,组建教育集团13个,各教育集团广泛开展名师送教、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推动集团内教学教研教改一体化发展。同年10月,X县采取县城优质学校与相同学段乡村学校一对一组合的模式,组建教育集团20个,建立办学激励和教师互派交流机制,先后有217名教师参与轮岗交流,促进了集团内部教师的良性流动。2023年,X市以1所城区优质学校为总校、多所农村薄弱学校为分校组建11个教育集团,X、X、X等县在现有教研联盟、城乡学片区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组建教育集团,启动了集团化办学。通过近两年的改革实践,目前,全市共组建教育集团67个,覆盖学校233所,为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带动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蹚开了路子。

二、存在问题

(一)教育布局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城镇学校学位供给不足。2023年,全市城镇学校一、七年级新生达到21639人、22148人,较"十二五"末增长38.2%、24.8%,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向往,预计"十四五"末中心城区和部分县(市)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短缺约4600个。二是乡村学校相对薄弱。全市现有百人以下乡村学校409所,较"十二五"末减少222所,学校数量和学生规模都呈下降趋势,且普遍存在生源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国家规定课程开不好的问题。三是同一城区内学校差异较大。受教学质量、学区划分及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影响,有的学校"大班额"问题依然突出,有的学校却生源不足,教育布局亟待继续优化调整。

(二)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有待继续改善。一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目前师生比虽达到1:4.5,远高于国家标准,但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导致国家规定课程开不齐。二是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大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媒体设备老旧,远程教育、直播课堂难以正常开展,智慧教育云平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三是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仍有短板。寄宿条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导致学生在校外租房,管理难度大、家长负担重;教师周转房不足,影响城乡教师轮岗交流;一些寄宿制学校随着生源向城区流动,生均公用经费减少,导致食堂、取暖、水厕等运维经费不足。

(三)以城带乡"带"的作用发挥不够到位。一是对帮带工作认识还有待加强。部分城区学校帮带积极性不高,有些把帮带工作简单地变成了对乡村学校的教育扶贫,一些被帮带学校消极应付,内生动力不强。二是城乡教师交流活力不足。部分县对轮岗交流、下乡支教的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激励手段,导致城区教师被动支教、积极性不高。三是城乡教研交流实效性不强。部分结对学校在生源构成、校园文化、教学条件上差距较大,教育理念、管理经验、教研成果、优质课程共享度不高,成效不够明显;一些被帮带学校在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方面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影响了实际帮带效果。

(四)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机制措施不够完备。一是行政推动力度不够。目前,集团化办学仍停留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阶段,尚未提升到全市及县域内行政推动层面,集团化办学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师资统筹、资源共享等问题尚未触及。二是办学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总、分校负责人权责不够明晰,协调不够顺畅,督导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还不健全,一些总校教师不愿去分校交流任教、分校教师去总校学习提升有畏难情绪;中心城区集团化办学提出的管理制度、教师交流、评价标准等"七个统一"的要求,在区属学校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三是一些教育集团组建不够合理。个别县组建的教育集团,总、分校匹配度不够、互补性不强,导致教研交流、赛课磨课、同课异构、教学成果分享等活动开展不充分,教育集团共生共赢的内驱力不强。四是回应引导社会关切还需加强。集团化办学牵涉到学校、师生和家长利益,市、县教育部门对相关政策的正面宣传引导和解疑释惑相对不足,需进一步赢得社会认同和家长支持。

三、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研判为前提,坚持系统观念,优化义务教育布局。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预测城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按照初中向大片区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总体思路,统筹各类义务教育项目,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二是扩大城区学校规模。继续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新建一批基础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中小学,通过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合并周边薄弱学校等方式,挖潜扩容一批优质中小学,合理有序增加城区义务教育学位,回应社会"上好学"的需求。三是合理布设乡村校点。找准乡村中小学整体规模布局、师资配备与学位需求的平衡点,稳妥撤并"空壳"学校,做好村级教学点教师安置、闲置校舍利用、社会面宣传引导等工作,确保乡村教育布局调整稳步推进。

(二)以优化配置为抓手,加强资源统筹,提升乡村教育水平。一是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用足用好国省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政策机遇,新(改)建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不断改善取暖、食堂、饮用水等生活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教室、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努力解决好"乡村弱"的问题。二是加强城乡教师轮岗交流。进一步优化完善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双向轮岗交流机制,加强督查考评,使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成为新常态,让城区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加大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力度,构建县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新格局。三是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依托各类项目支持,对乡村学校老旧多媒体设备升级换代,加快教育专网和"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整合远程教育、直播课堂等资源,构建教育城域网,促使城乡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开展网上常态化备课,探索网络课堂教学向网络课外教学拓展的渠道,推动信息技术与乡村中小学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三)以教研教改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教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聚焦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校之间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校园文化融通互补,推动教研成果、管理模式和教具教材等双向共享。二是提升城镇学校帮带成效。发挥好城区学校的牵头带动作用和乡镇学区的承接统筹作用,通过城镇学校管理人员交流互动、骨干教师和学科名师定期送教送研、总校骨干教师到分校交流任教、分校教师到总校跟岗学习等方式,推动乡村学校提高管理教研水平、共享优质课程,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共同进步。三是促进紧缺学科教师按需流动。探索建立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在教育集团、乡镇学区内部按需配置、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落实好教师联校走教扶持政策,确保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四)以内涵提升为关键,通过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一是加大推进力度。及时总结中心城区和X县在推进集团化办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办学传统和城乡学校教情学情差异,大胆创新,组建紧密型、联盟型、结对型等多种模式的教育集团;各县(市、区)政府在推进集团化办学时,应从整体着手,统筹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开展集团内用人自主权改革试点,科学统筹编制、岗位、职称等资源,提高人岗匹配度;修订完善集团化办学考核办法,将办学成效纳入县级教育目标管理考核,对总、分校进行"捆绑式"考核评价;健全教育集团内部管理互通、师资互派、资源共享、教师考评等机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等方面向流动教师倾斜。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每年评选命名一定数量的集团化办学工作先进县(市、区)和样板教育集团,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宣传报道集团化办学优秀典型,及时解答公众疑虑,引导社会各界理解支持集团化办学,关心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为顺利推进集团化办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