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8篇(第4/7页)
市司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XX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政法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部署要求和市委对法治建设工作具体安排,强化政治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服务大局,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和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行政业务水平,大力推进法治XX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治意识,筑牢信仰之基。始终坚持政法机关的政治属性,把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确保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旗帜鲜明讲政治。一是抓牢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学习"第一议题"、干部培训"第一主课"、政治轮训"必学主题",全年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11次、交流研讨13次,撰写心得体会40篇。进一步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二是突出学习实效。丰富学习形式,做优做强"法治讲堂",以教带学,用输出倒逼输入,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班子成员带动+县(区)司法局和市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参与"的学法讲法局面,开展"法治讲堂"10期,宣讲30人次。
创新推动强党建。一是抓好融合促提升。以局机关党委创建"全省基层党组织示范点"为契机,全力打造"普法强基促治理"书记特色项目,建立"两强一提升、五抓一融合"模式,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激发法律服务、行政执法监督、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等贴近群众的工作见行见效,圆满完成2023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点任务。二是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以先进兄弟州市司法局为标杆,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寻标、对标,争创一流。提前三年超额完成每个行政村"法律明白人"培训选聘不少于5人的省级指标,并逐步向村(居)民小组覆盖推进。
强化作风促效能。一是以示范项目推进提作风。发挥"清廉机关"暨廉洁文化建设示范培育点作用,推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实手册》,责任清单化,时间节点可视化,廉政风险点动态化。将清廉思想融入工作日常,以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为载体全系统创建"清廉司法所",每个县(区)至少创建1个"清廉司法所",推进系统廉政文化建设。二是用日常考核机制提效能。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联系点制度建设,制定《XX市司法局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实施办法(施行)》。持续强化平时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抓在日常,将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作为持续转作风硬要求,着力锻造政治坚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二)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聚焦法治XX建设目标任务,充分运用考核、督察、评估等手段,以点带面,协同带动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向纵深推进。
议事协调机构职能进一步发挥。一是找准角色定位。深刻把握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角色定位,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任务落实和法治政府成效考核,全力做好法治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牵头实施具体工作。提请市委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和办公室主任会议,组织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工作。二是找准工作抓手。狠抓考核工作整改与指标任务推进,做好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实地督察、2022年度法治建设成效考核存在问题整改和2023年省级考核任务落实,印发指引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督导员,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实行双周调度和月通报制度,召开14次专题会、调度会分析研判形势,动态掌握情况,对工作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任务单位进行"一对一"反馈。开展"一规划两纲要"中期评估,牵头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一是推进法治示范创建。坚持以创建促提升,以创建带发展,组织对省级法治示范创建网申材料进行审核和上传,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促进全市法治政府建设迈台阶、上水平。景东县、西盟县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思茅区政府依法治理促"人象和谐"被命名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二是推进地方立法任务如期完成。按程序完成《XX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修改,重新公布实施。2023年度立法计划《XX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经XX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23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已于2024年1月1日施行。三是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有效发力。采取"评查+督察"模式,组织开展委托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评行政执法案卷669件。聚焦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安全生产等执法领域,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等情况开展实地督察,通过下达《行政执法督查书》、反馈督察意见等方式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运用"培训+指导"模式,强化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监督效能双提升。组织开展2023年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暨案例实务培训,开设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XX市法治政府建设暨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墨江县、景谷县专班等培训26场次。以"减免责清单"制定为切入点,强化日常跟踪提醒,市级已有15个部门制定"减免责"清单,确定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事项466项,通过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办理案件6.8万余件。30个市级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制定或执行上级部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方式,进一步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四是推进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实行复议当面申请、信件申请双轨制,实现全市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网络乡(镇)全覆盖。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以咨询会议、提供咨询意见的方式,提供行政复议案件咨询意见28件,书面咨询意见24份。办理经复议应诉案件23件。2023年,全市新收复议申请238件,受理183件,驳回复议申请39件,结案89件。已结案中撤销26件,维持15件,确认违法3件,纠错率32.58%。办理经复议应诉案件30件,复议后起诉率33.70%。针对行政复议案件中反映出执法不规范问题,认真研判分析,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
法治宣传教育质效进一步强化。一是强化部门联动。以"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和"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为重点,把普法宣传教育与平安XX、法治XX建设任务同部署、同推进。完成全市"八五"普法中期考核评估,将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纳入评估内容。建立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报告制度,选取5家单位报告普法责任履行情况,并开展评议。牵头组建市级普法志愿者队伍1支58人,普法专家库1个62人。指导县(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10支635人。全系统分别深入责任区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活动两轮。全市共建立普法产品资源库11个,上线音视频、法律法规等普法产品资源2000余条次,自创歌曲舞蹈、小品快板等双语普法作品近100余个。组织全市6249名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完成培训两轮。二是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完成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项目13个,已建成的118个法治文化阵地在各地变成常态化法治文化输出源。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XX普法"微信公众号在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声音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关注用户数逾19万,活跃用户数近XX万。三是强化重要节点法治宣传活动开展。牵头组织开展全市"4.15"国家安全日、"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12.4"国家宪法宣传日暨宪法宣传周线上竞答活动,活动页面访问32万余人次,12.4万余人完成答题活动,线上宣传参与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结合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制作推送了2个系列动漫宣传小视频,访问量达1.26万人次,新媒体平台传播体量不断扩大,群众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便民利民,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公共法律服务成效,把司法为民贯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始终。
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平台建设和作用发挥上持续用力。着力强化实体平台建设,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185个,配备公共法律机器人1224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持续向群众提供"7×24小时"人工热线免费法律服务,接听来电3083通,满意率99.46%。"云南掌上12348"总访问量5973次,出具意见518次。乡村法治通提供智能法律咨询2063次。出具各类法律文书646份,公共法律服务首选率、满意率不断提升。二是在服务质量提升上持续用力。积极推进公证"放管服"改革,深化公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服务供给,拓展服务领域,一家公证机构入选全国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机构。全市共办理公证3940件。持续深化司法鉴定标准化建设,新增1个电子数据鉴定类鉴定机构,实现四大类鉴定类别全覆盖。着力强化执业监管,办理司法鉴定2210件,采信率100%,无"假鉴、错鉴"情况发生,未出现被投诉、举报现象。持续推进XX仲裁委试点改革,XX仲裁委员会/澜湄国际仲裁院荣获第三届仲裁公信力评估"改革创新奖"。受理民商事仲裁案件37件,涉案标的XX亿元,减收受理费XX万元,未发生撤裁和不予执行的情况。
扎实推进全市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管理。发布实施《XX市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制定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负面清单,通过云南智慧法律援助平台受理案件接收援助通知4867件。开展案卷评查2次,评查案件510件,及时反馈评查结果,以查促改,工作规范性进一步提升。二是强化法律援助资源供给。积极贯彻落实最高院、司法部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畅通县(区)对接在思茅区执业律师的沟通渠道,保障律师资源供给。全面推行经济困难证明事项承诺制,对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农民工等符合法律规定事由的申请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96件,参与认罪认罚3526件,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XX万元。
扎实推进律师行业发展。一是强化日常管理。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全市律师行业规范化建设专项活动,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律所及律师服务质量和水平。组织律所"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大对律师事务所规章制度建设、文书管理、收案收费监督检查,现场反馈存在问题并限期整改,引导律师依法诚信规范执业,全面提升律师行业服务水平。二是强化作用发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公职律师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全省首家通过统筹公职律师资源方式,提升公职律师覆盖率,完成公职律师统筹调配使用工作。全市实现实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并在基层治理中持续发挥作用,自工作开展以来,提供普法宣传727次、法律讲座149次、法律咨询1481次、出具法律意见书145次、代书40件,并在矛盾纠纷调解等具体工作推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组考工作任务。
(四)坚持底线思维,安全稳定基础进一步夯实。牢固树立安全理念,注重下好先手棋,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全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
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已建立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03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066个,做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72个,个人调解工作室4个。思茅区六顺镇结合人象矛盾、"象损"等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实际,成立人象冲突调解工作室,调处象损赔偿纠纷186起,为4176户受灾农户争取象损赔付资金XX万元。二是人民调解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开展突出矛盾纠纷走访摸排化解、预防矛盾纠纷"民转刑"人民调解专项行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十百千万"工程等专项活动,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市各级调解组织调处矛盾纠纷6809件,成功调解6727件,成功率98.80%,履行6460件,预防矛盾纠纷294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与法院共同推动解纷资源向纠纷源头和前端发力,19个诉前委派调解中心(站),接收诉前委派调解5153件,成功调解3383件,涉案标的额XX万元。
特殊群体管理规范化持续深入。一是持续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紧扣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要求,各县(区)采取成立工作专班方式压实责任,紧盯"建、管、用"三个环节,找准创建工作的发力点,加强申报场地指导力度,截至目前,已接受省级验收6个,正在建设2个,报批建设2个。二是日常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其实施办法、云南省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严格管理社区矫正对象,结合社区矫正对象实际情况,严格落实成立矫正小组、分类管理、请假审批等日常监督管理环节。强化见面报告、通信联络、信息化核查等监管手段,加大违法监督管理规定的惩处力度,加强风险隐患和重点人员排查整治力度,细化教育帮扶措施,持续提升规范化水平。年内,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情况发生,全市在册刑释解矫人员无重新犯罪情况发生。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持续稳定。一是强化风险意识。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灾减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等能力。贯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措施,及时对执勤模式进行科学调整,抓实安全管理各项规定,以"两违一危"品清查和事务性戒毒人员整顿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五重"管理,连续五年实现"六无"目标。二是推进戒毒执法规范化。加强与市(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衔接,在戒毒所设置检察官办公室,深入推进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试点工作。深化统一戒毒模式提档进位,创新运用各种教育矫正方法手段,规范集体教育、个别教育、辅助教育等工作标准和效果评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质量教育矫治提升,在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居全省首位。巩固"医联体"建设成效,将康复医疗中心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稳步推进"智慧戒毒所"建设,深度参与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向后延伸,做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协同做好社会面吸毒人员的管控。
(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与中心工作有力有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上来,在助力中心工作开展中强协作善配合。
积极配合做好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通过共同研究、讨论出具161份具有一定意义的书面审核意见、建议书,助力政府及各部门的重大决策科学性、合法性与可操作性。参与市政府重要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并提供法律和政策依据。积极参与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协调会议和部门各类会议共计60余次,对涉法事项依法建言献策,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或建议,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精挑细选派出7名工作队员分驻景东县2乡(镇)3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局党委班子成员带领挂帮责任人赴定点帮扶村调研7批次37人次。结合单位职能,广泛开展"法治进乡村"、"法治进校园"、"普法强基补短板"等主题宣传活动,投入资金21.79万元支持曼等乡法治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消费扶贫2.91万元,促进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