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61/108页)
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区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主要是一些利好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见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够快,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营商环境有不少令人诟病的地方,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酒肉穿肠过"问题没有真正破解,地方化债任务还很艰巨,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尚未消除,安全生产基础不够牢固,民生领域短板亟待补齐,社会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工作中"慢粗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干部思路视野不宽、能力本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会严重制约我区高质量发展,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当前,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很好、机遇难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党中央的关怀支持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最大动力,我们要倍加珍惜、感恩奋进;这两年我区发展列车跑出加速度非常不容易,我们要倍加努力、不能慢下来;自治区党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形成的赶超争先、快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尤为可贵,我们要乘势而上、再攀新高。
党中央对做好今年工作已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六个工程",是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精心组织,一项一项跟进落实。
按照自治区党委全会部署,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凝心聚力闯新路、进中游,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左右。这些目标贯彻了党中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要求,体现了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的鲜明导向,总体上是积极的、需要奋力一搏。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能好则好、能快则快,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重点要做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政策落地。政策落地工程是自治区党委部署的"六个工程"的头号工程,全区政府系统要把今年作为"政策落实年",全面推动各项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切实把政策红利变成现实生产力。要用足用好国务院支持意见及各部委配套措施、部区合作协议,用足用好我区享有的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北"工程攻坚战等国家战略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政策,用足用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新一波利好政策,努力把每一项支持政策都变成实打实、可感可及的举措,把每一个支持事项都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决不能让党中央的支持落空、让宝贵机遇从我们手中滑走。
(二)坚定实施投资带动战略。这两年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投资带动,要保持势头和力度,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9000亿元以上。
紧盯不放抓产业投资。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阿特斯光伏、赛盛电子级碳化硅、宝丰煤制烯烃、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一批千亿级标志性项目,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400个以上,努力让今天的投资加速转化为明天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咬紧牙关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现在各级政府财政压力都很大,但在基础设施补短板上不能松劲,要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各类金融支持工具,创新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力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投资不低于1700亿元。建成G5511通辽段、G0616甘海段,实现高速公路东西贯通、盟市互通、重点口岸接通;力争沿边国道G331全线贯通,实施国省干线"断头路"畅通工程700公里,开工建设产业路、旅游路1700公里。加快包银高铁、太锡铁路建设和集通电气化改造,开工临策铁路扩能改造、白阿铁路动车改造项目,力争集大原高铁建成通车,推进鄂榆高铁和海阿铁路改造前期工作。建成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区、飞行区,稳步推进乌拉盖等通用机场建设。推进引绰济辽二期、内蒙古支线供水等水网骨干工程建设,争取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治理工程尽快获批、引黄入呼三期工程和乌兰察布中心城区输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招商引资力度不能减、精准度要提上来。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对接合作,开展点对点招商,积极谋划引进一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引进到位资金不低于5500亿元。精心办好第二届国家向北开放经贸洽谈会、第二届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世界乳业创新峰会、世界草业大会、中国绿色算力大会等全球性、全国性重大活动,打造一批汇聚国际智慧、展示前沿科技、引领产业发展、服务招商引资的一流平台。
(三)想方设法激活消费潜力。充分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大力营造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良好环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生活消费是稳定和扩大消费的"压舱石",要加快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充分发挥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提振带动作用,鼓励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流光溢彩夜经济,大力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呼和浩特火爆的演唱会和跨年夜、包头的潮盒街区"黄金6小时"、鄂尔多斯的"暖城七点半"、"北京向西一步·乌兰察布之夜"这些已经被消费者认可的活动和品牌要持续做下去。"银发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546万、占常住人口的22.8%,要想办法、下功夫激活这片蓝海,发展医、养、康、护、教、娱、安七位一体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多"、从"多"向"优"升级。新型消费是巨大的增长点,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文化娱乐、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热点,拓展适老化技术、仿生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应用场景,鼓励发展自营电商、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网络零售额突破700亿元。新市民消费是潜力股,把44.6%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9.6%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会新增599万新市民,相当于呼包鄂三市的城区总人口,这部分人在城市的衣食住行、文教娱乐,就是庞大的潜在市场。要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性住房政策、公共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鼓励新市民和随迁家属在城镇落户,全面释放这部分消费潜力。文旅产业是典型的消费经济、富民产业,去年我区旅游人次达到2.3亿,今年力争突破2.5亿,要紧紧围绕这2.5亿游客来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质量,创建一批5A级景区,打造好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擦亮"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四地"建设,让游客游得自在、玩得惬意。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加快推进红山文化、万里茶道申遗和西辽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实施北疆文创工程,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龙头,再推出一批像《骑兵》、《千古马颂》、《马铃摇响幸福歌》这样的文艺创作精品,发挥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让党的关怀和声音传遍北疆大地。"十四冬"开幕在即,要举全区之力办好赛事,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借势推动冰雪产业做起来,让游客尽情享受冰雪带来的快乐,为冬日旅游注入源源不断的暖流。
(四)以非常之举推进科技创新。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重视科技创新,越要跳出老套路,敢于打破常规,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科技创新首先要舍得投入。严格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各级政府都要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打造有利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勇于创新的良好生态。要着力抓好科技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和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发挥政府性基金引导带动作用,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让科技创新"种子"得到更多金融活水的滋养。
集中资源力量建强用好科创平台。要壮大"国家队",全力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稀土新材料和草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培育草原家畜育种、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要做强"地方队",自治区实验室、科学技术研究院、农牧业科学院、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机构要敢闯敢试,壮大科研力量,取得过硬成果;蒙科聚平台要发挥"聚合"作用、释放"聚变"效应,把企业、高校、院所的手牵在一起,把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汇聚起来。特别要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找准点位、找好团队、找对模式,聚焦氢能、新型储能、稀土新材料,积极引进全国乃至世界顶级专家团队,建立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联动机制,竭尽全力在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
全力支持企业当好创新主力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化科技评价、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布局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验证平台,推行"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模式,开展专利转化应用专项行动,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拿出招商引资的劲头招才引智。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既可"筑巢引得凤凰来"、也可"天高任鸟飞",打造好自治区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科创飞地,鼓励支持地方和企业在先进地区建设人才飞地,推广伊利集团欧洲研发中心、鄂尔多斯集团上海研发中心等模式,加快与西安交大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双向飞地"。
(五)精心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要聚焦"两个基地"、发挥"三大优势",推动农牧业上水平、工业挑大梁、新能源唱主角、现代服务业促升级。
农牧业要锚定打造现代化大产业、建设产业强区目标发力。树牢大农业观,在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推动农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要促进农牧业从分散式向集约化转变。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推进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谋划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庭院经济,推进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国家盐碱地改造综合利用试点,支持兴安盟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85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900万亩,新建设施农业24万亩,提升改造规模化养殖场200个,力争再创丰收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内蒙古力量。要壮大提升重点产业链。着力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度,不断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力争7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亿元。奶业重点要加快奶酪等固态乳制品精深加工和地方特色乳制品提档升级,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块奶酪"的全产业链升级版;玉米重点要延伸发展色氨酸、精氨酸、黄原胶等高附加值产品;肉羊肉牛重点要解决好活畜外流、加工不足等问题,变卖"肉羊肉牛"为卖"羊肉牛肉";饲草重点要强化产业链衔接,推进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提高草种质量和优质饲草自给能力;羊绒重点要实施绒山羊保种工程,狠抓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马铃薯重点要加强良繁基地建设,提升淀粉、预制菜、休闲食品等研发加工能力。要做优绿色生态的"蒙"字标品牌。唱响"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实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和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让更多品牌叫得响、立得住、能赢人、可长久,让来自大草原的好味道香飘万里、誉满全球。
工业要围绕率先"进中游"目标锻长板、补短板、壮集群、强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以先进制造业带动新型工业化,全面落实新型工业化"1+7"政策体系,资金重点向产业创新、制造业发展倾斜。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补短板,就是要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未来产业"星火燎原"。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是我区发展的家底,辛辛苦苦做起来的产业,决不能做小做丢,更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打好"绿电牌","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推动耦合发展、绿电替代,打造更多低碳、零碳园区,吸引集聚更多先进高载能产业落户我区。支持乌海建设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要加快找矿突破,坚持"大矿快开、富矿精开",推动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百万吨千亿级起步、产业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支持赤峰、锡林郭勒争取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试点。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是我区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的关键所在,必须积极抢滩布局,率先在一两个点位上取得突破,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把握发展趋势、瞄准市场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攻关,深入推进融合集群发展,尽快把规模做起来、比重提上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内蒙古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围绕京津冀庞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提供有力可靠绿色算力保障,力争智算规模突破2万P。未来产业要聚焦低碳能源、前沿材料、未来网络、空天、生命与健康等五大领域和新型储能、氢能、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算力网络、卫星通信导航、生物育种等八大方向,前瞻谋划、卡准点位、务求突破。支持呼和浩特建设航天经济开发区,打造国家级示范基地。壮集群,就是要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稀土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合金材料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推动优质企业、资源要素、创新人才等成龙配套,引领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强支撑,就是要推动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加大引企入园、扶企强园力度,重点支持落地项目多、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投资强度高的园区提档升级;围绕链主企业强化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招引,让更多上下游的合作商、供应商集聚园区,化点为珠、串珠成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