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89/95页)
三、对202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一届市政府依法履职的起步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提振信心,持续扩大内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争取实现更好的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10%、6%、3%,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高质量发展态势加快恢复呈现,经济活力创造力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粮食生产、节能减排降碳等指标完成国家任务。
上述预期目标,考虑了去年经济的低基数,兼顾了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需要,与我市增长潜力相适应,体现了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要求,有利于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必须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使命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中央"六个统筹"要求,把握国家"五大政策取向",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奋力抓好十一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奋力抓好扩内需稳增长,推动经济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促进投资放量。深入开展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编制实施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推动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完成交通投资1100亿元,加快交通强市建设,力争启动建设渝宜高铁、黔江至吉首高铁等项目,开工建设重庆站改造、重庆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洛碛港一期、乌江白马至彭水航道整治等工程,投用巫溪至镇坪等169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主体工程、万州机场航站楼扩建等项目;完成城建投资1350亿元,开工中心城区至永川、南川、大足、綦江(万盛)等4条市域铁路和7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等2条城市轨道,建成18号线等59公里城市轨道;完成水利投资390亿元,重点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藻渡水库、向阳水库、跳蹬水库等项目建设;完成能源投资400亿元,重点推进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重庆电厂环保搬迁、两江燃机二期、永川燃机热电联产、合川双槐电厂三期及万州、涪陵、江津天然气发电等项目,加快重点区块页岩气开发,实施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加大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以上。加大产业投资,推进化合物半导体等项目签约落地,推动奥松半导体传感器芯片等项目开工,加快长安汽车渝北新工厂等项目建设,促进万凯聚酯材料扩建等项目投产、京东方柔性面板等项目产能提升,接续实施各区县工业项目,力争制造业投资增长12%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36%以上。稳定房地产投资,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用好信贷、债券、股权等支持政策,完善财税、金融、产业等配套措施,合理安排供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加快"久供未建"项目处置和新拿地项目开工,推动房地产投资逐步回稳。激活民间投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民间投资支持政策,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撬动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社会民生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恢复回暖。改善消费环境,保持商贸流通渠道畅通,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统筹推进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建设,提档升级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知名商圈,加快打造陆海国际中心、中環万象城等消费新地标,培育创建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夜间经济示范区。增加消费供给,推动健康、文体、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培育避暑、冰雪、近郊游等文旅消费热点,繁荣发展"四首"经济、共享经济、新个体经济等新业态。稳住大众消费,适时推出消费促进政策,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稳定吃穿住行等基本消费,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扩大县乡、线上、外来消费,进一步聚集商气人气。
强化招商引资。秉承精准、舍得、执着的招商理念,瞄准跨国公司、头部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大力"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办好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等重大活动,提升"投资重庆"招商品牌显示度、影响力。坚持"亩均论英雄",完善规划、能耗、环境、投资强度、亩产税收等标准,优化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和管理效能,增强园区综合效益。推进产科金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项目服务,加快招商项目落地。
壮大市场主体。优化企业服务,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新的减负清单,建好用好"渝快融""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一库四联盟"等助企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开拓、项目融资、物流运输、稳岗拓岗等方面实际困难。加强企业培育,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企业上市"育苗"行动和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健全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和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政策体系。支持企业融通发展,发挥"链主"企业、领军企业作用,完善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健全公益化、市场化、数字化融通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引导大中小、上下游、产供销企业有效衔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高效协同。
上一篇:煤矿工作报告