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3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67篇(第10/7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003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4分钟。

聚焦重点、营造氛围--

以"喜迎、宣传、贯彻二十大"为主线,策划组织主题宣传20余项,中省主流媒体刊播涉襄稿件2958篇,其中,襄阳日报社参与的《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百城"大型全媒体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围绕中心,关注发展--

去年夏天,我市以政协"一线协商"解决夏收农机调配难题的典型做法, 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政协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持续关注;郑渝高铁开通之际,我市举办"乘坐高铁看襄阳"大型融媒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70多名中省媒体记者感受"米"字形高铁网络建成后襄阳日新月异的变化;去年9月,我市邀请湖北日报"非凡十年看湖北"直播节目组走进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工厂,向全国网友展示领跑业内的L4级无人驾驶车辆。

牢记使命,心系民生--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设立"防疫襄助"服务平台,收集社情民意1508条, 线上答疑1248件,线下解困260件,并依托平台发布权威消息和相关新闻报道5 万篇(条、次),及时组织刊发"汉水襄评"系列评论文章,有力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结合全市作风建设"奋进年"活动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组织"奋进襄阳一线行"襄阳日报社全媒体采访活动、"党风政风热线走基层"系列活动等一批蹲点基层、纾困解难的新闻报道活动,促进新闻工作者增强

"四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反馈民声。沟通内外、展示形象-- 去年春节,"虎年城市家书"登上纽约、北京、上海等国内外都市户外大

屏;与中新社联合举办的"中省媒体看襄阳绿色崛起"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刊发涉襄稿件60余篇,在瑞典、新加坡、美国等多国媒体专版报道;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洲非洲语言节目中心联合拍摄的纪录片《襄阳四季》在7个国家的近20家主流电视台播出,全球观看量超1亿次。

除了积极做好正面宣传引导,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全市宣传思想战线还着力推动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从源头上筑牢舆论阵地。

通过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外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创新"四个一"新闻舆论工作机制、构建扁平化新闻宣传指挥调度体系等方式提升机制效能;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汉水襄阳"编辑部,从体制层面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深入开展"对照伟大建党精神、坚决做到'四个严格'"抓党建强基础活动, 用好"统筹+落实+放大正面效应"的工作方法,全力强教育、转作风、提质效 随着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铁军锻造成型, 举旗定向、催人奋进的"襄阳声音"也更加响亮。

三、厚植文明底色

崇文尚义精神薪火相传

"能兑换物品我很开心,但更开心的是能为社区作出贡献,就算以后'银行'关门了,我也不会改变做志愿服务的习惯。"近日,在南漳县清河管理区王家坡社区"爱心银行",村民童雪松拎着刚刚兑换的生活物资笑着说。

将志愿服务时长折算成储蓄积分,作为评优评先、享受服务、兑换物资的衡量标准,这样一本存储善行义举的"存折"成为我市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营造友爱互助文明氛围的"金钥匙"。

千年古城,尚义崇文。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从细节入手、用典型引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厚植文明底色, 让"有情有义"的城市精神薪火相传。

发掘红色资源、依托文化场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1000余场,帮助40余万群众领悟家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通过百姓宣讲、红色书籍阅读、道德讲堂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崇德向善的风尚潜移默化、浸润人心;结合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祭英烈、敬劳模等主题活动,促进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收留聋哑流浪汉12载,花光积蓄为其治病的"大爱辅警"陈小峰;2000个日夜隐于深山,30载青春献于军工的"兵器神医"孟繁胜;坚持18年捐资50余万元,帮助150多名留守儿童和孤儿的"爱心妈妈"吕玉坤持续不断的典型选树宣传,让温暖无处不在。

发放60余万本"时间存折",带动志愿服务近500万小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累计注册志愿者逾百万人,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现实;通过构建领导包保、多方监督、定期通报的管理机制,推动500余个文明城市创建短板问题得到解决 走深走实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让文明之花开遍城乡。

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群众自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激活,制约城市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盲点、漏点、堵点问题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文明城市的实践者、志愿者、拥护者。

2022年,我市2人入选"全国最美人物"、1人入选"中国好人"、8人(组) 入选"荆楚楷模"、3人入选"湖北好人","有情有义襄阳城"的美名响彻荆楚。

四、深挖资源禀赋

文化繁荣助推城市提质

春节期间,在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的广场上,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原老河口市豫剧团)表演的节目"名剧串烧"引得台下观众叫好连连。然而正是这备受欢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越调,短短十年前,曾濒临失传。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人文风俗的重要载体,却因众多客观因素,导致传承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以原老河口市豫剧团为例,由于人才青黄不接、剧目陈旧过时、市场渠道不畅,让受到过原文化部表彰的"明星剧团"也难以为继。

"好在近些年,有关部门主动帮我们联系生源、安排演出、申请项目,在大家的努力下,剧团起死回生。"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负责人王新民说,现在,年均参加惠民演出160余场,编排剧目频获省、市及以上荣誉。2022年3月,新剧《良知作证》荣获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打通堵点鼓励创作,让地方戏曲重现荣光,是我市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

与发展现实有机结合,深挖资源禀赋、推动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 我市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过硬的文化产品、优质的文化服务、发达的文旅经济,加快提升襄阳都市圈综合实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支持精品力作--

实施襄阳文艺精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襄阳人文历史和新时代新作为,重点策划了襄阳花鼓戏《醉美莺河》、襄河道坠子《暖心》、湖北越调《百里丹渠》等一批文艺精品,收获了业界人士盛赞和当地群众喜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