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情况汇报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0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分钟。

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情况汇报

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方面

(一)总体情况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前,全县实际配备乡镇正副科职领导干部472名,其中党委书记XX名,乡镇长58名,人大主席40名,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52名,党委副书记(分管信访维稳)X1名,人大专职副主席2名,党委委员、组织委员59名,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兼副乡镇长50名,党委委员、副乡镇长77名,副乡镇长40名。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1岁。

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县委鲜明"政德、为民、担当、实干、廉洁、公认"导向,坚持"职数整体削减、职位具体增加、班子个体强身"三同步,注重"组织意图、群众意见、干部意愿"三结合,构建"研判评议、考核评价、实绩评比"三坐标,画出"政治品质、能力素质、性格气质"三维图,既妥善分流安置干部,又精心配强乡镇班子。

(二)干部调配原则和做法

总体原则是五个一批,即:根据工作需要选任一批,用好新增职数安排一批,交流县级部门使用一批,晋升职级安排一批,保留待遇安排一批。

一是择优选配、优化结构。综合正负双向积分结果、近三年综合分析研判和年度考核等情况,择优选配区划调整后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是年龄结构。基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老中青梯次配备的考虑,统筹调配乡镇领导干部,面向长远推进乡镇领导班子新老交替。二是性别结构。每个乡镇领导班子原则上按不超过X名女干部,不少于1名女干部的原则进行配备。三是能力结构。乡镇领导班子除正科职干部外,统筹调配近三年综合分析研判优秀的干部。

二是组织调配、适度交流。坚持组织调配和干部意愿相结合,对乡镇领导干部班子成员适度进行交流。一是充分考虑事业发展需要,适度交流部分领导干部到县级部门任职。二是新任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纪委书记原则上实行避籍任职。三是充分考虑新班子工作连续性,在被撤并乡镇中,原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尽可能留任1名。四是在同一乡镇连续任领导职务满10年的应当交流,近三年综合分析研判被三次评为表现较弱和受到党政纪处分的干部原则上要交流。五是分管脱贫攻坚的干部和"四类人员"进班子干部保持相对稳定。

三是正向激励、体现关怀。一是用好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对支持区划调整改革、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干部优先解决职级。干部调动和岗位安排,不降低目前已享有的工资福利待遇。二是在满足班子功能结构的前提下,对近三年研判优秀、考核评优的干部,尽最大可能满足多轮谈心谈话中掌握到的干部个人意愿。三是对换届后因工作原因、客观原因、改革原因受到党政纪处分的,可以根据干部现实表现继续安排工作,违反政治纪律、主观故意犯错、年度考核不称职的除外。

(三)取得的成效

1.干部队伍方面。改革中共顺利调配干部492人(乡镇451人,县级部门、单位41人),其中交流任职205人,转岗任职225人,退出领导岗位免职X2人。区划调整后,全县XX个乡镇共有科级领导干部X8X名。其中,正科级领导干部99人,副科级领导干部284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平均年龄分别为41岁、40岁,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X9岁。与改革前相比,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降低2.2岁,呈现年轻化趋势,班子的年龄、专业和经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推动X高质量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2.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X.其他方面。

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面

(一)总体情况

X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统一部署,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坚持"做大中心村、做强重点村、做优三边村"的总体思路,提前研究、科学布局,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全县9X2个村中涉改918个,共调减549个,调整后X8X个,调减比例58.91%;110个社区中涉改54个,共调减X1个,调整后79个,调减比例28.18%。改革前,全县村(社区)共有常职干部4058人,改革后,涉改村(社区)原常职干部中共有15X9人留任过渡班子,1045人转任脱贫攻坚专干等过渡岗位,541人因年龄到点或辞职离任,125人被调整劝退,74人享受优惠政策离岗创业,X94名村(社区)临时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5.87岁(比改革前下降X.X2岁),学历全部在高中以上(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X2X人,占比81.98%)。从来源上看,由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留任的29X名,由原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担任的54名、由其他"两委"成员担任的28名(支委成员提任的8人)、新任12名、机关下派7名;从类型上看,返乡优秀农民工1X0人、占比XX%,农村致富带头人187人、占比47.5%。同时,为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优化设置村(社区)党委224个,村(社区)党总支179个,并以合并后村(居)民小组为基本单元规范设置下属党支部107X个,为重塑乡村振兴骨干体系和基层组织体系、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典型做法

1.坚持抓早动快布好局,科学制定改革方案。一是坚持提前谋划,牢牢掌握主导权。去年11月18日,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全省村级建制调整座谈会后,即将村级建制改革作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姊妹篇"进行通盘考虑、统一部署。按照主题教育"村村走遍"要求,全县22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村开展"微调研",侧面了解村级建制调整前期准备。同时,结合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聚焦基本村情、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产业发展、队伍建设等28个方面情况,做实9X2个村专项调研,对每个村精准画像并形成调研报告,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坚持统一领导,提升指导精准度。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组建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牵头的综合指导、舆论引导、资产资源和债权债务处置、风险防控和违纪违法快查快处等5个专项工作组。由县领导挂帅,统筹57名曾经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的同志组成22个督导组,形成县委抓总、部门牵头、分类指导、乡镇操盘的"1+5+22+XX"工作格局。三是坚持过程管控,合理确定调减数。县委安排县人大、县政协开展专题调研,5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考虑历史沿革、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布局,综合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形成"三边村高密度布局、平坝和场镇周边低密度布局"思想共识和"多做少说、把握适度、管控有力、重在引导"的主基调。县委先后5次召集专题会议,逐乡镇听取模拟方案,对调减比例、人口面积、村名村址、职数设置、清产核资等逐一"过堂",确保不出纰漏。

2.坚持分类指导选好人,配强村居治理骨干。一是严把职数设置关。按照"合并村常职干部数设4至7职;城镇社区常职干部职数设5至7职,场镇社区常职干部职数设X至5职"要求,分类科学设置村常职干部职数18XX个,社区常职干部职数X49个。其中综合考虑合并村数量、社区人口数量、工作难易程度等情况,对合村比例超过全县平均水平2%的8个乡镇,共奖励职数9个;对场镇社区常住人口8000人以上的X个乡镇,共奖励职数X个;对过渡班子配备困难较多、压力较大的5个乡镇分别支持1个职数。二是严把人选标准关。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立足建强农村干部队伍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在把好年龄、学历等资格条件的同时,制定"本届以来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在乡镇党委年度考核中两次排名末位的不用"等不能确定为临时党组织成员"十不宜"硬杠子,树牢选人用人"风向标"。鼓励乡镇从优秀返乡农民工、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优秀网格管理员、疫情防控表现突出的青年党员等"六类人员"中推荐提名临时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三是严把组织审查关。今年X月,对全县5215名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了县级联审,共排查出1X0名存在"十不宜"情况的村干部,为乡镇酝酿人选提供参考;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中,乡镇坚持德才兼备、人事相宜、择优选配原则,提出1759名过渡班子成员,县委组织部会同县纪委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单位于5月8日完成资格联审,4X人被取消资格,X名受市委市政府及以上表彰的人员破格担任临时党组织书记。同时,允许人选压力大的7个村从机关下派干部担任临时党组织书记,支持5个乡镇对重难点村各下派1名机关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加强工作力量。

X.坚持严格程序把好关,保证改革平稳推进。一是做细指导文章,打好改革"主动仗"。参照省市调整改革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X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实行"1+X"配套实施办法,在总方案框架下,由县委组织部就加强干部管理提出指导意见,县农业农村局就集体资产清理和财务合并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县民政局就改革工作列出操作清单,共形成XX个工作流程、5套工作模板。县委先后2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改革方案及配套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专题审议改革方案,对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程序步骤、政策措施等审慎把关,确保各乡镇捋得清、抓得牢、不漏项。二是做好实施文章,校准改革"时间表"。4月10日起,全县XX个乡镇通过县乡村三级政务信息公开栏公告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初步方案。5月10日至11日,全县XX个乡镇村(居)民会议全部通过表决;5月14日至15日,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专题审议通过改革方案。由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吊牌标准、规格、材质、字体等制定统一标准,由乡镇具体制作。截止5月18日,全县X94个涉改村(社区)全部完成挂牌、赋码工作,临时党组织工作成员全部签订过渡期工作承诺书,5月21日各乡镇按程序批准成立工作委员会及组成人员,5月25日前全部启用新印章;集体资产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账务合并和组建新的集体经济组织等工作于X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做优治理文章,夯实改革"强基础"。鲜明"大抓基层、大打基础"导向,将优化党组织设置与推动村级建制改革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在广泛征求乡镇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相关要求,在全县新设立村党委218个,村党总支1XX个,一举破除"小马拉大车"困局。同时,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治理相融"的要求,以合并后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在村党委(党总支)下设党支部107X个,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构架。四是做实衔接文章,畅连改革"服务链"。调整后,全县贫困村由140个调减为107个,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及时对涉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进行职务调整,XX名原贫困村第一书记转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贫困户超过20户的非贫困村由47个调增为257个,全部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确保帮扶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同时,为切实做好村级便民服务工作,在合并后的X8X个村规划设置便民服务室,由临时党组织书记兼任负责人;在已撤并的549个村落实过渡班子成员带班制度,选派专干轮流值班,确保群众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4.坚持疏堵结合稳好盘,坚决做到风平浪静。一是精准管控舆论,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把舆论管控贯穿调整改革全过程,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改革工作。针对社会上、网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同声音,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社会贤达、新乡贤等发挥作用,通过他们将改革政策信息传递给广大群众,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改革。同时,做好网络大V、知名博主、社交群主政策培训,引导他们正面宣传改革政策、正向引导网络舆情,全力营造改革良好氛围。二是精心把控大局,协同推进稳定。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策略,由县纪委监委组建"信访核查一条线"、县委组织部组建"负面清单一条线"、县委宣传部组建"舆情管控一条线"、县委政法委组建"风险评估一条线"、22个督导组组建"监督指导一条线",齐抓共管密织风险管控防护网。建立"受理登记、分类转办、快速核查、研究处理、跟踪督办、办结销号"风险防控六步闭合处理机制,坚持"把握适度、管控有力、重在引导"主基调,协同乡镇增强对干部的思想引导。三是精确掌握重点,做好风险防控。前期,通过乡镇摸排、县级调研,梳理高风险点X5个、中风险点X9个,建立风险清单,明确处置措施,分类化解销号,定点到人加强指导。后期,聚焦XX个重点镇逐一听取乡镇党委汇报,对人选考虑不周全的X个乡镇限时优化完善;聚焦X4个重点村,组建应急处置专班加强防控;聚焦10名不符合条件且留任愿望强烈的重点人,指导乡镇"一人一策"做好思想稳控,确保改革平稳有序、安定稳定。

(三)取得的成效

1.区域版图进一步优化。坚定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按照有利于建强基层组织、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原则,明确"做大中心村、做强重点村、做优三边村"的总体思路和"三边村高密度布局、平坝和场镇周边低密度布局"的思想共识,改革后全县农村平均人口和面积实现"双倍增",形成5000人以上的中心村17个,打造产业相融特色村42个,镇村联动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基本成型。

2.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以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聚焦农村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员教育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联系服务群众更加深入有效的现实需要,优化设置村(社区)党委224个,村(社区)党总支179个,一举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同时,本着"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治理相融"原则,以合并后村(居)民小组为基本单元规范设置下属党支部107X个,严格标准选配班子成员,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X.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既注重"职数整体削减、职位具体增加、班子个体强身"三同步选优配强干部,又用好"四个一批"妥善分流安置干部。改革后,X94名村(社区)临时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5.87岁,比改革前下降X.X2岁,学历全部在高中以上,全部实现"一肩挑"。新任村(居)民小组长中,正常离任的村常职干部X51人、占1X.5%,优秀返乡农民工554人、占14%,优秀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1X74人、占X4.8%。

4.运行效能进一步优化。改革后,村(社区)常职干部减少18X2个,村(居)民小组长减少4207个,在村、组干部报酬待遇基本翻番的前提下,财政运行成本每年减少支出2000余万元,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压力,又极大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动力。

5.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紧盯便民服务要求不减、标准不降、力度不弱目标,在合并后的X8X个村规划设置便民服务室,由临时党组织书记兼任负责人;在已撤并的549个村全部落实过渡班子成员带班制度,选派专干轮流值班值守,确保群众办事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四)经验启示

1.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次改革全程贯穿党的领导,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县委一把手牵头挂帅、靠前指挥,凝聚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领导小组充分调查研究、统筹谋划、指导督促,为改革当好了参谋助手;乡镇党委书记担当主责、积极作为,为顺利完成改革提供了坚强保障。

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便民优先,把赢得群众认可、干部支持作为关键,明确提出农民享受的政策不变,农村土地、林地、资源等权属不变,农业经济利益关系不变,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政策不变,正常离任的村(社区)常职干部及村民小组长过渡期保留待遇不变"五个不变"原则,既在一定期限内保障离职干部的报酬待遇,稳定生产生活,又确保便民服务要求不减、标准不降、力度不弱。

X.必须坚持适应发展与治理的需要。鲜明提出"做大中心村、做强重点村、做优三边村"和"三边村高密度布局、平坝和场镇周边低密度布局"总体思路,以减量为基础、以提质为目的,顺应人口流向、交通流向、经济流向,立足人口密集化、资源聚集化、产业特色化、规模发展化的要求,科学确定改革方案,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