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镇政府工作报告-50篇(第52/58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能不足;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民生保障有短板;三是生态环保存在薄弱环节;四是干部作风还不严不实,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对此,镇政府将直面问题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采取更加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不辜负全镇人民期望和重托!
二、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瞄准下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按照目标、内容、方式等要素统筹谋划,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形成常态化帮扶发展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以"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先进种植技术推广与运用,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结合沙土镇实际,大力发展苔干、菊花、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以薛庄村菊花连片种植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各村,努力实现"一村一品";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充分发挥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作用,积极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指导。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力争引进一批农产品、药材深加工等龙头带动企业,努力实现"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不断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多层次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开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交易平台,探索电商农业发展路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速提质发展城郊特色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和旅游精品农业。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村党组织书记、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作用,盘活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
(二)坚持人民至上,办好群众关切的大事实事。
不断巩固脱贫攻坚以来取得的实际成果,全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从就业、民政救济等多渠道加强保障,严格开展低保、五保人员评定,做到应保尽保;执行好残疾人、高龄补贴等民生政策。深化综治平安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员网格化管理职责,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健全群防群治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社会环境。切实抓好信访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因人施策对现有的信访积案逐步进行化解,减存量、控增量。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强化防汛救灾、地质灾害、消防、交通、食品等重点领域安全宣传和监管,确保安全生产零责任事故,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绿色生活质量。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抓好秸秆全年全域全时段禁烧,确保全年卫星监测零火点。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农村畜禽粪污治理,重点管控农业面源污染。持续落实镇、村两级"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巡河力度,确保沙土镇"水清、岸绿、河畅";全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推进行政村定时定点收运垃圾模式,探索实施生活垃圾清洁直运。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忠诚为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不断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目标化、透明化,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尽责的能力。坚持高效施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真抓实干作为鲜明底色,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提标提速、提质提效,让群众从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坚持从严治政,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守纪律规矩,扎紧制度笼子,筑牢思想防线,持续加强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范,从源头上堵住管理漏洞。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沙土镇新时代崭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谢谢!
2024年三河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各项事业协调并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获得"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乡镇""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安徽地标美食名镇""安徽食安小镇"等荣誉称号。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重点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态势更加稳健
围绕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深入谋划,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奋力开创镇域发展新局面。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23年,全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8万元,达全年目标的120.58%,其中税收收入 8029万元,非税收入1979万元;财政总支出4429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273万元(含上级追加支出指标),政府性基金支出28025万元。实现规上建筑业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50%;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7.27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工业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限上零售额7.47亿元,同比增长66.4%。投资方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工业投资2.46亿元,技改投资2.3亿元。全年新增规上(限上)企业6家。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莱牧高端乳品暨大健康品牌孵化项目、富光不锈钢杯壶生产线一期等项目快速推进。全面走访重点企业和在建项目,精准发力解决企业和项目经营问题42个,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护航。招商引资提振动力。围绕泛食品和智能制造两大板块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产业高度集聚的"小而美"精品园区。开展招商引资洽谈25次,新增华莱士(安徽)食品生产和冷链中心项目、联海智能建造和科研中心项目等5个签约项目,总签约金额19.88亿元。经济普查质效并重。建立"周例会、周督导、周通报"调度机制和镇领导班子"1+1+N"重点工作联动机制,动态调整"两员"结构,选拔专业财会人员进入数据审核专班,打造专业化队伍,圆满完成"五经普"前期清查工作,累计清查普查对象6829个,确保普查不漏一户、数据真实准确。
(二)聚焦城乡品质,美化人居环境,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集中力量、聚力攻坚,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旅游发展乘势而上,环境整治再强化、再提升,助力镇容村貌出新彩、展新颜。建设项目快速推进。2023年共谋划大建设项目21项,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其中续建大建设项目11项,快速推进10个安置点建设。建立"定期调度+群众监督+联合巡查"保障机制,及时解决各项大建设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痛点难点,确保项目推进过程中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得到有效监管。旅游布局全面优化。大力实施全域旅游项目,全力推进景观河道整治、景区复古修复、配套道路提升、夜景美化亮化等系统性工程,以更加靓丽的景区吸引更加丰富的业态,全新古镇夜游新IP华美亮相,节假日热度连登全市榜首。推动核心景区与湿地游、乡村游、工业游资源整合,文旅创新融合发展案例入选首批100个"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获得"市第二批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称号,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度重视巢湖蓝藻防控、雨污管网改造"回头看"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小南河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持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常态化开展大气、水环境、土壤治理工作,全年查处整改大气专项检查问题156个;设置2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巡查点位,飞行距离186.6公里,覆盖面积58平方公里,排查143处水域,发现并整改问题36处。文明创建见行见效。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创建管理制度,通过专题工作例会和主要领导现场调度相结合的方式,高位推动,多措并举,下达创城问题"交办单(通报)"57件,整改了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动态管理等问题700余条,全年共清运垃圾186吨,集中整治三河商城、旺河苑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现象。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村镇复审工作,文明创建月考评8次位列全县第一,始终以"最好准备、最佳状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迎接国检大考。
(三)聚焦乡村振兴,壮大特色农业,发展格局更加完善
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目标,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优先位置来抓。打好农业基础。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发放惠农补贴11批次2800万元。完成水稻种植8.96万亩,产量3.61万吨,扩种油菜0.62万亩,水产品产量达0.45万吨,蔬菜产量1.8万吨,获评"全市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建设社区、九联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投入运行,三十二联圩排涝站和引江济淮小合分线复垦区37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建设,任倪村等3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建好和美乡村。完成永和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推进临丰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和17个较大自然村整治提升,连续两年荣获"合肥市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先进乡镇"称号。抓好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巢湖流域优质粮油绿色生产一级保护区、合铜路、李仓路沿线特色瓜果蔬菜产业示范带和环巢湖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产业示范带。西湖村再生稻稳产保收被央视《新闻联播》两次报道,稻鳖综合种养项目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全镇累计培育市级龙头农业企业13家,成立合肥市首家水产养殖行业协会,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45万元,全域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四)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发展红利更加惠民
紧盯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建立长效预警机制,全年新识别监测户7户22人;全镇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24766元,同比增长18%,实现稳定脱贫。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对象900户1496人,月发放低保金118.72万元;集中特困供养66人,月发放生活费6.8万元,分散特困供养400人,月发放生活费41.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17009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573人;享受托养服务的残疾人达187人;全年建成二龙街社区、东街社区、木兰社区3个老年助餐点和九联社区居民活动中心;新增托位100个,满足辖区内幼儿托班需要。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大力争取民生实事项目资金投入,实施两批5个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奖补项目,总投资283万元,建成村内公共活动场所2700平方米、小型水利设施7个、水渠硬化600米、水泥路700米,全年项目惠及4个村(社区),受益人口达11000人。道路交通日益便捷。申报西滨路、郑大路等5条乡村道路维修建设项目,233路(三河换乘中心-茶棚)环村公交线正式开通,811路旅游公交专线全面运营,振兴大道全线贯通,内畅外联的"旅游大环线"初步形成,成功创建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征迁安置高效统筹。快速完成镇区环境综合整治旧城改造及宿松路南延道路建设征迁项目,征迁面积达6.38万平米,征迁房屋465户;顺利完成跨河社区安置点(欣和苑)分房工作,分配房屋1009套,安置人口1988人;扎实推进跨河、西湖、太华等村(社区)回购安置试点;圆满完成振兴苑、欣和苑第二批次分房工作。
(五)聚焦稳定大局,兜牢安全底线,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坚持协同高效抓治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牵头建立舒庐肥三县五镇社会治理新机制。综治维稳压实责任。建设5个"百姓评理说事点",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新建立2个调解工作室。坚持信访联席会议,每周专题研究信访事项,对重点信访人员落实包案责任,切实提升初访化解率;受理市长热线1608件,受理率、办结率达100%;信访网上平台办件53件,信访系统受理率、按时办结率、信访部门满意率均为100%。安全生产紧抓不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规、安全风险(隐患)宣传,全年开展宣传活动60余场,排查整改安全生产隐患500余条,全面组织落实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120处,整改率为100%,全年无生产经营性事故发生,为全镇经济稳步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环境。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扎实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与巢湖学院合作揭牌"平安三河校地共建室",联合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41场次,法治讲座17场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全省首家景区"共享法庭"和全市首家镇级"共享法庭"挂牌启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执法程序,全面提升我镇法治水平。
(六)聚焦自身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发展基石更加坚实
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激发干事热情。打造"鹊渚英才"人才品牌,搭建"三河青年说"平台,先后举办4期专场活动,识别选拔2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二级机构、村(社区)正副职;深入践行节点工作法,点赞事项位列全县第一;建立"双创"考核管理评价体系,实现考人考事"双结合",充分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等十项管理制度,市政务服务运行及业务办理平台、皖事通受理各类在线办件量5498件,窗口受理各类事项2965件,现场办结率达到99.8%。大力推进"431"治理模式,设立居民投诉受理点26个,全年领导班子接访受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15项。抓好作风建设。深化"四域四化"专项整治,自查梳理问题13个,细化整改措施33条,完成整改13个;落实十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制定相关工作方案6个,自查问题17个,完成整改17个;开展效能建设督查和作风督查33次,印发督查通报28期;镇村两级开展警示教育30次,做到警示教育镇村干部全覆盖。
各位代表,回顾2023年,我们上下一心、统筹兼顾,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双拥、保密、档案、退役军人、侨务、地方志等工作扎实推进,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公益慈善等事业长足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是镇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镇广大干群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三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三河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经济指标稳增长压力较大,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仍需积极作为、拼搏奋进;二是节点落实力有待提升。少量节点任务的完成质效和同类乡镇对比不理想,压力传导不够有力;三是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不够通畅。部分需要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联动不足、职责边界不清、流程运行不畅,造成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