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人民政府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XX镇人民政府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3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发展战略,以建设"强组织、强生态、强产业、强文化、强民生"五强大镇为发展思路,突出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建、干部作风整顿、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现将2023年上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建先行,引领全面工作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中央相关理论作为党委会议的第一项议题,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上半年已组织全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研讨XX大精神专题会议6次;全面落实党员教育培训重点任务,2月份顺利完成党员冬春训工作,1056名党员做到全覆盖,4月份组织19个村居党(总)支部书记顺利参加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
二是大力实施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结合全镇发展部署,持续深化"五美村部"创建成果,充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以XXX村为中心,围绕周围XXX社区、XX社区布局,积极推进打造"党建+乡村治理"示范带。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规范化。针对农村党支部阵地建设,瞄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公示公开内容更新、党员活动室规范管理等重点内容,每村指定1名党政班子成员为党建指导员,每月党建办公室随机抽查3个村居的基层党建情况并将结果公示通报,集中支部书记、党建专干召开党建业务培训大会4次,发布月工作提示5次,推动全镇党建工作切实提效。
三是抓实队伍建设。强化镇党委、党支部审核把关作用,突出政治标准,加强政治审查,严格入党程序和工作纪律,落实发展党员部门联审,上半年共发展预备党员3名、党支部通过预备党员转正人员6名,其中农村党员共7名、35岁以下党员5名,稳定发展了农牧渔民党员数量,提高了在青年中的发展党员力度。
(二)狠抓干部作风,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全覆盖。持高点站位、高位推动、高效落实,下发《XX镇常态化开展"三整顿两提升"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置六个工作专班,细化督导落实工作责任分解表,全面覆盖全镇在编在岗干部、临聘人员、驻村队员,形成"不漏一人、不掉一个"的工作局面。
二是干部作风建设有新意。创新落实"竞聘上岗、择优上岗"制度,通过动员报名、双向选择、党委政府议定、结果公示等环节,选拔任用10名青年干部成为站所负责人,实现中层青年干部比例达62.5%,调动任用10名干部,为干事创业提供了具体化、可落实的制度保障。
三是干部作风建设有重点。聚焦关键领域、抓住关键环节,先后对"公款旅游吃喝"、"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等专项行动进行了清理和整治。同时,紧盯"重要节点""关键少数"与"重点岗位",将日常作风督查与作风建设相结合,对辖区内机关单位、食堂、村(居)委会开展明察暗访专项督查5次,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重要节点开展集中廉政谈话7次。
(三)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完善。镇党委政府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建立了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和动态管理。截止2023年6月30日,我镇2023年共识别纳入监测户15户41人,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共取消风险4户10人,通过帮扶转集中供养做整户自然减少2户2人,做到应帮尽帮、应消尽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1、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饮水安全保障等落实落地落细:深入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不失学辍学;严格落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确保脱贫户、监测户不因病致贫返贫;2023年推进农村"空心房"专项整治工作,共摸底93栋,目前已经拆除82栋,剩余11栋正在拆除中;建立供水保障管护机制,全镇19个村居均安全饮水到家到户,水质均进过检测符合饮用水标准。
三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我镇组织19个村居深入分析集体经济目前发展现状,立足实际制定2023年集体经济发展计划,促进集体产业发展,如XXX村成立云盘头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高山葡萄产业,同时顺应经济发展需求,建设冷链物流产业,谋求产业多样化发展;XXX村成立怡思溪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耕田机、割稻机出租和鼓励本村农户流转土地的方式,扶持大XXX发展生态有机水稻种植,促进本村农田机械化种植,辐射柳林汊村进行生态有机水稻种植,带动村民生产增收;夸父山村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深入开展旅游产业建设;瓦窑坪村进行王子山林场建设,已完成150亩黄精种植;荷花坡村结合全县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发展药材种植业,预计种植黄精黄柏等共500亩,推动本村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
(四)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扎实推进
一是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XX镇经济发展再振兴。全力做好打造茶叶产业、旅游产业、楠竹和竹笋加工产业三大过亿产业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投资880万元的柳林汊村至大洞溪村连接桃源县茶庵铺镇公路项目顺利完工,解决周边广大群众出行难题;XX集镇大桥项目申报,稳步推进,力争今年立项,明年初开工建设;老旧城区提质改造和集镇亮化美化,新老集镇协同发展,提升集镇品位。
二是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1.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特困对象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城市低保99户120人,新增2户2人,取消4户4人;农村低保361户628人,新增37户56人,取消18户23人,城市特困5户5人;新增0户0人;共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245.8万元.使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基本生活有保障。2.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着力做好退役军人优待抚恤、涉军维稳工作。享受优抚待遇对象271人,按时足额发放军人优抚金、退役士兵补助、义务兵优待金、退役军人春节慰问金、农合参保及门诊补贴19.3713万元。完成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年审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工作714人,困难军人帮扶救助16人。3.半年完成残疾人到期换证、办证16人,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展送货上门服务10次。目前全镇共有1318名残疾人(持证900人、过期未换证193人、注销225人、冻结0人),发放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30件,残疾人"两项补贴"补助544人,发放补贴资金261120万元。4.医保参保缴费工作得到全县通报表扬,我镇常住人口医保参保缴费任务数为21395人,常住人口参保缴率为96.05%,特殊困难人群参保缴费率100%。
(五)安全底线严防死守,全力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
一是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根据县安委相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安全生产领域实际情况,开展了岁末年初"万人红袖章"入户大排查、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系列工作。严格落实月例会制度,严格落实镇级安全生产工作月例会制度,例会相关主题要同镇党委班子过会研究,并严格落实镇安委会职责,提醒督办各行业站所、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二是道路交通顽瘴痼疾重点治理。开展了"一盔一带"百日攻坚行动,联合XX派出所、XX交警中队在集镇重点路段、重点关口驻站执法并不定时在318省道沿线巡查,严抓"一盔一带"工作,期间共扣押摩托车30余辆,教育劝导摩托车驾驶人100多人;另一方面监督巡查水上交通安全,渡口驻站执勤10次,巡查XX航运公司,对发现安全隐患,发出了轮渡问题督办函,已整改完毕。
三是安全生产巡查督导落实落地。每月至少开展2次以上危化品行业监督巡查,整治了XX燃气站违规操作问题、木马溪加油站违规出售散装汽油问题,同时在巡查过程中对XX燃气站、XX氧气站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了简易执法程序;每月至少开展2次以上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巡查,对有问题施工项目方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每月至少开展了2次以上烟花鞭炮零售店监督巡查,并针对有违规违法烟花鞭炮零售店进行了简易执法程序;每月针对易燃易爆、人口密集的地方,如XX燃气站、加油站、学校、集贸市场等,进行了消防安全巡查,发现存在消防设施过期问题,并督促其立行整改。
(六)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
一是美丽村寨创建稳步推进。开展2个美丽村寨示范创建工作,目前2个村居的创建工作在紧锣密鼓开展中,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群众动员和农户户内改造任务清单;二是群众卫生责任意识继续加强。落实"门前三包",农户宅前屋后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增强群众责任意识,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三是特色工作持续开展。制作固定性标语50条,组织机关干部100余人,分三个突击队,镇村干部、群众、环卫工人共同参加整治工作,每个月初对各村居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评比工作,对评比结果进行全镇通报;四是物资设备按部进行。投放增添三格式分类垃圾桶,分别发放到各村居实行垃圾分类,扩大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工作力争达到上级要求的标准。
通过加县人居环境"打擂台"中获得流动红旗,受到上级主管部门高度认可。
二、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打赢安全生产翻身仗。加强监督巡查力度。继续加强对各行业领域监督巡查力度,至少保证每月对各行业领域有2次现场监督巡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对有重大问题领域企业下发督办函,确保全镇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二)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落细各项精准措施,强弱补短,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持续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公路、饮水、危改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教育、医疗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及保障能力。继续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健全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