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站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干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扎实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深入企业、农村指导实践。近期,深入X个部门和X个镇X个村,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县辖X镇X个街道办,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全县人口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万人。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X万元。其中,流动资金总额X万元,农业资产总额X万元,长期资产总额X万元,固定资产X万元;经营性资产X万元,非经营性资产X万元。
近年来,我县坚持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消薄倍强、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卓有成效。全县共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X家(镇级X家,村级X家,组级X家),年收入达X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以上,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X个,占X%,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X个,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X个。
二、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通过调查,全县X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类型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资经营业、餐饮服务业和物业租赁业六大类为主,经营模式主要有7种,具体分类如下:
(一)"村集体+农户"模式:一种是将村集体的固定资产承包给农户个体,村集体收取承包费,承包到期后再复原归还。如X镇X和X两个村将各自牛场承包给村民养殖,X村每年收取承包费3万元,X村每年收取承包费2.9万元;另一种是把村集体资金按互助资金的管理模式来扶持农户,由两名农户担保,低息放贷给村内有发展需求的农户,既可保证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能够有效促进农户产业发展。如X镇X村按照"集体经营、分散养殖、确保收益"的养殖原则,以约4.5厘的利息放贷给养殖户,每户限额4万元,每年清一次利息,3年还回本金。
(二)"支部+基地+合作社"模式:支部主导,将村集体建成的基地以"产业托管"的方式交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X镇X村将村集体的140只奶山羊以"托管"方式加入X专业合作社,始终保持奶山羊数量不变,羊羔按4:6的比例参与分红赢利。
(三)"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村集体将农户土地流转回来租给企业或产业大户,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收取承包费。很多村将闲置土地流转后承包给陕果集团,从中增加收入,比如X镇X村、X镇X村。同时,村内富余劳动力给X集团打工也能增加收入。X科技和X于2016年在X镇X村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建成后交由村集体进行管理,2017年并网使用。
(四)"支部+工厂"模式:党支部筹资建厂之后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管理。X镇X村果袋厂于2020年建厂后交由村集体管理、生产、销售。果袋厂技术要求低、无污染,每天可生产30万袋,果袋在我县市场需求大,当年建厂即有收入;X镇X村和X村建高粱酒厂。X村酿酒厂在2019年建成后由村集体管理,2020年开始酿酒,2020年和2021年各有9万元的收入,目前库存6000余公斤。
(五)"党委+村集体+联合社"模式:镇党委主导,整合各村有限资金,组建联合社总社(股份公司)进行经营,壮大集体经济。X镇、X镇由党委主导,整合项目资金,联合经营,年终进行利润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X镇整合全镇3个行政村资金共计X万元,在X镇建稠酒厂,现已建设完成,即将投产;X镇整合X、X、X、X、X、X 6个村扶持资金,组建X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在X建实体体验店,同时在快手、"832消费扶贫平台"等网络平台线上线下销售苹果、红薯、梨、花椒、辣椒等农特产品,年收入50余万元。X镇党委牵头组织15个村经济联合社建设示范种植区15个,分别流转土地50-100亩,共计600亩,由村集体规模栽植优质红薯,带头做"土特产"文章,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带动了红薯产业发展,探索形成"集中育苗-实地试验-规模种植-商品销售-后期加工-肥料还田"的产业循环模式。
(六)"支部+代办+产业大户"模式:村集体将现有的冷库、叉车、装卸台、转运筐等现有场地和物资以入股形式投入给村代办、产业大户,在苹果营销中分取红利增加收入。如X村X、X村等。
(七)自主经营模式:厂房建成后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管理,自负盈亏。X镇X村和X镇X村建养殖场自主经营,建好的养猪厂由村集体管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养殖技术,加之猪价暴跌,前景不容乐观。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集体经济观念不强,氛围不浓。一是从主观上讲,多数村经济组织负责人普遍集体观念、集体经济意识淡薄,对发展集体经济热情不高,漠不关心,"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畏难思想严重。虽然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一些"懵懂"的想法,但是前怕狼后怕虎,既怕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当而造成新一轮负债,更怕群众埋怨、组织不满。因此,在诸多困难面前停下了脚步,把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领军人才匮乏。一是我县大部分村支部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村民更是老龄化严重,劳动能力、理解能力、接受新观点能力都不足,而农村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或创业。二是担当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有个别村干部能力强,但不愿将精力投入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认为创业必然要承担风险,万一失败了怕被村民说三道四,有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
(三)发展思路不开阔。一是在产业发展中按部就班,方式单一,创新不够。X县地处黄河沿岸,大部分村土地条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都不好,村集体产业标准不高,产品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收入还是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耕地租赁为主,没有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二是缺乏统筹布局。多数村集体未能充分考察项目的可行性、长远性。存在"赶鸭子上架"现象,政府侧重于发动、号召和从经济上给予扶持、救济、贷款等,缺乏统筹规划,持之以恒的引导、服务和技术支持。三是发展项目缺乏调查论证,盲目建设。发展产业前期急于求成,没有市场调查,没有可行性分析,没有效益评估,没有长远规划,盲目开工建设,加之管理不善,致使所建项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难以生存。如扎堆种植葡萄、樱桃,扎堆养猪、羊、牛等情况。
(四)启动运营资金少,缺少"源动力"。我县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经济发展主要靠政府扶持资金,仅够项目前期投资建设,而我县集体经济主要是种、养殖业,项目后期管理运营资金短缺,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导致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四、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集体经济经营理念。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镇、村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部门包抓村集体经济的考核制度,用活用好述职评议考核监督机制,制定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确保集体经济顺利健康发展。二是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依托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媒体,以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及时挖掘总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示范典型和先进标杆,引导激励各村对标自身,找差距、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要让村干部和村民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是用好奖励激励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根据中共X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发展好、效益高、能示范、可复制的村集体组织和带头人,激励其持续做大做强做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拓宽发展思路,开辟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各镇村要立足产业优势,探索发展新路径,拉长产业链条。依托政策支持苹果、蔬菜、畜牧、小杂粮四大农业产业链发展,各村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长短结合、三产融合,有效的将本村的特色优势产业融于其中,不断做大做强,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创建新型集体经济。一是发展种养业。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我县"塬果川菜、区域特色"的产业布局,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红薯、苹果、油桃、辣椒、小杂粮和养牛、羊、猪、鸡等特色产业来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开展异地置业。对没有收入来源、区位偏僻、发展滞后的村,采取异地置业的形式,通过企业合作和政府帮扶在县城、中心镇、工业园区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建厂建房,租赁或自主经营来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盘活利用现有资源。对于村集体原有的厂房、生产设备等资源,以合作、租赁、联营、承包、入股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从中盈利;要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对撂荒地、四荒地、废旧宅基地和外出务工、年老体弱农户不经营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合什么种植什么,不断培育新型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四是发展加工业。有条件的村在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求突破,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兴建果袋厂、发泡网厂,反光膜厂、酒厂、果汁厂、预制菜厂、纸箱厂、果框厂、面粉加工厂、榨油厂等基地,不但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农民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五是发展服务业。鼓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服务,通过村集体代耕代种代收、农资供应、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服务项目为农户或企业经营服务来增加集体收入。六是发展旅游业。在城镇周边的村利用民俗文化、田园风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挖掘当地民间传统工艺、古玩古物、名人事迹吸引游客,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种植体验等乡村旅游来增加集体收入。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集体经济良好运营。一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平台作用,统筹整合农业、水利、林业、畜牧、乡村振兴等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完善资金安排使用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重点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上级财政扶持基础上,本级预算安排一定数额的补助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村集体经济正常运营。二是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省、市、县级各部门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对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收入低的村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实行部门领导干部包村蹲点制度,由包抓部门领导挂帅、抽调精兵强将与镇(街道)领导、"第一书记"组成"四包一"的结对帮扶机制,来共同谋划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加大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抵押贷款业务,将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担保费用按规定纳入财政补贴范围,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支持。
(四)精心组织谋划,加强集体经济产业培育。各级党组织要做好谋划项目的可行性,层层审核把关,防止扎堆发展同类项目,在产业培育方面要着重考虑经营模式和预期经济效益,确保项目实施一个、受益一村;要立足村集体优势资源,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度培育竞争力强、成长力好、产业链长的村集体经济项目。
(五)强化监管措施,确保资产财务安全运行。规范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要坚决执行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和大事集体议制度,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杜绝坐收坐支、挪用公款,公款私存现象,做到日清月结,定期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结合"三资"专项整治和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健全各类资产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持续利用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统计上报工作,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管得住、能用好。
(六)配强班子队伍,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选好"领头人"。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要把有责任心、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人推选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加强发展村集体经济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负责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完善激励机制,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各级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和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以"乡愁"为纽带,打好感情牌,对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呼吁其反哺故里,投身家乡建设。一方面可以让其直接投资项目建设,也可以借助其渠道推广项目,吸引带动投资,亦或者借助业界人士宽阔思维、良好的经济头脑,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号召乡贤辅治,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有条件的村子可以聘请或选举企业家(企业高管)或退休领导干部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顾问,直接参与乡村治理。也可以设立乡村治理理事会,让乡贤服务于乡村公共事务决策、经济发展等工作。三是选派优秀的领导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加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持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