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工作总结汇编92篇(第6/5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046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49分钟。

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全力攻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营造"服务无处不在、监管无事不扰"营商环境,落实"一网通办、一日办结",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达97%;实现企业注销及关联事项"极简办"、"集成办",企业简易注销应用占比达76%。对区内1675家小微企业、个体户开展问卷调查,"精准画像"疫情后小微经营主体,调研报告获钱荣常务副区长批示肯定。截至10月底,全区在册经营主体6.17万家,其中企业2.84万家,个体户3.33万家,同比分别增长8.26%和6.04%。通过外联内融、强化晾晒,"互联网+监管"各项考核指标获大幅提升,截至10月12日,全区应用"互联网+监管"平台检查共计1.8万次,其中双随机检查占比65.97%,部门联合监管率42.74%,同比分别增长232%和97%,三季度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综合指标评分42.6%,居全市第5、全省第34名,此外,"信用+阳光餐饮街区"应用入选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公平竞争审查不断完善,至目前,共完成审查政策措施文件76份,审查清理存量文件1352份,联合会审政策措施13个,评估审查政策300余个,发现问题51个,已全部整改完毕。健全"简案快办、要案严处、柔性包容"执法模式,全年"简案快办"结案数占适用案件总数比率达100%,共办结各类案件433件(大要案65件,涉罪移送公安3件),罚没款总额280.28万元,截至10月16日,作出减轻处罚案件117件及免予行政处罚8件,占全年案件总数的28.9%。

"品牌+质量"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放大知识产权激励效应,联合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印发《镇海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知识产权发展奖补资金预算增至300万元。指导4家银行推出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质押金融产品,登记总额逾23亿元,惠及辖区企业70多家。宁波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荣膺浙江首届知识产权奖发明专利一等奖,我区成为全市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区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共立案查处知识产权领域案件30件,涉罪移送公安1件,罚没款75.32万元,案件数、罚没款同比分别增长42.86%和38.48%。截至9月底,全区累计发明有效专利达5263件,居全市第5;每万人有效发明量达102件,居全市第4;截至9月底,全区前三季度商标申请量2252件,注册量1370件,累计有效商标2.1万件。推进质量管理提升,编制并发放《质量标准计量服务手册》800余份,下达2023年第一批镇海区促进品牌标准战略专项资金336.104万元,惠及33家单位。全年新增"品字标"认证企业10家,通过"浙江制造"标准答辩并成功立项企业10家,数量居全市前列。指导镇海炼化、石化建安获省政府质量奖,我区成为唯一一个有两个省奖的区县,指导家联科技荣获宁波市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联合宁波市计量院精心谋划,在骆驼所设立"宁波市计量测试研究院镇海受理点",为辖区计量器具使用单位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坚决筑牢"三品一特"安全防线。顶层设计、高标准推进省食安区创建,通过"九马"赛事、墙体彩绘、朋友圈广告等形式开展省创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全市首家落地居家养老食堂食责险。培育10家星级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探索孵化农村食品数字化监管模型。积极打造阳光餐饮街区的镇海"金名片",新增海尚广场、福业街2条阳光餐饮街区。至目前,已完成各类食品抽样1685批次,不合格54批次,不合格率3.6%,问题发现率居全市前列;完成药品抽检188批次,合格率100%。积极引进外地优质成品油检验机构,导入现场快检模式,检验周期由常规实验室检测的1个月压缩至快速检测的30分钟,检测指标覆盖重点类项目。创新"专家带队"模式,邀请第三方资深专家共同组成检查组,对特种设备开展深入细致检查,共检查使用单位386家,发现问题723项,均已闭环整改。扎实推进农贸市场创建,在今年全市重点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测评中,我区农贸市场平均得分第一二季度居全市第二、第三季度居全市第三,陈倪菜场获评市平安创建行业标杆单位(平安标杆农贸市场)。

二、明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继续以"三个一号工程"引领全局工作,全面践行"有感服务、无感监管"理念,努力为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提供更多镇海样本、镇海经验,着重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多维度集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一站式"助企服务,打造更多"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应用,挖掘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多跨应用场景。加快出台区级个体工商户扶持政策,结合分型分类培育探索,出台一揽子融资合作政策,形成高质量培育体系。规范发展商务秘书托管企业虚拟注册模式,形成规模效应,促进经营主体量质齐升。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个体工商户强制退出机制探索,力争试点恢复个体户依职权注销工作,加快无效经营主体出清。进一步合并局各业务条线抽查任务,做到"综合查一次",降低行政成本,最大程度减少对经营主体干扰。

二是高品质服务激发"创新创造动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联系服务制度",力争实现重点企业和单位100%精准对接。协助市局及中国科学院材料所推进国家级磁性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运营工作,全程跟踪指导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筹建工作和石化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司法衔接机制,做好"甬江科技成果保护联盟"的各项工作。持续入企调研、宣贯政策,力争"品字标"新增6家,动态培育"浙江制造"团体标准6项,推动野马电池、镇洋发展等企业争创2024年宁波市政府质量奖。

三是高质效监管确保"市场安全有序"。开展执法线"强队砺剑"行动,强化业务培训及案例交流,推行辖区内跨地域办案,破解地域性案源与执法能力不平衡问题。在推广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风险智治应用场景1.0经验的基础上,迭代升级该应用场景2.0,建立四色风险指数体系、链接"固证宝"平台、全面对接贯通"浙政钉""浙里办"两端,进一步提升网络餐饮风险智治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强区域餐饮食品安全基础保障能力体制机制建设,针对疫情期间餐饮保供所暴露出的应急机制缺失、协同处置缺位等问题,将各基础能力要素集成进行数字赋能,探索打造全新全域餐饮食品安全保供系统应用,构建"组织机制协调顺畅"、"法定职责责任明确"、"制度流程设计清晰"、"部门监管协同高效"、"食品安全保供精准"、"专业技术支撑有力"等六大功能模块,切实加强平时"专业化监管、跨部门协作、社会化共治"等三大能力建设,确保重大活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餐饮保供随时能"拉得出、打得赢"。持续推进星级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建设,完善并推广农村食品监管数字化模型,力争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精准破题。全面推进两个"规定"落实,建立两证和强标类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单位质量安全档案,督促企业健全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发挥部门优势,做好新开工大型项目的特种设备服务工作,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服务",为企业建设及后续安全使用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医保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滁州市医保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保障的重要论述,围绕"群众得实惠、医院获发展、基金保安全"的总体目标,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2023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工作本领,建设"为民医保"1.政治建设常抓不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捍卫"两个确立"。今年以来召开党组会11次,将上级重要讲话、会议、文件纳入"第一议题"学习。深化学习教育,通过中心组扩大学习、集体研讨、个人自学等方式,宣传贯彻党的理论主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第二批主题教育,凝聚思想共识。2.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将"清廉医保"建设与医保基金监管、纠"四风"、行风建设深度结合。全面完成省委第三巡视组巡视天长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和相关审计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清理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紧盯医药采购、基金支付等重点环节,全年未出现内外勾结、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问题。3.业务培训不断加强。一是开展"医保业务小讲堂",采取医保干部"人人上讲台"的方式,围绕本职工作讲"业务课",提升了医保工作人员政策认知和业务熟悉度。二是举办定点医药机构经办人员培训班,根据每个阶段工作确定不同内容课程,持续开展培训工作。今年以来举办征缴业务、慢性病排查、基金监管等相关培训10场次,累积培训超500人次,实现全市医保系统、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全覆盖。

(二)严格政策执行,深化各项改革,建设"利民医保"1.全民医保应保尽保。2023年三季度末,全市参保职工80507人,城乡居民参保501666人。截至10月底,我市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337193人,参保率66%。2.基金运行安全平稳。严格执行医保基金市级统筹预决算管理,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市医保基金收入6.32亿元、支出6.28亿元。3.待遇政策严格落实。一是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药品目录和支付范围。增加"注射用福沙匹坦双葡甲胺"等17种竞价药品,取消了"贝伐珠单抗"等117种药品的医保支付限制条件。将市中医院的"通络化痹丸"等12种院内制剂按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增加了"脊髓性肌萎缩症"等4种门诊慢特病,目前普通慢性病病种共49种,特殊慢性病病种25种。二是提高了普通慢性病的年度支付限额。职工由1.8万元调整至2万元,居民由0.5万元调整至1.8万元,职工普通慢性病报销比例由70%调整至75%。三是优化了城镇职工门诊统筹报销政策。起付线由原先的800元降至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400元,一级及未定级200元。退休职工封顶线由原先的2000元提高到3000元,报销比例高于在职职工10个百分点。四是缩短异地就医备案流程。实现了在安徽省医保公共服务平台申请"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免除审核程序,缩短备案时间,提高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4.乡村振兴高位推进。紧盯困难群众参保全覆盖、资助全落实、待遇全享受、"一站式"即时结算4个硬任务,自9月份以来,开展了针对特困、低保、重残等重点人群共26161人的慢特病专项排查,其中74人通过慢特病待遇享受,为852人办理了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保障。5.支付改革持续深化。一是大力实施DRG付费下临床路径管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住院均实行了DRG付费改革,目前已完成2022年度DRG清算,实际结算比100%。二是深化中医药门诊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按病种付费、肾透析类治疗项目按病种付费和精神病类病种按床日付费。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按病种付费试点全覆盖,截止目前,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结算2272人次,基金支付计161.14万元;门诊中医适宜技术结算275人次,基金支付29.31万元。6.集采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6批次药品集中采购使用工作,累计采集86种药品,总采购金额约1753.96万元,按平均降幅52%测算,与落实国家集采药品政策前相比,为患者减轻负担约1900.1万元。2023年落实15种(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采购总金额843.27万元,平均降幅50%左右,减轻患者负担843.27万元。7.服务价格不断规范。组织对6家民营医院开展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监测,共发现问题263项,均已要求及时整改;对2家公立医院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梳理和监测,其中对市人民医院开展项目总数1936项,市中医院2212项。8.基金监管持续加强。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基金监管宣传月活动、"两定"机构全覆盖检查、DRG基金监管、基层医疗机构"挂床住院"检查、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等专项行动,共追缴医保基金250.64万元,行政立案11件,罚款162.42万元,暂停医保结算10家,解除医保服务协议5家。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飞行检查,工作表现被上级部门予以充分肯定。

(三)完善服务体系,规范经办流程,建设"便民医保"1.经办体系全面覆盖。一是强化经办服务"龙头"。优化功能布局,对市政务服务中心医保大厅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内控管理,切实做到说"不"要提级,说"行"要提速,说话有温度,成功创建2022年度省级医疗保障服务窗口示范点。二是打通经办服务"末梢"。全市设立174个医保服务网格,对16个镇(街)"医保服务站"、城市社区、美丽乡村主要干线的村"医保服务点"进行了提升。积极利用上级财政转移资金,分别为各镇(街)、卫生院购置了医保自助查询机和"刷脸"设备。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等19项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到基层,今年以来,镇、村两级共受理业务7207件,其中办理事项5120件,代办事项2087件。永丰镇便民服务中心成功创建2022年度省级医疗保障基层服务示范点。三是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制定了基层服务人员以干代训工作方案,每周安排一名镇(街)医保管理员进驻医保服务大厅,与工作人员一起受理医疗费用手工报销、慢特病申请,异地就医备案等业务。已实施"以干代训"20批次,目前正在开展镇级"以干代训"活动,全面提升市、镇、村三级医保队伍服务能力。2.业务办理全面提速。一是优化流程实现"一次办"。全面落实"四最""六统一"要求,避免服务对象跑腿。二是简化环节实现"简单办"。精简办理材料23.68%、压缩办理时限21.43%,简化办理流程后即时办结事项占比50%。三是借助网络实现"智慧办"。推动更多医保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刷脸办",11407人次通过国家、省"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申请备案成功。认真落实器官移植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免申即享"、恶性肿瘤"即申即享",让慢特病鉴定工作驶入"快车道"。四是充实力量实现"外援办"。引入人保财险滁州市分公司承办医疗救助经办服务,切实改变原先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格局,堵塞错救,漏救、重救的漏洞,保障医疗救助政策实施的公平公正,切实提高公信力。3.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通过医保电子凭证激活、推广应用,目前已实现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均可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扫码结算,且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了医保电子凭证的全流程应用。截止目前,我市参保群众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90%以上,名列滁州各县市区第一,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电子凭证使用率达60%。加快医保移动支付工作,全市24家医疗机构已完成系统改造,截至10月底,累计交易数10000余笔。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筑牢"为民"基础,强化政治建设。一是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抓牢意识形态阵地,高质量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二是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行风建设,建立一支能挑重担、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三是提升工作本领。完善干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工作活力。继续加强医保工作宣传,运用内、外宣传渠道,推介医保特色亮点。

(二)遵循"利民"指南,健全制度机制。一是严格政策落实。继续推进参保全覆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困难人员应保尽保。夯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医保目录。二是深化重点改革。常态化落实国家、省市联盟地区药品、高值耗材集采工作,加强医疗服务价格检测评估、监督执行。持续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对DRG进行全流程监测,优化支付体系规范结算流程,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三是持续加强监管。巩固集中整治"回头看"工作成效,健全完善全覆盖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持续加强部门联合监管,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弥补监管部门自身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的不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